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健,周子琳(.廣西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3;.廣西財經學院圖書館 廣西南寧 530008)

書 名: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
作 者:楊新瑩
出版單位:經濟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7月
定 價:48.00元
ISBN:9787519608835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技術高度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孕育了全媒體這一新型媒體形態,全媒體成為社會發展的時代主題。全媒體的產生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思路,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思想政治教育關系高校育人工作成效的高低,因此,處于全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積極運用全媒體技術優勢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進行優化創新,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一書,運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維全面闡釋全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深入探討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以及親和力。
明晰全媒體時代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義是實現二者相融合的基礎前提。一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認為在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日常談話等傳統形式進行教育外,還可以通過全媒體技術平臺超越時空界限,針對某一問題與學生進行全方位全時空互動交流,改變以往單線傳輸的教學模式,從而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且,學生在全媒體平臺表達思想觀點,強化了自身的參與體驗,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思政教育重要性的關注。二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指出全媒體可以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可以主動搜集最新資訊和熱點話題,與周邊同學或者教師進行分享。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開通新媒體賬號,借助網絡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討,在宣傳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將教育內容和教育價值傳播給學生,確保思政教育目標落到實處。三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必須依托于一定的教育環境,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撐。通過了解大學生對于全媒體生態的接觸和把握,可以深層次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積累思想政治教育經驗,充分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滯后性問題,為更好地執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原則作充足準備。
該書不僅闡述了全媒體時代大學生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義,還就如何優化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一定的思考。一是建設高質量的全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認為媒介平臺的打造是全媒體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應立足于現有的網站、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并與校報校刊、廣播站、電視臺等傳統媒體相結合,充分發揮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多方面優勢。并且積極動員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去使用校園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運營管理,從而使得媒介平臺融趣味性與知識性于一體,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二是改進思政教學方式。《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認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作為思政教育的主體,必須實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在全媒體時代下,傳統“一言堂”式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進行慕課或者微課錄制,豐富教育資源,利用新媒體平臺與學生進行充分互動,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工作,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三是加強網絡監管和引導。《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究》認為高校應重視對網絡輿論的引導,為大學生營造健康、穩定、規范化的網絡環境。高校應打造高素質的網絡監督隊伍,能夠善于發現大學生的輿論焦點,并做出及時回應和預案規劃。同時,應與相關網絡安全部門合作,健全大學生網絡表達機制,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表達行為,加強對大學生的方向引領和教育引導,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素養。
總之,該書緊跟社會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實際,重點分析全媒體時代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的意義和機遇,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創新優化的具體路徑,提升了該書的時代性和可讀性,能夠使相關教育工作者充分掌握全書的知識點,為實現教育工作的長遠進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