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冰英
摘 要: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國民素質不斷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及幼師的任務,也需要家長對幼兒進行教育。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語言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技能。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對語言進行鍛煉,并隨著成長逐漸能夠與他人進行正常交流,以及為進入小學做好基礎準備。幼兒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因此在與幼兒的交流與教育中,幼師與家長應把握好幼兒的心理狀態,結合特點對幼兒進行引導,幫助幼兒提升語言能力。本文結合具體例子對關于家校共育視域下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進行闡述。
關鍵詞:家校共育;幼兒;語言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9-0090-03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曾明確提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重要工具。這也是對幼兒語言發展的教育指導。活動是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兒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學習和增強自己對身邊事物的感知,并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幼兒園階段的教育也主要圍繞活動展開。幼師需要在活動中將教育內容進行滲透,如語言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幼師需要為幼兒創造輕松、舒適的活動環境,在活動中與幼兒進行溝通,引導幼兒對口語進行練習。很多幼兒在剛入園的時候口語還不是很好,說話也是斷斷續續的,有時候會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幼師需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進行個性化引導,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愛好,從而不斷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應與幼兒園及幼師共同聯合,攜手進行幼兒教育。家長需要在家庭中為幼兒創造語言環境,不能只是將教育任務交給幼兒園。家長可以在家中與幼兒園進行交流,或者在活動中多多引導幼兒表達,從而與幼兒園進行教育呼應。
一、家校共育視域下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現狀
(一)對幼兒個體差異性不夠重視
幼兒是在不斷發展的,有的幼兒成長速度較快,而有的幼兒成長速度較慢。對幼師而言,面對不同成長快慢的幼兒,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死套路”,不去進行創新和優化。幼師應在幼兒的活動中進行觀察,對活潑的幼兒和喜靜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教育及引導方式,對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在設計相關活動時也需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有所調整,不能只進行一項活動,而對其他的幼兒有所忽視,讓幼兒有失落感,從而產生不良情緒。雖然幼兒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長此以往會讓幼兒對語言發展逐漸失去興趣,這就得不償失了。
(二)培養方法存在問題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對許多事情有著非常大的興趣。而幼師及家長在對幼兒的培養及教育過程中,會希望幼兒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線去成長和發展,這樣無疑是會對幼兒的天性有所抑制,這樣的成長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因此,幼師及家長需要轉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變教育培養方法,從幼兒的興趣點入手,對幼兒加以引導和培養。幼兒在談起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時總是會滔滔不絕的,此時幼師及家長需要注意給予幼兒尊重,不能因為自己不感興趣就不停打斷幼兒或者讓幼兒去做其它事,這樣會對幼兒的積極性有所打擊。應該對幼兒的積極表達給予鼓勵和回應,讓幼兒有相應的獲得感與成就感,并能在此過程中增加幼兒與家長及幼師之間的情感。
(三)家長的重視程度不足
對于幼兒的語言發展,很多家長存在著教育誤區,認為語言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應用的,即便不怎么去進行針對性教育以及鍛煉,時間長了幼兒自然也就會了,這樣的思想是不全面的。另外,部分家長對幼兒有些不正確的發音也不加以糾正,反而覺得有趣或“可愛”,時間長了幼兒就會認為自己是對的,不需要糾正。還有一部分家長則只是簡單地為幼兒講講故事或教幼兒背一背唐詩等等,沒有真正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作為幼師,應與家長定時進行溝通,做到家校聯合。幼師可以通過微信群與家長進行日常溝通,可以將當日的主要活動向家長進行同步,讓家長知道如何去與幼兒找到共同話題,從而引導幼兒進行語言表達。幼師也可以通過“家長開放日”讓家長看到幼兒園是怎樣對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的,以及正確的培養方式,從而能夠幫助家長在家中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成長環境,不斷提升幼兒語言表達欲望及能力。
二、關于家校共育視域下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一)創設語言學習情境,激發幼兒語言天賦
幼兒時期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也是幼兒進入小學之前的必備技能,因此需要幼師及家長給予幼兒語言學習足夠的重視。幼師和家長在對幼兒的語言教育過程中,可以選擇創設情境的方式展開教育,對幼兒的語言天賦進行激發,讓幼兒有不斷的表達欲望,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
幼師可以在日常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幼兒在充滿趣味性的環境中進行成長與發展。在快樂中成長對幼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情境能讓幼兒有不同的感受。繪本是幼兒在發展階段的常用讀物,其不僅有文字表達,還有非常精美的圖片與之相結合,幫助幼兒進行理解,同時給予幼兒更大的想象空間。幼師可以借助繪本進行情境創設,如《月亮的味道》就非常適合。月亮是幼兒在日常活動中也會見到的,幼師可以讓幼兒回憶自己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有沒有味道呢?有活潑的幼兒會積極回應:“我見過特別大特別圓的月亮,是在農村老家見到的,特別漂亮!”對于幼兒的回應幼師應予以鼓勵:“看來那天的天氣不錯,農村的環境也很好,你才能看到這么美的月亮!”也有幼兒會說:“我見過不是非常圓的月亮,媽媽說是月牙,也很好看。但是沒有覺得月亮有什么味道。”“沒錯,月亮不僅有圓的形態,還有月牙,等你們長大了就可以去學什么叫上弦月,什么叫下弦月啦!那么我們見過的月亮都是沒有味道的,這個繪本為什么叫‘月亮的味道呢?那么大家猜一猜可能有什么味道?”“大家現在可以想象,自己把見過的月亮摘下來了,捧在手里,輕輕咬一口,是什么味道的呢?”幼師可以讓幼兒在情境中大膽想象,有的幼兒會說:“是葡萄味的,我在農村老家看到月亮的時候,就坐在葡萄架下邊,滿滿的葡萄味,可香啦!”幼師也要跟隨幼兒的表述:“嗯,說得我好像也聞到了,是很香!”也有幼兒會說:“我覺得是月餅的蛋黃味道的,咸蛋黃的最好吃啦!”幼師在鼓勵幼兒表達的時候也會對幼兒的思維有所提升,這樣的方式是非常適合幼兒發展的。對家長而言,在家中時,可以結合與幼兒日常的相處場景,引導幼兒進行表達。在與幼兒的交流中也要以鼓勵式評價為主,盡量減少打擊幼兒的積極性。
(二)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提升幼兒重視程度
幼兒在學前階段的成長多以活動和游戲為主,但是幼兒在這過程中,有可能只顧著去玩耍,對別的事情不甚在意。因此,幼師及家長需要適當地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尤其是在幼兒的交流討論中,幼兒很可能出現一會就跑去別的地方的情況。幼師及家長應對幼兒適時給予引導,幫助幼兒語言不斷成長與發展。
在幼兒階段,表現欲是非常強的,幼兒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也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象,令許多人都為之驚嘆。幼師可以設計小的戲劇表演活動,例如《西游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對幼兒而言最容易理解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許多改編版本比較適合幼兒去閱讀和觀看。幼師可以帶領幼兒去進行自己的小故事改編,幼兒可以自行設計唐僧師徒西行走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妖怪,發生了什么事情,這些對幼兒而言是非常有趣的。幼師可以讓幼兒自行組隊進行故事編寫和表演,最后可以選出三組最好的在幼兒園內進行匯報表演,并給予小獎勵。幼師在幼兒的討論中也會發現,幼兒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會好好討論,說自己的想象中孫悟空是怎么做的,但是說著說著思維就會跑到別的地方去,有可能拿著一根玩具就開始舞起來了。這樣就不能達到對幼兒語言的鍛煉了,幼師此時就需要適時參與到幼兒的討論中去。比如,“小朋友們討論得怎么樣啦?想好要遇到什么妖精了嗎?唐僧師徒會怎么面對妖精呢?”在幼師的不斷引導下,讓幼兒更多進行表達,并幫助幼兒完善表演。家長在幼兒的活動中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如當幼兒沉迷于某一件事情之時,可以適當地與幼兒進行交流,激發幼兒表達,但不要過多干預,影響幼兒的思維發展。
(三)結合戶外活動,引導幼兒表達興趣
對幼兒的發展而言,戶外活動是非常適合幼兒成長的。幼兒在戶外活動中,一來能夠對身體素質進行一定程度的鍛煉,二來能夠加深幼兒與自然環境的親密度,讓幼兒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及興趣點。幼師及家長可以經常帶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并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觀察,引導幼兒表達。在與幼兒進行溝通時,應注意不要以“命令者”的方式出現,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與幼兒進行友好交流。
幼兒在戶外活動中會感到非常放松,可以毫無拘束去進行游戲。隨著季節的變化,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美景,幼兒也能夠在戶外活動中觀察到不同時節的自然狀態。春季也正是非常適合踏青的時節,幼師可以多安排一些可以在戶外進行的活動,家長也可以帶幼兒去賞花、野營等活動。在戶外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有可能會被某類事物吸引,幼師可以對此進行觀察,發現幼兒感興趣的地方。有的幼兒喜歡自己去嘗試一些有趣的東西,有的幼兒喜歡觀察大自然中的事物,也有的幼兒對植物情有獨鐘。例如,在進行戶外活動時,幼師會發現有的幼兒會去采摘非常多的花,花的顏色很多,也很鮮艷,幼兒會將其束在一起形成花束。幼師可以在發現幼兒的興趣之后與幼兒進行交流,幼師在與幼兒的交流中,也可以將“愛”融入其中,讓幼兒逐漸去感知親情、友情等等。對家長而言,帶幼兒外出活動時,不僅需要關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更需要關注幼兒的安全。家長也可以將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的不安全行為與幼兒進行溝通,讓幼兒清楚應該怎樣保護自己。這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外界環境在不斷變化,幼兒的自保能力差,因此更要引起重視。
(四)家校共育,避免進入語言教育誤區
家校共育是需要幼兒園及家長非常重視的,如何呵護幼兒的成長也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幼兒在生活中會經常使用疊詞或重復,出現較多的“奶音”,有些家長在與幼兒的交流中也非常采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誠然,幼兒這樣的方式確實很討喜與可愛,但就幼兒長期的語言成長而言,并不十分有利。因此,幼師及家長都需要對此加以重視,避免進入教育誤區。
幼兒時期的語言水平仍在發展階段,幼兒會出現很多讀錯音,或讀音不清楚的狀況。也存在一些表達斷斷續續、不完整的現象。當發現此類現象時,幼師應對幼兒加以糾正,減少幼兒常用的“奶化”表達。也有些家長在與幼兒的交流中習慣使用方言,現在人們對于方言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有些時候還會覺得非常有趣。但對幼兒的語言發展而言,幼兒會在生活中非常明顯地去模仿大人的行為,會學習家長是如何說方言的。我們知道,很多方言中,平翹舌是分不清楚的,在今后的發展中也會很難糾正。在當今采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和交流的環境下,這樣的方式還需要加以改變。幼師及家長也可以采用朗誦的方式來讓幼兒提升語言能力,在朗誦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幼兒讀音有問題的地方,從而能夠及時加以糾正。在幼兒園舉辦的活動中,也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朗誦比賽,也能激發幼兒的語言學習積極性。在家校共育環節,幼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利用好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將更加深遠的教育思想與前沿的教學手段與家長同步分享溝通,讓家長在與幼兒的日常相處中也不斷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
三、結語
本文從“創設語言學習情境,激發幼兒語言天賦”“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提升幼兒重視程度”“結合戶外活動,引導幼兒表達興趣”“家校共育,避免進入語言教育誤區”四方面闡述了關于家校共育視域下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幼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從各方面對幼兒進行良好引導,讓幼兒感受語言的魅力,愿意去表達,敢于去表達,并在愛與關懷中不斷快樂、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芳霞.家園共育視域下幼兒語言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2,No.158(15):13-15.
[2]王蕊娜.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J].智力,2022,No.688(22):195-198.
[3]王芹.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分析[J].新課程,2021,No.608(52):224.
[4]徐敏花.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科普童話,2020(0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