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法律援助中心 姚冠香
我國目前的法律糾紛中,需要法律援助的情況相對較多,但綜合看來,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雖已開展二十余年,但其運行模式仍相對較為單一,援助過程中仍存在著援助資源不足,援助缺乏規劃等一系列問題,這都將導致法律援助工作無法切實有效地開展,因此對法律援助的模式進行優化就顯得十分必要。
法律援助模式是公民依靠相關規定來向國家申請法律方面的幫助的一種方式,而法律援助則是極為顯著的抽象化表達,公共機構與人民法院的機構在開展法律援助時向援助人員收取費用也會因此有所減免,法律援助的對象通常為經濟貧困者以及部分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對于國際的法律制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以具體的形式來開展各類法律援助工作,且法律援助的模式也對法律援助的方向起著主導作用。對于國家法律援助的制度完善也有著極大的幫助,目前看來我國現如今的法律援助模式主要表現為政府責任、律師義務以及社會參與這些方面,但我國的法律援助模式仍需進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滿足我國民眾的法律援助需求[1]。
現如今我國的法律援助模式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勢必會對我國法律援助方面的發展造成影響。目前我國法律援助工作開展過程中當事人無法快速有效地獲取到法律援助資格,近年來,我國為解決這一問題,已建立了有限援助的服務標準,這也使部分人員可以及時地獲取到法律援助。但除了這部分人員以外,若要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并獲得法律援助資格則較為困難,我國的法律援助方面規定中標有經濟困難者可獲得法律援助,但卻未明確規定經濟困難的標準,因此地方政府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時都需要自我進行判斷,核實其是否滿足法律援助的標準與要求。而這些標準確立的單位也通常為市單位,我國湖北省武漢市規定月收入在1000 元以下的人員才可而申請法律援助,但早在2007年武漢市的人均收入就已達到3000 元,因此存在大量的人員無法滿足法律援助的標準,而其中有些人員僅與標準差距細微,而且家庭中還可能存在著各類的影響因素,但卻因此制度無法獲得法律援助,從而導致其無法獲得申請資格。我國法律援助資格因各區域對于經濟困難這一核定標準較難獲得,而同時也因為法律援助過程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導致法律援助工作開展較為困難,從而對法律援助模式的運用造成影響[2]。
目前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開展,以刑事法律援助最為容易,而民事法律援助中僅有幾點已被列舉出的情況才可獲得法律援助,雖然部分地區根據自身情況將援助范圍進行了拓寬,但從法律糾紛中的龐大事件量來看,其法律援助的內容仍相對較為單一,無法滿足各地區提出的法律援助需求。援助內容單一的顯著原因之一便是我國的法律援助資源較為缺少,并且法律援助的工作人員數量也并不充足,因此導致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較為困難。從總體來看,我國的律師等各類可以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律援助人員較多,但與我國總體所需要的法律援助要求相比,仍明顯不足。對于我國的部分發達地區,其有著大量的需求,但工作人員的數量卻無法滿足其要求,因此導致法律援助工作較難開展[3]。
自法律援助工作開展以來,我國的法律援助模式中,一直將律師作為法律援助制度的主要執行者,而在各法律中都對律師的法律援助義務進行了規定。規定中明確了若不履行法律援助義務則會受到的處罰,這一強制性的規定使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開展獲得了一定的保障,并曾在短時間內滿足了我國的法律援助需求,但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各行業都向著市場化的方向轉變,律師作為一種職業,其向市場經濟轉化也是必然。相對于我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后所給予的少量援助津貼,現如今的律師更樂于開展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此種發展態勢導致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開展較為困難,且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進而使法律援助機構的形象受到了損害[4]。
我國的法律規定,政府是法律援助的唯一責任主體,而這一規定受益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表現為行政方面,這一情況在我國剛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時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我國的法律援助中濃郁的行政色彩卻導致法律援助事業無法得到有效發展,這阻礙了法律援助機關的配合,導致法律援助模式下的法律援助工作無法科學有效開展[5]。
在確立我國的法律援助模式之后,我國的法律模式已向著國家責任與市場運營的模式轉變,因此需要將法律援助的責任主體進行改變,將原有的責任主體變為以國家為主體,進而達到拓展援助資源的目的,我國具有廣大的國土面積與眾多人民群眾,因此以國家為主體對于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十分有利。我國的各類社會主體與組織、個人以及團體等所要參與的法律援助工作都有著極大的保障。我國曾經的責任模式導致部分非政府機關與部分的團體與個人都對政府責任模式造成了影響,進而對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造成了阻礙,而以國家為主體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阻礙對我國各項工作開展造成的影響,可以將資源的供給進一步增加,將援助工作中的壓力進行分散。市場型運行模式可以使法律援助工作更為高效便捷地開展,且市場運營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援助效果,并使援助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發揮。制度需要長期有人遵守并落實,因此以市場運營模式來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市場運營可以將社會資源利用到法律援助工作當中,并且將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所帶來的行政成本進行化解,可以將有限的法律援助資源更為廣泛有效地利用,而援助資源的廣泛利用便可有效緩解因援助資格難以取得與援助內容較少等各種情況,使法律援助模式下的法律援助工作更為科學有效開展。
目前看來,確認國家責任的主體,是國家機關中的各部門與公安機關可以在國家的統籌下將各自的職能最為合理有效地發揮出來,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工作重復的情況,并且可以有效杜絕法律援助過程中存在法律缺漏的可能性,保證行政效率能夠有效提高。目前看來,法院與檢察院等都已成為我國法律援助工作中的重點,其極大提高了我國法律援助工作的效率,且我國的公安機關也將法律援助的范圍進一步拓寬,使法律援助工作可以更為快速有效地開展。目前看來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仍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更為全面地管理,且保證法律援助工作與各機關始終處于統一管理的情況之下,將法律援助所需要開展的全局工作進行統籌,使法律援助開展過程中各援助機關始終處于相對緊密有效的鏈接狀態之中,可以使法律援助工作更為利國利民地開展。以國家責任為主體來開展宣傳可以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并且可以幫助大量人員明確法律援助的規章制度,進而達到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的目的。市場運營可以將國家機關工作中所面臨的繁雜程序予以簡化,并且使各政府機關可以更為關注此方面的工作,便于對后續工作的規劃與管理。政府管理模式可以使政府更為關注社會力量方面的工作,并實現對其的精準定位。可以緩解法律援助過程中存在的繁雜情況。目前的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著大量的影響因素,因此現如今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主體已成為高校法學院,這對于高校法學院的實踐與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都十分有利,但因高校法律專業學生并不具有專業的法律意識與知識,因此在其開展法律援助工作過程中仍需要由專業律師來進行監督檢查,這可以達到節省法律援助資源的目的,且可以更為有效地將工作開展于各專業領域當中,開展此種法律援助工作對于培養高校學生的正義感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模式將市場運營模式作為法律援助工作開展的主體,可通過聘請律師等方式來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此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律師服務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且以市場運營的方式對各類情況進行處理。而達到這一要求需要將傳統規定中的強制執行這一要求進行更改,借此來消除律師的抵抗心理。這也可以解決援助律師積極性不高等。以市場運營為主要手段可以將法律援助后律師所獲得的收益進一步擴大,使其與正常工作所得的差距進一步縮小,避免因所獲利潤過小而導致律師工作積極性較低的情況發生。并且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將國家責任進一步明確,之后法律援助機關之外的國家機構來給予參加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師一定經濟補貼。眾所周知,律師這一行業一直是一個高收入的納稅群體,因此其工作中也會充分考慮自身的經濟收益,為保證法律援助工作的有效開展,國家各機構給予參與法律援助工作律師一定的優惠政策十分必要,并可以保證其各項工作均在合理有效的情況下開展。目前律師職業賦稅極高,相關稅務部門應給予已參加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師一定的減免,借此來達到提高律師法律援助積極性的目的,保證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可以合理有效開展。此種方式也可以有效緩解律師短缺等問題,對于援助律師所參與的案件要進行質量監督,若存在參與案件不滿足質量要求的情況則需要對律師進行處罰,保證法律援助工作可以合理有效地開展。
我國的法律援助條例在明確了法律責任主體的同時,對市場運營方面的工作也進行了規定,我國的社會協同等方式將國家的責任模式進行了合理有效劃分,并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的法律援助責任。目前各個國家的法律援助制度都已通過相應的規定與實踐來將國家的責任進行了明確,但各國的法律援助規則仍有所差異,因此我國在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時雖可借鑒國外其他國家的法律援助模式,但必須切身考慮自身的現狀,構建出符合我國發展要求的責任理論,保證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可以切實有效開展,我國的國家責任模式主要原因便是因為我國的發展速度較快,傳統的法律援助模式無法滿足當今的時代發展需求,因此我國在借鑒國外的責任模式經驗時,需要辯證性構建出符合我國發展要求的責任理論。我國傳統的援助模式中將法律援助納入律師必須開展的工作之一,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一規定對于律師的工作積極性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為保證律師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積極性,可以采取上文中說到的市場運營模式,之后采用招標的方式來讓律師主動參與到法律援助工作之中。將我國的社會力量進行整合后以高校法學院為主體來分步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我國政府目前已成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新的法律援助模式中,政府仍需對各相關部門進行管理和監督,保證各機關單位可以協同有效開展各項工作。
法律援助條例對我國的法律援助進行了約束,使其始終處于行政法規這一階段,法律援助制度可以為司法程序的絕對公平公正提供保障,并且可以進一步落實我國依法治國這一戰略,此類情況行政法規都需要進行規范,但目前看來行政法規并未給予其相應的規定,而法律援助制度中分別包括政府機關、司法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的社會團體,行政法規對于個人或部分機構的約束效果卻微乎其微,因此建立符合法律援助工作要求,保證法律援助工作有效開展的一套法律就顯得十分重要,企業可以將我國法律援助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將國家責任進行明確,可以進一步將我國的法律援助責任主體范圍進行拓寬,目前的法律援助條例并不能有效滿足各法律援助制度,而新的法律援助文獻必須實現公平公正這一目標,并滿足各項要求。為此在開展法律援助時要將市場運營的方式與手段有效把握,之后將法律援助領域方面內各項職能進行精細劃分,進而將社會的力量進行統一有效管理。國家政府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責任主體,法律援助工作所產生的資金費用等均需國家承擔,因此責任主體范圍的擴大,使其可以同時包括檢察院與司法機構就顯得十分必要。目前市場運營中國家仍作為援助服務的資金提供方,而律師則是作為服務供給方存在,開展法律援助的形式也并非傳統的義務,而是改為市場自由競爭,這可以將律師的積極性極大提高,并為法律援助工作的質量提供了保障。政府作為法律援助工作中的資金注入方、監督者、管理者,在法律援助模式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政府在落實相關工作時需要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將法律援助工作的優勢充分發揮,之后在此基礎上實現各部門與機構合作開展工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質量提供保障,將社會力量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最后保障,可以讓其承擔市場與政府無法承擔的法律援助工作,并構建法律援助機構,借此來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將法律援助工作覆蓋的范圍進一步拓寬,保證法學校院內部也設立法律援助機構,并有專業律師為法律援助工作開展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提供保障。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意義便是可以維護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證公平公正,而法律援助模式對于法律援助的效果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優化后的法律援助模式可以有效緩解律師工作積極性較差問題,可以更為有效地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更好地維護公平公正。
隨著我國法律援助需求的增加,參加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師在積極性方面出現一定問題。現階段我國法律援助模式本身存在一定不足,導致法律援助工作無法切實有效地開展,因此需要進一步對法律援助的模式進行優化,保證法律援助工作的順利開展,這需要得到相關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