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開 (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隸屬基礎能源產業,也是維持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行業,因此,電力行業的發展成效和健康程度,已經成為國家重點關注內容之一。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持續提升,日常電力需求逐漸增大,使我國電力行業迎來發展高潮。在這一背景下,中央不斷鼓勵各地區政府與企業自主成立電廠,打破產業壟斷性發展態勢。隨著經濟增長趨向平穩,電力公司為追求最大化利潤,突破原有模式,從多維度切入提升自身經濟效益、管控成本,提升自身競爭能力。而稅務管理能力與公司利潤密切相關,政府部門也面向電力行業提供眾多稅收優惠政策,稅務籌劃空間進一步擴大。
1.避稅籌劃
所謂避稅籌劃,是在保證國家整體利益安全的基礎上,發現稅務立法空白,利用未明確規定的部分科學合理調整自身經濟活動,緩解企業稅務壓力,保證企業利潤率的合理性。實際上,受經濟利益影響,多數企業都會利用稅收政策空白,實現避稅籌劃。但避稅籌劃切記不可與鉆法律漏洞定義混淆,應當是在稅收法律法規的制約下,遵循立法精神,結合稅法未明文規定的部分,開展稅務籌劃。
2.節稅籌劃
所謂節稅籌劃,指在遵從稅務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應用優惠政策和傾斜政策,稅前規劃企業經濟活動,調整和優化成本結構,實現減免稅費目標,是稅務籌劃工作的一項核心內容。節稅籌劃屬于企業內部權利,是用于保證企業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力手段。通過節稅籌劃,可有效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合理調整投資方向,避免發生偷稅漏稅行為。
1.有助于企業正確規避稅務風險
根據最新稅法規定,企業可采用合法稅務籌劃,充分享受優惠政策,適當減免稅費,保證自身合法權益。若企業納稅不到位,未實現應繳盡繳,納稅計劃與稅法規定不符,將引發涉稅風險,面臨處罰。對于企業稅務違法行為,將不同程度受到處罰,輕則處罰,重則獲刑。企業開展高質量的稅務籌劃,貫徹落實相關稅法要求,在稅務籌劃過程中規避或去除稅務管理中不科學、不合法、不合理的因素,從而指引企業合理、有效規避稅務風險,充分享受政策優惠。
2.有助于合理降低企業稅負成本
我國電力公司品牌與技術優勢并不突出,大多情況下需以價格優勢贏得競爭,則成本結構勢必會影響電力公司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電力公司利用優惠政策盡可能減少、減免繳稅,以便于幫助電力公司合理降低稅負成本,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如結合產業園區推出的優惠政策,享受所得稅減免政策,便可以減少納稅。
1.對供應商的籌劃
電力公司普遍位置偏僻,周邊小規模納稅人數目一般多于一般納稅人,企業采購人員往往只考慮到小規模納稅人自身優勢(報價低、運輸和儲存成本低),而忽視不同納稅身份供貨商的進項稅額抵扣問題,易簡單地將小規模納稅人確定為供應商。納稅身份不同提供的增值稅發票也不同,其中小規模納稅人可通過稅務局代開提供增值稅率3%的專票,一般納稅人專票增值稅稅率為13%、9%、6%等。顯而易見,在報價相同的情況下,供應商若為一般納稅人可抵扣更多進項稅額,進而降低公司成本;而小規模納稅人則會弱化自身劣勢,采取提供低價服務來競爭業務。這種情況下需要電力公司進行稅務籌劃,在材料采購環節,從稅務籌劃角度切入分析采購報價和進項稅額,同時考慮進項稅額以及其他附加稅變化的影響。在采購時既要關注商品價格,還要考慮實際影響,通過分析計算找準價格優惠的界點協助判斷,以便于確定最終供應商。
具體計算方式如下:設公司銷售額(不含稅)為X,增值稅稅率為Y,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Z,城建稅稅率+教育費附加征收率為P,一般納稅人含稅貨價為N,小規模納稅人含稅貨價為M,在銷售利潤相同的條件下,列出以下等式:
若上述增值稅稅率Y=13%、征收率Z=3%,代入等式中,得出價格優惠界點為M/N=90.24%。其他稅率計算原理相同。由此說明,假如小規模納稅人含稅貨價低于一般納稅人的界點值,可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作為供應商,反之選擇一般納稅人作為供應商,以降低成本。
2.運輸費用的籌劃
根據當前稅收政策,電力公司采購活動中產生的運輸費用可按7%的扣除率計算抵扣進項稅額,如果燃煤電力公司煤炭采購選擇一票式結算則可按13%稅率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市場中電力公司主要依靠煤炭燃燒發電,在運營生產過程中煤炭供求量極大,運輸費用的稅收籌劃效益明顯。燃煤燃燒后形成的煤渣也具有價值,電力公司可通過銷售煤渣獲取部分利潤,但煤渣銷售時需承擔運輸環節費用,該項費用成本較大,為了解決該項支出,發電公司往往會組建專業運輸團隊,該方式不僅可以節省部分增值稅稅款,并且根據出臺的稅收政策,還可享受能源交通特許權使用費減免政策。
1.薪資支出
以企業所得稅角度切入,《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等明確規定企業產生實際工資支出以及按照相應比例內的福利費、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等薪資可稅前扣除,所以稅務籌劃環節需重點關注薪資支出。具體而言:一是在合理范疇內提升職工薪資水準。根據相關稅收政策,規定職工福利費不超過薪資的14%、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薪資的2.5%、工會經費不超過薪資的2%時可稅前全額扣除,所以電力公司稅收籌劃時可利用該規定擴大扣除金額;二是強調優惠政策的有效應用。我國針對殘疾職工、研究開發人員薪資有相應稅收政策,規定對殘疾職工、研究開發人員薪資進行100%加計扣除。所以,電力公司招聘殘疾員工或者進行研發活動時可利用該政策。
2.固定資產折舊
對于運營初期的電力公司而言,折舊方法普遍采用年限平均法。但由于固定資產數目多,部分設施存在高腐蝕行為,所以每年度消耗較大。結合上述特征及稅法要求,電力公司可靈活選擇折舊方法,但在改換折舊方法時需向稅務機關正式提出申請,進行備案,并上報提交一系列具體資料。
從整體折舊額來看,不論是哪種折舊方法,總金額都相同,但不同折舊方法會影響每年折舊費用,不同的折舊方法對企業的實際效益是不一樣的。具體而言:平均年限法每年折舊金額一致,對經濟效益影響力度均勻,但折算現值總額較低;加速折舊法折舊費用會隨時間推移不斷減少,按照復利計算現值,可發現該方法下折舊費用現值總額較高,與平均年限法相比相當于于獲取了一筆無息貸款,通過獲取貨幣時間價值,達到稅務籌劃目的。
3.存貨計價法
火力發電公司主營業務是火力發電,而發電的主要能源便是煤炭或者燃氣。在生產成本構成中,燃料成本比例最大,所以出庫價格會直接影響到整體成本,最終對企業經濟效益造成一定影響,所以要求將存貨計價方法也納入稅務籌劃范圍,可以通過比對現有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確定哪種方法更適宜,保證近期存貨發出成本達到最大限度金額,最大限度節約所得稅,使籌劃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4.成本費用下沉
對于集團型電力公司,可采用成本費用下沉的方式進行稅務籌劃。該類型的電力公司,母公司一般為投資型平臺公司,其自身以投資管理為主,收入來源主要為所投資企業的分紅,成本費用主要是為籌集開發建設項目資本金和并購項目股權轉讓款資金的借款利息以及為屬下公司服務的人工費和相應管理費用。從所得稅納稅角度分析,母公司一般存在數額較大的未彌補虧損,母公司成本費用無節稅效應,因此,可以通過將母公司的成本費用合理轉移到屬下公司進行稅前扣除,達到集團總體節稅效果。具體而言:一是屬下企業利潤應分盡分,將分紅上交母公司,以便母公司壓縮借款規模減少財務費用,同時屬下公司通過借款補充資金,增加的財務費用在稅前扣除;二是母公司以合理的標準通過技術服務費的形式向屬下公司收取費用,分擔母公司的人工等成本,屬下公司將技術服務費在稅前扣除。通過合理的成本費用下沉,利用屬下公司費用所得稅前扣除的政策,可達到集團總體的稅負降低。
5.稅收優惠政策
電力公司經常有多種稅收優惠政策選擇,但一般又不能同時享受,此時,公司應統籌規劃,合理、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后的新能源發電公司有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可選擇,首選“三免三減半”政策可享受更大的優惠力度。
稅收政策嚴謹程度同公司稅務籌劃可操作空間大小呈反比,與稅務籌劃面對的風險因素數目呈正比。近年來,為加快經濟運行速度,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我國不斷調整變革稅務政策,繼“營改增”后,現代企業的有關稅務要素有了很大變化。倘若公司無法真正理解法規核心精神,不掌握稅法具體要求,納稅申報方式應用有誤,極易存在違規、引發政策風險、補稅和罰款等情況。如疊加使用多種優惠政策大概率會觸發補稅或罰款。
電力公司納稅籌劃過程中,專業人才緊缺問題依舊存在,進而影響稅收優惠政策應用,無法精準掌控稅務籌劃重心結構,納稅籌劃不夠合理,極易流失公司最佳稅籌籌劃機遇,無法充分享受相應優惠政策,引發更大繳稅風險。尤其是提出的退稅、免稅優惠政策,通常政策中就時限、享受條件作出明確界定,未申請便無法享受該項政策。近些年來,我國為激勵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進步,就該產業提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前些年國家稅務總局就光伏發電增值稅政策下發明確通知文書,其中具體指出,對納稅人資產銷售的太陽能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政策。但該項政策具有時間限定,只限于2013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間,一旦超出界定值視為作廢。若公司未籌劃納稅時間節點,則無法充分享受優惠政策,需多繳納稅款。
由于稅務法規部分條目具有模糊性,如果稅企雙方對稅法理解差異較大,企業納稅籌劃計劃無法獲得稅務機關的真正認可,稅務機關對企業會計核算結果持懷疑態度,認定公司為惡意偷稅、漏稅,便會誘發稅務關系風險。然而,很大一部分公司與稅務機關未能保持主動溝通,造成溝通不暢,對稅法條例一知半解,不熟知具體征管方法,極易引發稅務風險。
電力公司要想合理、合法節稅,便要嚴格遵循國家稅法要求,充分結合經營實況和市場供需情況,提前部署涉稅事項。但這一過程極為復雜,各項涉稅事項的預先安排都會影響整體運營。若籌劃過分,反而會增加運營成本,與經濟性原則相悖。例如:公司對經營實況、市場供需把控不精準,則可能會錯失籌劃契機,導致籌劃計劃成效不理想。又如:電力公司為節稅目的不合理規劃資金,造成流動資金缺乏,資金鏈動蕩嚴重,極易使企業錯失商業機遇和競爭優勢,產生運營風險和經濟損失。
電力公司應當動態關注稅法政策的變動情況和進度,嚴格遵循政策要求,適宜變動籌劃方案,持續完善公司稅務管理機制,依法履行義務,貫徹落實稅務政策,實現“應繳盡繳”,以防對稅法政策理解有誤造成損失。同時,嚴格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的要求,就會計資料和原始憑證管理作業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標準,強化管理效率,確定賬目發生源頭,避免虛開、代開發票行為的發生。在稅法政策條例調整過程中,要深入剖析新舊條例政策的差異,預測替代環節可能的風險點,合理部署稅前事項,從而提升稅務籌劃的有效性,有效防范風險。另外,應向稅務機關提供稅務籌劃的基礎依據,避免被確認為偷稅漏稅。
首先,動態化理解免稅項目政策內容。以“三免三減半”為基準,電力公司通過參與《目錄》中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作業,全力爭取免征、減征所得稅。
其次,充分享受增值稅制度優惠政策。比如:初次采購生產設備和設備維護經費,均可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扣。又如:按照相關規定,審核通過的項目,可享受相應補貼政策。按照相關政策內容,說明企業可得補貼與自身資產、營銷等要素具有直接關聯,務必要遵循計算方法確定應繳增值稅。而針對其他情況補貼,并不列入應稅收入范疇,免征增值稅。
最后,靈活應用進項稅抵扣政策。根據稅法最新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允許納稅人依據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抵扣應納稅額。基于此,要求合理界定費用,妥當處理賬務,進而保證費用處理結果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為做好稅務抵扣夯實基礎。
電力公司要按照稅務籌劃需求,設置專職辦稅崗位,安排專職人員,完成稅務登記、上報、憑證管理工作。一旦區域稅務政策發生改變,電力公司第一時間聯系稅務機關,就征收管理手段的具體調整內容進行討論確認,便于掌控后續稅務風險發生成因,采取相應防控措施,擬定備份方案,合理避免納稅籌劃“圈套”。
如果納稅籌劃存在工作誤區,無法被稅務機關主動接受,需要及時提出申訴,主動解釋,進而創建良好、長久稅企關系。針對確認的違規違紀行為,按照相關規定補繳稅款,以防該行為被定義為惡意行為。
綜上所述,隨著近幾年我國稅收政策體系趨向完善化,電力公司稅務籌劃工作勢必會受到影響。為了緩解公司稅務壓力,電力公司務必要適應全新稅收環境,強化增值稅、所得稅等的籌劃管理,制定有效措施來改善優化電力公司稅務籌劃方式,從而充分提升電力公司經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