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靜
摘 要:醫院作為看病就醫和保持人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場所,可以為病患提供優質的醫療資源。近年來,政府越來越重視醫療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優化,致力于滿足更多患者的醫療需求。DRG支付方式是目前國際公認的一種醫保支付方式,也是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式。其與傳統的支付方式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不僅可以預算醫療費用,而且可以有效管理醫療費用。在醫療行業中,DRG支付方式以病例組合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其考慮了臨床診斷、并發癥等多種因素,對費用消耗相近的病例實行分組管理,并對醫療費用標準實行分組管理。在支付方式改革的情況下,醫院需要改變和優化成本管理。
關鍵詞:DRG支付方式;醫院;成本管理;具體分析
在新醫改中,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重要問題。相關實踐表明,付費模式改革有利于規范醫生行為,配置醫療資源等。國務院發布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了醫保在醫療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強調通過改革支付方式完善激勵制度,控制成本。因此,醫療機構應重視醫療保險的導向作用,從根本上提高管理質量。
一、DRG支付方式下醫院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運營管理模式從關注收入提高向關注成本減少轉變
在DRG支付方式下,醫院的盈虧平衡點是按組確定的支付水平。醫院應將支付標準作為成本管理的重要目標,將費用控制在DRG支付范圍內,只提供低于DRG支付標準的醫療服務,以提高醫院收入。因此,醫院應利用DRG支付標準強化成本控制,實現醫療成本精細化管理,引導全體醫務人員專注于成本控制,減少資源浪費。通過選擇合理的臨床路徑和干預方案提高醫院運行質量。在醫院運營管理過程中要以成本管理為中心,圍繞決策、獎懲、計劃等方面開展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成本管理從傳統成本管理向戰略成本管理轉變
DRG支付方式使醫院成本管理具有戰略性特點,因為在醫院生存發展中成本是基礎。成本也是醫院使用和配置資源的結果,影響因素很多,根據成本驅動因素可以分為結構性成本驅動因素和執行性成本驅動因素。結構性成本動因與醫院的長期投資和基本結構密切相關。執行成本動因直接決定了醫院的正常經營活動。傳統的成本管理僅僅局限于對執行成本動因的管理。比如,業務活動費用、衛生材料等對結構性成本動因的關注度低,包括學科設置、醫院發展規模等,這導致傳統成本管理無法準確揭示成本的真正動因,影響了醫院成本控制的質量。在DRG支付下,醫院應該從戰略角度分析成本管理,增強戰略意識,具備良好的戰略思維,使用科學的戰略工具真正實現成本管理轉型升級。醫院也要改變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積極融合成本管理與發展政策,構建健全的戰略成本管理體系,最終實現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DRG支付方式下醫院成本管理的價值分析
在DRG支付中,醫療費用項目費用是前提。如果收費項目定價缺乏合理性,那么醫療成本與具體收費將有一定的出入,不利于真實反映實際成本,也不能全面反映醫務人員實際勞動價值以及對資源實際消耗情況,因此開展DRG成本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有利于為醫院功能定位和科學發展提供參考
為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醫院應注意醫療保險支付標準和疾病構成的差異,掌握主要盈利病種,仔細分析虧損病種產生虧損的主要原因,對盈利疾病提供重要支撐。以虧損疾病損失原因為基礎進行有效的結構調整,從根本上提高功能定位的有效性,保證學科發展決策制定的合理性。在DRG付費的支撐下,醫院會逐漸完善和優化運營模式,真正實現內涵式發展。
(二)有利于為臨床標準化、運營精細化提供動力
在醫療實踐的定量比較中,要以DRG成本信息為基礎,其主要內容包括醫療成本信息、藥耗成本信息、人員成本信息等。在DRG成本核算過程中,要使用預設臨床路徑的方法實現成本計量工作規范化,并將疾病的實際成本與之進行合理比較,從而準確找到差異點,最終實現有效的成本管理。此外,基于臨床路徑優化DRG成本核算管控業務流程,避免產生不合理項目支出,提升診療方案完善性,從根本上增強醫療成本結構有效性。
(三)有利于為醫院績效激勵提供正確指引
在DRG付費制度下,醫院補償與病例疑難程度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并不是醫療項目越多利潤越高。在制定績效計劃過程中,醫院要適應醫保支付改革趨勢,充分發揮績效作用,重點分析技術難度、醫保管控等因素,提升績效約束和激勵制度的完善性。通過DRG成本核算提高疾病成本管理水平,為成本績效評估提供支持,為績效激勵提供指導,最終達到優化運營模式和調整運營成果的目的。
(四)有利于為醫保支付標準的制定提供必要支撐
在結算醫院和醫保費用中,DRG是重要方式,而支付標準是否包含醫療服務成本決定著醫院能否得到相關補償。醫院DRG成本核算信息可以為相關部門制定支付標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有利于構建以成本為中心的補償和定價體系。為此,醫院要重點關注成本管理工作,努力增強成本核算科學性,有效擴展醫保議價空間。
三、DRG支付方式改革對醫院成本管理的影響
(一)傳統收入增長模式受到的影響分析
DRG支付方式明確規定了各種疾病的支付額度,醫院要保證患者支付的治療費用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運行質量,避免出現虧損問題,如果出現虧損,那么醫院需要自己承擔。目前,國家實行醫療保險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多數醫院生存的根本是醫療保險資金。在DRG支付方式下,醫院收入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這時如果醫院不能優化管理思路,形成科學的管理辦法,那么將面臨較大的經營管理風險。在付費方式改革的背景下,計算服務成本是醫院為患者提供的診療服務之一,過度醫療會增加醫療成本,降低醫院利潤。因此,醫院應利用DRG支付限額有效控制成本,盡量減少住院天數,改善醫療行為,優化診療方案,科學控制運營成本。
(二)轉變傳統學科的構建思路分析
以往,很多醫院會利用品牌優勢和人口優勢擴大發展規模,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部分醫院會出現忽視人才培養的問題,無法激發醫師的自主創新能力,難以從整體上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在DRG支付改革的背景下,應遵循同病同價、同群同量的原則。醫院受運行成本等因素的影響,獲益能力會大大降低。如果站在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費用增加會促使醫院優化學科建設思路,選擇符合功能導向的治療活動,既能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又能有效控制醫療損失問題。
(三)對醫院管理機構職能定位的影響
經濟目標會給管理方法、管理定位帶來影響,對于醫院管理人員而言,建立醫療服務質量與經濟目標間的聯系十分關鍵。在面臨DRG支付方式改革挑戰時,醫院財務部門和運營部門要面向醫療服務全體,引導臨床科學應用現有的資源,從根本上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優化醫療服務品質。在發展前期,由于醫院沒有制定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此會阻礙支付方式改革效果的提升。而支付方式改革促使醫院成本管理精細化,增強了醫療行為的規范性。準確分析和評價DRG數據可以掌握疾病成本和人力資源消耗情況。為了確定醫院組織運作的有效性,要充分利用獲得的信息數據來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醫院管理人員要建立透明的管理制度,為激勵制度的優化和調整提供支持。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實施促使醫院財務部門和運營部門進行準確職責定位,醫院要強化指標體系建設,有效運營管理指標體系。
四、DRG支付方式改革下醫院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統一DRG的成本核算操作指引
目前,并沒有在醫院制度中形成統一、有針對性的DRG成本核算標準。醫院對不同疾病的成本核算仍需改進,核算方法和標準不一致、成本數據口徑差距等問題依然存在,這會大大降低醫療服務定價的精準性。為有效貫徹和落實DRG成本核算,相關部門要針對方法標準統一制定科學的工作指導計劃,使用統一的核算方法來核算同種病種成本,鼓勵醫院主動參與到DRG病群核算活動中,構建專業化大數據平臺,對醫保支付標準、醫療定價等提供正確指引和有效支持。
(二)建設全員參與的三級成本管理組織
成本核算與醫院各個科室、各個部門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雖然財務部門負責開展成本核算工作,但是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都應承擔成本核算責任,為此醫院要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組織體系,建立責任分明、分工明確、管理統一的成本管理架構。首先,院長為成本核算組長,總會計師為副組長,人事、財務等部門負責人為小組成員。該小組負責對成本管理進行監督和決策,小組成員是落實成本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動力。其次,在成本核算領導小組的指引下,成立專門的成本管理工作部門,重點關注成本管理工作。最后,各個部門需要確定成本核算人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指定相關工作人員承擔成本管理責任。醫院建立三級成本管理組織架構將促進各個部門高度協同,加快成本管理制度落實速度,促進成本管理目標的實現。
(三)改進病種成本管理,強化成本的控制
DRG支付方式需要對病種進行分組,根據疾病的成本目標改進疾病的成本管理,制定科學的成本控制模型,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分析成本管理的有效計劃。首先,準確識別疾病成本控制驅動因素,了解疾病成本控制的主要驅動因素。醫院可以使用馬氏體田口方法,準確預估病種成本數據,降低人為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更好的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和住院天數,抓住核算關鍵點,防止冗余動因的出現降低成本管理水平。其次,對于住院時間和疾病費用的變化,應采用變異源法識別醫療方法,分析醫療時間的影響,準確找到變異源,了解變異的影響。通過對變異原因的科學分析,達到控制變異的目的,以控制標準圖表來調整疾病的費用,優化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風險的發生次數。再次,提升病種臨床路徑管理水平,構建完善的標準程序體系,防止出現浪費醫療資源問題。在DRG支付方式下,各病組費用固定,醫院要想在固定費用下提高利潤,需要有效控制成本的支出,但這可能會降低護理質量。為此,應將臨床路徑管理軟件集成到基于醫療工作流的HIS系統中,實現診療過程、服務過程標準化,最大程度縮短住院時間,在提高臨床周轉率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支出。最后,使用調查法和成本差異法分析和制定成本管理方案,為提升病種成本管理及時性提供必要保障。如果病種成本有較大差異,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失控,則有必要對差異的積累過程和控制圖中的成本差異信息進行整合和分析,及時、準確地發現失控風險。在成本差異調查中,主要投入了一定的成本,通過揭示成本失控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差異,對成本差異的判斷是進行調查的動力。醫院可以利用模糊貝葉斯規則準確地找到差異系統中的分界點,利用數理統計提高成本差異調查方案的完善程度,以可預測的方式管理疾病成本。
(四)優化資源配置
醫院需要根據醫療成本效益開展相關分析工作,盡可能發揮有限醫療資源的價值。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看,醫院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等是促進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成本項目,因此,有必要對成本控制方案進行分類,科學配置關鍵資源。由于醫療資源是有限的,醫院在做重要決策和購買設備時應注重成本控制,從而為服務質量和獲益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構建學科中,DRG支付方式的改革可以為各個科室診組進行橫向對比提供有效支持,醫院可以對比和調整同一個DRG組病患需要的成本和產出效益。在購置設備中,要根據常規設備成本效益開展分析工作,特別是針對設備應用較多的病組,要制定設備使用率指標,并及時開展動態化管理,以有效提升設備使用質量。此外,要改進醫療資源的使用過程,一方面充分發揮入院調配中心的優勢,選擇合理的DRG病種,在多個科室共同協作下優化和調整醫療方案,密切各部門間的聯系,有效管理診斷和治療過程。另一方面,應建立基于成本管理的評估模型。由于一些DRG疾病的診療過程非常復雜,應運用波特的價值理論對醫療價值鏈的整個過程進行管理,并對中間過程進行持續優化和改進。
(五)加快業財一體化速度
DRG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優化使得醫院成本管理要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實現業財一體化目標,同時做好各系統的頂層設計、科學對接和高效協調。醫院應根據DRG支付的要求,完善電子病歷系統和病案系統,為成本管理的有效實施提供必要的保障。為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制定相應的成本管理制度,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做好成本控制。一旦治療方案出現了變化,需要對DRG分組和成本管理計劃進行適當調整。當患者出院時,要科學計算標準支付與實際費用的差值,計算出院患者的成本回報率。此外,積極完善和優化DRG成本核算和分析系統,有效整合材料庫、設備庫等信息,全面調度和應用基礎信息。根據資源實際的使用和分配情況制定分攤制度,采用臨床路徑記錄成本資源使用信息,采用DRG計算病組實際成本,建立具有較高靈活性的系統數據。
五、結束語
醫保支付改革是現代背景下醫療行業發展重要趨勢,醫院財務工作要順應政策形勢,結合整體發展形勢,使用DRG管理工具實施精細化管理,以精細化成本管理為中心,通過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實現DRG支付方式下醫院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裴蕓.DRG支付方式改革下的醫院成本管理分析[J].質量與市場,2022(01):181-183.
[2]雷偲.DRG支付方式改革下醫院成本管理的研究[J].財會學習,2021(26):116-117.
[3]張霞.DRG/DIP支付方式下醫院成本管理的幾點思考[J].財經界,2022(17):59-61.
[4]郝薇.DRG支付改革背景下公立醫院成本管理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22(25):83-85.
[5]周海龍.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的DRG成本核算探析[J].中國衛生經濟,2022,41(1):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