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

[ 關鍵詞] 高職;美術教育;審美能力;實踐
審美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生活有重要影響,直接關系到學生精神生活的豐富程度。因此,在高職院校美術教育教學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合理設置美術課程,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近年來,高職院校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強調美術課程重點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個人素養,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教師要承擔起教學任務,做好引導者角色,創造性地開設教學課程,更新教學內容,制定出一套最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實踐方案,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審美能力對于美術專業學生的重要意義
(一)陶冶學生情操,增強情感體驗
美術專業的學生需要接觸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而高質量的美術作品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藝術美感,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教師既要讓學生看到色彩造型上的藝術美,還要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豐富的情感內涵,感受作者要傳達的情感訴求,引起情感共鳴,或給予學生啟發,使其產生主觀心理感受,增強情感體驗。在美術課堂上,學生在自己創造作品時,要賦予作品思想,要向觀眾傳遞自身的情感與感受,讓每一個觀看到作品的人都能深入思考,體會作品的深層含義,起到凈化心靈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表達作品的含義,共同討論和欣賞優秀的作品,在討論中充實自我、表達自我,也讓思想得到升華和釋放,真正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道德素養和文化修養。
(二)培養思維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思維能力包括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在高職美術院校中,更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這也是審美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體會到作品中的美,從作品的形象、色彩、光影中發現美。而形象思維就是思維能力在美術中的具體體現,比如學生在學習美術作品中的線條和色彩時就需要發揮想象力,體會藝術的美感,然后再結合自身的理論知識提高形象思維能力。運用形象思維是邏輯思維的前提,能夠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加深學生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塑造良好品格,健全學生人格
美術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能夠打破狹隘的功利主義思想,讓人們看到更加純粹的、獨特的美,讓高雅的作品走進大眾視野。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也需要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還需要自己動手實踐完成一幅作品,從而在繪畫、雕塑、欣賞的過程中探索人性,感受世界的真善美,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教師要發揮好教育功能,引導學生用心感受世間的美好。比如,在欣賞一幅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講述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創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心境,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并將美好的元素內化為自身修養的一部分,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健全學生的人格,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二、高職美術教育專業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在美術教育專業課程上較為傳統,教學內容較為單一,重視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培養,重視學生作品的數量,而忽視了作品的質量,這種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作業的形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此外,教學內容并不豐富,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比較單一,甚至有些教師不講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內涵,導致學生不能深刻體會作品的含義,在畫畫時難以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素養難以提高。
(二)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待更新
很多高職院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這種方式服務于理論教學,適合應試教育,但是不符合未來發展要求,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影響教學質量。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知識接受者的角色,上課時較難集中精力,課堂教學效率很低。這種教學模式脫離了學生的生活,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缺乏多元文化的包容
在美術教學中不僅要學習現代優秀美術作品,還要學習其他時期的美術作品,包括我國古代美術作品、外國藝術作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度看待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用學習的心態看待美術作品的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引入大量的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素材,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然而,現代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多元化的包容,個別教師在講解美術作品時有所偏好,甚至用灌輸式的方式教學,導致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了解不夠,不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下降。
(四)缺乏實踐活動
我國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主要在教室進行,很少有教師帶學生去戶外寫生或者參加實踐活動,這種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雖然課堂教學是有效的教學形式之一,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學習技能技巧,但是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理論性學科,需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自然界的美感是課堂不能呈現的,是語言不足以描繪的,如果學生長期不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就會逐漸失去作畫的靈感,影響專業發展。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多種教學資源,要將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帶領學生參觀藝術館或進行寫生等實踐活動,讓教學不受地點限制,打造多個教學場所,讓學生感受新鮮事物。
三、高職美術教育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實踐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一旦對美術產生興趣,就會在學習中更加主動,愿意積極探索美術作品的內涵,能夠主動創造美。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增強學生的主動體驗,加深學生對繪畫作品的感悟,要針對學生的興趣進行適當的引導,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夠迅速集中注意力。比如,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作品的藝術美感和內在價值,教師可以講解作品背后的含義、創作故事、創作背景,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體會到作者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感悟作品背后的含義,提升學生對美術的熱愛。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職院校要增強對美術教育教學的重視,加強現代化管理,創新教學體系,推動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美術教育,培養出符合未來發展需要的美術專業人才。教師還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正確看待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個性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因而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愛好和能力也有很大差異,高職美術教師要認識到自身教學現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油畫,有的學生喜歡工筆畫,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喜好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針對喜歡油畫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學習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等進行學習,讓學生欣賞美感和提升油畫繪畫技巧;針對喜歡工筆畫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工筆畫的唯美;針對喜歡寫生的學生,可以推薦學生看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見圖1),在賞析和學習過程中,感受寫生的魅力,也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寫生,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都可以是寫生的對象,它們充滿了生機活力。這種針對性的學習計劃能夠促使每一位學生提高繪畫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也讓學生學習到自己喜愛的藝術形式,體會到美術的魅力。
(三)豐富美術教育內容
教師在選取美術教育內容時,要高度重視將作品的藝術審美價值融入教學內容,拓展美術教育與其他藝術形式相互融合的途徑,如美術與音樂、美術與詩歌,向學生展示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藝術認識,提高學生的藝術層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融入教學資源時,要讓學生與藝術之間進行近距離的接觸,深刻理解藝術的意義,感受藝術的美,加深對藝術的親切感。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賞析《百老匯爵士樂》這個作品時(見圖2),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理論知識,觀察作品外在形式,很難體會到其中的情感,不利于把握這幅作品的內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爵士樂的方式輔助教學,讓學生一邊聆聽爵士樂,一邊體會作品的內涵,在音樂和美術作品中找到內在關聯,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相互溝通,激發情感。整個教學環節利用了想象和賞析的雙重作用,讓學生觀看到作品中閃爍的色塊和雜亂的直線所反映的爵士樂的節奏,體會到抽象化的美術作品形象化的表達,增強學生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繪畫范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擅長的技巧來自由選取繪畫對象、繪畫風格等,逐步拓寬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四)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培養審美能力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場所,應該更新教育理念,制定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教學目標。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體系下要注重開展多種實踐活動,拓展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課外文藝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同時,第二課堂也為學生提供了實踐訓練的平臺,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繪畫技巧。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借助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可見,第二課堂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藝術觀、價值觀,獲得更多的人文素養。
教師可以通過舉辦各種美術作品比賽等形式,讓學生結合不同的主題設計美術作品,并在課堂上或比賽中闡述主題的來源、作品的啟發,相互學習,相互溝通,讓學生在書畫作品中受到更多美的熏陶。在比賽中,學生的作品都是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包含了學生的情感,這能夠鼓勵學生參與到創作中,在作品中投入更多的激情,也會加深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主動地投入美術學習中。教師也可以開展藝術討論會,針對不同的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在相互交流與學習中提升審美。這種實踐性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的主觀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結語
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在教學中要認識到審美能力的重要性,雖然傳統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教師要結合教學現狀,創新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調動學習熱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還要做到豐富教學內容,開展多種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讓學生在未來的美術領域中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