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佳露,孫思媛,高雪婷,王 雯,蔡 娜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1.兒童保健科;2.醫學遺傳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1)
食物過敏(food allergy,FA)影響著世界各地大量的兒童和成年人,據報道,170多種食物會引起過敏反應[1]。食物過敏是由特定免疫反應引起的不良健康影響,再次接觸特定食物時會重復發生免疫反應[2]。過敏反應可能出現在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不同組織的局部,并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全身性免疫反應,一般可嚴格避開過敏原或通過使用腎上腺素注射治療,同時探究有效生物標志物可為預防及治療提供臨床參考。研究表明,多數食物過敏是免疫球蛋白E(anti-immunoglobulin-E,IgE)介導的1型超敏反應[3]。Tomar等[4]利用體內動物試驗表明白細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信號與實驗性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反應變化相關。Liu等[5]利用動物食物過敏模型發現,IL-4和干擾素-?(interferon-?,IFN-?)甲基化水平與IgE的變化顯著相關?;诖?,本研究通過探究食物過敏兒童血液IL-4和IFN-?水平變化,為臨床預防、診斷及治療兒童食物過敏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就診的102例食物過敏兒童為食物過敏組,同時選取同期同院接受健康體檢的32例兒童為對照組。研究內容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赫爾辛基宣言,所有兒童及家長均了解研究內容并填寫知情同意書。
食物過敏組兒童納入標準:①年齡為1~6歲兒童;②所有患兒經嚴格飲食回避后,過敏癥狀減輕或消失,進食過敏食物后再次表現出過敏癥狀;③實驗室檢查過敏原特異性抗體IgE或皮膚點刺試驗陽性;④符合《食物過敏和過敏反應指南:食物過敏的診斷和管理》(2014版)、《嬰幼兒食物過敏診治建議專家共識》(2011版)、《食物過敏相關消化道疾病診斷及管理專家共識》(2017版)中食物過敏的反應及癥狀。排除標準:①患有先天性免疫疾病者;②肝腎功能不全,患有血液疾病、代謝性疾病、其他先天性疾病等。
對照組兒童納入標準:①年齡為1~6歲;②無食物過敏癥狀及其他臨床表現;③身體健康,無合并其他臟器疾病者。排除標準:兒童及家長溝通不暢者。
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2mL,利用血常規分析儀(海力孚3200)分析白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血紅蛋白計數。另取靜脈血2mL于抗凝管中離心并提取上清液,分別采用IL-4和IFN-?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檢測血液樣本中IL-4和IFN-?表達水平。
對食物過敏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賦值評分,將食物過敏患兒按照全身一般情況、皮膚狀況、消化系統狀況、呼吸系統狀況共4大項進行賦值評分,具體評價方法參考已有文獻[6]。最后將所有項目評分相加,評價血液樣本中IL-4和IFN-?表達水平與食物過敏癥狀嚴重程度相關性。

食物過敏組與對照組年齡、性別、BM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食物過敏組外周血中IgE平均濃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025,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食物過敏組淋巴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Z值分別為3.082、3.552,P<0.05);兩組白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計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細胞學分類指標比較
食物過敏組外周血中IL-4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282,P<0.05);兩組外周血中IFN-?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外周血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食物過敏患兒主要臨床表現包括①一般狀況異常者16例,主要表現為睡眠不佳;②皮膚狀況異常者33例,主要表現為皮膚紅疹、腫脹;③消化系統異常者25例,主要表現為腹瀉、腸胃痙攣;④呼吸系統異常者28例,主要表現為咳嗽。
食物過敏總評分與外周血中IL-4水平正相關(r=0.651,P<0.01),與外周血中IFN-?水平負相關(r=-0.715,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圖1。

圖1 外周血中IL-4和IFN-?水平與食物過敏總評分相關性分析
近年來嬰幼兒過敏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而食物過敏嬰幼兒父母普遍存在誤解,常常過度避免過敏原,從而導致一系列喂養和健康問題[7]。食物過敏不僅引起兒童身體不適,造成腸胃吸收不良,而且可能阻礙其生長發育[8]。過敏者的生化分子變化可通過血液、痰或鼻分泌物進行檢測,這些生物標記物對疾病診斷、靶向治療及預后預測有一定幫助作用。因此,探討嬰幼兒食物過敏的臨床特點并探究可靠的生物標志物,可為準確診斷和預防該病提供依據。
多數食物過敏患者表現出2型免疫和炎癥因子的過度表達,該過程與機體白細胞、淋巴細胞、T細胞、嗜酸性粒細胞、IL-4、IL-5、IL-9、IL-13有關,炎癥與過敏性疾病及其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已有報道[9-10]。Braun等[11]研究提出,2型細胞炎癥是特應性疾病的共同特征,其中淋巴細胞和T細胞產生的IL-4、IL-5、IL-13是主要參與者。Wai等[12]報道,IgE介導的食物過敏治療主要依賴于避免攝入過敏食物和藥物治療,但基于T細胞的免疫治療可調節食物過敏反應。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食物過敏患兒外周血中IgE平均濃度、淋巴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因此,檢測分析食物過敏兒童的免疫細胞指標具有重要作用。
Manise等[13]報道,攝入食物過敏原后,腸道相關淋巴組織、脾臟和其他免疫組織T細胞被激活,分化為其他Th細胞系以維持免疫平衡。研究表明,食物過敏小鼠的外周血IL-4、IL-5、IL-13水平較高,IFN-?水平較低[14]。Wang等[15]發現雙曲甲氧基姜黃素可顯著降低卵清蛋白過敏小鼠腸道組織的炎癥反應,降低細胞炎癥因子水平(IL-4、IL-5、IL-13),并增加了外周血IFN-?的產生。本研究中,食物過敏組外周血中IL-4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IFN-?水平較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因為樣本量較少,需要后續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發現食物過敏總評分與外周血IL-4水平正相關,與外周血IFN-?水平負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上述結果提示,食物過敏兒童外周血中IL-4水平升高、IFN-?水平降低與食物過敏嚴重程度有關,這一發現可能對診斷、治療和預測兒童食物過敏有一定臨床意義。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處,由于收集臨床樣本存在一定困難,數量有限,在后期研究中應繼續擴充樣本,提高研究效能。其次,本研究從臨床角度發現外周血中IL-4和IFN-?水平異常與食物過敏嚴重程度有關,但其具體機制尚未明確。
總之,本研究發現食物過敏兒童外周血IL-4水平越高且IFN-?水平越低,其食物過敏程度越嚴重,后續可進一步開展前瞻性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