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強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大眾健康報出版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新媒體環境的本質體現在融合不同類型以及不同功能的信息傳播媒介,進而實現全方位的媒體資源融匯整合目標。在當前的媒體融合全新發展形勢下,傳媒融合的總體演變轉型趨勢表現得更為突出。由此可見,實現更高質量的傳媒融合目標,必須要依靠新媒體的宏觀發展環境。網絡新興媒體不僅提供了融合多種信息傳播平臺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提供了媒體信息資源得到廣泛傳播的受眾參與渠道。
從新媒體當前的動態發展趨勢來看,傳媒融合的基本特征是傳統媒體融入到網絡數字化的新興媒體演變進程中,促進多種不同形式的傳播信息載體共同發揮作用,為實現媒體信息共享提供實踐保障。近些年來,傳媒融合已經成為了推動媒體信息資源實現交互傳播的重要力量,不僅有助于媒體信息與新聞傳播的受眾群體實現拓展,而且節約了傳播新聞信息的實踐資源[1]。因此,具有實時性、互動性與快捷性的新媒體技術,已經對傳媒融合過程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體現出傳媒融合發展實踐中的新媒體支撐保障作用。
傳媒融合目前已經成為傳統媒體與新興網絡媒體的演變發展基本趨勢,傳媒融合現有的技術保障支撐手段體現出豐富性的特征[2]。在當前階段的媒體平臺發展與創新影響下,促進多種類型的媒體實現全面融合已經成為較為顯著的新聞傳播轉型發展趨勢。信息化資源傳播的實踐過程不可缺少多種媒體的融合技術支撐,因此體現了媒體融合在促進信息資源實現共享中的良好價值和作用。媒體融合的技術本質就是整合利用多種不同形式的信息傳播載體,通過采取多元化的信息傳播以及信息共享媒介來達到擴展傳播信息資源的目標,進而體現了融合網絡媒介與傳統傳播媒介的快捷性、高效性與互動性特征。
信息數據資源在融合多種社交平臺媒介的前提下,網絡信息的原有傳播形式會發生相應的轉變,充分體現出社交信息化平臺在傳播數據信息中的實踐作用。媒體融合的現有技術發展趨向已明顯影響到社交形式的創新,進而對于傳播多種類型的信息資源也會產生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當前時期融合多種媒體環境的促進下,社交信息的互動傳播趨勢已經表現得更加突出,那么就會推動實現各種類型信息數據的廣泛傳播。
傳媒融合的目前發展趨勢在本質上意味著傳統形式的電視媒體、廣播媒體與報紙媒體能夠全面融入于網絡傳播媒體,實現多種不同類型以及不同表現方式的媒體傳播途徑的整合。現階段新興的網絡信息資源傳播載體與傳統媒體之間具備共同的信息共享目標,從而推動不同種類和形態的媒體實現更緊密的融合與銜接[3]。近些年來,整合傳統紙質媒體、廣播電視媒體以及網絡媒體的動態演變趨勢正在表現得日益突出,客觀上達到了不同形式媒體發揮最大化整合作用的目標。因此,整合多種形式的信息傳播媒體意味著構建不同媒體之間的全面發展創新保障機制。
新興網絡媒體的資源傳播途徑目前主要包含了多種多樣的媒體新聞傳播共享終端,其中的典型為快手和抖音平臺、微博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新聞資訊以及信息數據共享傳播平臺只有樹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數字化的網絡媒體良好交互傳播效應才會獲得完整的體現。在當前傳媒融合發展情況下,具有不同載體形式特征的新媒體傳播平臺正在趨向于完善。新媒體通過塑造快捷、互動以及安全的信息資源交互傳播形象,對于媒體交互傳播模式下的受眾群體將會產生強烈的吸引效應,從而達到拓寬受眾的參與渠道以及加強信息交流互動的目標[4]。
在新媒體發展模式下,傳媒經營思維理念的創新變得尤為重要。當前的新興網絡媒體環境要求傳媒經營者轉變原有的思維理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媒體轉型環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傳媒融合的經營思維理念應聚焦于共享實時性的媒體傳播信息,并通過交互性的媒體資源傳播途徑來加強與受眾的情感聯系。科學的傳媒經營決策必須依賴于經營思維理念的轉型支撐,以創新的傳媒經營理念為基礎,提升傳媒經營的整體效益。因此,我們需要采用開放式和互動式的傳媒經營創新思路,擺脫狹隘的傳媒經營實踐方式的束縛,構建多渠道的受眾共享傳媒信息資源平臺。這樣的轉變與創新將有助于傳媒經營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更大的發展。
例如,當前電視傳播的話題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這推動了電視新聞傳播話題的裂變。電視新聞傳播話題應該能夠引發新聞受眾的強烈興趣,從而確保電視新聞的良好傳播效果得到鞏固。然而,由于受到信息化的融媒體轉型發展的影響,電視新聞的傳播實施形式導致了新聞傳播話題的分化或裂變,進而產生了顯著的信息傳播裂變效應。這種裂變后的信息傳播方向呈現多元化的改變,使得電視節目的信息傳播領域更廣泛。在媒體融合下的數據定制傳播中,主要結合受眾的基本需求,采取量身定制的實踐技術形式,以優化數據信息資源的傳播效果。針對不同新聞傳播需求的受眾群體,應確保為其定制差異化的新聞傳播內容,以滿足不同受眾群體對于新聞資訊內容的偏好需求。
通過智能化的信息傳播定制渠道,電視節目的新聞受眾群體可以獲取符合自身偏好的特定傳播內容。這切實節約了新聞傳播的時間成本,并提升了新聞傳播的效率[5]。同時,具有分流發展趨向的不同需求的電視節目傳播受眾群體,直接影響到融合媒體模式下的新聞傳播作用,從而導致新聞傳播效果存在顯著差異。
傳媒融合目前已經成為了新媒體傳播的技術保障因素,新媒體傳播信息的技術動力主要來源于多種媒體的相互融合與銜接。然而,在當前情況下,促進傳媒融合的基礎設施尚待進一步完善,并且缺乏與時俱進的立法規范來指導和保障其發展。這些都是我們在推進傳媒融合過程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具體而言,實現傳媒融合的關鍵保障手段應當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多種媒體實現全面融合的基礎設施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重點體現在傳媒融合模式下的網絡系統軟件以及硬件設施完善。現階段的網絡數據庫本身存在某些層面的數據安全隱患,進而導致傳媒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支撐力度略顯不足。在此前提下,目前應當側重于傳媒融合的網絡基礎設施的健全與完善,采取全方位的網絡軟硬件系統整改完善思路,實現網絡媒體中的軟硬件設施逐步優化,其中的關鍵性前提保障因素就需要有關部門提供必需的物質資源扶持,合理更新并且定期維護網絡數據庫的軟硬件設施。
傳媒融合模式下的網絡信息安全必須要獲得更加充分的保障,網絡信息資源的傳播過程的安全性將會直接關系到媒體融合的運行保障機制建立,并且關系到網絡媒體受眾的財產與人身權益維護。現階段的網絡資源傳播與共享平臺仍然存在多個層面的信息安全風險,因此決定了網絡信息安全的現有保障機制應當得到必要的改進和完善。例如,企事業單位以及廣電傳媒的機構部門必須要健全現有的數據庫安全隱患修復管理機制,采取網絡病毒的查殺系統以及網絡防火墻來阻止有害病毒的入侵。對于企事業單位的數據庫網絡必須要合理設置訪問驗證的技術監管機制,避免無關人員隨意進入到網絡媒體的資源庫。
現階段的傳媒融合形式和具體內容仍然缺乏多樣性,這使得新聞傳播受眾時常感到匱乏和厭倦。因此,當前的目標應該是豐富傳媒融合的網絡傳播新聞信息內容,緊密結合基層民眾的真實生活情境,以增強網絡媒介新聞傳播內容的多樣性[6]。同時,應合理利用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共享表現形式,從而確保傳媒融合的內容和信息傳播形式得到必要的拓展,進而激發網絡媒體受眾主動參與到信息交互的實踐中。
只有新聞宣傳的具體形式內容獲得必要的更新,新媒體受眾才能感受到新聞的實時性,進而表現出對新聞宣傳過程的參與興趣。融媒體的重要職責體現在新聞宣傳的信息內容拓展,同時需要采取更靈活、新穎的表現形式來加強新聞資源的互動傳播。為實現這一目標,融媒體的相關管理機構應有效整合并高效利用現有的媒體傳播資源,確保新聞宣傳工作與網絡媒體平臺緊密結合,打破傳統新聞宣傳的枯燥乏味模式。只有當新聞宣傳的信息內容更加接地氣,才能產生更大的情感吸引力。為此,融媒體機構的新聞采編人員應通過深入基層、實地調研等方式,獲取新聞信息內容的源頭活水。這種來自于基層民眾日常生活情境的新聞宣傳內容,更易于產生顯著的新聞傳播吸引效應,并有助于塑造融媒體傳播機構的良好形象。因此,新聞宣傳機構的人員應敢于大膽突破傳統采編思路,融入更多生活化的新聞元素內容。
例如,近些年來,區塊鏈技術、VR虛擬場景技術以及AI技術等都已經全面應用于網絡信息化的媒介融合傳播實踐過程中。建立在多種傳播媒介場景基礎上的媒介融合發展,表現出更加強大的受眾吸引力,從而顯著提高了受眾的參與程度。尤其是具有立體化與生動直觀形式的VR虛擬場景技術,通過提供沉浸式體驗,引導媒體傳播受眾進入到全新的、宛如真實的場景氛圍空間,有力地推動了傳媒融合取更好地發展。
網絡數字化媒體受眾全面參與交互傳播信息資源的過程,有助于顯著改善其情感體驗,充分體現出傳媒融合對于優化受眾體驗的必要性。因此,在媒體融合轉型的過程中,加大與受眾的溝通保障力度成為關鍵技術支撐因素。現在的網絡客戶端已經能吸引更廣大領域的受眾參與,同時,網絡數字化的媒體終端受眾也可以作為制作與生產新聞信息的主體,從而增強受眾的互動參與情感體驗,切實保障媒介融合傳播下的受眾互動參與權利。
例如,微信短視頻以及小程序都屬于交互性的媒體信息共享平臺,微信平臺終端的網絡用戶能夠據此獲得實時性的新聞傳播資源,同時也能夠自主參與到微信溝通以及傳播交流的過程中。為了促進受眾參與互動體驗的顯著改善,現階段的網絡新聞傳播監管部門要側重于凈化輿論信息的傳播環境,切實防止網絡用戶受到虛假與不良的網絡新聞資訊的影響[7]。新聞宣傳中的單一實施渠道應得到合理拓展,以避免受眾受限于傳統的被動接受新聞的傳播方式。為了拓展新聞交互宣傳的網絡實施渠道,根本的創新優化路徑在于整合現有的融媒體資源,通過社交媒體、在線評論等方式,拓展融媒體與新聞受眾之間的情感交流渠道。在融媒體的信息宣傳和資源共享過程中,新聞受眾的必要互動參與是關鍵,這可以確保新聞資源得到更廣泛和深入的交流共享。在保障新聞宣傳的信息真實完整方面,必須確保新聞宣傳的信息經過審查和核實。只有真實的新聞信息才能贏得受眾的信任,進而樹立融媒體平臺的良好形象[8]。若新聞宣傳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將會嚴重影響融媒體平臺的公信力。因此,為了防止虛假宣傳,我們必須對新聞宣傳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查與核實,確保受眾獲取到真實、可靠的信息。
從當前時期的傳媒融合發展情況來看,傳媒融合的立法保障規范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整改。立法規范制度在全面保障傳媒融合過程順利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現階段的相關立法規范并未與時俱進,未能及時適應傳媒融合發展的新形勢。因此,當前需要針對我國現行的《網絡安全法》《知識產權法》以及其他相關立法進行合理的整改,通過規范的立法來全面支撐實現傳媒融合的目標。這些規范立法的整改措施,從根本上符合融合網絡信息化媒體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必須致力于長期推動和促進其實施。特別是對于現行的《網絡安全法》,應當考慮詳細增設與侵犯網絡安全以及個人隱私權益相關的法律后果的規定,以嚴格約束網絡安全監管范圍內的當事人,切實防止侵犯網絡信息隱私安全的不良后果發生。行政執法部門也應重點查處散播不良網絡輿論以及威脅社會整體穩定的網絡信息傳播行為人,嚴厲打擊網絡數字化空間中的侵權犯罪行為。
綜上所述,促進實現當前時期的傳媒融合目標具有顯著的必要性。在新媒體的全新發展環境下,傳媒融合的重要價值不僅體現在融合多種不同形式的信息傳播載體,而且意味著網絡數字化的媒體傳播受眾能夠實現自主的互動參與,從而構建傳媒融合模式下的信息資源交互傳播渠道。具體針對于傳媒融合的新媒體演變發展過程而言,現階段的關鍵完善思路應當集中于受眾溝通參與渠道的拓寬,合理豐富傳媒融合的信息傳播內容以及形式。相關部門應當致力于傳媒融合的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健全傳媒融合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安全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