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敏
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具有典雅的語言、深邃的思想、獨特的情感等特點,在樹立正面價值觀、提高文化素養、激發審美意識和情感體驗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古詩詞的審美教育尤為重要。
一、創設情境感知美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生動活潑的詩歌教學情境,通過這一情境的生動性和具體性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詩歌學習過程中來。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在詩歌的審美教育中,為了凸顯詩歌的生動化意境,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以結合詩歌實際,將詩歌內容以《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多種樣式呈現出來,這比直白的文字表述要豐富得多。如在教學《念奴嬌.赤璧懷古》這首詞時,可先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視頻,借助優美的音樂創設情境,以喚起學生對古戰場的向往和對古人的懷念,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鳴。然后通過 PPT 課件圖片把詞中"亂石穿空"的形,"驚濤拍岸"的狀,"卷起千堆雪"的色和態,都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從而增強美的感染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合適的教學導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開始時運用合適的課堂導入語言可以引導學生帶著發現的眼光去學習詩歌,并融入詩歌的意境中去。
二、注重詩歌情懷認識美
在詩歌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從審美情懷的理解出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分析和理解詩人的心情。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沉浸文本之中,將自我生命與情感的體驗與文本融合,探尋文中情感的文眼,去破解作者的內心隱情,從而深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領悟作者蘊含于其中的情感美,獲得更深刻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豐富自身的積淀,磨礪品性、陶冶心靈、拓展情懷、提升境界。例如,針對一首詩歌,教師要思考詩歌表達的是什么感情,如羈旅思鄉之情、家國天下之情、離別傷懷之情等,并要明白這些情感從詩歌中的哪些字眼和意境中可以體悟出來,進而使學生受到詩歌審美情懷的感染和熏陶。其次,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將詩歌中的"景語、情語"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感受作者的真情實感,從而對學生造成較強的情感共鳴。例如,講授《聲聲慢》,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審美情懷的熏陶和渲染,在朗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重情感的變化,注重雙聲字、疊詞的朗讀情感。當學生朗讀出感情之后,心情自然萌生出了孤寂冷清的感受,這時教師再來引導學生欣賞詩歌中的"黃花、憔悴"等字眼,可以從中感受到《悲秋賦》的情感,從語與情的結合,情景交融,最終實現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品味詩歌旋律欣賞美
品味高中語文詩歌的韻律美詩詞教學的常用方法就是反復朗誦,學生只有通過反復朗誦詩歌,才能在朗誦過程中逐漸理解詩詞大意,從而加深對詩詞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平時的詩歌鑒賞實踐教學中,老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朗誦環節,增加學生的朗誦能力。老師在引導學生朗誦詩歌時,應該特別注意朗誦的基本常識,例如:語速、聲音大小、停頓等,要正確引導學生合理把握感情的釋放,重點把握詩歌的朗誦節奏。首先要正確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就拿歡快的詩歌來說,因為詩人想要表達的是喜悅之情,學生在朗誦詩語速便要適當加快,節奏分明;如果讀的是悲涼氣氛的詩歌,語速就要放慢,中間把握好停頓,這樣才能正確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一詩中,學生就要在朗讀時語速緩慢,才能將詩人的凄涼、孤寂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體現出一種孤獨荒涼的意境。
四、探索意境提升美
中國古典詩詞最集中地表現就是意境。意境美,是詩歌追求的最高境界。
每一首詩歌都描述了一些人、物、景,其組成的意境烘托了作者的獨特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美,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詩歌的意境美主要是詩人實現了情與景的完美融合,這也是詩歌的另一美學特征。首先,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詩歌意境表現出來的美,體會這些意境的美。例如,學會將詩歌中的某些代表性的人物、事物、景物挖掘出來,分析其美學特征,再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融入詩歌意境過程中的同時,感受詩歌意境帶來的獨特魅力。如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何以傳誦至今?這兩句詩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壯麗風光。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景象,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著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個"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達到了至高的藝術境界。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倡導審美活動的功能和意義,努力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審美因素,營造愉悅的審美氛圍,以彰顯語文教育的審美特點,讓語文課堂美起來。從而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提升美、熱情地創造美,在美的世界中徜徉,在美的環境中成長,最終達到教學的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