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羽潔,魏 強
(1.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運輸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2.郵政行業寄遞安全技術研發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3.江西省交通監控指揮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6)
近年來,我國郵政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快速培育滿足社會需求的適應快遞新產業、新業態的專業人才,許多高職院校陸續開設了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實踐教學體系是整個教學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崗位技能需求相結合,構建適宜的實踐教學體系成為了高職院校研究的焦點問題。
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總體上缺乏一個完整、成熟并適合高職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問題。
實踐教學條件、教師團隊專業水平、校企合作深度和廣度等方面的多樣性影響了高職實踐教學體系頂層設計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增加了對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頂層設計的難度,也反映出具有一定理論高度、實踐深度、內容廣度并具有創新意義的理論體系難以構建。
各高職院校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都組織編寫了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但實踐教學建設條件、實踐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標準缺少系統科學的規劃。因此,部分院校在建設相關專業實訓中心時缺乏對職業崗位應具備的專業素質要求考慮,設備購置計劃的制定缺少系統思考和統籌配置,建設內容盲目隨意。
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對大多數院校而言是新開設專業,教學方式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的以理論課教學為主,配以虛擬企業案例與情景模擬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上,教學效果不佳。若想讓學生掌握實際企業作業崗位需求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
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行業標準、企業作業崗位技能需求不能做到無縫對接,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效性差、適時性不強,學校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則是問題的關鍵。因此,只有行業、企業、院校共建高職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實踐教學體系,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才是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徑。
針對高職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以應用技術操作為重點,注重培養學生技能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特點,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將職業崗位職力能力劃分為:點(專業基礎訓練)、線(專項業務技能)、面(綜合專業能力)、體(職業崗位訓練)四大模塊,可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職郵政快遞運營管理管理專業“點、線、面、體”進階式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 所示。

圖1 進階式實踐教學體系
該體系以郵政快遞行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設置明確的教學要求和考核辦法,教學內容前后銜接、循序漸進、層次分明。同時為保障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配套建設相應的可滿足教學需求的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管理機制等支撐系統,構成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該實踐教學體系落地運行,便可解決實踐教學體系中“建什么、如何建、如何管、如何用”等問題,構建該體系既遵守教育要循序漸進的科學規律,又涵蓋從課程到職業崗位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知識基礎和專業能力,設計進階式的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高職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點、線、面、體”進階式實踐教學體系以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根據郵政快遞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全面梳理實踐教學內容,設立進階式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課內外實踐教學,強化各個“操作點”(如快遞禁限寄規范等136 個“點”實訓)加以訓練;將各“操作點”串成“作業線”(如快件包裝等32 個“線”實訓)進行學習;將各“作業線”組合成綜合性的“工作面”(如物品收寄作業等20 個“面”實訓)加以深化;將各“工作面”疊加并融入職業素養訓練形成“協作體”(如快遞員等4 個“體”崗位)進行固化,并搭配設計專業核心課程,如《快遞操作實務》等課程的實踐教學課程標準,讓學生完成從專業入門級操作方法逐步向系統化崗位所需綜合技能進階式學習,實踐教學環節如圖2 所示。

圖2 快遞員崗位“點、線、面、體”進階式實踐教學內容
根據快遞作業崗位技能要求,將實踐教學場所按實踐學習的層次性進行劃分,分別設置滿足于“點”單項操作教學的實訓室(如快遞運營實訓室等6 個實訓室),滿足于“線”專項技能教學的實訓室(如安檢實訓室等3 個實訓室),滿足于“面”綜合技能教學的實訓中心(如菜鳥驛站實訓中心等3 個實訓中心),滿足于“體”崗位技能培訓的培養基地(如校外快遞企業實訓基地等5 個實訓基地),根據各實踐教學功能不同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
通過整合,可以有效克服實訓教學資源分散、重復建設、場地緊缺、使用率偏低等問題,使實訓場所可以按照高職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階段、層次劃分,更具針對性。為了能夠將實踐教學資源整合得到有效的實施,遵循“產教融合、實踐創新”的原則,還設置“崗位化”生產性實訓中心管理機制、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管理機制等,保障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
根據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的學習階段、學生知識基礎和崗位專業能力的要求,設置了“點、線、面、體”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項目。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了有機的統一,采取“理實一體、任務驅動、訓賽融合、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按照真實快遞作業環境建設的校內實訓中心及校外快遞企業實訓基地中進行實踐教學。使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學生學習職業崗位技能及參加各項專業技能競賽打造了良好的訓練平臺,提升學生實訓的積極性及實踐教學效果。
建立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診改運行機制,結合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建設基礎及實訓場所設置情況,對人才培養診改環節的內涵進行梳理、明確具體的工作內容、診改流程及方法。通過目標與標準,設計診改步驟、組織與實施環節、質控點的監測與預警、發現問題的診斷與改進、全員參與的激勵與創新,持續周期性開展專業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建立常態化的人才培養質量保證機制,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專業、實踐課程、教師、學生等不同層面建立起網絡化、全過程、全覆蓋、相對獨立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不斷迭代優化郵政快遞運營管理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實習單位共同制定明確的實習計劃,共同選派符合條件的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和專門人員全程指導、管理學生實習。實習崗位應符合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該專業培養內容對口或相近。確保校外快遞實訓實習基地穩定、規范、現代化程度高,每學年為學生提供專業對口的設備認知實訓、跟崗實習和畢業頂崗實習,實習實訓資源共享率高,增加學生對于專業崗位的理解和認識,提升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優質的人才。
學院郵政快遞運營管理專業可聯合區域知名快遞企業,健全對接郵政快遞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建設發展機制,促進專業實踐教學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發揮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實現快遞類專業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校企共同參與研制科學規范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核心課程標準,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將傳統實訓設備向專業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升級。校企共建開放共享的國家職業教育快遞運營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專業群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聯合行業協會、郵政快遞類企業、高職院校教師、企業技師、行業專家、生產一線師傅,打造高水平實踐教學師資團隊。根據專業特點和每個培養教師情況制定具體培養方案,立足崗位技能進行培養,通過進修培訓學習、學術交流、下企業掛職頂崗鍛煉、利用實訓基地參與對外技術服務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每年進行工作業績考評,提升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實踐教育教學程度和含金量,從而帶動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的發展。嚴格落實4 年一周期、一年一個月的企業輪訓制度,通過組織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或高水平學術會議、企業掛職鍛煉和科技服務等形式,不斷提高教師技術實踐創新和服務能力,加強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
培養符合企業所需的人才是職業院校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學院應加強與合作企業全方位的溝通和協作,及時了解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從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課程體系的構建、校內外實訓室建設以及職業素養與能力內涵的界定等過程都以企業的需求為目標,加強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確保培養人才符合企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