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波

摘 要:醫院預算管理是醫療行業中關鍵的財務管理環節,直接影響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成本控制和醫療服務質量。本文從成本控制角度出發,對醫院預算管理進行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策略。首先,論文明確了醫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核心目標。接下來,對成本控制視域下醫院預算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剖析,包括成本核算不準確、預算執行與監控力度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基于成本控制的醫院預算管理優化實施方案,包括構建全面的醫院預算管理體系、完善成本核算與分析體系、強化預算執行監控、改進預算調整機制與流程以及加強績效評價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本研究為醫院預算管理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用建議,有助于推動醫療行業的成本控制和經營效益提升。
關鍵詞:醫院;成本控制;預算管理;問題與;策略
醫院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組織,其財務管理尤為關鍵。預算管理作為醫院財務管理的核心環節,不僅涉及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還直接關系到醫院運營效率、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在當前醫療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優化醫院預算管理,實現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已成為醫院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醫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核心目標
(一)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以提高效率
合理分配醫療資源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明確各部門的業務范圍和責任,明確各項醫療服務的成本和收益,有利于激發各部門的積極性。其次,通過預算管理,可以實現醫療資源在醫院內部的優化配置。預算可以確保醫療設備和人力資源得到合理安排,使得醫療服務得以高效展開。最后,預算管理有助于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通過對資源使用情況進行監控,可以及時發現并剔除非必要支出,實現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在實際操作中,醫院應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計劃,對醫療資源進行合理分配。
(二)通過成本控制和優化實現成本節約
醫院在制定預算計劃時,應充分考慮成本控制,合理安排各項支出。在實現成本節約的過程中,醫院應關注以下方面:首先,完善成本核算體系,確保成本數據的準確性。其次,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和監控,通過嚴格的預算管理,可以發現并糾正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此外,醫院應加強對醫療服務流程的優化,提高服務效率,通過改進診療流程、優化藥品采購和管理等方式,降低成本。在成本控制和優化過程中,醫院應確保不影響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在實施成本控制措施時,應充分評估其對醫療服務的影響,以確保患者利益不受損害。通過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優化,實現成本節約,提高經營效益,為醫療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1]。
(三)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
醫院預算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醫院應關注醫療服務的全過程,從患者就診的初期到康復期,以確保患者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此外,預算管理還應關注患者滿意度,將其作為衡量醫院經營效益的重要指標。應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醫院應重點關注關乎患者生命健康的診療環節,優先保障醫療設備、藥品和人力資源的供應。其次,完善醫療服務流程,降低患者等待時間。醫院應通過優化掛號、診療、檢查、住院等環節,簡化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最后,醫院應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技能培訓,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醫務人員溝通能力和患者關懷,營造良好的就診環境。
二、成本控制視域下醫院預算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成本核算不準確導致預算偏差
首先,醫院成本核算中可能存在分類不清晰的問題。由于醫療行業特殊性,醫院業務涉及諸多領域,成本項目繁多,不同科室間存在較大差異。在核算過程中,若對成本項目分類不明確,易導致成本分攤不合理,進而影響預算管理。其次,醫院成本核算可能受限于數據質量。在實際操作中,醫院往往面臨數據來源途徑復雜、數據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此外,醫療服務的復雜性和個性化特點使得部分成本難以準確計量,例如診療過程中的醫療耗材使用量和服務人員的工作量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成本核算不準確。再者,醫院成本核算中可能存在財務人員對醫療業務的理解程度不透徹等,核算方法的選擇以及成本核算系統的完善程度等因素都會影響核算結果,很可能導致成本核算出現偏差。
(二)預算執行與監控力度不足,難以保證執行效果
首先,缺乏明確的責任劃分可能導致預算執行與監控不到位。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各部門、各科室需要承擔相應的預算責任。其次,預算執行與監控可能受限于信息系統的不完善。隨著醫療行業的發展,醫院的業務量不斷增加,預算管理越發依賴于信息化手段。然而,部分醫院的信息系統尚不完善,無法及時獲取、匯總和分析預算執行數據,導致監控效果受限。再者,醫院可能面臨預算執行與監控力度不夠的問題[2]。監控力度不足可能表現為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發現不及時、反應不迅速,無法及時采取措施糾正。
(三)預算調整流程不暢,影響預算管理效果
首先,過于繁瑣的預算調整流程可能導致調整效率低下。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可能需要對預算進行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然而,部分醫院的預算調整流程設計過于復雜,涉及多個部門和層級,導致調整決策傳遞緩慢,難以迅速應對變化。其次,預算調整可能受限于信息溝通不暢。在預算調整過程中,各部門、各科室需要及時向財務部門提供相關信息,以便進行調整。再者,預算調整過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在預算調整過程中,應確保資金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防止調整過程中的不當行為。然而,部分醫院在預算調整過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約束,導致預算調整結果受到質疑,進而影響預算管理效果。
(四)績效評價與預算管理相互脫節,難以形成有效激勵機制
首先,部分醫院的績效評價指標可能過于注重短期業績,忽視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這導致員工在實際工作中過分追求短期業績,以換取績效獎勵,從而忽略了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的長遠意義。這種情況下,績效評價制度反而成了制約預算管理效果的因素。其次,績效評價體系可能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過于簡單的評價體系可能導致評價結果失去公正性,而過于復雜的評價體系可能導致評價過程繁瑣低效。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可能對績效評價結果產生質疑,從而影響到預算管理的執行效果。再者,預算管理中的獎懲機制可能與績效評價體系不匹配。在部分醫院中,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之間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溝通不暢的問題,導致獎懲機制不能準確地體現員工的績效表現。這將削弱員工對預算管理的積極性,進而影響預算管理效果[3]。
三、基于成本控制的醫院預算管理優化實施方案
(一)構建全面的醫院預算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水平
第一,醫院應制定一套系統、完善且符合實際需求的預算管理制度,明確預算管理的目標、原則和流程。同時,應確保預算管理制度的實施和執行,形成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氛圍。第二,在預算編制階段,醫院應充分調查和了解各科室、部門的實際需求,以確保預算的科學性。通過與各部門的充分溝通,以及參考歷史數據和行業標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預算方案。第三,為確保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醫院應建立健全的預算管理組織架構,明確各部門和崗位的職責和權限。此外,醫院還應加強財務部門與各科室、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以確保預算管理的順利推進。第四,醫院應將績效管理與預算管理緊密結合,建立以成本控制為核心的績效評價體系。通過設立合理的獎懲機制,激發員工積極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預算管理效果。第五,醫院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預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完善成本核算與分析體系,確保預算精準性
第一,醫院應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確成本核算的原則、方法和流程。同時,確保成本核算制度的實施和執行,使其成為預算管理的有效支持。第二,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和業務特點,選擇適合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第三,醫院應加強成本分析能力,以便及時發現成本問題,為預算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通過成本分析,醫院可以了解各項成本的構成、變動趨勢以及影響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預算方案。第四,醫院應定期開展成本審計,以確保成本核算的準確性。通過成本審計,可以發現成本核算中的問題和不足,為預算管理提供更為準確的數據支持。第五,醫院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成本核算信息系統,實現成本核算的自動化、智能化。通過系統化的成本核算,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為預算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第六,醫院應加強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合作,以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通過跨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各部門的實際需求和成本情況,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確性。
(三)強化預算執行監控,保障預算計劃落地
第一,醫院應制定完善的預算執行監控制度,明確監控的目標、原則和流程。同時,確保預算執行監控制度的實施和執行,使其成為預算管理的有效保障。第二,醫院應按照預定的時間節點,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階段性監控。通過階段性預算監控,可以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確保預算計劃的順利實施。第三,醫院應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以便掌握預算執行的進度、效果和問題。通過預算執行評估,醫院可以制定針對性的優化措施,進一步提高預算執行效果。第四,醫院應建立預算執行異常報警機制,對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偏差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預算執行異常,應及時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進行糾正[4]。
(四)改進預算調整機制與流程,增強預算管理的靈活性
第一,醫院應制定詳細的預算調整制度,明確調整的條件、程序和責任。通過建立健全的預算調整制度,有助于確保預算管理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變化。第二,醫院應設立預算調整專門機構,負責處理預算調整相關事宜。通過專門機構的協調與組織,可以確保預算調整的合理性與及時性。第三,醫院應充分調查與分析預算調整的原因,確保調整過程的科學性。通過參考歷史數據、行業標準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預算,以提高預算管理的適應性。第四,醫院應簡化預算調整流程,提高預算調整的效率。通過優化流程,有助于降低預算調整的時間成本,提高預算管理的響應速度。第五,醫院應建立預算調整評估機制,對調整后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估。通過評估結果,可以為進一步優化預算管理提供依據[5]。
(五)加強績效評價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有效激勵
第一,醫院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這些指標應與預算管理目標相一致,以確保績效評價能夠真實反映預算執行情況。第二,醫院應將績效與預算執行情況掛鉤,設定明確的獎懲措施。通過實施獎勵和懲戒,有助于激勵員工更加積極地參與預算管理工作。第三,醫院應保證績效評價的公開透明度,使員工了解評價標準和過程。通過提高透明度,有助于培養員工的信任感,增強績效評價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第四,醫院應定期對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優化,以適應醫院發展需求和環境變化。通過不斷優化,提高績效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和適應性。
結束語
醫院應繼續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預算管理模式,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和方法,以實現成本節約、提高經營效益、改善醫療服務質量和提升患者滿意度。通過不斷努力,將醫院預算管理推向一個更高水平,為醫療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婷婷,郝瑞林,邵瑞.基于PDCA循環的醫院成本控制研究[J].醫藥經濟,2020,5(5):48-51.
[2]張倩,劉春燕.醫療機構預算管理體系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19):72-75.
[3]李娜,黃永亮,張玉婷.醫院預算管理與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9):73-76.
[4]胡詩鋒,周麗,周杰.醫療機構預算管理優化研究——以某三甲醫院為例[J].商業研究,2021,3(3):62-66.
[5]劉晨,王華,王梓陽.基于改進型DEA模型的醫院成本效率評價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21,10(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