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濤,王德國,肖付剛,張永清,劉青
許昌學院食品與藥學院(許昌 461000)
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為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1]*。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發展格局”“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地方高校必須通過深度產教融合,從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出發,緊密與國家重點行業企業合作而實現[2]*。
專業集群是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應用型高校為適應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而采用的有效舉措[3]*。自國家2015年《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政策出臺后,我國應用型高校投入專業集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目前應用型高校主要從產業集群、行業或職業領域、學科基礎三個維度構建專業集群[4-6]*。應用型高校專業集群建設存在以下問題[7-8]*:(1)發展特色凝練不足,頂層設計仍需加強;(2)與產業鏈對接不緊密,服務社會能力不足;(3)雙師雙能型教師不足,師資結構有待優化;(4)校企合作不深入,尚未形成良性機制。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將生物醫藥作為重點發展的新型戰略產業,國家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河南省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較好的基礎,整體規模穩居全國前列,河南也是全國重要的食品生產和加工基地,食品工業已成為河南工業的第一支柱產業,擁有冷鏈食品、休閑食品和特色食品三大優勢產業鏈,形成肉類、面及面制品、速凍食品、調味品、餅干和休閑五大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已由“中國糧倉”逐漸成為“國人廚房”“世界餐桌”。河南省食品和醫藥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為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集群與產業鏈的對接的提供支持。
為適應河南省產業發展需求,推進許昌學院應用型高校的轉型發展,食品與藥學院整合學校及行業優質資源,在深入開展校企融合的基礎上組建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群。專業群以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河南省重點學科)為核心,涵蓋制藥工程、生物制藥、醫學檢驗技術3個本科專業,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為根本任務,緊扣河南省食品、醫藥、健康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辦學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和產業協同發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9-10]*。
許昌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是學校的辦學定位,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學校的發展目標。許昌學院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單位、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項目高校,河南省“十四五”時期重點建設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近年來學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采取“雙百工程”“校企合作”“校地人才共建”等舉措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根據產業集群發展需求,加強專業集群建設,以學生為中心,構建“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聚焦產業集群,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已成為地方高校探索教育改革的主要問題之一。文章以許昌學院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群為依托,加強產教融合和校企協同育人,通過優化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創新實踐平臺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群建設路徑進行研究。產教融合背景下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群建設路徑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產教融合背景下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群建設路徑研究技術路線
依據河南省糧油加工、肉制品、冷凍食品、制藥、中藥材等產業集群發展狀況、崗位需求和發展方向,圍繞許昌學院富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目標,結合食品與藥學院專業特色及優勢,明確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以食品質量與安全和食品科學與工程為核心專業,生物制藥、制藥工程和醫學檢驗為骨干專業的緊密對接產業鏈、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資源共享的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集群。聚焦食品醫藥產業,與產業集群緊密對接,使專業鏈更好地服務產業鏈,突出集群專業的融合性、共享性、交叉性。集群內各專業之間的邏輯以及與職業崗位和產業集群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集群內各專業之間的邏輯以及與職業崗位和產業集群之間的關系
瞄準河南省食品醫藥產業集群,聯合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整合校內實踐教學、省級重點實驗室、創新創業育人平臺,改革人才培養方式,形成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勞模與工匠精神為目標,強化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以模塊化教學、現代學徒制、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科研訓練、“課程思政+思政課程”、三全育人等教學手段為抓手,構建“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創新型食品醫藥專業人才[11]*。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集群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如圖3所示。

圖3 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集群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集群所面向的產業集群,分析專業群內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和課程的共性與差異性,根據專業集群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技能體系和素質體系,構建各專業方向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的“平臺+方向+拓展”的專業集群課程體系[12]*。專業群課程體系融合專業技能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思政教育、文化傳承教育于一體的平臺課程共享,方向課程特色,拓展課程自選的課程體系。專業集群平臺課程包括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思政課程和雙創課程,融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專業知識教育與優秀文化傳承于一體,著力培養學生勇于擔當和愛國情懷,堅定四個自信,掌握創新創業基本實務和專業技術基礎。專業集群方向課程基于產業集群的真實崗位任務確定,以培養產業集群崗位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素養為目標,培養面向產業、行業或職業領域的關鍵能力。專業集群通用拓展課程根據食品醫藥產業集群的技術發展需求確定,包括創新課程、創業課程和特色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方向任選相應課程。專業群課程體系如圖4所示。

圖4 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集群課程體系
互利共贏是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實踐教學順利實施的保障,校企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校企各方責、權、利,校企雙方深入開展技術研究、人才培養、項目申報、實踐平臺建設和教育培訓等合作,形成完善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校企合作共贏的創新實踐平臺,避免出現“校企合作難以持久、校熱企冷”的現象,促進企業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13]*。圍繞食品和醫藥產業發展需求,堅持學科專業與產業鏈緊密對接,組建工程實踐創新中心,下設食品加工實踐教育基地、食品質量控制實踐教育基地、生物制藥實踐教育基地、制藥工程實踐教育基地和醫學實踐教育基地,每個實踐教育基地由校內專業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構成,每個教育基地的校外實習基地有若干個企業共同參與組建,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建立課程實訓、項目實訓和企業實訓三層次的實訓框架,采用校企協同階梯式實踐教學模式,分為認識實踐、社會調研、校內平臺實踐、企業實踐四個階段,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實踐教學,以企業實際項目案例為任務,在真實企業環境中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共贏。校企協同育人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如圖5所示。

圖5 校企協同育人實踐教學平臺
師資隊伍是開展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群建設的前提,是培養適應新工科要求的應用型創新型食品醫藥專業人才的保障。采用“引進+培育”和“互聘、互兼”的師資團隊建設模式。建立常態化國內外名校名企訪學研修機制,組織教學創新團隊、骨干教師赴國內外名校、龍頭企業短期研修、長期實踐,提升教師學術水平、實踐創新和教學服務能力。邀請優秀食品醫藥企業專家、一線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擔任行業導師,參與專業集群人才培養過程[14]*。通過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實現高校和企業有效對接,聚焦食品醫藥產業集群,形成“雙主體、多能力”的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群師資團隊。
許昌學院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群以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核心,涵蓋制藥工程、生物制藥、醫學檢驗技術3個本科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為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食品科學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建有河南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與企業合作獲批食品安全和環境檢測第三方資質,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集群獲批許昌學院重點建設專業集群,食品醫藥與健康現代產業學院獲批許昌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生物與醫藥專業為許昌學院碩士點申報重點培育點之一,食品與藥學院科學規劃、良好定位的頂層設計,為食品醫藥與健康專業集群的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圍繞河南省食品和醫藥產業群,學院已與益海嘉里、光明乳業、康師傅、眾品、潔宇檢測、華玖集團、安圖生物、恒生制藥、豫辰、天源、厚生堂等15家食品和制藥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校企協同育人提供完善的校外實踐平臺。堅持學科專業與產業鏈緊密對接,前期在校內實訓中心基礎上,已建立肉制品實踐教育基地、淀粉制品實踐教育基地、糧油加工實踐教育基地、乳制品實踐教育基地、豆制品實踐教育基地和食品安全檢測實踐教育基地,每個實踐教育基地有若干個食品企業共同參與組建,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建立課程實訓、項目實訓和企業實訓三層次的實訓框架。學院與潔宇檢測共建的“食品安全檢測與品質控制產教融合創新實訓基地”入選2021年教育部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優秀案例,校企合作成效顯著。實踐教育基地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專業群已建實踐教育基地
學院擁有食品化學、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腐竹生產、酸奶生產、啤酒生產等32個實踐教學場所,有氣質、液質、原子吸收、熒光PCR等大型食品與醫藥教學科研儀器,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硬件條件。智慧建造大廈中原學者科研平臺和新興產業科技樓實驗室平臺的投入使用,大大豐富專業集群實踐教學平臺教學科研儀器資源。學院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50%左右,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保障專業群建設的順利實施。
依托生物醫藥新興產業,以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核心,聯合制藥工程專業、生物制藥專業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形成“跨學院+專業鏈”的集群建設思路。根據食品醫藥產業集群發展需求,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勞模與工匠精神為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各專業方向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的“平臺+方向+拓展”的專業集群課程體系,聚焦食品醫藥產業集群,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對接河南省及地方食品醫藥產業集群,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實踐平臺,采用模塊化項目導向階梯式實踐教學模式,一站式完成校內實訓、校外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實踐教學具有連貫性和延伸性,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挑戰杯、大學生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等活動,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