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談《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疾病詞語的收錄與釋義"/>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疾病詞語的同實異名問題*
——兼談《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疾病詞語的收錄與釋義

2023-02-07 03:11:30
辭書研究 2023年1期

支 玲

一、 引 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同時,醫學詞語在詞匯系統中的地位也逐漸凸顯。現代醫學詞語具有十分廣闊的外延,從語義上可將其分為疾病、藥物、護理、公共衛生、心理健康、醫學工程、醫學人文等類別。疾病詞語是醫學詞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專業角度可將疾病詞語分為疾病病因、發病機制、分類、病理、臨床表現、檢查、鑒別診斷等方面,從大眾使用的角度看,這些類別均可看作是疾病詞語。

周薦(1997)認為,同實異名詞語是一個事物對象有不同叫名的詞語現象。可以看出, 同實異名詞語的所指對象是相同的。疾病詞語屬于專業術語,而同實異名現象是專業術語中較為普遍的現象。這類現象和等義詞類似,但等義詞均是詞,本文探討的對象還包括短語。

從目前同實異名的研究成果看,既有以《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收錄全部詞條為研究對象的,如周薦(1997)、耿艷(2020);也有以專書詞匯為研究對象的,如肖艷蘭(2017)、劉興均(2014);也有以某一類詞匯為研究對象的,如外來詞、方言詞、親屬稱謂語、全球華語等;還有不少文章研究了某一行業或專業領域的同實異名詞語,研究對象涉及天文氣象類詞語(于海燕 2019)或動植物、農作物詞語(曾令香 2012)。

關于同實異名現象產生的原因,不少文章都已經提及,如曾令香(2012)從語言內外部分析了農業詞語同實異名現象產生的原因。曾文對于這類現象產生的原因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研究對象雖是農業詞匯,但也基本適用于其他專業詞語。我們認為,不同專業的同實異名詞語組的產生原因有共性,但不同專業領域的詞語,其同實異名現象的產生原因會有細微差異,具體將在下文分析。

總體而言,同實異名詞語的研究內容涉及同實異名詞語的特征、成因、差異表現、詞典編纂、使用現狀等。研究對象較為廣泛,涉及漢語的通用詞匯和專業詞匯,研究內容也較為深入。然而,關于行業或專業詞匯的同實異名研究尚有欠缺,主要表現在涉及的行業或專業較少。本文以醫學詞語中的疾病詞語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同實異名現象的差異表現與成因,以期推動同實異名研究成果的拓展,為漢語詞匯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二、 疾病詞語同實異名概況

通過對比疾病詞語同實異名詞語組的異同,可以看出,醫學詞語的同實異名有其獨特的表現方式。下面我們從詞匯學和詞典學角度做詳細論述。

(一)同實異名疾病詞語的對比分析

根據統計,《現漢》第7版共收錄了359個疾病詞語。通過對比詞典的疾病詞語釋義,本文提取出72對同實異名詞語組,[1]共計164個詞。其中,由兩個詞語構成的同實異名詞語組有56組,由三個詞語構成的同實異名詞語組有12組,由四個詞語構成的同實異名詞語組僅有4組。可見,疾病詞語的同實異名形式多為一個。

現代漢語的疾病詞語主要有兩類來源:專業領域和非專業領域。專業領域包括來自中醫的詞,如“癆病、血虧”,以及來自西醫的詞,如“產褥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非專業領域的詞來自民間,且多是一些疾病的俗稱或舊稱,如“鬼剃頭、牛皮癬”,這類稱法多采用比喻等修辭手法進行造詞,具有較強的形象色彩。自晚清以來,西醫影響逐漸深入,反映到詞匯上,便是源自西醫的詞匯不斷增多,基本每種疾病都有一個西醫專業稱名。因此,從總體數量看,源自西醫的詞數量最多,源自中醫和民間的疾病名稱數量相對較少。

從音節對應性看,有36對同實異名詞語的音節不對稱,如“黑死病—鼠疫”“火眼—急性結膜炎”;另外36對同實異名詞語的音節對稱,如“經痛—痛經”“腦溢血—腦出血”。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音節相等的同實異名詞語的構詞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如“貧血”是動賓結構復合詞,“血虧”則是主謂結構復合詞,“兔唇”是定中結構復合詞,與之對應的“唇裂”則是主謂結構復合詞。

從詞性看,主要包括名詞和動詞,而在數量上以名詞或名詞性詞組為主,共計55對,僅有17對是動詞或動詞性詞組。造成這一差別的主要原因在于疾病詞語多是指稱性質的。少部分表癥狀或體征的疾病詞語則是動詞,如“暴瀉、偏癱”。

從構詞法看,疾病詞語多以定中式為主。經統計,共有96個定中式復合詞或詞組,占比58.5%。其余依次是動賓(18)、主謂(16)、聯合(13),但遠少于定中式構詞數量。還有一些簡縮形式如“兒麻、甲亢、非典”,以及字母詞AIDS、SARS,但數量不多。

從構詞成分的來源看,大部分疾病詞語是漢語自有語素構詞,但也有少部分是音譯成分構詞,如音譯單純詞“歇斯底里”(hysteria),漢語中與其對應的是復合詞“癔癥、癔病”;也有音譯成分和漢語語素加和構成的詞,如“艾滋病”(AIDS)。

(二) 同實異名疾病詞語的詞典釋義情況

疾病詞語的釋義內容也可反映同實異名詞語組之間的關系,主條、副條可以根據釋義內容來判斷。一般來說,主條是較為通用、使用廣泛的詞條,副條是使用頻率較低的詞條。周薦(1997)指出,《現漢》在為異名同實詞語設立條目時,凡地位和作用都很重要的,則在主條釋語,例證之后以“也叫×××”的方式引出副條,副條另見;凡地位和作用不同等重要的,則只列主條,不出副條。從疾病詞語的收錄和釋義情況來看,《現漢》絕大多數詞條都遵循此原則。

1. 釋義模式

根據詞典的釋義內容,我們總結出十類詞典中同實異名詞語組的釋義模式:

(1) 也叫……/也作……

(2) 有的地區叫……

(3) 中醫叫……

(4) ……的簡縮形式/……簡稱……

(5) ……的通稱

(6) ……的俗稱/俗稱……

(7) 指……

(8) ……的舊稱

(9) 同……

(10) 直接用副條釋義

以上十類釋義模式是本文判斷其是否具有同實異名詞語的重要依據。凡是用以上釋義模式釋義的詞為主條,釋義中出現的詞則為副條。

2. 義項對應情況

呂桂(2017)認為,科技通俗詞語具生動性、語義欠透明和隨意性三大特征,而醫學領域的正式術語“在專業性和準確性等方面經過嚴格厘定”,“詞義透明,即指稱確定,表達明晰”,“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單義性等特征”。從我們統計的數量看,大部分疾病詞語是單義詞,是符合這一特征的,但也有一些疾病詞語語義引申或泛化。我們對詞條義項進行統計發現,義項對應情況包括三類:單對單、單對多、多對多。

(1) 單對單

此類詞語組的成員均為單義詞。根據統計,共有51組,占比71%。單對單的詞語組是較為典型的同實異名詞語組。如:

高燒—高熱

肺結核—肺病

以上例詞的釋義內容在主條呈現,副條釋義內容多是“參見主條”的釋義方式。例如:

肺結核 名肺部發生的結核病。癥狀是低熱……有時咯血。通稱肺病。

肺病 名肺結核的通稱。

(2) 單對多

此類是單義詞對應多義詞的某個義項。根據統計,共有18組,占比25%。如:

發燒—發熱②

風癱—癱瘓①

以“發熱”為例:

發熱動 ①溫度增高;產生熱量;②體溫增高。人的正常體溫在 37℃左右,如超過37.5℃,就是發熱,是疾病的一種癥狀。也叫發燒,有的地區叫寒熱。③比喻不冷靜,不清醒。

發燒動 發熱②。

“發熱”有三個義項:義項①是本義,義項②是專業義項,義項③是由義項②引申出的泛化義,而其同實異名詞語“發燒”則是單義詞。從術語的嚴謹度看,“發燒”符合科技術語單義性的特征。然而,從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的檢索情況看,“發熱”在2020年 11月—2021年11月中出現了131次,“發燒”則只出現了18次,即使排除“發熱”的其他義項用法,發熱②的使用頻率和通用性也高于“發燒”。因此,將“發熱”作為主條釋義主要是考慮到其通用性特征。類似的還有多義詞“癱瘓”,《現漢》第7版也將之作為主條 立目:

癱瘓:動 ①由于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身體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運動的能力……也叫風癱。②比喻機構、交通等不能正常運轉或不能正常發揮作用。

可以看出,疾病詞語主條副條的確立并不受義項多少影響,而主要取決于是否常用或通用。

(3)多對多

此類是多義詞的某一或多個義項對應另一個多義詞的某一或多個義項。根據統計,共有3組,占比0.4%。分別是“紅眼-紅眼病、斜視-斜眼、卒中-中風”。以“紅眼-紅眼病”為例,《現漢》第7版釋義為:

紅眼①動 指發怒或發急。②形眼紅①。③名紅眼病的俗稱。

紅眼病名①病,因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而眼白發紅。俗稱紅眼。②羨慕別人有名或有利而心懷忌妒的毛病。

可以看出,二者只有一個重合義項,其中作為疾病詞語主條收錄的是“紅眼病”,“紅眼病②”是泛化義項。也有多義義項完全重合的,這類例詞僅有1組:

卒中①名病,多由腦血栓、腦出血等引起。初起時突然頭痛……嚴重時很快死亡。也叫腦卒中。②動 患這種病。||通稱中風。

中風①名卒中①的通稱。②動 卒中②的通稱。

可以看出,二者義項完全對應,“中風”是通稱。

三、 疾病詞語的同實異名成因探析

同實異名詞語的出現,有相當復雜的成因。結合疾病詞語的專業特征,本文將從語言內部和外部分析疾病詞語同實異名形式的成因。

(一) 語言內部原因

1. 造詞理據不同

造詞理據不同帶來的差異體現在形成專業和非專業詞語的對立上,這里包括詞的通稱、俗稱和正稱。非專業詞語傾向于通過疾病特征或與疾病相關的事物進行聯想,并作為造詞材料進行造詞。

(1) 通稱詞和正稱詞

吳漢江(2004)認為,通稱詞是相對于正稱詞而言的,通稱詞大量來自生活中的口語,往往由口頭常見的語素構成,部分來源于各行各業,由專業性走向了大眾化。通稱詞有全民性,在正式場合出現的頻率也比較高。專業詞語的通稱往往更加形象易懂。如:

羊癇風名癲癇的通稱。

“羊癇風”也叫“羊角風、羊癲瘋、羊羔瘋”等,《現漢》收錄了部分。根據查詢到的相關知識,“癲癇”有如此多與“羊”有關的稱名,主要原因是疾病在發作時,患者會發出類似羊叫的聲音。“癲癇”則為正稱,是對疾病的正式命名,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2) 俗稱詞和正稱詞

“俗稱”在《現漢》第7版中釋義為“通俗的名稱”[2]。我們認為,“俗稱”與“通稱”是不同的,主要差異在于使用頻率和大眾接受度的差異,“通稱”使用頻率高于專稱,也更為大眾認可。俗稱的形象色彩雖突出,但不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和人們對部分疾病認識的深入,很多俗稱已逐漸演變為舊稱。因此,在使用頻率和認可度方面要低于專稱。如:

血癌名白血病的俗稱。

鬼剃頭名斑禿的俗稱。

“血癌”是類比“X癌”進行造詞的方法,但從專業角度看,“血癌”的稱法并不準確。通過檢索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以下簡稱“BCC語料庫”)發現,“血癌”常加雙引號使用,說明其作為疾病詞語的認可度較低。“鬼剃頭”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進行造詞,暗含了對這種疾病的貶斥態度。我們在BCC語料庫中僅檢索到35個用例,且多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或加雙引號使用。

另外,有些疾病的俗稱從專業角度看是不準確的,如“精神病”:

精神病名人的大腦功能紊亂而突出表現為精神失常的病……俗稱神經病。

神經病名①神經系統的組織發生病變或功能發生障礙的疾病……昏迷等。②精神病的俗稱。

從醫學上來說,神經病和精神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神經病指神經系統故障引發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癲癇等;而精神病指和精神相關的疾病,如焦慮癥、精神分裂癥等。然而,大眾常將兩種疾病混稱,因此就出現了“俗稱”的用法,我們認為這是語言約定俗成形成的義項,不必規范。

2. 原型形式和簡縮形式并存

從西方醫學中引進的詞語往往音節較多,因此在部分交際場合需要進行簡縮。如此就形成原型形式和簡縮形式并存的局面。如:

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咽部為主的呼吸道炎癥,多由病毒引起。癥狀……簡稱上感。

流行性感冒呼吸道傳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簡稱流感。

甲亢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簡稱。因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體重減輕等。

兒麻名小兒麻痹癥的簡稱。

從詞典收詞情況看,有些原型形式在《現漢》中未出條,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若原型形式出條,則為主條,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兒麻痹癥”,若原型形式不出條,則簡縮形式為主條。簡縮形式和原型形式的使用頻率是有差異的,如“上感”“兒麻”的語義信息喪失較多,脫離專業環境意義難以理解,因此多用于專業領域;而“甲亢、流感”則由于其簡單高效的表達特點,使用頻率遠高于原形形式。[3]可見,并非所有簡縮形式都是通用詞語。一般來說,原型形式并不會消失,而是與簡縮形式共同存在于詞匯系統內部,二者承擔不同的交際功能。

3. 同義語素造詞

有些同實異名詞語組在造詞材料上有差異,通常是采用同義語素替換。如:

腦溢血動 腦出血。 失音 動 失聲。

有一些詞語組構詞材料稍有差異,并非同義關系。如:

老人斑名老年斑。

4. 語體不同

語體差異主要包括口語和書面語。如:

拉肚子〈口〉指腹瀉。

軟骨病名②〈口〉佝僂病。

癘疫〈書〉名瘟疫。

怔忡〈書〉動 心悸。

口語色彩濃厚的詞多用于日常交際,而具有書面語色彩的疾病詞語多用于專業領域。“拉肚子、軟骨病”均是口語色彩強烈的詞,“癘疫、怔忡”是書面色彩強烈的詞,與其對應的“腹瀉、佝僂病、瘟疫、心悸”則是中性色彩詞。

需要說明的是,上文列舉的“怔忡、心悸、癘疫、瘟疫”等詞均源自中醫。以“癘疫、瘟疫”為例,兩個詞均是同義并列式復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癘疫”最早見于《左傳》:“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于是乎禜之。”“瘟疫”一詞出現較晚,較早見于晉朝《抱樸子·微旨》:“經瘟疫則不畏,遇急難則隱形。”這說明同實異名詞語組的成員并非完全是中醫體系和西醫體系的對立,同一醫學體系內對同一疾病也可能有不同稱名。

5. 異形詞

這部分同實異名詞語組可以看作是異形詞,其中書寫形式不同的語素互為異形字。同實異名詞語組中僅有兩對異形詞,均源自中醫:

瘛疭動 中醫指痊孿;抽風。也作瘈瘲。[4]

瘀滯動 中醫指經絡血脈等阻塞不通。也作淤滯。

以“淤滯、瘀滯”為例,根據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以下簡稱“CCL現代漢語語料庫”)檢索,我們共檢索到29個“瘀滯”用例,33個“淤滯”用例。《現漢》第7版將“瘀滯”作為主條,我們認為是符合理據性原則的。[5]“瘀”義為“(血液)不流通”,而“淤”的常見義項是“淤積”,雖也有“瘀”的用法,但在詞義和語素義的聯結上,“瘀”能提供更多的詞義信息,故將“瘀滯”作為主條。

6. 雙音化的結果

單音節詞通過增加詞綴或對詞進行附注的成分,實現從單音節詞向雙音節詞的演化。這類詞多是漢語的自有疾病名稱,即中醫詞語。如:

癤-癤子 癩-癩子 痔-痔瘡

這類疾病詞語只有以上列舉的三組詞。雙音節詞語的口語色彩更加突出,也更為常用,如“痔瘡”是“痔”的通稱,“癤子”是“癤”的通稱。

(二) 語言外部因素

1. 西醫引進后與中醫詞匯形成對照

這是社會變化對漢語詞匯系統造成的影響。根據魯萍(2020),在清代以前并沒有“西醫”的概念,晚清口岸開放直接帶來了西方醫學,伴隨“西醫”稱謂出現的是“華醫、中醫”,中醫和西醫的二元對立最早產生于19世紀。我們認為,兩類醫學系統在疾病的命名、診療方式和診療手段上都有顯著差異。中醫在疾病的命名上具有多樣性和模糊性,由于缺乏技術手段的支持,中醫命名多根據觀察或按病因、病癥來命名。比較而言,西醫對疾病的命名具有較多的限定成分,同時語義信息增多,表義精確度也有提高。如:

中醫詞“痄腮”對應的西醫名音節數量長,且均是詞組,因此表義明確;“鵝掌風”對應的西醫“手癬”為定中結構復合詞,語義同樣比中醫明確。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每種中醫所稱疾病都有西醫名與之對應,大多是在內涵或外延上有所不同。另外,在疾病類型的劃分上,西醫更為細致,詞的數量也更多。

2. 源自不同方言系統

有些疾病詞語在共同語和方言中的稱法不同,但所指基本相同。如:

楊梅瘡〈方〉名梅毒。

發痧〈方〉動 中暑。

有些詞語甚至有多個方言的對應詞。如:

黃癬名頭癬的一種……痊愈后留下疤痕,不生毛發。北方叫癩,南方叫癩痢。

3. 產生時期不同

有些疾病在現當代有了更為專業的稱法,因此和舊時的稱法對照,形成了同名異實詞語組。如:

癔癥名精神病,多由精神受重大刺激引起。發作時……也叫歇斯底里。舊稱癔病。

產褥熱名產褥感染的舊稱。

一般來說,舊稱多是俗稱或沿用中醫的稱法,部分詞的舊稱在當代漢語中逐漸被淘汰,如“產褥熱”,我們在北京語言大學BCC報刊語料庫(以下簡稱“BCC報刊語料庫”)中僅檢索到58個用例,且均是1950—1960年間使用的例句;在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僅檢索到23個例句。

以上是疾病詞語同實異名的成因探析。為了直觀顯示出同實異名詞語組內部成員使用情況的差異,我們選擇部分疾病詞語,結合CCL現代漢語語料庫、BCC報刊語料庫對具有通稱、俗稱、舊稱等同實異名形式的詞語組進行詞頻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疾病詞語通稱、俗稱、舊稱與專稱的詞頻統計表

首先,從表1可以看出,通稱使用頻率要高于專稱。這是由于通稱是大眾通用的稱名,使用群體和范圍較廣。其次,俗稱多用于非正式的口語表達,且隨著醫學與科學的不斷進步,大部分俗稱不能滿足疾病詞語表達的準確性和專業性要求,已逐漸演變為舊稱,如“鬼剃頭、血癌”等,其使用頻率在當代漢語中也大大降低。最后,大部分舊稱在CCL現代漢語語料庫與BCC報刊語料庫中檢索的詞頻要高于新的專稱。[6]我們認為,這部分疾病的舊稱與新稱在構詞和表義上并無顯著差異,如“心肌梗塞”與“心肌梗死”僅有1個構詞語素不同,而舊稱是人們長期使用并熟悉的詞,因此在使用中更傾向于選擇舊稱而非新稱。

四、 《現漢》第7版收錄疾病詞語的問題及建議

疾病詞語在《現漢》中數量不多,但卻是詞條收錄中不可缺少的一類。《現漢》第7版中疾病詞語的編纂總體較為系統全面,但在詞條收錄、釋義方面仍存在可完善之處。

(一) 《現漢》詞條收錄問題

詞條收錄主要存在多收、漏收的問題。具體修訂建議如下。

1. 刪除少用或不用的詞條

部分疾病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尤其是在《現漢》第7版釋義中出現“舊稱”的詞條。因此,對于長久不用的詞可以做進一步規范,如“產褥熱”在BCC報刊語料庫中僅能檢索到1950年前后的例句,“神經官能癥”僅能檢索到1970年前后的例句。還有“瘈瘲、瘛瘲”,在CCL現代漢語語料庫、BCC報刊語料庫中未檢索到任何用例,可見其已淡出大眾語言生活。我們認為此類詞條可在修訂時酌情刪去。

2. 增收漏收詞條和新詞

詞典修訂時增收的詞條需包括漏收詞和新詞。通過對比其他中型語文詞典、語料庫詞頻查詢等方法,我們發現,部分在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詞語并未在《現漢》第7版中收錄。另外還有一些在新時期產生的詞語,在詞典修訂時也可適當增收。

(1) 增收“乙肝、甲肝”

作為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疾病,《現漢》第7版并未收“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縮略)、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縮略)”。同樣作為現代漢語中型語文詞典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第3版則同時收錄了這兩個詞條。以“乙肝”為例,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乙肝”的出現頻率是778詞,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使用頻率是17,可見在當代語言生活中較為常用。我們認為《現漢》修訂時可增收這兩個詞條。

(2) 增收主條“口腔潰瘍”

有些詞的同實異名形式較為常用,在語言生活中的使用頻率也較高,可以立為主條,但《現漢》第7版未收錄。以“口瘡-口腔潰瘍”為例:通過查詢“術語在線”[7],我們發現,“口瘡”源自中醫,“口腔潰瘍”源自西醫,二者所指是一致的。《現漢》第7版收錄了作為俗稱的“口瘡”,未收錄使用較為頻繁的作為專稱的“口腔潰瘍”。我們統計了BCC報刊語料庫和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二者的使用情況,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口瘡”“口腔潰瘍”使用情況對比

可見,“口腔潰瘍”的詞頻遠遠高于作為俗稱的“口瘡”。而在實際語用中,“口腔潰瘍”也更為通用。因此,建議《現漢》修訂時增加此條目。

(3)增收專業術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通過對比《現漢》早期版本我們發現,2003年“SARS”大流行之后,2005年出版的第5版《現漢》增收了這一詞條:

非典型肺炎:名①由支原體、衣原體……因臨床癥狀不典型,所以叫作非典型肺炎。②特指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正式名稱是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簡稱非典。

“SARS”及其簡稱“非典”對應的是“非典型肺炎②”。劉宏(2006)指出,在“SARS(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這一疾病出現以前,“非典型肺炎”僅表示有別于普通細菌性肺炎的一組疾病,后隨著這種疾病的流行,“非典型肺炎”一詞出現了特指義項。

根據“術語在線”查詢顯示,“非典型肺炎”僅有1個義項,即《現漢》所列義項①,而“SARS”則是“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隨著醫學術語的不斷規范以及專家對疾病的認知不斷加深,中華醫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將“SARS”疾病命名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可見,從專業角度看,“非典”的原型形式應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然而,從大眾接受度看,“非典”等同于“非典型肺炎”。我們認為,語文型詞典在收詞和釋義上應兼顧詞的專業特征,因此建議刪除“非典型肺炎”義項②,增收“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一詞。

(4) 增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新冠”等新詞語

疾病詞語能反映人類生產生活和社會現狀,2020年全球大流行的新型疾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及其簡稱形式“新冠肺炎、新冠”應在詞典修訂時作為新詞收錄。

(二) 《現漢》中疾病詞語釋義存在的問題

在釋義方面,《現漢》主要存在主條副條對應性缺乏及專業術語義項的釋義不夠精確等問題。具體修訂建議如下。

1. 釋義內容增加副條說明

部分同實異名詞語的釋義中并未有副條提示。如:

臨產-臨蓐

臨產動( 孕婦)快要生小孩兒。

臨蓐動 臨產。

可以看出,“臨產”是主條,而在釋義內容中未提示副條“臨蓐”。

2. 更正不夠準確的釋義內容

《現漢》第7版中部分疾病詞語的釋義和專業用法有出入,如“粉刺、痤瘡、青春痘”。三者在《現漢》第7版的釋義為:

粉刺名痤瘡的通稱。

痤瘡名皮膚病,多生在青年人的面部,有時也生在胸、背、肩等部位……通稱粉刺。

青春痘名痤瘡,因多生在青年人的面部,所以叫青春痘。

可以看出,《現漢》是將所收三詞看作同實異名詞語組的。但通過查詢“術語在線”,我們發現,這三個詞并非完全同義的關系,也并非同實異名詞語組。其具體釋義如下:

粉刺發生于顏面、胸、背等處的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

尋常痤瘡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俗稱青春痘。

青春痘尋常痤瘡(規范用詞)的俗稱。

可以看出,“痤瘡”有多種類別,青春痘是尋常痤瘡的俗稱,而“粉刺”和 “痤瘡”的所指并不相同。嚴格來說,“粉刺”是痤瘡的一種臨床表現形式。因此,建議《現漢》針對這類專業術語進行修訂。

(三) 疾病詞語的詞典編纂建議

《現漢》第7版的修訂宗旨為“適應社會的發展、更好地反映現代漢語詞匯新面貌,體現有關學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實國家有關語言文字方面的新規范”[7]。基于此,我們認為,《現漢》在疾病詞語的處理上需符合以下原則。

1. 通用性原則

指盡量收錄在現代漢語中較為活躍和常用的疾病詞語。建議以CCL現代漢語語料庫、BCC報刊語料庫、《人民日報》等代表現代漢語使用情況的語料庫為參考,盡量收錄在語料庫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條,淘汰少用或基本不用的詞條。

2. 系統性原則

這里的系統性主要討論釋義。我們認為,疾病詞語釋義的系統性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釋義模式。潘雪蓮(2011)對普通名詞和百科詞語的釋義模式進行了研究,認為中心語的位置對釋義邏輯性、整體性有較大影響。《現漢》第7版疾病詞語的釋義模式并不完全統一。如:

以上三個例詞釋義的中心語位置并不完全統一,“肺結核”中心語居首,“老年斑”居末,“艾滋病”居中。我們認為,名詞性疾病詞語的釋義模式可以采用中心居首或居中的位置,更便于表達復雜的內涵特征。另外,從以上三個詞的釋義內容可以看出,同實異名詞語的標注位置也并不一致,前兩個詞條標注在釋義后,而“艾滋病”標注在釋義前。建議做統一處理。

其次,主條副條系統對應。關于同實異名疾病詞語的釋義,主條副條的選擇應符合常用或通用等原則,并在釋語中有所對應。上文已有分析,此不贅述。

3. 科學性原則

張志毅、張慶云(2005)關于學科義位的釋義有過相關論述,他們認為:對只有普通義位或只有學科義位、兼具普通義位和學科義位的詞的解釋,最能體現語文辭書的水平;關于學科義位的釋義并不完全需要與百科詞典的釋義一致。我們認為,語文辭書固然有不同于百科詞典之處,但仍有必要對疾病詞語這類專業術語做基本的科學性解釋。

與普通語文詞條不同的是,專業領域對疾病詞語的認知在不斷深化。因此,語文詞典中疾病詞語編纂的科學性應包括詞典修訂時結合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對釋義、標注等內容進行優化,也包括根據疾病稱名的更換及時增刪詞條。上文結合部分例詞已有分析,此不贅述。

五、 結 語

本文從《現漢》第7版中提取了72組同實異名的疾病詞語,從來源、詞性等宏觀角度對其進行了描寫,并總結出多種成因。最后,從詞條收錄和詞典釋義方面對疾病類同實異名詞語的詞典編纂問題提出了系統性建議。

同實異名詞語組的成員并非是固定的,若舊稱已完全淘汰,那同實異名詞語組也就不復存在;若疾病詞語發展出新的替代形式,又會形成新的同實異名詞語組。另外,由于科技手段的進步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在一個詞語組內部,有些稱名可能逐漸發展出新義項,從而在義項對應上產生新的對應方式。總之,從歷時角度看,疾病詞語同實異名詞語組并非靜止的,而是動態發展的。疾病詞語的發展演變值得進一步探究。限于篇幅,這部分內容將另文撰述。

附 注

[1] 疾病詞語中有不少涉及“全稱”的固定語,它們并非嚴格意義上的“詞”,而是詞組。因此,本文采用周薦(1997)“詞語組”的說法,即兩個或多個同實異名形式中既可以有詞,也可以有詞組。

[2] 這里指名詞義項②。

[3] 我們在CCL現代漢語語料庫檢索到“甲亢”50條,“甲狀腺功能亢進癥”5條;“流感”6755條, “流行性感冒”149條。

[4] 我們未在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以及BCC報刊語料庫等現代漢語的語料庫中中檢索到“瘈瘲、瘛瘲”,可見二者在現代漢語里使用頻率極少。

[5] 晁繼周(2004)總結了異形詞整理的三項原則:理據性、通用性、系統性。我們認為同樣可以作為區分同實異名詞主條副條的原則。

[6] 雖然表1統計的樣本較少,但所列詞條是在統計了同類型詞語組后,篩選出的較有代表性的詞條,可以代表這類詞語的大致使用情況。

[7] 術語在線:https:www.termonline.cn.lindex。

[8] 詳情參考《現漢》第7版“第7版說明”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91九色国产porny|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日韩视频免费| 日本成人一区| 国产麻豆另类AV|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88av在线| 国产午夜不卡|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91www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97综合久久| 五月天久久婷婷| 日韩毛片免费|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看片|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欧美精品二区|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欧美成人国产| 日本午夜影院|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剧情伊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欧美性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国产黄色|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欧美爱爱网|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亚洲二三区|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无码内射在线|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欧美无专区| 91亚洲影院|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中文字幕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