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丹
從2011年國內首個數據新聞欄目“搜狐數字之道”誕生至今,數據新聞在我國經過十余年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創意、生產與傳播體系,數據可視化逐漸成為新聞報道的主流方式。澎湃新聞“美數課”欄目創辦于2014年,是上海報業集團為應對全媒體時代媒介生態變革而進行的創新實踐,近年來已發展為國內數據新聞成果豐碩的代表性欄目,先后獲得眾多國內外獎項?!懊罃嫡n”欄目在數據、內容、設計等方面的創新特色,具有共性規律與個性范式,能夠為國內媒體的數據新聞報道探索提供有益借鑒,促進數據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
不同于其他新聞類型,數據新聞最根本的依托與價值所在是數據,這就決定了數據的整合挖掘與處理分析是重要的基礎工作。在“美數課”欄目的數據新聞作品中,所有數據都會注明具體來源,其特色集中體現在來源標注、非結構化、深淺結合等方面。
1.多元來源,清晰標注。數據新聞生產中,數據搜集與挖掘是基礎環節。數據來源決定了數據新聞的價值,多元化的數據來源不僅可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而且能夠提升數據新聞報道的價值性?!懊罃嫡n”的開放數據來源主要有國內外政府官網或官方報告、國際組織公開信息、企業財務報告或調查報告、其他媒體及自主采集等渠道。
“美數課”數據新聞作品中的數據來源大多是兩個及以上,并對來源、時間及注意事項等作出清晰標注,有效地增強了新聞的可信度。例如,2021年10月12日的數據新聞作品《數說|多地出臺育兒假,爸爸帶娃時代要來了?》中,三個統計圖表的數據來源分別為OECD.Stat、Statistics Sweden、State of World's Fathers 2019,并標注說明:“圖中數值是1966—1990年和1991—2015年兩個時間段的平均值;女性就業率包括正在求職的女性”?!懊罃嫡n”在文字部分也會引用許多專業機構提供的數據進行補充說明,不僅充分滿足了受眾多元化的閱讀需求,也能滿足受眾情感、價值等維度的個性化需求。
2.非結構化數據占主導。所謂非結構化數據,就是傳統數據庫之外具有不特定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的數據,多以文本、視頻、音頻等視覺化媒介為依存。不同于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無法絕對量化,需要人力介入歸納分類形成量表,并合理制定分析方案,而這正是衡量數據新聞生產能力的核心指標。“美數課”特別注重非結構化數據的價值挖掘,借助盤點、對比、梳理等方式,建立新型數據之間的聯系,通過呈現本質規律滿足受眾知識與價值訴求。
例如,澎湃新聞2021年9月29日發布的《數說|限電背后:至少22省份用電量超去年同期》,對中電聯、各省能源局、電纜網、中國電力網的開放數據進行篩選與整合,制作出“全國22省份用電量同比增長幅度”對照圖;2021年10月22日的數據新聞《數說|中蒙邊境城市出現疫情,邊境防疫壓力有多大?》,通過整合2020年以來國家衛健委和各省衛健委的疫情通報數據,統計出“2020年以來有境外輸入疫情的邊境省份接壤國輸入病例比重”,直觀呈現廣西、甘肅、遼寧、吉林、內蒙古、黑龍江、云南等邊境省份接壤國的輸入病例情況,既能提高數據的利用率,還增強了新聞的可視化與可讀化。
3.描述為主,解釋為輔?!懊罃嫡n”數據新聞的數據功能主要分為新聞描述和新聞解釋兩種,且以前者居多。新聞描述是通過數據呈現新聞事件發生始末,主要傳遞新聞基本信息;新聞解釋是以問題意識為導向,深入挖掘新聞規律、本質內涵等,是對新聞事件的深層次解讀。
澎湃新聞2021年11月19日的作品《算法周刊|沒人說得清什么是元宇宙,但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共有6個數據圖表,其中4個屬于新聞描述、2個屬于新聞解釋,兩者綜合能使受眾在快速掌握元宇宙概念內涵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元宇宙未來發展趨勢、應用前景、市場效能等?!懊罃嫡n”欄目有效平衡了淺閱讀和深閱讀,在數據可視化中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數據的新聞價值。
數據新聞的內容風格主要由選題視角、報道風格和文本呈現構成,不同的內容風格會產生不同的傳播效果。整體上,澎湃新聞“美數課”欄目的數據新聞內容更側重于時事熱點的創新報道,在堅守新聞報道價值本位的同時,追求對年輕受眾群體的注意力吸引和關系運維。
1.聚焦時事熱點?!懊罃嫡n”作為澎湃新聞時事頻道下設的數據新聞欄目,其選題視角以時事熱點為主,選題多為話題型內容,具有探討空間并能快速引發受眾興趣。例如,“美數課”的數據新聞在2021年9月至12月間的選題高頻詞,有“全球反恐20年”“疫苗”“航天”“疫情”“氣候”“人口”“反壟斷”等。這些內容聚焦時事熱點,通過數據整合與挖掘,從可視化層面對熱點話題展開報道,能夠幫助受眾把握事件本質進而引發深入思考。比如,針對“生育意愿低”這一社會熱點話題,“美數課”欄目2021年11月26日發布《圖解21地生育新政:最長一年育兒假、三胎產假延半年》,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數據,深入分析三孩時代生育政策的變化及走向,并指出要合理看待政策支持作用以及人口減少的客觀規律。該選題具有較強的時代性與時效性,有助于引發受眾廣泛參與討論。
2.平衡嚴肅性與娛樂性?!懊罃嫡n”欄目在追求新聞報道嚴肅性的同時,非常注重本土化、創新化敘事,并通過嚴肅與趣味的有效平衡來強化受眾黏性。一般而言,政治類、財經類新聞的數據化表達更加精簡、專業,偏向嚴肅風,如《昆明宣言|20年,62個目標,我們想怎樣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與聯合國相互成就的這50年》《年終獎個稅優惠到期,我的錢縮水了?》。而民生類、科教類、文娛類新聞的數據化表達則強調新穎、互動、人文,偏向娛樂風,如《2021年了,我們還需要掃盲嗎?》《愛牙日|擁有一口好牙究竟要花多少錢?》《羨慕嫉妒恨,可保研真有這么容易嗎?》。數據新聞嚴肅性與娛樂性的有效平衡,不僅能夠全面再現社會事件,而且能切實回應受眾訴求,讓受眾在宏觀數據中更進一步理解微觀生活。
3.標注式、問題式標題。新聞標題屬于新聞價值的表象符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受眾的閱讀興趣,同時體現出整體報道風格。“美數課”欄目數據新聞的標題呈現標注式、問題式兩大特色。標注式標題根據可視化形式與類型將主題的區分標示突出呈現,讓受眾能直接明了地把握作品分類,節省解碼時間、激發閱讀興趣,如“圖解”“數說”“互動”“算法周刊”“視覺調查”等。問題式標題則通過提問語氣引發受眾好奇,明確作品核心、增強數據意義,從而優化受眾的閱讀體驗,如《哀牢山之殤:四名失聯遇難地質隊員經歷了什么?》《3天App調取177次權限,有多少隱私被取走?》《神舟出征|想做航天員有哪些要求?》。
在數據新聞的內容生產中,數據、場景、游戲、動畫等元素的加入拓展了新聞敘事空間,促使新聞敘事話語發生可視化、再結構化轉向,也決定著數據新聞產品設計的重要性。澎湃新聞“美數課”欄目數據新聞的設計特色,主要表現在可視化創意設計和交互化個性設計兩方面。
1.可視化創意設計。設計可視化作為數據新聞生產的核心,通過視頻、音頻、圖表、圖片等視覺元素的搭配應用進行新聞敘事。但在常規應用的基礎上,如何進行創意設計以最大程度吸引受眾閱讀,是當前數據新聞生產的重點。
“美數課”欄目善于綜合利用視覺元素進行動態呈現,尤其是3D、音頻、視頻、電子地圖等元素的巧妙搭配。例如,2021年10月31日的數據新聞《圖解|本輪疫情如何蔓延至12省份22城?》利用中國地圖元素,通過時間變化和音頻講解動態呈現疫情蔓延過程及相關城市疫情感染來源與數量,讓受眾直觀快速地對疫情發展態勢進行整體把握。該作品綜合利用多種視覺元素,有效實現內容數據的動態可視化呈現,加深受眾認知和理解并提供全新閱讀體驗。
澎湃新聞“美數課”還善于融合動畫、漫畫進行創意表達,在消解新聞嚴肅性的同時,增強數據新聞報道的趣味性和解釋性。比如,《動畫告訴你河南暴雨究竟有多大?》《動畫還原鄭州地鐵5號線事件始末》《動畫告訴你為什么臺風“煙花”威力這么大?》《條漫|一個90后得了乳腺癌,這個病離我們有多近》等作品,采用3D模擬動畫或條形動漫的方式,還原新聞現場或進行故事化解釋;在此過程中巧妙呈現數據,讓受眾產生在場感及代入感,不僅能夠有效解決視覺疲勞的問題,而且增強了有價值信息的受眾到達率。
2.交互化個性設計。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趨勢下,隨著媒介技術的迭代演進,“美數課”欄目越來越重視交互技術在數據新聞設計中的應用,豐富文本元素的同時有效增強受眾的“悅讀”性和參與性。
雖然“美數課”數據新聞作品中的H5應用較少,但卻多為精品,以突出個性和十足創意贏得了受眾的廣泛好評。在《H5|進擊吧,奧運高手》中,受眾可以選擇不同的競技項目,隨著鼠標移動在各年冠軍成績曲線上會出現相應介紹,使受眾既能整體理解奧林匹克精神內涵,又能詳細了解歷年冠軍風采;通過交互操作和自由選擇,真正實現軟硬結合與人文觸碰。
在數據新聞的交互設計中,游戲元素的融入能為受眾創設具有較強參與性的擬態空間,使其成為直接新聞敘事者,以當事人或利益相關者身份推進情節并完成新聞敘事,由此有效增強受眾黏性。例如,數據新聞作品《游戲|在離婚訴訟里,藏著愛情的隱秘角落》讓受眾化身法官,在劇情演繹中了解案件始末并做出相應判斷,最后呈現真實案件的結局;還能通過全國相關案件審判結果的數據統計給出最佳答案,既能形成認知沖突,也借助解釋報道完成點題,促使受眾深度思考離婚訴訟中的情與法。游戲元素的有效應用,能夠增強受眾新聞閱讀的沉浸感和參與感,是提高數據新聞吸引力、消除閱讀疲勞的有效手段。
總而言之,數據新聞作為媒介技術演進的重要產物,正在成為新聞傳播領域的創新熱點,經過多年沉淀積累后已進入全媒體時代的蛻變階段。在此背景下,如何根據數據新聞的邏輯范式,從數據、內容、設計三方面入手,加強創新實踐、持續深耕拓展,無疑是當前數據新聞業務發展的重點。尤其是主流媒體需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借鑒澎湃新聞“美數課”欄目數據新聞生產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構建自有的數據新聞生產模式,并將其作為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突破口。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新聞傳播的移動化、短視頻化發展,數據新聞也應適時轉變,聚焦移動端和第一現場,以優質內容、創新設計贏得更多受眾關注,充分拓展數據新聞應用空間,進而釋放更多傳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