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育云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一個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如果在新課導入時能做好情境的創設,那么,整堂課的成功就有了良好的基礎。下面談談我在新課程實踐中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問題的存在,教學就無法進行。恰當合理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時,可提出問題:大家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那么(1)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的內角和會有變化嗎?(2)有什么規律?(3)n邊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呢? 該問題情境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將三角形、四邊形、n邊形的內角和在知識間有機聯系,由特殊到一般,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從而使這節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利用實驗,創設情境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很好的方式。通過直觀的實驗演示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維的積極性。
如:我在教學“軸對稱”時,用了實驗引入:按照習俗,在結婚的喜慶場所,喜歡用大紅紙剪一個大大的喜字,貼在醒目處。請問,我們有哪些同學會剪喜字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由會剪喜字的同學作指導,要求每個同學用剪刀和紙剪一個喜字。實驗內容布置完畢,教室內熱鬧非凡,同學之間請教的請教、指導的指導,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和諧統一,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就連平時最不求上進的學生也在積極參與。不到5分鐘,全班就圓滿完成了實驗任務。這時老師及時提出問題:將喜字對折,我們發現什么現象?從而順利地引入新課。
又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將一張三角形紙片的兩個角撕下來,拼在第三個角處,使角的頂點重合,角與角之間既不重合也不分離。然后提問:從操作中你得到什么猜想?如何證明?這樣創設情境,不僅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而且使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有機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經久不忘。
三、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當學習與現實生活接軌時,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會加倍高漲,在數學學習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直接或間接看見、聽說的事和物,或一些與他們自己和同伴密切相關的事情創設情境,能有效使學生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身邊資源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學生生活的環境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大課堂,各種各樣的知識,都羅列其中,只不過平時沒有用心來觀察和發現,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我們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身邊入手,學習數學。
如:在有關平行線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遇見的平行線,可以有黑板上下兩邊,課桌面的左右兩邊,道路上的斑馬線,英語手抄本上四線,音樂教室五線譜板等,同學們列舉了很多很多……,然后引入新內容“平行線的性質”這就使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進入新課,這就是所謂的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設置模擬生活場景
現代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我們教師要“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要精心設計,注意突出知識的實際背景,模擬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的思想方法理解生活中數學現象的美妙,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如:學習“打折銷售”時,老師拿了一袋橘子進教室,學生立刻把注意力集中起來,然后進行師生對話:
師:老師昨天買了些橘子,由于不方便帶回家,想把它轉賣給大家,請幫幫忙,每斤3元,有沒有人買?
生:(沉默,無人應答)
師:打6折,怎么樣?別讓老師虧太多。
生:(有了反應,同學之間在竊竊私語)
師:打4折,不能再低了。
生:我買一斤。
終于有學生響應了,此時學生已不再拘束,一下子賣掉了9斤。最后還剩1斤,舉手要買的學生還有很多,于是
師:供不應求,老師要漲價了,每斤3元。
最后一斤也賣了出去。
師:其實這些橘子我是每斤1元買的,請大家算算,老師一共賣了多少錢?賺了多少?
由于有了親身經歷,學生的計算快而準確。
讓學生置身于具體情境中去認識對象的特征,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獲得一些解題的經驗,從而能增強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這樣創設應用情境,學生不是在學習書上“死”的知識,而是在解決自己感興趣的“活”的問題,教師不是在教“數學符號運算法則”,而是在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在體驗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利用故事,創設情境
愛聽故事是每位學生的天性,用故事作為新課的開頭,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故事來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數學課的魅力。
如:在教學“有理數乘方”時,可講述這樣的故事:古時候,在某個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下棋,為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答應滿足大臣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這么一點米粒?”國王哈哈大笑,大臣說:“我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米!”你認為國王的國庫里有這么多米嗎?我告訴大家:若滿足那位大臣的要求,國王的國庫里應有(20+21+22+23……264-1)粒米,以100粒/克計算,約為1844.67億噸。學生們都“哇”的一聲叫起來,紛紛翻開課本閱讀。就這樣學生一開始上課就處于高昂的狀態,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更加迫切。
五、設置游戲,創設情境
將游戲引入課堂,把一系列的數學概念和技能寓于游戲情境中,以游戲的方式呈現出來,能讓學生感覺易學、樂學,進而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如在“概率”教學中,可以設置現實中的轉盤的游戲、摸球游戲、擲骰子的游戲等,用游戲情境引入新課,更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上來,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方法不勝枚舉,還可以根據數學的抽象性,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把多媒體帶入課堂;也可以利用數學史創設情境……總之,教學情境創設具有多樣性、靈活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挖掘一切素材的成分,多樣化地創設教學情境,使數學課堂教學更豐富多彩,生機盎然,使數學教學收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