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肖(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 管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32)
2020 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低迷,全球貿易萎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與此同時,世界范圍內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動能逐漸釋放,為我國生產力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開辟了新天地。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與此同時,2020 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未來15 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按照《規劃》,到2025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將明顯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力、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應用。基于以上背景,要發展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雙循環發展戰略背景下,最主要的是要求保障新能源汽車國內供應鏈和產業鏈的高效穩定運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完善企業供應鏈安全發展的體制機制,圍繞產業鏈來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來部署產業鏈,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目前,對汽車業供應鏈的研究中,大多數研究都是基于傳統汽車行業供應鏈的研究,而對于新能源汽車這一新的產業分支供應鏈研究還比較少。Amine Belhadi 等就針對新冠疫情對于汽車和航空公司供應鏈的影響進行研究,對供應鏈采用的短期和長期響應策略進行評估,提出采用先進的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的手段可以來應對相應風險[1]。金永花分析了在新的發展機遇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升級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強鏈補鏈的對策建議[2]。邱澤國基于演化博弈方法,分類分析了由整車廠(OEMs)和4S 店構成的二級閉環供應鏈對動力電池回收策略的選擇模式,證明了雙方補貼后的收益增加率是影響閉環供應鏈中整車廠和4S 店回收補貼策略選擇的關鍵因素[3]。郭曉燕等從鄭州市共享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分析入手,研究共享新能源汽車服務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分析共享新能源汽車服務供應鏈運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4]。
綜上所述,目前對于新能源汽車在雙循環格局下供應鏈的發展研究還不多。因此,本文將在雙循環的發展背景下,通過對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運作模式和發展情況的研究,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供應鏈遇到的困難和瓶頸,研究我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發展策略,對增強產業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對策建議進行探索。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采取全球采購并擁有復雜的供應鏈網絡結構,如圖1 所示。在這個系統中主要包括了原材料供應商(電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零部件生產商(電控、電機、電池等)、整車制造商(聯合研發/純組配企業)、經銷商、政府和終端消費者等相關參與者。本文認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以整車制造企業、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和電驅動系統制造企業為核心,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以及消費者連接為一個整體網絡,實現產品的增值[5-12]。

圖1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網絡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結構復雜,是一種全新的功能網鏈結構,它既包含了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電”相關研發、制造、組配、流通企業完成實物流,又需要充電運營商、電池租賃企業、互聯網及金融等企業來完成信息流和資金流。與傳統汽車供應鏈相比,獨特的運作模式使得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有其獨有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供應鏈結構復雜,包含了從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到整車生產及交付最終用戶的所有流程。具有節點企業多、鏈條跨度長、節點企業間關聯度高的特點。這其中所需零部件有數千種,整車制造商的發展對上游供應商依賴性較強,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機驅動系統、電池管理系統、車輛管理系統等零部件或系統的供應商,趨于構建一種戰略伙伴關系。
(2)供應鏈具有較高的脆弱性。與傳統汽車行業相比,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機控制系統研發時間較短,經驗沉淀相對有限。因此,供應鏈中核心零部件企業成熟度較低。加之采購與生產的全球化,使得供應鏈延遲和中斷的風險加大。
(3)供應鏈具有技術和資金密集等特點。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趨勢促使了產品和技術保持不斷的更新,要求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核心企業更加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如動力電池廠商專注于對某些技術如電池能力密度等的研發和突破。
(4)推動需求式生產。傳統汽車供應鏈更偏向于效率型供應鏈,而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強調響應性,訂單驅動式生產與配送。
(5)涉及行業更多更廣。新能源汽車還牽涉到稀土行業、電池、充電站/樁、電網等相關運營設施,一些核心零部件還需要全球采購。
比亞迪于1995 年創辦,2003 年收購陜西秦川汽車,順勢殺入汽車行業。至今,在汽車行業已深耕19 年,一直秉持著“科技領先、品質領先、市場領先”的發展戰略,鏈接奔馳、豐田等行業伙伴,深化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推動行業穩步向前發展,現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至今,比亞迪已擁有電池、電機、電控及芯片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銷量保持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連續9 年中國第一,如圖2 所示。在2022 年3 月份新能源汽車首次突破10 萬輛大關,實現總銷量10.49 萬輛,同比增長346%,環比增長19.28%。

圖2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
根據企業戰略發展布局,比亞迪自2022 年3 月起停止燃油汽車整車生產,專注于EV 純電動和DM 插電混動汽車業務。且根據比亞迪公布的產銷數據來看,3 月份暫停的并非僅是燃油車整車生產,其燃油車銷售也已全面暫停。聚焦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比亞迪堅持DM 插混、EV 純電“兩條腿、齊步走”的戰略,在新能源市場持續發力,實現全面新能源化。
比亞迪自進入汽車領域以來,采用“垂直整合”供應鏈體系。經過不斷的研發,已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及芯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比亞迪導體、刀片電池),形成了從三電系統到整車生產的一體化布局,如圖3 所示。因此,其供應鏈面對市場和環境變化,依然有著極高的穩定性安全性,同時也可最大限度規避“被卡脖子”的風險。

圖3 比亞迪“垂直整合”供應鏈體系
“垂直整合”供應鏈模式是指縱向整合上下游企業及資源,提高供應鏈運行穩定性。對于比亞迪來說,其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配件自給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即使是在疫情的影響下,該模式也使得比亞迪在供應鏈運行中表現非常穩定。
“垂直整合”供應鏈運作模式相對來說偏封閉,使得整個供應鏈缺少與行業的密切交流,市場競爭意識不強,同時不利于規模化降低成本。在雙循環及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比亞迪供應鏈運作模式在發生變化,比亞迪結束了20 年全產業閉環模式,開啟核心電池向其他企業供貨模式,成立5 家弗迪公司,完成了整車業務與零部件業務的剝離,從電池開放走向全產業鏈開放,實現其供應鏈體系從“垂直整合”模式向“開放式”供應鏈的轉變。逐步搭建信息化平臺(供應商門戶、SRM 系統等),一方面吸收外部優秀的供應商資源,另一方面將比亞迪優質供應鏈資源向行業開放。橫向拓展供應鏈能力,更加強調供應鏈的運作效率,不斷提升汽車產業競爭力。
總的來說,比亞迪從垂直整合戰略切換到開放創新戰略,是公司根據不同階段發展需求的戰略選擇,其中,垂直整合涉及到全產業鏈的長線大投入,但同時可以帶來更多的創新發展主動權。但是,隨著電動化成為全球趨勢,新能源技術突飛猛進發展,閉環經濟技術方向單一、內耗嚴重的短板開始凸顯,合作放開已是大勢所趨。企業應根據自身戰略發展需求、行業發展環境,構建了符合自身發展的“開放式”供應鏈體系。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垂直整合”供應鏈體系向“開放式”供應鏈的轉變順應了市場和企業戰略的轉變,該供應鏈運作模式優勢明顯,產銷量上漲一直保持良好態勢,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做出了很大貢獻,對于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發展與變革方向有一定借鑒意義。
(1)發展核心技術,掌握市場主動性。比亞迪的核心技術研發,從三電系統到整車生產的布局是其供應鏈運作安全性的最強底牌。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完善企業供應鏈安全發展的體制機制,圍繞產業鏈來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來部署產業鏈,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2)尋求專業供應商,增強供應鏈穩定性。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結構復雜,節點企業多、鏈條跨度長,零部件的供應至關重要。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優化自身供應商選擇,構建更加穩定的供應鏈結構,增強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保障新能源汽車國內供應鏈和產業鏈的高效穩定運行。
(3)做好產品市場定位,發展產品特色。比亞迪各個系列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定位清晰,市場營銷策略具有針對性,是其保持產銷量穩步增長的秘訣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注重產品質量,做好市場定位。同時,基于消費者尋求快餐式內容的信息捕捉心理和從眾態度,通過先進的互聯網直銷、O2O 等商業模式吸引客戶,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公眾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