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竹
新媒體時代,媒介架構的快速更新與布局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同時也對電視新聞直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傳統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業務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亟須轉變直播形式,提高直播技術,打造直播平臺來提高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環境適應性。
(一)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的劣勢。傳統媒體的新聞采寫編發流程,決定了電視新聞直播在進行新聞呈現時存在一定的時間滯后性。此外,由于電視臺單向性傳播的特點也導致了主持人與觀眾之間存在著互動上的隔離,受眾往往作為新聞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缺少反饋的渠道。媒體不能及時獲知受眾的需求與情緒反應,無法及時根據受眾的反饋來調整傳播行為。同時,由于電視臺新聞直播節目形式的單一性與低創新性,使得節目缺少新意,對受眾注意力資源的抓取不足,對新聞直播收視率造成較大的威脅。
(二)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的優勢。由于新媒體環境的低門檻性以及多元化、包容性強的特點,人人都可以進行新聞信息的編輯與傳播。但是由于專業水平的限制以及媒介素養的欠缺,導致進入新聞場域的自媒體新聞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在魚龍混雜的環境下,缺少足夠辨識力的受眾很難分辨哪些是正確的信息,哪些又是錯誤的信息。在此情況下,就充分體現了電視臺新聞直播的優勢,由于電視臺設備的專業性、信息來源的權威性以及人才隊伍的職業化,使得生產出的新聞信息具有較高質量,并且也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以及立場的客觀性。除此之外,電視臺新聞直播也由于自身對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社會主旋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的堅守,保證了所傳遞內容的正能量導向,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到正向推動作用。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節目帶來沖擊與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電視臺新聞直播可以充分抓住新媒體的時代紅利來完成自身的融媒體布局,可以通過打造新聞直播平臺的方式來實現自身的轉型,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獨有優勢,并保留電視臺的傳統優勢,以實現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正向融合。例如,依托新媒體平臺豐富自身的傳播形式,建立媒體網站、開通兩微一端一抖賬號以及建設自身的App,實現電視臺新聞直播節目在新媒體平臺的實時轉播。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新聞直播平臺的建立來開通評論與交流互動區,通過這一高效科學的手段及時獲知受眾的需求、想法與情緒,根據受眾的反饋及時調整傳播行為,并且也能夠在交流中獲取新興的網絡語言以更新自身的話語體系,摒棄過去居廟堂之高的語態而轉向江湖之“聲”。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不斷優化新聞直播內容與形式,以實現地方電視臺影響力擴大以及生存危機的解除。
(一)精心策劃突發熱點事件。由于地方電視臺存在時間上的滯后性,新媒體往往在輔助受眾獲知突發熱點事件上扮演著更重要的作用。那么電視臺就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劣勢,轉而從報道深度與報道角度上尋找突破口,通過獨特的新聞視角以及對背后深層次原因的挖掘來進行新聞策劃,以實現自身新聞直播內容的獨特性與新穎性,充分抓住受眾的興趣點與好奇心,從而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并將注意力資源轉化為現實可量化的收視率與認可度。
(二)制定新聞事件應急預案。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在面對突發事件時,需要制定應急預案,以保障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可靠性,同時保障直播過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首先,需要設立應急預案組,明確應急預案的制定、組織、實施和評估機制,以確保應急響應的有效性和及時性。應急預案組成員應包括新聞編輯、技術支持、安全保障等多個部門和崗位的人員,以實現全方位的應急響應。其次,需要制定應急預案的流程和標準。應急預案流程應包括突發事件監測、信息收集、預警發布、應急響應等環節,同時應針對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標準,以滿足不同情況下的應急響應需求。再次,需要制定應急資源保障計劃,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調動和利用各種應急資源,如記者、攝影師、通信設備等,以確保新聞報道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應建立應急資源庫,儲備必要的應急資源,以應對不同情況下的應急需求。最后,是加強應急演練和培訓。應急演練和培訓可以幫助工作人員熟悉應急預案流程和標準,提高應急響應的能力和效率,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三)多機位打造新聞沉浸感。地方電視臺在新聞直播平臺進行報道時要注意創新報道的形式,可以通過多機位的設置來實現新聞現場的全方位呈現,幫助受眾客觀全面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并深入到新聞事件發生與發展的現場之中,進行同步的新聞直播,為受眾營造一種沉浸式的氛圍。并且可以通過新聞直播平臺的互動功能來實現對受眾的實時交流,解答受眾的疑問,以實現受眾對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認可度的增加。
(四)利用好新媒體傳播資源。新媒體所蘊藏的豐富媒體資源也為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的發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首先,大量的人口基數為新聞直播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潛在多元的受眾群體,為增加新聞直播平臺的關注度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其次,新媒體所具有的多樣信息資源,成為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的觸角,幫助電視臺及時捕捉各地新聞熱點,進一步充盈了新聞直播的報道內容;最后,新媒體的互動性,可以促進地方電視臺與受眾的交流互動,從而實現直播效果的升級。
(五)實現后臺內容的前置化。新聞事件的前臺內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新聞直播節目中占據著最主要地位,其一方面對發揮電視臺在幫助受眾信息獲知上起著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會導致新聞直播內容的單調、枯燥與呆板,很難引起受眾的興趣。那么,新聞直播平臺的主持人就可以通過新聞報道后臺現場前置化呈現的方式,來實現直播內容的多樣化。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將過去神秘的新聞后臺公之于眾,以滿足受眾的好奇心。此外,后臺內容前置化也可以拉近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少由于電視新聞直播單向傳遞所帶來的傳播隔閡,以實現傳播影響力的提升。
(六)多平臺聯動,拓展傳播渠道。多平臺聯動是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不可或缺的發展策略。首先,需要與各大主流視頻平臺、社交平臺以及新聞客戶端進行合作,通過聯動這些平臺以更好地拓展傳播渠道,增加平臺曝光度和用戶數量。其次,需要積極推廣自己的手機APP,提高APP的使用率和用戶數量。為吸引用戶,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需要不斷進行內容創新和用戶體驗升級。例如,可以增加互動環節,讓用戶參與到新聞報道中,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和忠誠度。其三,可以增加直播內容的種類和數量,如增加體育賽事、綜藝娛樂等內容,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最后,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還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讓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的工作人員、主持人等成為自媒體人,通過微博、微信、頭條號等自媒體平臺進行內容推廣和宣傳,吸引更多的用戶進入新聞直播平臺,提高平臺的流量和收益。
(七)加強技術支持,提高運營效率。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不斷優化技術支持,提高運營效率,以滿足用戶需求和提升平臺發展水平。在此背景下,加強技術支持成為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不可或缺的發展策略之一。首先,需要一支健全的技術團隊,不斷關注行業發展趨勢,進行技術研究和開發,推出符合用戶需求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例如,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高新聞直播的精準度和效率,減少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其次,建立穩定的技術平臺,保障直播過程的穩定性和流暢性。直播平臺需要具備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擴展性等特點,以滿足大規模的用戶并發訪問需求。同時,需要定期進行技術升級和維護,以保障直播平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再次,積極融入互聯網,實現直播和用戶交互的全面數字化。通過建立數字化流程,可以實現新聞直播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包括新聞采集、編輯、制作、直播等環節。此外,還可以采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實現直播場景下的智能化,提高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最后,加強對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吸納。在技術人才匱乏的背景下,地方電視臺需要提高對技術人才的關注和培養,建立科學的人才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的技術人才加入直播平臺的建設和運營中,以實現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
總而言之,新媒體的沖擊,對地方電視臺新聞直播平臺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地方電視臺要想保持持久生機就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克服劣勢,以實現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