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婷


【摘要】班級是德育教育陣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班主任,則是其中引領教育的核心力量。它沒有鮮花的姹紫嫣紅,沒有露珠的璀璨晶瑩,沒有清泉的悅耳動聽。然而班主任工作一定是最專業的,它的核心是能夠有效地管理班級,落實教育方針、政策、理念、文化和愿景。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和方式直接決定了班級的班風和班貌,班主任作為學校各類規章制度的直接執行者,必須要有符合本班班情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將班級管理工作做事做強。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就是一群孩子美好的未來,承載著立德樹人的重任。
【關鍵詞】班級管理、制定策略、方法、星光成長
兒童的未來既是國家的未來。近年來,少年兒童的成長質量問題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最為關切的,黨和政府下發了各類文件引導和呼吁學校、家庭和社會應還少年兒童應有的健康成長環境。故本文圍繞學校陣地進行深入探究,從班級德育入手,由家庭聯動學校,學校輻射社會這一明確性導向,旨在讓學生從班級成長中牢固根基,做心中有光眼中有愛的追光少年!但是現狀下有的班主任將班級管理簡單地理解為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管理,通過制定一些生硬的班規班級來約束學生的不良習慣,卻忽略了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這就容易造成部分學生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出現厭學情緒。那么如何發揮班級教育陣地作用?如何結合學生個體特殊性發揮集體小主人作用?我們一定要抓住育人契機,聚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因此“星光”德育工作實踐探索因此出發。
一、育人理念從何來
剛當班主任時,因為自己的經驗不足,對于班級管理沒有明確的思路,于是簡單的就從“規則”兩個字入手,并且制定了一系列非常詳細具體的班規。但是在一段時間的實驗之后,很快就會發現學生對于不能做的事情會產生抵觸心理。而小學又是學生正式接觸正規學習的嶄新階段,對于規矩的意識還處于萌芽的狀態。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點:
(一)家長層面
從家長層面來說,每一個家長在訴求學習成績之外,最重要的訴求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夠有自律的意識。我常常會發現,平常在班級群發一張孩子照片,家長只要看到自己的孩子低著頭做其他事情,就會特別焦慮。
(二)學生角度
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慢慢發現,其實學生在班級中大部分的人歸屬感并不強烈。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好,行為習慣有不好的同學,在班級當中幾乎是透明的,毫無存在感。就像披著隱形斗篷一樣,跟同學都會經常忽略掉他,而老師又如何要求他要有歸屬感呢?
綜合以上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分析,我開始轉變思路,在班級的管理上不再一手抓,而是慢慢的“由扶到放”,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不斷的摸索實踐,逐漸形成了一套以學生為中心,自我管理為理念的“星光”養成策略。
二、現狀分析明方向
目前我所帶的班級一共43名學生,其中男生24人,女生19人。
(一)道德品質
本班學生總體來說,大部分學生活潑、機靈,待人有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問好,同學之間極少有打架鬧事的事件發生,同學之間也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對于老師的教育大多能能虛心接受,但是容易一犯再犯,并且情緒控制上存在一定調節空間。班級男女生人數差不多但是男女生性格相差較大,男生自制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強,過于依賴老師。
(二)紀律方面
班級整體紀律較好,課桌椅擺放較為整齊;課堂上能專心聽講,上課說話的人較少,少數學生坐不住,不是站起來,就是趴在桌子上,或用膝蓋跪在椅子上,到處轉動和同桌或后面的同學說話。就以上的情況來看,主要是一二年級這一階段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學生們大部分在8歲左右,身心的發育成長造成了他們的一些外部表現——好動,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當講授的內容符合他們的口味或興趣濃厚時,也會聚精會神,鴉雀無聲。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引導,并間隔提醒,讓他們慢慢養成專心的習慣。最主要的還是我們要對上他們的口味,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校園生活上來。從而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班集體環境。
(三)身體狀況
整體來看,本班學生大部分好動,整天蹦蹦跳跳的,身體素質普遍很好。只有少數幾個學生抵抗力較差,尤其是秋冬季傳染病高發時期,容易生病感冒。
經過總體的觀察分析,本班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學習氛圍較為濃厚,但是自律性有待提高。無論是班級紀律、衛生打掃還是學習,甚至是組長收發作業都需要督促提醒。另外43個家庭,他們的生活背景、習慣個性都完全不一樣?如何讓孩子們帶著充實的情感,自信快樂的和諧融入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現狀。
三、立足學情定方針
鑒于本班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我決定著手構建“星火成光”——以“光”為文化的特色班集體,努力將班級打造成正直溫暖的家園。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監督他人的班干部,同時也受他人監督。在相互監督的帶動下,讓每個學生都有班級歸屬感,都能成為班級的小主人,讓學生能夠在心理、生理上。都能感受到自帶光芒的溫暖和底氣。并努力引導學生擁有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實現班級的自我管理。
(一)班級實踐做法
由于目前我所帶年級是低段,實踐做法主要圍繞低年級習慣養成入手展開系列說明。
1.發現問題,制定策略
在我還沒來得及制定詳細的班級管理計劃時,班上發生的一件事讓我一下對這群孩子有了新的認識。因為放學時間很短,所以我們班放學后是不留值日生打掃的。我對他們的要求就是把自己的位置上的垃圾清理干凈。然而在我看來是一件極其容易做到的事情,學生們的實踐操作卻不盡人意。每個人自己位子上的衛生都能控制好,但是和同桌之間的這一條分界帶就不一樣了。不管同桌的關系如何,都普遍存在分界帶臟亂差的情況。每次詢問,同學們大多都會互相推卸責任,一句“老師,垃圾不是我的。”云淡風輕地說過就好了,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整個班級的衛生保持。
2.方案實施,緊抓落實
(1)“網格管理”制
在日常管理中我發現一二年級的學生,對于具體怎么做一件事其實并不清楚。一般老師可能口頭一說以為學生會明白,但是他們沒有眼見為實,是很難物化于行,落實到行動上的。于是我將班級的值日工作網格化——每位同學一學期都只做同一種值日工作,并且在班會課上把所有的值日工作,通過老師具體演繹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學習。
而為了鼓勵學習成績或者行為習慣不是特別優秀的學生,我會通過觀察他擅長的方面,而給他安排合適的值日崗位,并且在他表現好的時候予以表揚和肯定,以增加他的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從而有“主角”、“主人翁”的歸屬感。
(2)“一日常規”細則
“一日常規”記錄的是學生一天的日常行為規范。摒棄了之前過多的班級公約束縛,“一日常規”就從入校開始的晨讀、課堂、集會、課間、午餐、午休、衛生、放學8個方面著手。通過學生的表現和各方面的行為習慣,予以相應的獎勵和扣分。比如在衛生方面,要做到離開班級桌面清空,凳子推進桌子底下,地面上不擺放任何物品,通過前期的督促和檢查,同學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個規則意識。而當他有機會成為班干部的時候,就能夠從平時的規范當中提醒同學,嚴以律己。
方案制定后就需要落實到實處,為了保證方案的實施效果,需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讓值日班長派發通關卡,這樣就消除了學生擔心老師偏心的顧慮,同時未來防止學生之間的弄虛作假,我也親自監督,對值日班長派發的每一張通關卡問清緣由。
(3)值日班長制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班級歸屬感,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潛能,爭當班級小主人。我在班里管理中不設定固定的班長,而是采用了值日班長的制度。根據學號從1~43輪流當班長。因為本班男生女生的性格相差較大,于是將他們分成了男生隊、女生隊。每隊每天各排出一人擔任班長,實行班長輪流制。
四、收獲特色和成效
經過兩個學期的試行,值日班長和“網格管理”制相結合的班級管理策略已經深入了每個學生的內心。每個學生都會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間轉換,慢慢的,學生的班級主人翁意識提高了,也能理解班級管理者的不易,個人自我管理意識也提高了。這樣看似群龍無首的班級,卻能做到人人都是班級小主角。相比接手之初,學生的不良習慣有了極大的改變,班級更加和諧,更加團結。
如果你問我,想成為誰?那么我想要告訴你,我愿做一束光!因為每個學生都會在自己的人生閃閃發光。他們有時微弱,有時虛化,而老師就是要用自己的愛,去引導,去教育,讓他們變得更優秀,就像把一點點的星火匯聚在一起,讓它成為最亮處,去凝聚,去播撒,去照耀,讓每一點星火變成閃耀的光芒。正因為這,我們的中隊都叫——星光中隊,“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其實做好教育就三句話:一是以身作則;二是將心比心;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帶隊伍除了組織健全,這是硬實力外,更重要的就是軟實力。以身作則,是第一要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不言之教”都是說明身教重于言教的力量。有很多時候,規則有了,剩下的就是做。老師是學生的鏡子,你做給學生們看,學生自然向你學習,良好班風,自然形成。有時候我們也說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其實也就是做給孩子們看。將心比心也很重要,要有同理心。因為我們面對的對象是一個個孩子,而且是一個群體中的孩子,總會有人快,有人慢,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能夠將心比心的去感悟每一個孩子,讀懂每一個孩子。當我們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讓信任多過疑慮,肯定多過誤解,支持多過質疑,相信孩子們也會真誠的對待所處的班集體,讓自己融入進集體努力的發光發亮,過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