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芬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對人力資源、企業管理方式都有新的挑戰。企業應注重人力資本的新變革,通過數字技術不斷優化和創新企業生產方式,促進傳統企業結構資本重組,利用數字技術推動供應鏈資源整合,適應關系資本的變革要求,培育優質智力資本,同時加強知識管理,在數字經濟時代中提高創新能力,取得長遠穩定的競爭優勢。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資源變得更加重要,創新成為競爭的主要動力,客戶需求的即時滿足成為重要競爭力,線上與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成為常態,企業需要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然而,在此背景下有的企業能夠快速發展,有的企業卻迷失在數字叢林中,甚至面臨生存危機。如何能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實現企業的“基業長青”,本文從智力資本視角出發對企業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討。
一、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是指企業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通過更加科學、高效、有序和可持續的資源配置,合理地平衡和整合這三個方面的利益關系,實現企業的自我發展并履行社會責任,達到長遠發展的一種模式。數字經濟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對人力資源的挑戰
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替代了大量低技能和重復性的工作。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替代常規性強、標準化高的工作。例如,銀行柜員的工作本身就是重復性較強且標準化高的工作,而現在已經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助服務,使得客戶可以通過自助終端直接進行存取款、轉賬等操作,減少了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二)對企業管理的挑戰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需要處理比以往更加復雜和龐大的數據。這需要企業建立健全數據處理機制,建立統一的數據架構和數據規范,清晰明確地分配各個部門的使用權限和責任,從而確保數據存儲、傳輸、加工、分析過程中始終保持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數字經濟時代的工作方式正在經歷變革,數字化創新對組織結構和文化的影響可能打破傳統職能分類和固定的工作安排,而這對于企業工作架構設計、健全績效激勵機制、創新協同學習的領導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戰。
(三)對企業流程的挑戰
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數據量龐大且不斷增長,這就需要企業建立信息技術基礎架構、確立行業標準和模型,并通過數據的有效整合實現更高效、更精準的業務流程,同時,企業的業務需求變得越來越高效。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加快信息處理速度、反應靈敏度和決策效率,需要企業緊跟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發展步伐,將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與其業務流程相結合。
(四)對外部關系的挑戰
隨著網絡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在線購物、移動支付、云端儲存等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銷售方式和客戶聯結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數字經濟時代中信息也更加透明。消費者在購買前,通常會仔細查看客戶歷史評價,進行理性比較,關系營銷有了新的內涵,企業需要更加注重以數據為基礎的客戶洞察和分析,如果企業不能準確地獲取和使用客戶數據,就不能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和行為,降低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生產和服務水平,進而失去優化客戶體驗的機會和營銷優勢。
二、數字經濟背景下的智力資本
智力資本是企業或組織中可用于創造附加值的非物質資產。它包括組織內部和外部知識、技能、專業知識、工作經驗、品牌聲譽和特許經營權等無形的資產。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智力資本通常可以分為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結構資本(Structural capital)、關系資本(Relational capital)三類。
(一)人力資本
與傳統資本相比,數字經濟時代的人力資本具有更強的靈活性,超越傳統人力資本的內涵。數字技術擴大了企業的招聘范圍,企業可以通過招聘網站、社交媒體、視頻面試等工具招募海內外精英人才。這種方式不僅突破了地理限制,節約了時間成本,而且獲得了更多甄選適合公司文化的機會。數字經濟時代中,微觀個人層面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其對于更廣泛的企業價值(如內容制作、創意創新、服務交互等)的貢獻得到了更高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力資本被可視化并與他人共享或重新利用。
(二)結構資本
數字技術通過提供精確可靠的數據處理、流程自動化和溝通協作方式、可以提高管理和決策的速度、準確性和目標實現做到深層次的優化,進一步改進了企業管理面貌和競爭力。數字技術可以集成不同的業務流程和資源到一個平臺上,企業可以提高整合能力,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提高響應速度、提升客戶體驗、降低生產成本。各種應用程序間的互操作性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特征與戰略。集成互聯網計算平臺(Integrated Internet Computing Platform ICP)公司提供了基于云端的集成應用程序支持解決方案,它可以使各種不同的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更有效率和簡單化,這使得組織中的結構資本更具開放性。
(三)關系資本
數字化連接了企業和消費者,突破了地域限制,使得跨區域的資源交流變得更加容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高效。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反饋機制也越來越完善。網絡上的評論、評分、點贊等功能讓消費體驗可視化,全方位的反饋機制減少了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可以讓企業及時了解消費者的購后反應并及時迭代修復或調整營銷策略。
三、數字經濟背景下的智力資本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一)數字經濟背景下人力資本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人力資本是指人力資源中有勞動者智力、技術和素質等方面綜合才能的那一部分,這些特質是個人工作能力和潛能的直接體現。數字經濟背景下的人力資本具有更強的交互性,企業與員工進行的交流和反饋,有利于加強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也有利于更好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其對組織目標、運營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和理解,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作用,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數字經濟背景下結構資本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數字技術不斷創新為企業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數字驅動的互聯網、物聯網、智能機器人等技術手段在數字化制造、智能化運營和數字轉型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內部生產效率和質量并推動了傳統企業內部管理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數字經濟背景下關系資本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數字技術的發展開辟了企業與客戶建立更加深入關系的新途徑。傳統的關系資本主要基于地理位置和人際關系,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普及,一些具有高成長性的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等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顧客需要,為用戶推送定制化信息,從而建立起強大的互聯網社群,成為數字時代企業嶄新的關系資本。
四、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培育智力資本的對策
(一)積極吸引和推動人才發展
招募、培養并留住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企業應該尋找最優秀、最適合的人選,提供吸引人的薪酬待遇以及有前途的激勵計劃。企業也應該為員工提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經常舉辦內部技能訓練和個人專業發展等相關課程。
(二)通過網絡平臺和社交媒體建立聯系
企業可以借助線上匿名調查或受訪者貢獻來聚焦頂尖人才,并邀請他們參與到數字化轉型工作中。在互聯網和社交平臺上廣泛宣傳自己的業務,并建立良好的聲譽,讓更多的人才對企業產生信任,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人才。
(三)采用開放式管理模式
對于數字經濟時代的智力資本而言,保持開放態度至關重要。企業管理者應該采取更開放的文化和領導風格,與員工談論其專業技能和觀點,并積極地參與到項目開發中。
(四)加強知識分享和互動學習
將團隊成員匯集在一起,通過協作、分享經驗的方式來提高整體團隊的智力資本。創造活躍的學習環境,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允許員工分享彼此的知識和技能。這樣做不僅可以擴大團隊規模,更有利于具備不同專業和技能背景的團隊成員彼此合作實現創新。
(五)積極應用數字技術優化管理流程
企業可以采用先進數字技術,來記錄員工的數據、學習歷程和成長,精準試探出每位員工的意愿、特點和方向,以協助企業花費最小的代價碰撞出高質量團隊的組合。也可以為員工定制工作或學習計劃,使其在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發揮出更大的優勢,帶動團隊的整體升級。
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企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許多挑戰,需要加強智力資本的管理。企業必須注重組織戰略規劃和信息管理,以激發員工學習和創新能力,提高整個企業的智力資本含量,建立靈活、創新型的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通過優秀的智力資本管理,企業可實現最大的利潤和發展,并在數字經濟時代取得長遠穩定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