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羽堃 梁麗媛 王若晰 元泉
[ 關鍵詞] 普通語言學;結構語言學;發展經歷;研究范疇
一、簡述普通語言學的特點
德國人類學家洪堡(Humboldt)的巨作《通常語言學大綱》在1836 年發表后,普通語言學已經持續發展了將近兩個世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學者被語言的吸引力打動,作為普通語言學的一代又一代研究者,他們接受了普通語言學所提供的知識和資源,正穩健地踏向語言研究的頂峰。盡管如此,我們還需要對普通語言學進行全面的整理和總結,以強調相關聯的各種概念、學科性特點、研究內容和發展趨勢,并了解疑問和困惑之處。
(一)普通語言學的定義
羅賓斯(Robins)認為,普通語言學可定義為“語言科學”,既包括不同環境中所有語言的形式和表達方式,也包括它們在人類社會中的所有不同用途。
語言學通常是對語言的科學研究,它是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而科學屬于知識的分支,它通過對自然、社會和思維方式的系統觀察來反映事物的真實情況,與自然科學頗為相近。
語言學研究不限于某個社會的一種語言,而是包括全人類社會的語言,也就是說,它研究的是通用性語言。
普通語言學旨在建立理論解釋語言的普遍現象。毋庸置疑,這個定義的范疇和羅賓斯定義的范疇一樣寬泛。雖然它展示了普通語言學所研究的對象和內容,但它的主要任務仍然不明確,即需要明確建立的理論是什么?語言的普遍現象是什么?劉潤清曾明確提及,普通語言學或理論語言學通常研究語言的本質、語言的普遍現象,以及基本概念的定義、理論、模式和方法。這個定義要清晰得多。這句話描述了普通語言學研究的內容和任務,并概述了其基本特征和框架。
(二)普通語言學的研究范疇
在不同的時代,普通語言學的研究領域必然會因為受到研究者的觀點和認知的影響而存在差異。根據羅賓斯的觀點,普通語言學的研究范疇主要涵蓋三個方面:①形式和意義,即分析的語言層面;②語言和溝通方面;③語音學、語法和語義學。
普通語言學研究對象為人類的語言,包括語法、語音、詞匯等問題,語言學課程現如今進入大學專業課程中,是語言學方向基礎的根基和命脈,它包括許許多多的分支,供各位學者研究和探討。
二、普通語言學的發展規律
普通語言學的發展非常復雜,經歷了很多發展階段,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發展特點。學者對語言學的發展各持己見,但相同的是,每位學者都是為了語言學更好地發展而進行研究。所以總的來講,語言學的發展規律如下:傳統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描述結構語言學、解釋結構語言學(轉換生成語言學)和當代認知語言學,是普通語言學發展的五個不同階段。這五個階段的看法都有所差異,后一階段承接著前一階段的精華繼續發展。
在這種思維框架下,新語法學派、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言學和萊考夫的認知語言學,這些學派和語言學家都有各自獨特的貢獻。在一般的語言學史上,這些學派引起了重大的變革與突破,有著共同的鮮明特點。它們在普通語言學史上的重要性跨越了時代,是里程碑式的。
他們不僅在構建他們的新語言學理論時借鑒了過去語言學派的理論,還在延續過去語言學派的基礎上使其升華。
(一)普通語言學的發展階段
1.新語法學派與傳統歷史比較語言學
在普通語言學發展史中,每個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極其重要的時期是19 世紀。這一時期之所以極為重要,是因為歷史比較語言學在這個時期開始蓬勃發展。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發展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在19 世紀,印度古典語言梵文的發現和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興起都對語言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影響了西方語言學家。他們認為,世界上的語言與世界上的生物也有著關聯,這種認識是普遍存在的。推斷可知,具備相似性和系統性的語言均起源于同一種語言,并且經過歷史演變發展成多種不同的語言。基于這個觀察,可以得出結論:語言之間存在相似性和系統性,這一特征源自它們共同的起源語言,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成各種迥異的語言。
在這個時期,德國語言學家施萊謝爾(Schleicher)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創立了自然主義語言學派。施萊謝爾根據前人的研究總結了相關成果,然后按照語言親緣關系的遠近對語言進行了分類,包括語系、語族、語支、語群、語言、方言、土語等級的層級體系,根據語言的共同特點,將語言分為不同的語系,并為每個語系構建了共同的母語。他提出了一種被稱為“譜系樹模型”的概念,用來體現他對不同語言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成果,并將這種模型應用于印歐語系的研究。
20 世紀70 年代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轉折點。新語法學派是語言學的一個學派,發源地為萊比錫大學,又可以稱為“青年語法學派”。一群年輕學者組成了一個學術團隊,他們用旺盛的生命力展現了這個研究領域的觀點、方式和原則,并提出了一套嶄新而科學的語言研究方法。他們認為,個人語言現象是語言學研究的對象。
新語法學派的新思想和新觀點在當時歐洲的歷史比較語言學中產生了顯著影響,對索緒爾的現代語言學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描述結構語言學
索緒爾被譽為現代語言學之父,開創了結構語言學的研究傳統。他在語言學領域的轉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跨越了19 世紀至20 世紀。
在1878 年出版的《論印歐系語言元音的原始系統》中,索緒爾指出了語言的本質是一種群體行為,體現在語法、詞源、發音等方面,并提出各國語言普遍存在一個共同現象,即人類語言具有相似的結構。1916年,索緒爾的學生整理出版了他的演講稿《普通語言學教程》。此書被奉為語言學的《圣經》,索緒爾也被公認為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索緒爾語言理論指導核心是符號系統,符號由能指和所指兩部分構成。他認為,符號系統內部語言單位存在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所以提出區分語言和言語、內部語言學和外部語言學、歷時語言學和共時語言學,主張對語言進行共時研究。
索緒爾的這個理論觀點打破了以往的局限性,突破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狹隘的部分,為更多的學者開創了新的語言學研究之路,這個時期也可稱為結構主義語言學時期。20 世紀前半葉出現了結構主義思潮,索緒爾對語言學的貢獻變得更為深遠,他對這個新的發現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和結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該理論也具有局限性,其并沒有注重對語言意義的研究,而是更加聚焦于語言的形式和結構。
3.解釋結構語言學(轉換生成語言學)
自布龍菲爾德(Bloomfield)的《語言論》問世以來(1933 年出版),美國語言學界一直沿襲著研究結構語言學的路徑。布龍菲爾德在其后期的研究中,將結構語言學的發展推至巔峰,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逐漸形成。
隨著研究的推進,喬姆斯基(Chomsky)發現,結構主義無法解釋語言的本質和一些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他發出了一個提議,即使用轉換生成語言學來更深入地解釋語言的現象和本質。從誕生到今天,轉換生成語言學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經典理論時期,喬姆斯基致力于語言學的科學研究,這個階段不考慮語義學。1965 年,喬姆斯基的著作《句法理論的若干問題》出版,標志著第二階段——標準理論時期的開始,這一時期延續至1971 年,主要探討的問題是如何將語義學與語言理論研究相結合。1970—1979 年,經歷了一個擴展標準理論時期,被稱為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討論側重于通用語言和一般語法。這個理論曾經被喬姆斯基進行了兩次修訂。第四階段是對標準理論的修訂和擴展,主要研究支配和限制。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五階段,主要是不斷深化和改善過去的理論和觀點,也可以稱為最簡單方案階段。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言學把注意力放在了語言能力中人的心智或大腦的作用上,這樣就將人的因素融入語言學研究中,使二者變得緊密相連。并且在喬姆斯基之后,語言學研究進入一個偉大的“認知時代”,持續了50 年。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言學也為各位學者深入探索人類語言和認知的奧秘拓展了新的研究領域。
4.當代認知語言學
喬姆斯基學派認為,句子的結構是通過生成過程形成的,而語義是用來解釋句子的含義的。生成語義學派的觀點是,語義是通過生成過程而產生的,而句法則是用來解釋語義的。二者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喬姆斯基注重句法的獨立性,而生成語義學派的學者關注語義和句法之間的聯系。后來,生成語義學派的學者對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進行了重新考慮,并對其中的一些觀點產生了懷疑。
生成語義學學者所闡述的這個理念被命名為經驗現實主義。經驗現實主義的認知觀認為,思維離不開形式,思維是有想象力的;語言符號不是與客觀的外部世界直接對應的,而是與人們認知參與下形成的概念結構相一致;概念結構和感知模式具有塔式模式。
后來,萊考夫(Lakoff)和約翰遜(Johnson)再次合作,撰寫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對他們長久以來的理論觀點進行了深入的系統闡述和抽象概括,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主要表現在認知的無意識性、心智的體驗性和思維的隱喻性方面。其新的思想和觀點在西方的語言學領域和哲學領域中引起了極大的共鳴和反響。
(二)索緒爾語言系統觀點的影響
索緒爾的杰出貢獻主要集中在普通語言學方面,不過,他也是一位比較語言學家和歷史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語言可以看成一個系統,而語言的單位則是這個系統的組成部分,其本身是什么,要根據它在這個系統里的位置而決定,當然也要根據和其他要素的關系來決定。這種位置或關系就是它在系統中的“價值”。
在語言學研究史上,一直存在著兩個主題:一個是關于本體論的問題,即對“語言的本質是什么”的探討;另一個是方法論問題,即“如何學習一門語言”。對于這兩個問題,各個語言學派提供了各自不同的答案。索緒爾及發展起來的結構主義學派在不同程度上對其他學派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影響。語言學不斷發展,不同學派的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甚至有一些學者傾注了整個人生的時間和精力來從事這一研究工作。索緒爾對現代語言學有很大貢獻,并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他被認為是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語言學家之?。所以我們更應當在掌握索緒爾語言學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他的理論來破解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從而獲得更好的應用效果。
三、結語
盡管近年來關于語言學方面的觀點不計其數,但每位學者的觀點都受到索緒爾的啟發:語言是集結的體現,要想研究語言學,就要研究語言的系統,因為索緒爾打開了結構主義的大門。在其他的科研領域中,索緒爾的成就也在不斷地激勵著后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語言學其他的觀點和看法,并賦予其含義。他的作品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能得出一個結論,即他將整個社會生活的結構歸為由不同的范疇和規則組成的組織系統,并賦予人類行為以意義。換句話說,他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分歧的關鍵作用。人類之所以能夠賦予事物以意義,是因為周圍世界和管理系統的結構具有特殊的組織性。
本文選取了普通語言學中的四個比較有標志性的成就,更加可以說明,語言學不單單研究語言的一般性問題,這是比較狹義的理解,我們要去把語言學拆分出來,分為更細致的小部分去研究去探索。與此同時,人類因素也漸漸地被列入研究范疇。因此,作為當代的語言學學者,其實有許多關于語言學的認知還不夠深刻,還有更多的內容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