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建平,霍建泰,趙東平,瞿慧琴
(1.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甘肅天水 741001; 2.蘭州東平種子有限公司 蘭州 730070)
辣椒(Capsicumspp.)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近年來,我國辣椒栽培面積穩定在210 萬hm2以上,占全國蔬菜總面積9.28%,成為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蔬菜[1]。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辣椒的市場需求不斷細化,辣椒生產品種專用型需求增加[2-5]。不同栽培條件下,辣椒專用品種對抗病性、抗逆性、適應性、品質、豐產性、商品性等要求較高[2]。保護地辣椒生產品種的選育,在滿足早熟、豐產的基礎上,皮薄、香辣、維生素C 含量高等風味和營養品質方面的要求得到重視[3-5],國內一些適宜保護地生產的辣椒新品種相繼育成并應用于生產[6-13],但豐產、優質、商品性好的保護地生產專用辣椒品種還是比較少。北方辣椒保護地栽培品種以菜用型皺皮辣椒為主,生產品種90%以上為雜交種[14],產品供應春夏市場。針對北方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生產需求,筆者采用雜交優勢利用的育種方法,利用優良自交系配制雜交組合,通過品質檢測和抗病性調查,育成了顏色深綠、口感好、辣味強、產量高、抗病性好的早中熟辣椒新品種天椒20 號。
母本112-1-1-1 是2008 年從天津引進的羊角辣椒,2009—2010 年采用日光溫室加代選育與早春大棚鑒定相結合的方式,經3 代自交純化,定向選育而成的優良自交系。植株長勢中等,株高58 cm,株幅52 cm,早熟,始花節位8~9,株型較緊湊,抗病性好,果粗羊角形,果面皺,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紅色,果長21.0 cm,果徑3.9 cm,果肉厚度3.41 mm,單果質量56 g,辣味濃。早春大棚生產定植至紅果成熟96 d。
父本82-1-3-2-1-1-1 是2007 年從陜西引進秦椒1 號辣椒,2008—2010 年采用日光溫室加代選育與早春大棚鑒定相結合的方式,經6 代自交純化,單株選育而成的優良自交系。植株長勢中等,株高66 cm,株幅63 cm,中熟,始花節位10~11,株型較緊湊,抗病性強,果長羊角形,果面皺,青熟果綠色,老熟果紅色,果長29.70 cm,果徑2.63 cm,果肉厚度2.73 mm,單果質量42.33 g,辣味濃。早春大棚生產定植至紅果成熟105 d。
2011 年以112-1-1-1 等為母本、82-1-3-2-1-1-1等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共選配組合67 個。2012年在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十里試驗田進行組合田間篩選試驗,2013—2014 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4—2015 年在甘肅省內進行多點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15 年在甘肅省內進行生產示范,2016 年2 月6 日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登記,定名天椒20 號,認定編號:甘認菜2016015。2018 年3 月4 日通過農業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 辣椒(2018)620190。適宜在甘肅省及相同生態地區進行保護地栽培。
2012 年在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十里試驗田早春塑料大棚內進行新組合田間篩選試驗,參試組合67 個,對照為隴椒2 號(CK1)和民欣早椒(CK2),小區面積3 m2,覆膜壟側雙行定植栽培,壟距1 m,壟高20 cm,穴距40 cm,每穴2 株。2 月7日育苗,4 月5 定植,商品果成熟后分期采收計產。結果(表1)表明:天椒20 號果實羊角形,果面皺,青熟果深綠色,始花節位9~10 節,從定植到始收61 d,果長25.03 cm,果徑3.10 cm,果肉厚度0.28 cm,單果質量51.3 g,辣味濃。天椒20 號青椒667 m2產量4 074.76 kg,較CK1(3 444.15 kg)增產18.3%,較CK2(2 934.8 kg)增產38.8%。

表1 天椒20 號組合篩選試驗結果
2013—2014 年在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十里試驗田早春塑料大棚內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覆膜壟側雙行定植栽培,壟距1 m,壟高20 cm,穴距40 cm,每穴2 株。2 月初育苗,4 月初定植,對照為當地主栽品種隴椒2 號(CK1)和民欣早椒(CK2),小區面積3 m2,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商品果成熟后分期采收計產。結果表明(表2):天椒20 號2年667 m2產量分別為3 935.3、4 035.4 kg,較隴椒2號(3 412.8、3 440.2 kg)增產15.3%和17.3%,較民欣早椒(3 064.5、3 138.6 kg)增產28.4%和28.6%,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表2 天椒20 號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產量結果
2014—2015 年分別在甘肅省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天水、隴南等地進行早春茬多點區域試驗,試驗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按照當地生產模式進行,以隴椒2 號(CK1)和當地主栽品種(CK2)為對照。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6~16 m2,3 次重復。試驗結果(表3)表明:天椒20 號鮮椒667 m2產量3 896.9~4 816.7 kg,較CK1(3 415.8~4 117.9 kg)極顯著增產13.2%~18.3%,較CK2(2 965.0~4 527.7 kg)顯著或極顯著增產6.3%~33.0%,增產效果好。

表3 天椒20 號在區域試驗中的產量結果
2014—2015 年分別在甘肅省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天水、隴南等地進行早春茬生產試驗,試驗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按照當地生產模式進行早春栽培,以隴椒2 號(CK)為對照,試驗面積300 m2以上。結果(表4)表明:天椒20 號667 m2鮮椒產量3 719.3~4 175.2 kg,較對照隴椒2 號(鮮椒產量3 187.5~3 580.8 kg)增產14.1%~19.1%,增產優勢明顯。

表4 天椒20 號在生產試驗中的產量結果
2015 年9 月8 日,委托天水市植保站在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十里試驗基地辣椒生產試驗田對天椒20 號病毒病、疫病、炭疽病進行調查,對照為隴椒2 號,結果(表5)表明:天椒20 號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田間發病率依次為17%、22%、9%,病情指數依次為13.00、17.56、5.22,抗性類別依次為抗、抗、抗。隴椒2 號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田間發病率依次為23%、37%、16%,病情指數依次為15.44、30.33、9.78,抗性類別依次為中抗、中抗、抗。天椒20 號對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水平高于對照隴椒2 號。

表5 天椒20 號田間病害調查結果
2015 年11 月委托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楊凌)對天椒20 號鮮果進行品質檢測,檢測結果(表6):天椒20 號鮮椒中維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脂肪、水分含量分別為139.09 mg·100 g-1、6.5 g·100 g-1、0.57 g·100 g-1、91.39 g·100 g-1,優于對照隴椒2 號(鮮椒維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脂肪、水分含量分別為136.75 mg·100 g-1、5.8 g·100 g-1、0.60 g·100 g-1、91.38 g·100 g-1)。2017 年9 月委托湖南省食品測試分析中心檢測:天椒20 號辣椒素總含量0.085 g·kg-1,斯科維爾指數1304,辣度為9 度。

表6 天椒20 號品質檢測結果
天椒20 號為早中熟雜交1 代品種,從定植到始收61 d 左右。株高75.0 cm,株幅68.00 cm,莖基粗1.30 cm,生長勢中等。葉片深綠色,卵圓形。始花節位9~10 節。柱頭淺綠色,花冠白色。果實羊角形,果面皺,青熟果深綠色,果頂尖,果基部宿存萼片淺下包,果長25.03 cm,果徑3.10 cm,果肉厚度0.28 cm,單果質量51.3 g,辣味濃(見彩插8)。
天椒20 號為菜用型辣椒雜交1 代新品種,適宜于保護地栽培。隴東南地區日光溫室春提早栽培,可在11 月中旬育苗,2 月上旬定植,4 月中旬上市。塑料大棚早春茬栽培在元月中旬育苗,3 月底或4 月初定植,5 月底或6 月初上市。日光溫室秋冬茬栽培,在8 月初育苗,9 月上中旬定植,10 月下旬開始逐步實行高溫管理,白天溫度高于30 ℃時日光溫室頂部通風,低于20 ℃時關閉風口蓄熱保溫,商品果成熟時,依市場行情適時采收上市。其他地區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參考隴東南地區安排生產。天椒20 號結果期對水肥需求量大,定植前667 m2施入腐熟農家肥4~5 m3做底肥,結果盛期視土壤肥力隨水追肥。全生育期注意蚜蟲、白粉虱、薊馬等蟲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