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羅斯”網站2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間諜氣球”使美國的妄想癥升至新高 最近幾天,美國陷入一場關于中國高空氣球的政治瘋狂。使用“間諜”一詞描述氣球迅速成為(美國)主流,但對此應謹慎,因為美國經常用這個詞來指稱其不喜歡的中國事物,無論是否有證據,比如我們不久前討論的冰箱。
全世界都在眼瞅著美國陷入一場自導自演的澹妄,最終導致拜登發布命令擊落氣球。對他來說,這純粹是一個國內政治地位問題,因為鷹派共和黨人嘲笑他最初出于謹慎而決定放過氣球是一種軟弱。
在美國,任何政治討論只要涉及中國,就會變得錯亂,無法就這個話題進行理性或適度的對話,無不陷入“紅色恐怖”的歇斯底里和疑神疑鬼。如果你關注這些“對話”,會以為中國對美國犯下滔天暴行,美國需要立即報復。
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那些想要加劇與中國關系緊張的人控制了美國的討論,已到了損害美政府的程度,因此美國不可能在對華外交政策中保持理性。某種程度上,拜登政府被特朗普及其盟友制造的有害的反華外交政策勢頭裹挾著向前。
美國的外交政策是通過故意散布針對“官方敵人”的大規模瘋狂來實現的。國家機構與媒體結合,善于制造對任何美國反對者'的巨大恐懼、威脅和猜疑氛圍。這種傳統始于冷戰時期的麥卡錫主義。這種制造恐懼的行為往往是基于虛假事實,“威脅”幾乎總是被夸大。聲稱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俄羅斯千預美國選舉,就是當代的兩個例子。
美國的外交政策是通過兩黨共識來運作的,但政客們紛紛抓住此類瘋狂說法,為了在國內政治上得分,經??涮湓~地聲稱政治對手被(敵人)影響和滲透。他們將歇斯底里的外交政策說法與致命的國內黨派分歧混為一談,從而造成危險動蕩的鷹派外交政策。
在中國問題上,這已成為一個嚴重問題。任何與中國有關的事如今都能助長美國的偏執狂和妄想癥。它們已變得根深蒂固,讓許多政客看到擁抱全面冷戰的好處。這種環境下,怎么可能在對華關系中找到平衡?當敵意充斥美政府上下時,不論哪個政黨試圖修補或修復對華關系,都會遭到那些急于加劇緊張或一有機會就挑釁北京的人破壞。
拜登政府根本沒有真正掌控局面。事實上,它沒有領導力、沒有創新或勇敢的思維,在幾乎所有外交政策問題上陷入極端鷹派,隨波逐流。這起事件預示著未來美中關系的悲觀前景,因為盡管這只是一個氣卻顯示出美國國內圍繞中國的政治氣候已變得多么精神錯亂,以及美國總統如何既無法控制也沒有能力掌控局面。現在,白宮作出決定依據的是沖動和流行話題,而非國家利益。(作者提木爾?福門科,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