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在宮外孕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3月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宮外孕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比較2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狀態焦慮情況及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2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狀態焦慮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不明確性、復雜性、信息缺乏及不可預測評分分別為(28.28±2.39)分、(19.11±2.03)分、(17.31±1.56)分、(12.13±1.84)分,均低于對照組的(31.77±2.24)分、(20.69±1.74)分、(21.54±2.11)分、(16.54±2.93)分(P<0.05)。護理后,觀察組狀態焦慮評分為(37.40±3.19)分,低于對照組的(39.55±2.48)分(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67%,高于對照組的81.40%(P<0.05)。結論? 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可有效減輕宮外孕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改善負性情緒,增進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宮外孕;Peplau人際關系理論;CICARE溝通模式;疾病不確定感;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5-008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27
宮外孕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由于管腔受阻,導致孕卵無法正常運行,最終造成輸卵管妊娠流產,增加再次異位妊娠及不孕的風險。該病目前主要采用手術及藥物治療,受治療結果的不確定性影響,患者易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不利于身體恢復[1-2]。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認為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各階段健康需求承擔不同角色,已廣泛應用于護理研究領域[3]。CICARE溝通模式包括分為6個部分,將溝通內容模板化,使護患溝通更為有序,不受護理人員個人性格特點及能力影響,利于促進護患間形成良好溝通習慣[4]。基于此,本研究在宮外孕患者中實施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分析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江西省婦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86例宮外孕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43例。對照組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1.55±2.4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2例,初高中16例,大專及以上15例。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1.59±2.46)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1例,初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17例。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參照《早期宮內妊娠與宮外孕的鑒別診斷》[5]中宮外孕相關診斷確診為宮
外孕;宮體外存在異常包塊;具備一定溝通、交流能力;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嚴重器質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伴有其他急性疾病;病情處于嚴重不穩定狀態。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普及疾病相關知識,輔助患者做好各項常規檢查,加強護患溝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導。
觀察組實施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
理論基礎為Peplau人際關系理論。(1)認識期。該階段護患關系初步建立,重點在于護患雙方認識健康問題,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反應針對性調整溝通方式。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認知自身角色,使護患雙方產生信任感,讓患者明確自身所需要的幫助。此階段完成CICARE溝通模式中健康宣教內容,護理人員擔任的角色為陌生人和信息提供者。(2)確認期。該階段護患關系逐漸發展,重點在于護患雙方共同確認健康目標。護理人員引導患者說出對疾病的認知及感受,彼此陳述對健康問題的看法。由CICARE溝通模式中詢問及應答2個部分輔助完成對健康問題的確認。完成CICARE溝通模式中陰道后穹隆穿刺、各項基本護理工作、告知患者輔助檢查情況及具體治療方式。該階段護理人員承擔信息咨詢、領導者、代理人角色。(3)開拓期。該階段護患關系趨于成熟,重點在于護患雙方共同解決健康問題。完成CICARE溝通模式中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告知患者檢查情況及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陰道流血、腹痛),進行避孕指導。該階段護理人員承擔教師、信息咨詢、領導者、代理人角色。(4)解決期。治療性護患關系逐漸解除,重點在于成功解除治療性護患關系。該階段完成CICARE溝通模式中院后宣教內容。護理人員承擔信息咨詢、提供者身份,與患者逐漸轉變為好友。
在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基礎上,應用CICARE溝通模式進行護患溝通,確定溝通的最佳時機。具體內容如下。(1)入院宣教。急診手術、非急診手術及保守治療患者均于入院后1 h內進行,溝通時間為15~20 min。(2)陰道后穹隆穿刺。急診手術、非急診手術及保守治療患者溝通時間均為10~15 min。(3)靜脈采血。急診手術、非急診手術及保守治療患者溝通時間均低于5 min。(4)告知輔助檢查結果。急診手術、非急診手術及保守治療患者B超、生化檢驗、X射線片、病理結果出報告后1 h內,時間為8~10 min。(5)介紹治療方案。急診手術患者第1次溝通于術前1 h內進行(時間為5~8 min),第2次溝通于術后6~8 h進行(時間為15~20 min);非急診手術患者于術前3~12 h溝通(時間為15~20 min);保守治療患者第1次溝通于醫生與患者決策治療方式后與用藥之前,第2次溝通于患者第1次用藥后1 h內,第3次溝通于患者第2次用藥1 h內,時間共計為15~20 min。(6)突發陰道流血。急診手術、非急診手術及保守治療患者溝通時間均為8~10 min。(7)突發腹痛。急診手術、非急診手術及保守治療患者溝通時間均為8~10 min。(8)發放口服藥。急診手術、非急診手術及保守治療患者溝通時間均低于5 min。(9)肌肉注射。保守治療肌肉注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溝通時間為5~8 min。(10)皮內注射。溝通時間均低于5 min。(11)靜脈輸液。溝通時間均為8~10 min。(12)術前準備及宣教。急診手術患者術前1 h內溝通,時間為15~20 min;非急診手術患者第1次溝通于術前3~12 h,第2次溝通于術前2 h內,溝通時間共計為15~20 min。(13)術后宣教。急診及非急診手術患者第1次溝通于術后安返病房時,第2次溝通于術后6~12 h,時間共計15~20 min。(14)靜脈輸血。急診及非急診手術患者溝通時間均為8~10 min。(15)避孕指導。均于出院前1 d進行,溝通時間為15~20 min。(16)出院宣教。均于出院當日進行,時間為15~20 min。
1.4 觀察指標 (1)疾病不確定感。護理前、護理后采用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adult,MUIS-A)[6]評估2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包括4個維度,共計33個條目,第15個條目不計分,其余各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1分代表強烈同意,5分代表強烈不同意,評分范圍為32~160分。4個維度分別為不明確性(13個條目,評分13~65分)、復雜性(7個條目,評分為7~35分)、信息缺乏(7個條目,評分為7~35分)及不可預測(5個條目,評分為5~25分),各維度評分越高則患者不確定感越強。(2)焦慮狀態。護理前、護理后采用狀態焦慮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7]評估2組患者焦慮狀態,共計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評分范圍20~80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3)護理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53,重測效度為0.864。問卷包括服務技能、態度等,≤60分為不滿意,61~89分為部分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疾病不確定感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明確性、復雜性、信息缺乏及不可預測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焦慮狀態比較 2組護理前狀態焦慮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護理前相比,2組狀態焦慮情況評分均較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宮外孕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陰道流血等,目前以手術及藥物治療為主,具體治療方案需視病情而定。由于治療方式存在不確定性,患者存在對治療結果的擔憂,易增加焦慮感,影響臨床療效,導致恢復緩慢[8-9]。因此,臨床需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方案,加強護患溝通,緩解焦慮情緒,加快恢復進程。
傳統護理干預以患者口頭敘述癥狀為主,缺乏理論指導,未針對性評估患者各階段護理重點,護理措施具有局限性,不利于遠期預后[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明確性、復雜性、信息缺乏及不可預測評分均較低,狀態焦慮評分較低,護理滿意度較高,表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對減輕宮外孕患者不確定感及焦慮情緒效果確切,可有效增進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分為4個時期,認識期以了解問題為主,通過護患交談及觀察獲取信息,進而有效評估病情;確認期以確定適當的專業性幫助為主,要求護患雙方有更多理解,以便患者做出恰當選擇,保持樂觀心態面對疾病治療;開拓期患者可獲得護理人員專業化指導、幫助,能夠使患者逐漸建立自我責任感,開始自我照顧;解決期以逐漸解除治療性護患關系為主,能夠循序漸進幫助患者逐漸實現自立,提高自護能力,滿足自我需求[11]。Peplau人際關系理論指出護患關系在不同階段需關注的核心及重點問題均不同,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所處階段選取針對性的評估方式,明確自己承擔的角色,從而有效實施護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工作過程中與患者保持持續、有效溝通,有利于增進護患關系,提高疾病認知,進而緩解患者焦慮情緒[12]。CICARE溝通模式中包括對腹痛、陰道流血等突發癥狀的解釋,護理人員根據溝通提綱完成評估、處理相關內容,可有效明確干預目標,減少患者盲目感;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進行自我介紹,能夠提高患者對醫院環境的熟悉度,進一步減少疾病不確定感,提高護理依從性[13-14]。CICARE溝通模式包括治療方式介紹及檢查結果告知,設有術前準備及宣教場景,指導患者術前采取多種方式緩解緊張,能夠降低疾病不確定感;強調護患雙方溝通特定健康問題,有利于增強護患溝通能力,提高患者對健康問題的了解[15]。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能夠充分調動患者參與積極性,提高護理人員溝通能力。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作為一種流程化溝通方式,能夠明確護理人員及患者溝通思路,根據所處環境側重不同溝通內容,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患者信任感,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聯合CICARE溝通模式可有效降低宮外孕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減輕焦慮情緒,增進護患關系,利于患者恢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鄭娟.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宮外孕患者護理的效果觀察[J].貴州醫藥,2019,43(10):1677-1679.
[2] 李趁心,薛繼蓮.個體化細節護理在腹腔鏡治療宮外孕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8):
1461-1463.
[3] 張金蘭.健康教育模式對異位妊娠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1):3804-3805.
[4] 向邱,李小攀,崔金銳,等.基于CICARE溝通模式的動機性訪談在穩定期COPD患者健康教育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16):87-90.
[5] 王春麗.早期宮內妊娠與宮外孕的鑒別診斷[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9):874-875.
[6] 楊長捷,趙紅.高危妊娠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生殖醫學雜志,2015,24(12):1003-1007.
[7] 田彥英,楊東,DING C,等.簡版狀態焦慮量表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效度和信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8,32(10):886-888.
[8] 張靜.圍手術期護理對腹腔鏡治療宮外孕患者焦慮、抑郁及睡眠質量的分析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1):383.
[9] 梅吉會.宮外孕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4):110-112.
[10] 苑丹.基于人文關懷的治療性溝通對宮外孕腹腔鏡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及預后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 ,2018,35(2):409-411.
[11] 劉國艷,宋瑞鵬.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對肝癌化療患者正
負性情緒,心理彈性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9):155-158.
[12] 沈燕,蘇慧,沈學麗,等.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護理模式對肺癌患者生活質量和綜合能力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1):136-138,141.
[13] 肖馨爽,肖歡,譚杰,等.CICARE聯合HEART溝通模式在責任制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23):69-71.
[14] 郭春玲,馮思利,梁建軍.CICARE溝通模式在急診護患溝通中的應用[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增刊2):128-130.
[15] 張文娟,許小明,鐘際香,等.基于CICARE溝通模式構建異位妊娠病人護患溝通模板[J].護理研究,2020,34(15):2660-2665.
(收稿日期:2023-10-07)
作者簡介:李岑,女,本科,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