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最美四月天,此時的北疆邊關亦是春意萌動。伴隨著氣溫一同上升的還有二連浩特的通關量。在二連浩特鐵路口岸站場內,一列列貨物列車汽笛轟鳴、往來穿梭,大型龍門吊高高矗立,用“巨手”整齊碼放著集裝箱,作業現場繁忙火熱、秩序井然。夜幕降臨,二連浩特口岸執勤現場燈火通明,霓虹流光閃爍在一條條锃亮的鐵軌之上,奔騰不息的中歐班列宛如一群穿梭在絲綢之路之上的鋼鐵駝隊。
通關“暢”成就一季度“開門紅”
4月20日,15輛滿載青椒、黃瓜、蘋果等新鮮果蔬的集裝箱貨車完成通關查驗后,從二連浩特市昊罡果蔬糧油進出口園區緩緩駛出。作為中蒙兩國間綜合樞紐口岸,二連浩特口岸供應著蒙古國餐桌上80%的蔬菜水果,自2018年中蒙農產品“綠色通道”開通以來,二連浩特海關在優先審單、優先查驗、優先放行等綠色通道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證書申領流程,簡化企業上傳的隨附單證,試點推廣檢務單證自行歸檔保管,切實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今年一季度,二連浩特口岸出口果蔬2.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8倍。
自二連浩特公路口岸全面恢復通關后,公路口岸貨運通道已由集裝箱吊裝運輸模式轉變為常態化貨運通關,省去了集裝箱消殺、滯留園區候裝候檢的時間,貨運車輛,通關速度大幅提升。“現在邊檢部門驗放的速度特別快,為我們企業節省了寶貴的時間,企業成本也大幅降低,我們對今年的業務信心滿滿。”2023年3月26日,二連浩特市環宇國際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行政部經理高迎東開心的談及內心感受,對于企業來說,時間就是真金白銀,高效的通關效率幫助他們大大提高了運輸時效,節約了企業的時間成本和倉儲成本,貨物的周轉率更是大大提高。
提高鐵路口岸通關效率、壓縮車輛在口岸停留時間、提升口岸作業能力,“絲滑”通關成為了新標準。二連浩特車站客貨運管理科助理工程師秦志倉告訴記者,“為確保車輛快速順利通關,我們在實施一系列運輸上量措施的基礎上,加強與地方聯檢單位、貨代公司、蒙方鐵路等部門的聯系溝通、通力合作,很多結合部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外部通關環境不斷改善,現如今邊檢場平均查驗時間已經壓縮至每列40分鐘以內,貨物通關時間壓縮5%。”
在口岸、海關、邊檢、鐵路共同的努力下一季度,二連浩特口岸完成進出口貨運量458.4萬噸,同比增長(下同)72.3%,其中鐵路421.5萬噸,增長64.9%;公路36.9萬噸,增長250.1%。通行中歐班列746列,增長1.6%,預計一季度口岸進出口貿易額,增長90%。從口岸運行指標看,除通關進出境人員外,已全面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強”平臺建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作為推進‘一個橋頭堡’建設的排頭兵,二連浩特市將聚焦貫徹落實自治區‘五大任務’實施方案和2023年工作要點,科學規劃園區、口岸和通道建設,著力構建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開放格局。”錫林郭勒盟委委員、二連浩特市委書記王三石接受采訪時表示。
在加快打造對外開放平臺方面,二連浩特市商務局為“強平臺”蓄勢聚能。積極了解申請設立中國(二連浩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相關事宜,完成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方案初稿。還從自治區層面積極向上爭取中蒙經濟合作區核心政策,不定期接受商務部關于合作區相關情況調度。與此同時,商務局還協助互貿辦與自治區商務廳對接,派員組建專班完成互市貿易及進口落地加工試點報告等工作。
二連浩特市邊境經濟合作區在建設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征程上行穩致遠。依托口岸區位優勢、政策優勢、進口資源優勢和邊合區產業平臺優勢,積極構建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示范園區,著力打造千萬噸礦產品加工產業、百萬噸糧油加工產業和萬噸羊絨加工產業,以及紙漿交割倉、進口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和公鐵物流園等一批優勢項目,不斷強化園區綜合管理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二連浩特市黨委、政府將緊緊抓住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機遇,把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努力在推動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上把握更大主動、取得更大成效。
營商環境“優”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口岸營商環境直接關系到跨境貿易便利化的進程和成效。加大改進力度,釋放發展潛能,二連浩特市相關職能部門使命在肩。一是取消涉及疫情收費項目,繼續免除查驗合格外貿企業相關費用;二是出臺《鐵路口岸運輸上量激勵方案》,努力實現由接發列車由“14+7”向“15+8”提升;三是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座談,了解企業進口現狀,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探討提升口岸進口商品通關便利化措施,積極推動煤炭境外預檢工作,進口采用批量集中申報、一次查驗措施;四是鐵路口岸客運正在做開通運行的前期準備;五是積極幫助外貿及貨代企業申請鐵路出口車皮計劃。一季度,依企業申請,幫助103家企業向自治區商務廳遞交正式文件申請9次,鐵路部門受理獲批214車;六是及時解決“12345熱線”關于口岸通關方面的問題及意見,盡最大努力做到讓企業和群眾滿意。
二連浩特口岸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新亞歐大陸橋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門戶,中歐班列中線通道唯一出入境口岸。自2013年首列中歐班列開行以來,截至今年3月,經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累計貨運量已突破1000萬噸。目前,二連浩特口岸中歐班列開行線路已達67條,國內輻射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始發地由鄭州、成都發展到廈門、東莞、上海等60多個城市;境外目的地由德國、荷蘭擴展到波蘭、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
百戰袍未解,并肩踏征程。內蒙古自治區口岸辦、呼和浩特海關、內蒙古出入境邊檢總站、二連浩特市黨委、政府、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按照國家建設“一帶一路”和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的總體部署,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國家的總體發展戰略之中,并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共創共建打造通關“暢”,平臺“強”,營商“優”的二連浩特,讓“一帶一路”的北方通道更加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