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夢孫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專家,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關于中醫現代化,什么是中醫現代化,可以這么說,20 世紀 80 年代,錢學森先生曾指出,醫學的前途是中醫藥現代化,沒有別的出路;并進一步從系統的觀念提出,人是具有高級意識活動的、開放復雜的巨系統,提出醫學的前途是中醫藥現代化。錢老認為,中醫藥現代化必將引領整個醫學的革命,醫藥學的革命也將引領整個科學的革命,這個是我按照系統的觀念來看人的系統是什么,人是開放復雜巨系統,所以開放有進有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中醫藥現代化”是中醫藥發展的出路。我國中醫藥現代化的目的和任務就是保障 14 億人民的身體健康。這個是我按照系統的觀念來看人的系統是什么,人是開放復雜的巨系統,所以開放有進有出,人體系統對外開放有“心”“表”“里”“場”四大輸入通道,任何通道輸入的有序性長期不足均可能導致病理性穩態,如癌癥多發、生育障礙都是無序的東西進去太多,長期的有序性不夠。
另外有一個是信息場,原來可能注意不夠,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明信息場對我們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世紀初錢先生從系統的觀念提出,人是具有高級意識活動的、開放復雜巨系統,進一步提出醫學的前途是中醫現代化,而不是其他什么途徑。在另外一個場合又指出中醫現代化要引領整個醫學的革命,醫學的革命將引領整個科學的革命。這個話怎么理解,現在我們從文藝復興以后,以分析為主的時代,當然對科技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實際上我們遇到的問題從簡單系統來講,用分析方法是可以的,但是到了復雜系統恐怕單純用分析方法是絕對不行的,會出很多問題,因為我們人是復雜系統的代表,所以我們如果把人的問題有辦法解決,那這個解決的思路將引起整個科學的革命。
把錢老以上的觀點綜合起來可以歸納出當前中醫的整體性世界觀是真正的接近開放復雜巨系統,我這個地方用“接近”兩個字,但是如果實現中醫的理論和方法,更進一步的與人系統相匹配,更適應當前的需求,必須將當前的中醫理論和方法以錢學森系統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相融合。不是什么科學都能和中醫相結合的,只有系統思想的科學才能和中醫相結合,必須將當前中醫方法理論與錢學森的系統觀念為代表的科技相融合,形成在整體框架下與還原論相結合,達到既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甚至還能舉一反三,更高效,將來我們如果做到這點效果更高,因為中醫藥現代化的目標是14億人民的健康,因此服務模式必須從過去的以個性化為主調整到共性化為主的模式上來,這就是中醫現代化,這就是能為14億人民健康服務的未來醫學,也是西醫必然要走的路徑。
如果用這個觀點來看,我講的現代的西醫不是商業化的西醫,是真正的西醫,現在的中醫、未來的中醫三者的關系。差別就是,在功能態后面還有個各類疾病,各類疾病是五四運動以后西方進來的,現在西方醫學根本的方法是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看看這個能不能解決問題,西方醫學關注病的診斷和治療,關注功能態病態的表象,沒有涉及到病的本質。先的中醫關注是功能態的證,從調功能態入手,皇帝內經中把這個途徑稱為“下醫”,未來的中醫關注證的源頭,關注四大輸入的有序性,解決14億人的問題就是規模化有序開放,從有序開放入手,既能回歸自主的功能,去除病態,也能促進健康,這是新時代的“上醫”。
下面用這個觀點來看慢性病是什么,為什么有把握能把各類慢性病中的大部分,調回為健康者,我這里沒有說治病,這是在創造世界性的奇跡!從系統觀念看,各種慢性病都可以歸結為病理性穩態,也就是人系統中存在明顯障礙的穩態,什么叫病理性穩態,就是存在明顯障礙的穩態,病理性穩態一方面表明人系統的穩態水平、穩態范圍窄,同時在某些局部存在表現為功能、結構障礙。病理性穩態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統開放的有序性長期不足,造成人系統中多層次自主功能下降,自排異、自修復功能減弱,因而造成人系統功能態的病態,功能態的病態就叫病理性穩態。
經過不斷的實和觀察,概括出人系統對外開放,剛才我說了四大通道,任何通道輸入的有序性長期不足,均可能導致病理性穩態,比如說癌癥多發、生育障礙都是無序的東西進去太多,長期的有序性不夠,已有證據證明長期受化肥農藥影響的農田使糧食、蔬菜等農作物的微量元素比例失調,直接造成“里”輸入通道有序性長期不足,代謝中間產物的體內堆集,因而造成我國近二十年來慢性病如井噴。根本原因農業現代化走了一條有問題的路。
如何阻斷和逆轉井噴樣慢性病的態勢,從全局看這肯定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在農業上實現巨大的農田土壤重造工程,為14億民眾提供微量元素符合要求的主食和副食,又要使廣大已經進入病理性穩態的慢病患者重新重回健康,怎么來實現?我后面談了一個是家庭健康工程,因為我們有14億人靠醫院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要每個家庭都能夠為健康做貢獻。
下面我說說家庭健康工程怎么解決,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健康的單元,將來70%到80%的問題都可以在家庭條件下解決,家庭健康工程有兩項起支撐作用的顛覆性技術,一個是關于氣血調控機器人,以及從食品源頭實現有序開放的食藥同源工程,這兩項顛覆性技術的實現推廣不僅使14億人民健康有了保證,絕大多數病態可在家庭和社區條件下解決,而且又是一項巨大的產業。
首先說一下家庭的氣血調控機器人,這個是我們的思想,正在做,還沒有做成,做成以后慢慢普及家庭。這是一項可直接調控人系統序參量氣血的機器人,注意,序參量氣血的機器人系統,它通過提升人系統序參量的氣血,既能提升人系統的健康,也能去除病痛,是保障家庭成員健康的機器人裝備,就是直接到用戶。什么叫序參量?序參量這個詞只有系統工程里頭有,序參量系指人系統組織功能中能把機體中各個子系統有條不紊組織起來,并協同地走向“目的點”的這只“無形之手”,所以序參量太重要了。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抓住序參量,通過提升人體系統序參量的氣血,保障人體系統的健康,達至去除病痛的目的。根據我們團隊10余年來無數實踐和不斷深化認識,人的血液循環功能及其相關支持系統,可認為是人的序參量,序參量的氣系指人系統血液循環中,把血液通過多頻共振方式輸送到全身各處的能力,序參量的血指血液的質量,特別是血液輸送氧和帶出二氧化碳的性質,氣血調控機器人就是能輔助人系統氣血調控的機器人裝備,能實現在家庭條件下調控每位家庭成員的氣血狀態。
另一個是食藥同源工程,這個是兩方面,我們現在的中醫是中醫中藥并列的,但據我的認識,中藥只能解決部分的問題,將來可能要更多的靠中藥以外的辦法,所以我這里說的都是中藥以外的辦法。食藥同源工程里有兩條,第一條是針對我們現在糧食、蔬菜的微量元素比例失調毛病,所以我們要為這個家庭提供相當于40年、50年以前這樣水平的糧食和蔬菜,現在完全是有可能的,提煉微量元素供給我們補充。第二條是如何能讓平常所食用的瓜果蔬菜里的相關元素,經過微生物處理、酶化破壁后,提高有效成分達上百倍、上千倍,但毒性又是下降的,這是我們正在研究的。平常我們吃的蔬菜里很多是有一些功能的,如果把這樣一些功能經過微生物處理,可以使它有效的提高,而它的毒性下降,將來都可以在家庭食用。
此外,將來醫院要成為家庭健康中心的一個支持部門,各個醫院的康復科建設成慢性病防治和主動健康中心,成為各地區家庭健康工程的技術指導中心,從而達到將醫院的康復科建設和家庭健康工程建設形成統一的慢病防治與主動健康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