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于海軍
大伙兒都明白,沒有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互幫互助,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出騰沖市區向南,順著山勢而上,穿過層層綠蔭,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就到了。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這里青山環抱、溪水潺潺,環境優美,民風淳樸。
走進村民李發順家,庭院整潔一新,花兒開得正艷,“這張方桌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來我家時用的。”李發順指著廊下擺放的四方桌自豪地說。
2020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鄉村振興和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民李發順家,一一察看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豬舍等,了解居住環境。隨后,總書記在院子里同李發順一家制作當地節日傳統食品大米粑粑,還詳細詢問李發順一家脫貧情況。

騰沖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經營的小賣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近3年時間里,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不斷拓展思路,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如今,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幸福佤寨徐徐展開。
一大早,李發順和往常一樣起床燒火,妻子楊彩芹忙著蒸米,為當天準備售賣大米粑粑做準備。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司莫拉村看望鄉親們的場景,李發順至今記憶猶新。
“做夢也不敢想,總書記來到了我家。”回憶當時的情形,李發順依然激動,“當時,家里人正做著大米粑粑,聽說總書記要來,一家人趕緊到大門口的巷道迎接。”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李發順家臥室,詢問被褥涼不涼,在他家廚房,還打開蒸蓋、鍋蓋和冰箱門仔細看。“總書記特別熟悉農村生活,說話親切溫和。”李發順感慨。
習近平總書記還現場壓模,做了兩個印上“福”字和“囍”字的大米粑粑。李發順妻子楊彩芹回憶起來高興地說:“從那時起,家里的大米粑粑火了,日子越過越舒坦。”
2021年,李發順積極響應村黨總支發展鄉村旅游的號召,先后投資20多萬元,拆除豬圈建起了二層小樓,翻新了老房子、安裝了自動化消防設施,開起了“發順佳德”餐館,全家人吃上了“旅游飯”。
“總書記不僅關心我們的家庭收入如何、有沒有參加新農合、報銷比例怎么樣,就連孩子們上學都十分關心。”李發順說。
李發順介紹,現在賣大米粑粑,為游客提供餐食和土特產品,一天收入有300多塊錢。
“總書記的到來,是對我們巨大的鼓舞。”李發順很有信心,“有了總書記的鼓勵,再大的困難都不怕,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司莫拉佤族村
這幾年,司莫拉佤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成立了幸福佤鄉旅游專業合作社,大家都是合作社的社員和股民。李發順盼著總書記有空再來看看,嘗嘗他們的大米粑粑。
兩年前,因為“工資差不多,離家近又方便照顧小孩”,虞明香進入司莫拉幸福佤鄉旅游專業合作社,成為一名旅游引導員,一方面向游客講述習近平總書記來村里時的情景,一方面帶游客領略佤寨風情。
相比上一份在城里的銷售員工作,做旅游引導員,她不用每天騎摩托車花個把小時往返城里和寨子,兩分鐘就能從家走到上班的地方。
“在村子發展上,棘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 怎樣聚人心強發展?”黨的二十大代表、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鎮三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家清認為,只有強有力的黨支部引領,村子才能更好發展。
2020年1月23日,司莫拉黨支部成立,擁有13名黨員,黨支部書記由趙家清兼任。
2020年6月,在黨支部引領下,司莫拉幸福佤鄉旅游專業合作社建了起來,統籌村里鄉村旅游發展。“合作社實行股份制,每戶村民交納10元即為社員,每戶出資入股后,年終就能享受分紅。”趙家清說。
當年,全村73戶人家全都加入了合作社,不到一年,合作社便實現了分紅。趙家清說,資金分配按“四議兩公開”制度制定,由村黨支部提議,“黨支部+村民小組+合作社”三方商議,群眾會決議,再由鄉、村一級審議后執行。2021年,從100元到1000多元不等,寨子里所有人家再次領到分紅。
“家里以5000元和部分茶地入股,去年領了1900多元。”虞明香一邊招呼游客一邊說。
兩年多來,寨子還制定了文明公約,落實了“三院三長”責任制,探索出了“黨員帶領下的200米服務圈”服務模式。
如今,村黨支部成為整個佤寨發展的“紅色引擎”,帶領村民們過上了幸福生活。
趙家清長期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一線。每每提及近幾年村里的變化,趙家清都感慨萬分。
“特別想對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是,司莫拉人民一直想念總書記、感恩總書記。”趙家清說。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司莫拉佤族村這幾年的變化很大,從“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到美麗鄉村,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司莫拉佤族村道路寬了、庭院美了、村貌亮了,各族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
大伙兒都明白,沒有總書記的深切關懷,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互幫互助,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司莫拉,家家戶戶的堂屋中,都掛著習近平總書記與鄉親在一起的照片。
趙家清表示,大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的囑托,聚焦“農旅聯姻、三產融合”,以產業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形成了黨建引領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這些年來,司莫拉佤族村的變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住的房子越來越寬敞明亮,鄉村環境越來越干凈美麗,生活越來越富足。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描繪了更加美好幸福的前景,我也要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帶領我們司莫拉的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司莫拉佤族村黨支部黨員孟家留信心十足地說。
2021年,司莫拉佤族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86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躍升至42萬余元。
家國天下,枝葉關情。行程萬里,不忘初心。在總書記的新春足跡中,有很多云南元素,云嶺大地,始終裝在總書記的心里。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春足跡,百姓看到的、感悟到的,是人民領袖對人民溫暖貼心的關懷、真摯深情的惦念,是百年大黨對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初心使命的執著追求。
李發順常感慨,這兩年不光村子走得順,他心里也很知足,女兒讀了研究生,兒子也參了軍。頭些年,李發順總想著開個農家樂,2020年,依托鄉村旅游發展,自家的農家樂也開了起來。
剛接待完游客的虞明香,總是閑不下來,她想著,多攢點錢,瞄準時機,在村里開一家自己的店鋪。
趙家清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司莫拉佤族村下一步將對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民腰包鼓起來;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綜合文化中心、民族聯誼完小、民族文藝隊、民俗文化陳列館等文化傳播載體,讓腦袋“富”起來。
午后的陽光,輕松穿透云霞,潺潺流水旁,綠樹掩映間,朵朵鮮花競相綻放,幸福的佤族村里,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像花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