張笑雪 施琴

關鍵詞:跨區域標準化合作,德國,拉丁美洲,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3.10.008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科技創新資源加速流動的背景下,標準作為技術載體已成為各國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資源和途徑。除了在國際層面或本區域內開展標準合作之外,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及地區率先突破地緣限制開展跨區域標準合作。其中,德國與拉丁美洲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啟標準化合作,經過多年累積雙方合作形式不斷豐富、合作內容不斷深化,打造了可持續、系列化的互信合作關系,成為了跨區域標準化合作的典范,也對域外國家如何參與拉美地區的標準化活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鑒。
1 德國與拉丁美洲標準化合作的管理機制
1.1 合作政策
德國長期支持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發展伙伴關系,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BMZ)負責對外合作與援助,其認為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邊合作是一種“直接且可視的活動方式”,是“德國國內外發展政策的門面”。2020年,BMZ發布了《2030改革戰略》,將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為對外合作與援助的主要目標,并以食品安全、可持續增長、氣候和能源、環境和自然資源作為對外合作與援助的核心主題。同時,BMZ針對氣候和能源等主題發布了數個戰略文件以及《與德國發展合作的合作伙伴進行雙邊金融和技術合作的指南》等指導性文件,對德國政府的對外合作提供指引與支持。
1.2 實施機構
在BMZ的統一布局和政策引導下,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聯邦地球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BGR)等多個政府下屬專業機構與BMZ簽署合作協議,在各自專業領域內設立專項,開展對外合作與援助。其中,PTB主要致力于推動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質量基礎設施建設。BGR專注于在能源和礦產原材料、地下水、土壤等地理科學領域開展國際合作。GIZ是一個綜合性國際合作機構,合作涉及社會發展、治理與民主、環境和氣候變化等諸多領域。
在與拉美各國的標準化合作方面,主要由BMZ以質量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為重點,委托P TB以項目制的方式推進實施。P TB的主要任務包括代表德方起草并執行合作項目、制定合作措施、評估合作成效、提交合作報告等,從而支持拉美國家基于需求開發和使用質量基礎設施。除PTB外,GIZ、BGR等機構在社會治理、地理資源、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拉美合作項目中,也有部分涉及標準。
2 德國與拉丁美洲標準化合作的發展歷程
德國與拉丁美洲的標準化合作最早是以國家間雙邊合作的形式展開的。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是PTB在拉美地區的第一批合作伙伴。1989年,德國與墨西哥簽署了《計量、標準化、測試和質量保證領域的技術合作協議》,PTB作為德國政府指定的執行機構,為墨西哥輸送了大量標準化專家及實驗器材,幫助剛加入關貿總協定的墨西哥建設質量基礎設施。進入21世紀后,PTB逐步擴大在拉丁美洲的合作范圍,與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危地馬拉、尼加拉瓜、秘魯等國開展了合作雙邊項目,并于2010年與墨西哥、厄瓜多爾和巴拉圭開展了首個“三方合作”項目“與墨西哥的三方合作:加強厄瓜多爾和巴拉圭的質量基礎設施”。次年,PTB與泛美標準委員會(COPANT)落地了首個多邊合作項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質量基礎設施”。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今,PTB在拉美地區進行的相關合作項目共28項,項目金額超過30 0 0萬歐元。BMZ是PTB國際合作的主要資助來源,此外歐盟也為PTB部分項目提供資助,例如:與哥倫比亞合作開展的“質量促進競爭力—縮小哥倫比亞地區中小微企業質量差距”等。
3 德國與拉丁美洲標準化合作的模式及重點
3.1 合作模式
3.1.1 雙邊合作
雙邊合作是PTB在拉美各國開展合作的主要方式,與墨西哥、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巴西、厄瓜多爾、危地馬拉、尼加拉瓜等拉美國家均開展了大量雙邊合作項目,為拉美國家標準機構開展標準化活動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持。合作重點領域涉及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環境保護、飲用水質量保證、提高中小微企業競爭力等諸多主題,其中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是PTB持續延展深耕的重點領域。
3.1.2 三方合作
近年來,三方合作作為一種新的合作方式在國際社會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德國也將其視為建立全球戰略伙伴關系的有力工具,發布了《德國發展合作中的三方合作》等政策文件,為自己設定了“與合作伙伴一起以多種方式開展三方合作”的合作目標。
根據B M Z定義,三方合作中合作伙伴的主要要求和職責如下:(1)促進伙伴(f a ci l it at i n gpartner),可以發揮協調作用,推動中樞伙伴將已有經驗分享給受益伙伴,并為此提供資金、技術、設備等援助。(2)中樞伙伴(pivotal partner),其與受益國具有相似的背景,并且有解決目標挑戰的相關國內經驗,可以在合作中分享知識和專業技術資源。(3)受益伙伴(beneficiary partner),需是在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官方發展援助受援國國家名單上的國家,并因面對特定的發展挑戰而請求獲得支持。一般情況下,德國承擔促進伙伴的角色,中樞伙伴和受益伙伴均為南方發展中國家(如圖1所示)。
PTB以兩種方式推動三方合作。(1)針對特定主題直接設立三方合作項目,如:“與墨西哥的三方合作:加強厄瓜多爾和巴拉圭的質量基礎設施”項目。(2)以雙邊合作成果為基礎,在雙邊合作項目中融入三方合作模式,將已有的合作項目推廣到第三國,如:在加強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質量基礎設施(2018-2021)項目中,進一步開展德國—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的三方合作,通過技術合作交流、技術與管理能力培訓、專家訪問咨詢、能力檢測與比較、技術方案轉讓等方式,促進太陽能光伏和熱電能源在古巴和多米尼加的推廣。
3.1.3 區域多邊合作除了雙邊合作
和三方合作之外,P T B 與COPANT、加勒比共同體、南方共同市場等區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合作項目,通過區域平臺向各組織成員開放。
為了合作內容能滿足區域內各方需求,PTB在合作前通過成員調查、區域研討、提案征集等方式確定行動計劃,以區域項目“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質量基礎設施區域項目”為例,為敲定項目實施方案,PTB與COPANT在項目前期進行了以下工作:對COPANT成員進行需求調查;明確COPANT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分析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案;確定項目著力點,包括各國ISO/IEC的對口委員會、ISO/IEC技術委員會、培訓、技術援助、實習、幫扶計劃等;鼓勵COPANT成員國針對以上分析提出行動方案。
為了進一步加強合作的專業性和影響力,區域項目根據合作內容邀請國際或區域專業組織共同參與,例如: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質量基礎設施區域項目”中邀請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 R E NA)、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ECLAC)等舉辦關于質量基礎設施作用的主題活動。
3.2 合作重點
3.2.1 提升拉美全社會標準能力與意識
培訓、研討、實習等各類能力提升活動貫穿德國與拉丁美洲合作項目。一方面,面向標準制定、合格評定等相關工作者開展標準化知識和標準應用方法培訓;另一方面,設立了“如何在標準化過程中獲得最大利益”“標準化的貢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培訓課程,向政界、商界、消費者群體等非標準化從業人員傳達標準化的意義和理念,旨在提高全社會對標準化的認知和對其重要性的理解。
3.2.2 為拉美國家質量政策提供決策咨詢
在宏觀層面,合作項目以質量戰略和政策的制定為重點。在區域范圍內,支持各國就監管影響分析、市場監督指導文件編寫等內容進行交流,并制定了區域質量政策、區域標準發展規劃、區域試點計劃等戰略成果。在國家層面,主要為政府提供技術法規和標準相關政策咨詢,例如:PTB受邀就哥倫比亞質量系統的現狀和挑戰進行分析,其對策建議被納入哥倫比亞2018-2022年國家發展計劃。
3.2.3 支持拉美區域和國家重點標準研制
在重點領域開展標準研制是合作項目的關鍵成果,支持制定的標準主要包括3類:(1)國家標準,如:厄瓜多爾污水處理國家標準、秘魯特色農產品標準。(2)區域標準,如:家用電器能效加勒比共同體區域標準、循環經濟COPAN T區域標準等。(3)推動拉美國家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制定或翻譯轉化國際標準,如:幫助秘魯等國聯合向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提交生物多樣性產品指南國際標準提案,指導厄瓜多爾等國翻譯和采用再生金屬等領域的ISO標準。
3.2.4 協助拉美國家建立國際標準化機制
合作項目的另一個重點成果是幫助標準化能力不足的拉美國家建立起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工作機制和組織架構。如:支持海地等國成立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家委員會,幫助玻利維亞、古巴、多米尼加等國成立了ISO/CASCO“合格評定委員會”國家對口委員會等。
4 德國與拉丁美洲標準化合作的特點分析
PTB在拉美開展的一系列標準化合作有其鮮明特點,在合作重點上聚焦國際性、在合作機制上注重多樣性、在合作參與上注重開放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4.1 關注國際熱點和國際經驗傳遞
德國對外合作內容與國際關注熱點保持一致,近年來以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目標,注重在能源利用、循環經濟、生態保護等領域與拉丁美洲開展標準化合作。同時,合作重點聚焦提升拉美國家的國際標準化能力,側重于將如何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以及采用國際標準和國際良好實踐的方法向相關國家傳遞。
4.2 基于自身優勢的多樣化合作機制
德國采用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雙邊合作、三方合作,以及依托區域組織開展的區域多邊合作。其中,三方合作是一種連接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的國際合作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德國能夠發揮其技術和資金優勢,聯合已建立良好合作關系且實力較強的拉美國家,共同向第三國進行合作和援助,從而使合作內容更貼近拉美國家的需求,并進而高效便捷地拓展其合作網絡。如:德國在與墨西哥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合作項目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德國—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的三方合作,將該項目中形成的技術方案向古巴和多米尼加推廣。
4.3 聚焦目標區域/國家需求和廣泛參與
以“基于合作伙伴需求”為定位,德國積極參與COPANT戰略規劃制定、評估以及對拉美國家標準化現狀的調查,從而針對標準化發展中的難點和需求,相應地開展能力提升、標準研制、國際標準化參與等各類合作。在合作項目實施中也高度注重開放性,根據項目內容,廣泛邀請相關的區域或國際專業性組織參與,同時向拉美社會各界開放,從而進一步拓展了合作網絡。
4.4 注重成果的總結復制與宣傳
德國尤其重視合作的總結與推廣。例如:P TB與拉美國家開展的合作項目均對其理念、方法、路徑和成效進行總結評估,形成項目報告、評估報告、研究報告、“質量基礎設施工具包”等成果形式進行展示和分享,既傳遞了其理念和模式,又為成果的推廣以及同類項目的拓展實施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還塑造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形象。
5 對中國與拉丁美洲開展標準化合作的建議
5.1 建立專業機構和民間組織開展標準化對外合作機制
德國實施政府監管、民間執行的管理模式,搭建了一個較為成熟、有效的對外合作機制,對于我國與拉美國家開展標準化合作有一定借鑒意義。建議選擇已有成熟國際合作經驗的專業機構和民間組織,通過與其簽署協議和給予資金支持,促進其主動與拉美相關機構開展標準化合作,保障合作的專業性和連續性。同時,建立相應的合作評估機制,督促專業機構和民間組織履行預期職責、創新合作方式、持續提升能力,來確保合作成效和自身影響力的提升。
5.2 搭建靈活多樣的項目制合作平臺
以項目制的形式開展合作是密切交流往來、創新合作方式、深入推進共贏的有效途徑。建議充分利用中拉論壇、中拉合作基金等我國與拉美已有的合作框架,以長期性、系列化、開放式的項目制模式,與拉美各界開展標準化合作。此外,考慮采用三方合作的模式,與COPANT等區域標準組織或已有良好合作基礎的國家(如:已與我國簽署標準化合作雙邊協議的國家、達成政府合作協議的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進一步拓展標準領域的合作伙伴關系。
5.3 以國際標準化為合作重點持續深耕
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是我國深入推進標準制度型開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拉美國家提升國際話語權的迫切需要。建議結合拉美各國的標準戰略和需求,選擇我國標準和技術能力強、國際認可度高、雙方共同關注的領域,持續開展國際標準化合作,提升拉美各國國際標準參與和轉化應用的能力,確保合作成效,促進互惠共贏,以南南合作為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促進貿易便利化貢獻力量。
5.4 加強成功模式的復制和宣傳
深化標準合作需要打破中拉信息壁壘,推動對話交流提升中國經驗在美洲的傳播力和認可度。建議對我國國際標準化合作的典型案例、標準化技術解決方案的成功模式,以及標準應用的良好實踐等等,分類制作成宣傳資料、專業技術工具、公開研究報告等,通過中國參與的聯合國合作項目、WTO貿易政策審議機制、多邊/雙邊論壇等各類渠道進行展示,進一步豐富我國在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國際形象。
6 結語
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只有積極搭建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深化拓展標準化合作伙伴關系,才能為全球治理體系貢獻更多的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趯Φ聡c拉丁美洲的標準化合作實踐經驗的梳理,本文對其開展跨區域標準化合作的模式、重點和特點進行總結歸納,并從加強機制建設、搭建項目平臺、聚焦國際標準合作、強化成果宣貫4個角度提出工作建議,以期為我國在更大范圍內加強標準國際合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