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慧
作為思政課教師,對紅色資源深入了解,對其內涵進行挖掘和應用,讓學生熟悉紅色資源,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德育作用,使其與思政課堂相融合,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紅色資源的內涵及分類
要想了解紅色資源,首先應當對其內涵進行解讀。紅色資源,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紅色精神以及其物質載體,屬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紅色資源,我們應當有全面理解,它不是單純的紅色文化,從廣義來講,只要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不論物質方面的,還是精神方面的,都可以作為我們課堂應用的內容。
對于其分類,根據思政課常用的形式,主要將其分為三類。一類是最常涉及的紅色精神類,比如西柏坡精神、長征精神以及女排精神、航天精神等。這些紅色精神貫穿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始終,在當時有重要作用,在當代也有其時代性。另一類是遺址類,主要包括革命事件的發生地、典型的革命老區以及名人故居等。這一類資源主要針對某一時期或某個人,可以在課堂中做細節性的應用。還有一類是紀念場所類,近代或當代具有紀念意義的陵園、紀念館或者紀念性的建筑,這些資源相比遺址類的資源,更能凸顯紅色資源與時代資源的結合。
二、紅色資源應用于高中思政課的意義
(一)豐富思政課堂資源
高中思政課注重情境的創設,真實的情境更能引發學生思考和認同,紅色資源也成了多個模塊可以選擇的用于情境創設的內容。例如必修一和必修三,課本集中講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和我國的政治制度優勢,在探究此內容時,可能因理論性太強而導致學生覺得枯燥或不好記憶。如果能夠選擇合適的紅色資源,可以讓整個課堂更真實、更有說服力,也能讓學生通過情境,共鳴情感,提升高中思政課的魅力。
(二)傳承紅色基因
高中思政課是對高中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陣地,是弘揚繼承紅色精神的重要場所。將紅色資源與課本內容相結合,讓學生了解紅色資源,成為自覺傳播紅色精神的踐行者,革命事業薪火相傳。紅色資源是優秀中華文化的范疇,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文化的契合。找到紅色資源與當代文化的契合點,通過多種方式創新性的傳播紅色文化,以賡續紅色文脈。
(三)增強學生政治認同
高中時期是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思政課教師要做的是教會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紅色資源進課堂,能助力思政課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愛國主義思想必是排在首位的,青年學生不僅要有知識能力,更應有對祖國的愛和為祖國做貢獻的熱情。在了解紅色資源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更清晰的認知,對未來的建設堅定信心。再者,青年學生必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紅色精神、革命文化體現先輩對信仰的堅持,將其融入思政課堂,以此激勵青年學生不斷奮斗。
三、紅色資源應用于高中思政課的策略
(一)挖掘紅色資源內涵,合理選擇運用
在授課時能夠根據講授的內容,利用紅色資源來說明教材的觀點,啟發學生思考。比如:在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內容時,可將黨的成立與王盡美的精神相結合,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在講《堅持黨的領導》時,可以展示建黨百年歷程視頻,讓學生從內心擁護黨的領導;也可以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的專題課程,將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相結合。
(二)開展紅色資源的社會實踐教學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有廣大的空間和時間,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資源教育活動。在講《實現人生價值》時,帶領學生去參觀王盡美烈士故居,使學生深刻體會革命先輩們的高尚品質。在講《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紅色主題的寫作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關紅色資源的保護研究。
在課堂中合理有效地應用紅色資源,對于思政課核心素養的實現與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現都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