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薇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藝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幼兒師范高等專科院校是培養師資力量的重要基地,而其音樂系注重的是基礎音樂的教育,使學生能在畢業后成為幼兒音樂專業教育的骨干教師,音樂學科領域的帶頭人。幼專音樂專業的教學課程中,專業技能課覆蓋面較廣,而鋼琴基礎是其必修課之一。在幼兒的音樂教學中,鋼琴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無論是兒歌彈唱還是律動舞蹈,都離不開“樂器之王”——鋼琴的指導,它是幼兒音樂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鋼琴是幼專音樂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拉赫瑪尼諾夫說過“學生要想成為一個良好的演奏家,精通技巧是首要條件之一。”因此,傳統的鋼琴教學十分注重技巧的學習。但是,幼專的鋼琴基礎學習應當考慮學生的特殊性,需要注重應用性、實踐性與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所以,對于幼專生的鋼琴教學,應將鋼琴教學與職業培養相結合,強調音樂的職業化,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情感表達,讓學生能夠勝任幼兒及小學音樂教師崗位。
幼專鋼琴基礎課程的講授,主要采取“一對多”的小組授課形式,即一位教師指導多位學生彈奏鋼琴,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課程。因此,以培養審美興趣為核心、以注重個性發展為導向、以弘揚民族文化為重點,更有利于鋼琴基礎課程教學的開展與實施。
幼專的鋼琴基礎課程應當以培養審美興趣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是音樂學習的基本理念,應當貫穿音樂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因此,鋼琴基礎課程最根本的目的和使命是培育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充分發揮鋼琴教育的美育功能。
對于幼專生的鋼琴基礎學習,首先應重視鋼琴音樂的審美教育,以此來激發學生繼續學習鋼琴的興趣。那么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呢?其實,鋼琴基礎課程與其他學科對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技巧的培養不同,鋼琴基礎課程主要是通過鋼琴實踐活動來表達鋼琴藝術的美,是師生共同感受、鑒別、判斷、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音樂教學,教師在教授課程時需要把握音樂的情感美。
在鋼琴的教學過程當中,不能一味強調“將曲子練熟”和技巧的掌握,而應當偏重于學生對于音樂的情感表達,注重內心的感受與感觸。對于每首曲子的風格背景、情緒的起伏、強弱的把握、樂曲的思想內涵等,都需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一起欣賞、感受、創造與表現。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當以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增強對鋼琴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授《女人善變》這首樂曲時,應該讓學生知道《女人善變》是歌劇《弄臣》的著名唱段,可以讓學生先觀看這部歌劇的一個片段,教師講述這部歌劇的故事簡介,讓學生了解這部歌劇的風格特征,再聆聽《女人善變》這首歌曲,感受其輕快、優美的旋律,引導學生思考歌曲輕松、有彈性的原因,從而引入曲譜中三拍子快節奏曲式的特征,這樣能讓學生增強學習興趣,理解這首歌曲的旋律與節奏,有利于整首樂曲的演奏與情感表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與興趣為出發點,學生才能長久地對鋼琴學習產生熱情。若是連興趣都沒有,那么鋼琴學習就只是空談,對學生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在鋼琴基礎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幼專學生的心理特點、審美傾向與職業需求,在發揮獨具魅力的鋼琴音樂藝術的基礎上,設計出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與創新有趣的講授模式,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樂趣和愿望。
幼專的鋼琴基礎課程應當以注重個性發展為導向,主張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重視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這是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把握的要點。在鋼琴基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面向全體學生時,也需要注重個性發展,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幼專生的個人素質與學習能力開展針對性的教學。
對于幼專生的鋼琴基礎教學,不但要提高全體學生鋼琴素養,還要重視每位學生的成長需求。學生們鋼琴學習的程度不可能步調一致,也要為鋼琴基礎強、有鋼琴專業能力的學生提升發展空間,在布置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時,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布置不同的作品,讓學生的情感抒發與個性能力能夠體現在鋼琴課程的全過程。比如,在教授跳音的技巧時,對于初學者,教師可以講解得更為形象化,跳音就像我們的立定起跳,一定是腳踏在地面上才能往上跳,鋼琴跳音也是一樣,手需要放在鋼琴上,手指用力上彈,理解概念后可以從單音跳音著手,練習較為簡單的分手跳音等。但是對于有鋼琴基礎的學生,可以先檢查他們單音跳音的彈奏方式,在方式正確的前提下布置雙音跳音或者和弦跳音的樂曲,而這兩種跳音方式更要注意不能砸在鋼琴上,這樣聲音會比較生硬,不能打動人,教師可以示范正確和錯誤的方式,讓學生對其進行感受,從而提高鋼琴水平。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因材施教,才能讓每位學生獲得最佳的發展。
作為一名鋼琴教師,應當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他們展現自己的平臺,讓學生們都有獨立自主的表現機會,從而能夠在提高興趣的基礎上,展示才華,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在鋼琴學習中既體驗成功,又享受快樂。從個性發展著手,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
幼專的鋼琴基礎課程應當以激發合作創新為目標。合作與創新在鋼琴的學習中是非常必要的,這兩點可以讓鋼琴課變得生動有趣且和諧。在音樂會上,鋼琴是音樂會上不可缺少的樂器,而樂隊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鋼琴基礎的創新性也十分重要,可以為之后的兒歌彈唱與即興伴奏做鋪墊。
合作與創新是鋼琴基礎教學的內在要求,在鋼琴學習中,學習者需要溝通與聆聽,與他人進行合作,一起來完成音樂作品。在鋼琴基礎課程中,每一個單元都設置了一首四手聯彈,目的就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鋼琴合作能力,因此,在隨堂練習中,可以兩人一組進行四手聯彈的訓練。比如,在教授《小花貓找媽媽》這首四首聯彈時,教師可以讓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演奏低音的伴奏部分,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彈奏較為復雜的旋律部分,然后兩兩組隊進行合作演奏,邀請他們上臺表演。教師在點評時要讓學生明白,這不是獨自演奏,而是合作演奏,需要聆聽對方的音樂,而進行相應的演奏,這對于節奏與音樂的把控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鋼琴基礎課程的教材中也涵蓋了部分左手的簡單編配伴奏,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與分解和弦,學生可以通過練習編配伴奏,為之后的兒歌彈唱與即興伴奏打下基礎,發散學生的音樂思維,提高其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未來的職業發展。
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中,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灌輸,而良性的師生關系可以是雙方互動合作,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針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溝通與討論,最終形成正確的觀點,讓鋼琴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更加輕松,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也能更好地進行樂曲的訓練與演奏,有利于鋼琴教學的整體發展。而創新思維模式在鋼琴學習中的運用,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增強音樂的感知能力。
鋼琴教學中,創新是促進其不斷發展的原動力,合作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鋼琴老師,要不斷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進行師生互動,不斷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創作,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演奏的韻律與精髓,激發學生的合作力與想象力,全面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
幼專的鋼琴基礎課程應當以弘揚民族文化為重點。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弘揚愛國主義情懷。金亞文曾說:“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①
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與西洋鋼琴作品有著較大的不同。中國鋼琴作品植根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運用五聲音階的技術,結合不同民族的表現形式,創造出極具民族特色的中國鋼琴作品,而西洋鋼琴作品注重技巧和形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當融合優秀的音樂文化,借鑒與學習他國的鋼琴音樂,同時也要保持民族特色,創造出更加有內涵的中國鋼琴作品。
在幼專的鋼琴基礎教學課程中,不僅教授鋼琴作品演奏技巧,而且有必要教授關于鋼琴藝術史的理論。比如,在練習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鋼琴基礎課堂上,應當向學生講述,鋼琴大約在一百年前傳入中國,然后讓學生聆聽并感受《和平進行曲》,讓學生對中國鋼琴作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并且能夠為之后的練習打下基礎。
其實中國的鋼琴教學與鋼琴演奏藝術也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作為一名鋼琴老師,我們需要帶動學生慢慢參與其中,為實現中國鋼琴藝術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而努力。
在現階段,中國鋼琴音樂正在蓬勃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實力保障。對于幼專生的鋼琴基礎課程,以培養審美興趣為核心、以注重個性發展為導向、以激發合作創新為目標、以弘揚民族文化為重點,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鋼琴練習的興趣,增加其鋼琴音樂的審美能力,有利于提高鋼琴演奏水平。在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中開設鋼琴課程,不僅能豐富高校音樂教學內容,而且能讓學生提高音樂實踐能力,促進其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生走上講臺后,運用鋼琴教學,能讓他們以后的學生熱愛音樂。培養高素質的幼兒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幼專每一位音樂教師的努力。
注釋:
①金亞文.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