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甘肅打造國家初級產品保供基地及大宗商品儲備基地對策研究

2023-02-04 13:40:47薛昭軍唐維晨顏震楠等
發展 2023年11期
關鍵詞:糧食

薛昭軍 唐維晨 顏震楠等

農產品、能源、礦產等初級產品是整個國民經濟最為基礎的部分,加強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既是現實所需又是長遠戰略,事關我國持續穩定發展和長期繁榮。近年來,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的初級產品供給紊亂和短缺問題,以及產業鏈供應鏈局部斷裂、運轉停滯問題值得警惕。甘肅省需從總體國家安全觀中認識我國初級產品供給保障面臨的風險挑戰,立足戰略縱深優勢,加強初級產品保供基地及大宗商品儲備基地謀劃建設,為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作出貢獻。

一、我國初級產品和大宗商品供應總體呈現“緊平衡”,供應鏈風險挑戰持續加劇

初級產品廣義上指能夠直接從自然界獲得或僅經過簡單加工的產品;從狹義上講,初級產品泛指農產品、能源、礦產等資源性產品。在社會生產體系中,初級產品處于生產前端,為經濟運行提供能源、原料和生活必需品,是社會生產的基礎和前提。同時,隨著國際貿易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大宗商品的概念隨之出現,農產品、能源、礦產等產品作為市場交易的主要產品,占據著大宗商品的大頭。本文以糧食、能源、礦產三類為主進行分析。

(一)糧食:我國糧食產量總體較為穩定,對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較大,國際糧食市場不穩定加劇需要警惕。

我國人口眾多,是糧食消費太國。近年來,國內糧食整體供應能力不斷增強,連續多年豐產豐收,庫存充裕,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我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在2014年至2016年間持續增加,隨后幾年有所降低,總體呈現波動增加態勢。2018年在國家糧食安全、耕地安全并重的政策驅動下,糧食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482萬公頃,后續每年以70萬公頃增量增加,到2022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1833萬公頃。種植面積波動對我國糧食產量有所影響,但糧食總產量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8653萬噸,連續8年保持在65000萬噸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5公斤,在不考慮進口補充和庫存情況下,高出國際公認的最低人均400公斤糧食安全線83.5公斤。

從我國糧食進出口情況看,我國進口糧食連續8年保持在11000萬噸以上,進口量占全國糧食總量比重均超過14%,其中2019年因國內糧食豐產、國外糧食出口政策收緊,進口比重最低為14.4%,2021年進口糧食增速同比達到15.3%,進口16454萬噸,進口比重達到19.4%,逼近20%,連年超過14%以上的糧食進口表明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依然嚴重(表2:2016-2022年我國糧食進出口情況)。從需求端看,2020年中國糧食需求量80857萬噸,其中糧食消費量最大的品類是小麥、水稻和玉米,分別占糧食消費結構的31.6%、20.1%和39.3%,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糧食供需依然為“緊平衡”。

需要關注的是,自2020年以來,國際糧食市場不確定性日漸凸顯,在全球經濟疲軟、地區沖突和極端天氣等因素疊加影響下,黑海糧食運輸協議終止執行,烏克蘭糧食退出全球糧食市場,厄爾尼諾現象引發極端天氣,一些糧食主產國面臨減產風險,俄羅斯、印度、越南等20多個國家實施了糧食出口禁令或出口限制措施,誘發全球性糧食危機的因素再次出現。糧食適度進口是調劑我國糧食供求關系不可或缺的手段,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我國糧食進口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定因素日益突出,亟需增強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管理能力,提高糧食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應對沖擊和壓力。

結合以上形勢分析我國糧食保供運轉情況,如果國際糧食市場空間繼續壓縮,我國口糧雖然能夠做到基本保障,但油料作物短缺帶來的食用油市場緊張產生的影響將會在未來三年內向食品市場傳導。同時,今年極端天氣對我國糧食主產區影響較大,“大旱大澇”情況并重,糧食生產供應安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雖然我國糧食庫存始終保持高位,開庫后預計可保障9個月左右全國糧食供應,但在全球糧食危機可能出現的當下,庫存只能一定程度緩解糧食供應問題,糧食市場不穩定問題需要警惕。

(二)能源:我國二次能源發展十分迅猛,但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較為有限,能源安全轉型的壓力依然較大。

近年來,在能源市場劇烈波動的國際背景下,我國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優化能源行業管理,能源基礎設施安全有序運轉,油氣、煤炭、電力供應保障有力,國內能源價格總體穩定。特別是電力供應方面,基本實現了電力運行自給,各項指標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光伏、風電、儲能等主要新能源已進入大規模、市場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2018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主要呈現兩個特點:一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占比整體下降,從2018年的59%+18.9%縮減至2022年的56.2%+17.9%,但其主導地位并未動搖,仍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供應源;二是其他能源(新能源+水電)占比持續上升,由2018年的14.5%增長至2022年的17.5%,截至2022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國石油和天然氣主要依靠進口,能源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還存在短板,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仍面臨較大挑戰。2022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6.6億噸標準煤,消費總量達到54.1億噸標準煤,其中雖然原油、天然氣消費量分別下降3.1%和1.2%,但煤炭消費增長4.3%,全國缺口7.5億噸標準煤能源需要進口。同年受國際市場影響,我國原油、天然氣、煤炭進口分別為50800萬噸、10925萬噸、2.9億噸,同比分別下降0.9%、9.9%、9.2%,原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為71.2%、40.2%,依然高企。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加劇,各種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明顯增多,能源領域面臨的風險挑戰與日俱增。2021年以來全球油氣市場的供需博弈愈加激烈,2022年上半年國際油價一度接近147美元/桶的歷史高點,美歐對俄原油設置價格上限,全球石油供應仍將保持一定程度的緊張。在煤炭方面,受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甚至中斷,歐洲部分國家重啟煤電,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創歷史新高。據其估算,2022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增長1.2%,首次單年超過80億噸;全球煤炭產量則增長了5.4%,達到83億噸,為歷史最高水平。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雖然與俄羅斯等能源產出國達成長期能源戰略合作,但中俄能源輸送管道部分在境外,依然存在斷供風險。

(三)礦產:我國礦產資源保有量較大,主要受制于開采技術和資源品質,戰略性礦產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2021年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海運受限、國外礦產加價等因素影響,我國采礦業進入周期性擴張階段,同時礦產資源作為戰略性資源受到國內各方高度重視,黨中央國務院提出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剖析其背后蘊含的戰略考量和經濟運行規律不難發現,主要是我國主要戰略性礦產對外依存度高,且表層易于開發的礦產已基本開發結束。從礦產品看進口,目前我國約2/3的戰略性礦產需要進口,其中鐵礦石、鉻鐵礦,以及銅、鋁、鎳、鈷、鋯等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70%,鎳礦、鈷礦以及銅礦對外依賴度均超過90%,鐵礦石對外依賴度超過80%,鋁土礦和錫礦對外依賴度也超過5成。從近10年的情況看,我國礦產品進口總額基本相當于出口總額的9-13倍(2021年進口總額是出口總額的13倍)。從礦產產量看,2021年我國鐵礦石、銅精礦、鋰、鈷、鋁等主要礦產品均保持增量,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774.5億元,較2020年增長113.5%;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513.7億元,較2020年增長44.5%;非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433.1億元,較2020年增長23.3%。從產業結構上看,我國礦產冶煉加工能力較大,產能占到全球的50%以上,為充分利用產能,部分進口礦產品經過冶煉后直接出口,其中2021年共出口普通鋼材6690萬噸,約消耗了國內鐵礦石40%的產量,受這種倒掛形式的催動,我國鐵、銅、鋰、鈷等緊缺戰略性礦產品消費增長速度是產量增長速度的1.5倍以上。

從國際國內礦產資源市場看,總體呈現出境外供應持續趨緊且風險加大、國內產出開采成本持續提高的態勢。從國際形勢看,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福蒂斯克金屬集團四大礦商對全球優質鐵礦石資源形成高度壟斷局面不會改變,但價格可能會劇烈震蕩。雖然我國銅、鋁、鋰、鈷、鎳海外權益儲量和產量均超過國內,但是在地緣政治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境外資源及時轉化為國內的生產原材料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風險。從國內探礦看,經過多年高強度開采,我國地表礦產資源逐步枯竭,礦產開采品位逐步下降,地下500米淺礦石已開采殆盡,目前地下500-1000米資源已成為主要的開發對象,如國內銅精礦供應占精煉銅產量比例已從2000年的43%下降至2021年的16%左右。綜上所述,我國礦產資源保供壓力較大,在國際市場趨緊的環境下,提高國內金屬礦產的保供能力,主要受制于勘查開發技術突破及國內資源品質問題,還需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和探礦采礦冶煉等核心技術攻關,以國內大循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小結:受關鍵資源爭奪、供應安全及能源結構轉型的博弈不斷升級影響,全球初級產品的供求仍將處于失衡狀態,初級產品價格波動風險和可獲得性風險將更加凸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我國糧食、能源、礦產等初級產品保供面臨的風險挑戰持續加大,需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審視當前初級產品供應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適度超前謀劃部署應對之策。

二、準確把握甘肅省在全國初級產品及大宗商品供應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好立足甘肅獨特的資源及區位優勢服務“國家所需”

初級產品特性決定了其生產和供給高度依賴自然稟賦條件,糧食的生產離不開耕地和相應的光照、水熱條件,礦石、能源的開采更與礦脈品質和儲藏條件密不可分。立足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出發點,決定了初級產品保供需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考慮,離不開適度的戰略安全縱深和區域地緣條件。從全國來看,甘肅能源資源豐富、礦產開發潛力巨大、光照水熱條件適宜、戰略縱深優勢明顯,在全國省份中只有甘肅等少數省區能在最大限度上符合上述條件。

——在糧食安全保障方面,甘肅省能夠以種業先行,以未利用地開墾為補充,形成國家重要的耕地潛力補充區。

甘肅省糧食產量自2012年起,連續11年保持在1100萬噸以上,其中2020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3957.4萬畝,總產1202.2萬噸,產量首次突破1200萬噸大關,但全省糧食產量占全國比重始終保持在1.8%以下。盡管甘肅省不是糧食種植大省,但從種業源頭來看是保障全國糧食用種的重要基地。近年來甘肅省以國家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縣為重點,全力支持制種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重要的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和瓜菜花卉制種基地。截至目前,建成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33萬畝,改造提升玉米制種基地61萬畝,宜機率達到60%以上。2022年全省玉米制種產種6.49億公斤,銷往26個省份,保障了全國50%以上的大田用種;馬鈴薯原種和合格種薯產量85.74億公斤、脫毒原原種16.2億粒,其中50%銷往10多個省份;瓜菜花卉產種量2790萬公斤,保障了全國40%以上的用種。可以說,甘肅省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主戰場和排頭兵。

除此以外,甘肅省未利用地資源豐富,剔除地形起伏度高于100米、處于生態紅線內、能源廊道兩側及交通沿線2—10公里外的未利用地后,全省可開發的未利用地規模為612.2萬公頃,占總量的31.02%,主要集中在荒草地資源富集的酒泉、白銀、蘭州及河西走廊的綠洲邊緣。據2021年開展的甘肅省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及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結果顯示,全省未利用地資源中適宜發展農業的比例為4.77%,不適宜比例為95.23%,其中大部分不適宜原因為水資源制約。據相關機構測算,若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順利實施,調入河西走廊的總引水量按80億—120億立方米匡算,調水量中25%用于生活及工業,75%用于灌溉和生態,考慮沿途損失及水的利用效率,用于灌溉和生態的水量約為41億—62億立方米,按西北地區高效節水定額每畝300立方米水計算,可發展良田1380—2070萬畝,即便不考慮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用水量,在極限條件下,甘肅亦可通過設施農業、極限節水等形式補充耕地支撐糧食作物種植??梢哉f,甘肅省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除東三省外,增加耕地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的地區,能夠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甘肅省能以通道先行,以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為補充,打造國家能源保障基地。

甘肅省長期以來發揮著國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的作用,通過各類能源通道建設,形成了我國縱貫西東的能源供應保障生命線,“西氣東輸”“西油東送”“西電東用”等管廊集中在甘肅布局。僅以西電東用特高壓電力輸送網絡建設而言,甘肅省有4條特高壓線路穿境而過,19回750千伏線路與周邊四省相連,在甘肅最窄處密布各類電網塔架,甘肅省清潔能源送往全國21個省區市。特別是近期,甘肅省作為西北電網的樞紐,提出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總樞紐、主通道、重基地”,加快新能源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提出“用好第一條,建好第二條,抓緊第三條,籌劃第四條”電力外送通道建設總思路,酒湖線滿負荷輸電、隴電入魯工程開工建設、隴電入川線路加快推進。除油、氣、電外,甘肅省也是煤炭運輸的重要通道,“疆煤東運”“蒙煤南下”“甘煤入川”均借道甘肅??梢哉f,甘肅省國家重要陸上能源輸送大通道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為我國能源安全保障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一歷史性定位將在今后很長時間里繼續保持。

同時,甘肅省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種類齊全、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其中12個主要含油氣盆地的石油資源量約為25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為208—248億立方米,僅慶陽境內已探明油氣總儲量40億噸,資源開發和深度加工前景十分廣闊。新發現和已探明煤炭儲量超過1000億噸,隴東地區煤炭資源豐富,預測資源量1540億噸,占全省預測資源量的96%,探明資源量234億噸,保有資源量184億噸。全國風能技術開發量99億千瓦,甘肅5.6億千瓦全國排名第四;光伏發電技術開發量1287億千瓦,甘肅95億千瓦全國排名第五,多個新能源示范項目成為全國首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取得預期成效。結合資源分布,甘肅省河西地區著重打造全國重要新能源產業集聚地,隴東地區依托平慶優勢傳統能源構建傳統能源發展區,東西兩翼協同互補,在省域層面形成了“風光水火儲+煤油氣”一體化的能源發展格局,能夠有力服務國家能源安全需要。

——在礦產安全保障方面,甘肅省能以探采先行,以龍頭加工企業增產為補充,可作為礦產品供應保障的潛力后備資源。

甘肅省資源儲備相對豐富,是全國聞名的“有色金屬之鄉”,礦產種類比較齊全,其中優勢礦產資源儲備全國排名均在前10,有色金屬礦產資源中儲量居全國前列的有鎳、鈷、鉑、鈀、鋨、銥、銠、釕、硒,此外銅、鎘、鉛、鉻、鋅、鎢、金、菱鎂等稀有礦產資源儲量可觀。截至2020年底,全省礦山總數1919宗,其中大型112宗、中型89宗,大中型礦山數量占比為10.47%。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19種(含亞礦種180種),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的77種(含亞礦種114種)。列入《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產99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金屬礦產36種,非金屬礦產61種。截至2021年底,甘肅省優勢礦產資源共計32種,其中:金屬礦產19種;非金屬礦產11種;能源礦產2種。此外,甘肅不但礦種多,而且礦床類型較齊全,共探明礦產地1402處,其中:大型126處,中型197處,小型1079處。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層面看,以2020年計,甘肅省礦石產量1.47億噸,礦業總產值553億元(其中非油氣礦業產值275億元),礦業及相關原材料加工制品業產值4066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66.24%。鎳、鈷、鉑族、鉛、鋅、金等多種礦產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此外,甘肅省還積極拓展省內礦源勘探,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及勘查工作穩步推進,新發現礦產地61處,其中:大型17處,中型11處。總體而言,甘肅省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儲量可觀,與我國中東部地區礦產開發條件相比,甘肅省礦產資源更易開采挖掘,可作為我國初級產品供應保障的潛力后備資源。

同時要看到,甘肅省在礦產開發冶選行業擁有一批優勢龍頭企業,金川公司、酒鋼集團、白銀公司等傳統冶金行業龍頭企業鋼鐵冶煉、有色冶金技術水平、科研能力、產能產量均保持在全國先進水平,對產業鏈供應所需的鋼鐵、精銅、鋁錠等大宗商品完全具備初級產品生產加工的能力。跳出全省自身礦產資源儲備看,甘肅毗鄰的內蒙古、新疆、青海、陜西等地均是礦產資源相對富集省份,囊括我國礦產資源最為富集區域,2021年西北五省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全國占比總計達到31.64%。而甘肅省優質企業正處在資源富集地中心位置,如統籌西部省份各類礦產資源,甘肅省完全有能力成為國家西部初級礦產品生產加工儲備中心。

——在戰略安全縱深方面,甘肅省能以區位先行,以持續向西開放為補充,打造國家安全戰略縱深區。

甘肅省因其狹長的地理特征和控御西北的戰略區位,在國家總體布局中一直擔當著維系國家安全戰略縱深的角色,是我國各大板塊之間重要的聯絡通道。新中國成立之初,蘇聯對我國援助的156個工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基礎,而自1964年“三線建設”啟動以來,甘肅成為全國戰略后方之一,自1969年3月中蘇兩國在珍寶島發生邊界武裝沖突后,在霸權主義的威脅背景下,甘肅持續10多年的“三線建設”,為我國改善生產力布局以及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做出了極大貢獻。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市場環境持續優化,我國經濟結構逐步由“陸權”向“海權”轉變,整體工業布局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化工產業內陸分散、改革開放以來沿海持續集聚、2000年以來沿海持續擴散三個階段,甘肅省戰略地位優勢被經濟快速增長拉平,甘肅在國家整體大局中的戰略作用持續削減。而隨著國際形勢越發動蕩,受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及西藏、新疆、內蒙古等省份將直接對外,內陸湖南、湖北、河南等中部地區距離西北礦產能源中心距離過遠,具備戰略縱深的僅有甘肅、陜西、四川等省份。

甘肅省同時具備承東啟西、南拓北展的區位優勢,直接對接能源、礦產、糧食相對富裕的中西亞國家,西部內陸地區石油、礦產、糧食等產品可順勢東進南下。同時,作為連接“一帶一路”與RCEP經貿圈對接的中心節點,甘肅省能夠以打造形成國家穩定供應鏈、產業鏈的戰略支點為目標,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布局發展原油、礦石、煤炭等大宗物資集散交易和供應鏈服務,提升優勢傳統產業發展水平,并從國家層面支持甘肅省與相關國家開展經貿交流合作,擴大資源性產品進口儲備。甘肅依托“一帶一路”黃金節點地位,在資源保障、糧食進口、能源供給等方面能夠搶占先機,戰略地位相較陜西、四川更優。

小結:甘肅省無論是資源豐度還是地理區位,都具備打造國家初級產品保供基地及大宗商品儲備基地的優勢條件,應堅持系統思維,以國際視角審視國家發展環境,找準甘肅在全國“大環境”中獨有的“小氣候”,主動拼搶作為,以更大力度爭取國家對甘肅的各類政策傾斜支持,更好立足“甘肅所能”服務“國家所需”。

三、立足甘肅發展實際及優勢稟賦,打造國家初級產品保供基地及大宗商品儲備基地的幾點思考建議

堅持因地制宜,立足甘肅隴中、河西、隴東土地、能源、礦產等優勢,積極爭取產業布局、儲備倉庫、礦產開發等方面政策,分類推進糧食、能源、礦產等初級產品保供。

(一)爭取國家支持建設打造國家初級產品保供基地及大宗商品儲備基地的一攬子政策

一是立足初級產品生產加工保供,爭取國家“產業備份”政策支持。甘肅省基礎化工底子良好、金屬冶選技術雄厚、食品加工條件優越,但還需進一步加強初級產品產能儲備,補齊甘肅省初級產品生產門類短板。2023年3月,工信部提出加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產能儲備和備份,應搶抓機遇,積極對接工信部,以蘭州新區等園區為載體,承接國家產能儲備和備份項目建設。

二是立足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儲備,爭取國家“物資儲備”政策支持。2022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中提出在我國南方建立大宗商品交割倉庫。作為連接“一帶一路”與RCEP經貿圈對接的中心節點,甘肅省應盡快著手研究布局,積極赴國家相關部委匯報爭取在全省布局建設大宗商品交割倉庫,發展原油、礦石、煤炭等大宗物資集散交易和供應鏈服務。

三是立足“一帶一路”向西開放,爭取國家“貿易政策”傾斜支持。用好用活“一帶一路”最大機遇,依托蘭州國際陸港、中川機場國際空港,積極申建“中國(甘肅)自由貿易試驗區”,主要以糧食、能源、礦產等大宗商品為貿易對象,從國家層面支持甘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交流合作,拓展大宗商品陸上進口渠道,擴大資源性產品進口儲備。

(二)繼續夯實糧食生產加工基礎,不斷提升甘肅糧食保障能力

一是堅持“藏糧于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積極擴大糧食復種和輪作倒茬面積,增加糧食播種面積,確保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力爭馬鈴薯播種面積達到1100萬畝以上,玉米播種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做足鹽堿地改造文章,根據有關方面初步摸底調查,目前全省鹽堿耕地面積約500萬畝,占國土三調耕地總面積的6.4%,應加快選育耐鹽堿特色品種,推廣“培肥控鹽”“節水阻鹽”“灌水降鹽”等技術。全面實施“兩平衡一凍結”,穩定耕地總量,以鄉鎮為單元試點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統籌用好全省現有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減少隴中隴東山地丘陵退林造地,加大河西及隴中平原地區宜種宜耕未利用地開發,破解耕地和建設用地碎片化問題,優化耕地布局。

二是堅持“藏糧于技”。依托甘肅省農科院,建立創新種質優異基因快速檢測、轉移、聚合和追蹤的技術體系,打造集種質資源鑒定、設施鑒定監測與控制、資源共享利用等于一體的智能設施設備和物聯網數據云平臺,開展優質資源的展示和共享利用。鼓勵本土制種企業全鏈條參與玉米和馬鈴薯育種、親本繁殖、雜交制種、種子加工等環節,打造制種產業基地,提升企業效益。

三是堅持“藏糧于民”。持續深化儲備改革,優化儲備規模、品質和管理,形成功能互補、權責清晰、管理科學、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儲備糧管理體系。鼓勵支持發展糧食儲備企業,著力在蘭州、酒泉、平涼、天水等地建立社會責任初步體系,足額撥補原糧和應急成品糧費用,構建政府儲備與社會儲備互為補充的儲備格局。支持農民自建2-5噸儲糧罐,真正做到“藏糧于民”。

(三)扎實推進甘肅綜合能源大基地建設,不斷提升全省服務國家能源安全能力

一是加大隴東能源開發利用力度。堅持“擴煤轉電、化工延鏈、新能源同步”的思路,依托隴電入魯項目,加快煤礦開發和燃煤電廠建設,推動煤電增容提質。圍繞煤炭資源和油氣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推動省級化工園區建設,大力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進一步擴大石油化工產能,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同時,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不斷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補的現代能源體系,為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貢獻甘肅力量。

二是鞏固提升甘肅省能源通道地位。積極推進電力外送通道和電網主網架建設,配合國家西電東送戰略通道建設,積極實施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工程。結合國家沙漠、戈壁、荒灘新能源大基地建設,開展“風光火儲”一體化示范,逐步實現電網從單一電力輸送網絡向綠色資源優化配置平臺轉型。建設甘青斷面武勝—郭隆750千伏第三回線路工程、甘肅慶北—陜西夏州750千伏雙回線路工程,提升加強西北區域省間電網互濟及資源配置能力。

三是積極爭取建設能源儲備基地。充分發揮甘肅省未利用地資源優勢及用地安全半徑寬裕優勢,協同蘭州石化、玉門油田等企業,爭取在甘肅省蘭州、慶陽、酒泉等地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庫和天然氣儲氣庫,打造甘肅百萬噸級石油儲備基地、百億立方米級儲氣基地。同時,借助“疆煤東運”“蒙煤南下”“甘煤入川”通道,在天水、白銀及蘭州新區等地設立煤炭儲備交易中心,力爭儲備量達到500萬噸以上。

(四)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不斷提升礦產品資源供給質量和能力

一是加大礦產資源勘探工作力度。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大省內勘查投入強度,完善社會資本投入勘查找礦的激勵政策,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促進查明資源及時轉化升級為可供開發的實際儲量。圍繞重要成礦區帶,緊盯戰略礦種和優勢礦種,組織實施礦產地戰略儲備工程,加強鐵礦、銅礦、鋁礦、鋰、釩、鉛、鋅等主要產品深勘精查力度,加大煤炭、石墨、硅料、螢石、凹凸棒等易轉化非金屬礦產勘查力度。深入實施“深地探測”工程,加強金川鎳礦、白銀廠銅礦、鏡鐵山鐵礦和西成鉛鋅礦田外圍及深部勘查,加快推進馬鬃山經濟開發區、酒泉晶質石墨科技產業園、蘭州新區硅晶制造產業園建設,增強戰略性礦產資源長遠保障能力。

二是積極擴大礦產資源域外權益。依托甘肅省優質龍頭企業及省內地勘院所優勢平臺,積極參與外省區及海外礦產探礦權及采礦權競標。一方面,積極支持省內地勘院所提升礦產勘探能級,提升資質,積極搭建外省區礦產對接聯系平臺,支持省內地勘院所向外拓展工作業務。另一方面,鼓勵支持酒鋼集團、金川公司、白銀集團強化海外資源拓展能力,依托“一帶一路”對外開放平臺,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運用投資并購、建廠采購、合作開發、戰略聯盟等多元化手段增強在海外資源競爭實力。

三是著力提升礦產開發技術水平。持續改進提升尾礦、貧礦、難選礦、伴生礦等資源的綜合利用工藝。依托金川集團、酒鋼集團、白銀集團等龍頭企業,推動建立大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區域性集散交易中心,形成骨干企業突出、產業鏈條完整、橫向關聯配套、縱向延伸拓展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架構,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猜你喜歡
糧食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3年9期)2023-03-28 09:44:16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3年7期)2023-03-24 16:16:10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3年8期)2023-03-23 15:09:12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2年27期)2022-09-28 00:30:14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快樂語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2021年6月國有糧食企業糧食購銷量初步統計
我的糧食夢
糧食直補改名了
新農業(2016年17期)2016-08-16 12:02: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a亚洲天堂|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午夜激情婷婷| 无码一区18禁|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视频四区|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日韩a级毛片| 超碰91免费人妻|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亚洲不卡网|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无码久看视频| 久久超级碰|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找国产毛片看|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性|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91青青视频|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v| 91九色最新地址| 91国内在线观看| 久久熟女AV|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午夜不卡|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色天堂无毒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久操中文在线|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网| 亚洲不卡影院|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欧美三级自拍|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熟妇无码人妻|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欧美色亚洲|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亚洲无码37.|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