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展
(天津廣播電視臺,天津 300221)
中華經典文化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比如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音樂、手工藝等等,充分展現了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傳承著我國優秀的精神內核和思想,對于當代人的文化素養形成和精神塑造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中華經典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在各行各業中都掀起了運用中華經典文化的潮流。播音主持作為新時代發展迅猛的行業之一,面臨著新媒體帶來的全新挑戰。因此,如何利用中華經典文化推動播音主持水平的提升,成為整個行業熱議的話題。
中華經典文化是我國5 000年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精神,記錄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演變和審美標準的變化,呈現出了獨特的歷史文化特征。中華經典文化對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提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指引著人們精神文化追求的方向,形成了獨特的中華文化發展軌跡,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為新時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中華經典文化的精髓進行挖掘和探究,將中華經典文化與時代精神內核進行融合,堅持民族精神和民族根源,能夠找到一條適合中華經典文化在新時代傳承與弘揚的道路,能夠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當代人們思想水平的不斷提升。在播音主持行業中利用中華經典文化,同樣能夠彰顯出播音主持行業的時代特色,促進播音主持行業的持續發展,讓播音主持工作能夠更上一層樓。
中華經典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涉及到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涵蓋了我國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階層和不同民族,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各類文化相互包容、相互交融的結果。其中,傳統節日文化在當今社會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都是我國寶貴的節日文化財富,與之相關的傳統民間習俗雖然在各地區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這些習俗背后充分體現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和喜愛。除了傳統的節日習俗之外,中華經典文化還包括豐富的詩詞歌賦和繪畫曲藝,這些優秀的作品已經成為大中小學的重要教學內容,是培養新一代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也是實現文化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對于播音主持工作而言,中華經典文化中豐富的文化知識恰恰成為主持創作的語言資料和思想寶庫,能夠幫助主持人不斷豐富文化知識儲備,提高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和個人氣質,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中華經典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同樣在不同民族和不同階層之中有著不同的傳承人,同時這些優秀的經典文化也在吸引著更多的愛好者。但是依然有許多經典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面臨失傳的風險。因此,國家加強了對中華經典文化的開發與保護,并且積極推動中華經典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擴大中華經典文化的覆蓋范圍,讓中華經典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1]。這不僅能夠讓人們的審美水平獲得顯著提升,而且也能夠在全社會創造出一個保護和傳承經典文化的良好氛圍。時至今日,這些優秀的中華經典文化依然對人們的藝術創作和日常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樣也是當今時代精神和思想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播音主持工作作為傳承中華經典文化的重要途徑,不僅具備受眾范圍廣這一顯著優勢,而且官方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也能夠對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承起到示范作用。在中華經典文化的加持下,節目的品質、格調和影響力都獲得了顯著提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質發展,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同樣迎來了新的時期。中華經典文化因其獨特的魅力和悠久的歷史,成為人們不斷研究和探索的對象,這為其傳承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仍然有部分經典文化面臨著失傳的風險。因此,需要進一步強調文化傳承的意義,這樣才能夠實現文化保護。
中華經典文化不僅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而且也充分體現了文化背后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和深厚哲理,是古代先賢留給世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對當今的社會發展依然有積極的借鑒和引導作用,能夠讓人們得到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升華。
廣播電視節目作為傳統的媒體傳播形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大范圍的信息傳播,其對于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積極的幫助作用。不同的節目對播音主持會有不同的要求,而其中詩詞歌賦是播音主持中最常見的運用中華經典文化的形式。古代詩歌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既包括文人墨客的經典著作,也包括民間傳唱的經典歌謠,蘊含著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和高遠志向,是中華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之一,是世代傳承的語言文化體系[2]。
比如,《中國詩詞大會》作為最具影響力的綜藝節目之一,一經播出就在整個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受到了不同年齡層次受眾的贊賞與好評,尤其對節目主持人董卿的作用給予了肯定。她在節目主持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出了一名優秀主播應該具備的文化涵養和詩書氣質,通過不同的古詩詞實現自然的串場和問題解讀,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不同詩詞的含義,帶領受眾深刻感悟古詩詞的魅力,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節目風格與特點,不僅讓節目大獲成功,而且也讓中華經典文化得以弘揚。
作為一名主播,除了要具備播音主持的專業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足夠的文化底蘊,這樣才能夠在節目中更好地實現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為節目的發言人,主播是聯系節目和受眾的重要紐帶,是引導節目按計劃進行的重要橋梁,也是把控節目節奏的關鍵,對節目的呈現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3]。如果主播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就能夠提高與受眾的溝通質量和效率,也能夠充分體現出整個節目的主持風格。
在播音主持的過程中,主持人的主持功力和文化素質一般會通過儀態和語言體現出來,能夠讓節目風格更加明晰。此時,中華經典文化對于提高主持人的文化底蘊有積極的作用,能夠讓主播為后續的主持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也能夠讓主播的心理素質得到提升,使主持人更加從容地應對現場出現的各類突發情況,讓節目的呈現效果大幅提升,為受眾奉獻一場視聽盛宴。
中華經典文化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主播從中獲取豐富的文化資源,不僅能夠實現主持功力的提升,而且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升華精神品格和豐富文化底蘊,讓主持人更加游刃有余地把握節目節奏和節目風格,促進主持人語言表達能力、文化軟實力循序漸進地提升,能夠用更加高質量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促進節目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例如,《朗讀者》是一個文化定位相對較高的節目,不僅要求主持人具備過硬的主持功底,而且要求主持人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契合節目核心,凸顯出節目的創作目標和特點。主持人董卿作為節目的靈魂人物,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化涵養,而且也具備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能夠與不同的嘉賓實現近距離的交流,同時對來自各行各業嘉賓所選擇的朗讀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解讀,幫助受眾深入淺出地接觸人類智慧的結晶,提高了受眾對閱讀的興趣,使得節目的觀賞性大幅提升,對推動全民閱讀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對于播音主持而言,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主持能力和文化內涵會對整個節目的風格與播出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長期以來,播音主持行業形成了特定的主持模式和主持流程,雖然為保證節目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播音主持行業的創新發展造成了阻礙,導致受眾對模式化的主持方式失去了熱情和興趣,影響了節目的播出質量[4]。進入新時期,受眾不僅看重節目內容和節目形式,而且也關注主播的個人魅力。如果一名主播具有較強的親和力、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就能夠吸引更多受眾的興趣,同時也能夠促進節目品質的提升。而主播積極學習中華經典文化,能夠促進個人魅力的有效提升,實現自身文化底蘊的豐富。
主播長期接觸中華經典文化,實現文化的積累和運用,能夠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詩書氣質和個人魅力,能夠讓受眾將其與其他主播區別開來,從而帶動受眾感悟不一樣的節目特點和節目風格,提高整個節目的競爭力。同時,通過中華經典文化的學習和積累,也能夠讓主播具備更強的親和力,使主持人與受眾能夠更加自然的交流互動,讓主持人能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為受眾提供身臨其境的視聽體驗,幫助受眾更快地融入到節目中。同時,通過中華經典文化的熏陶,主持人的個人氣質也會不斷提升,其所具備的文化素養也會在后續的主持工作中得以凸顯。結合相關節目的特點,加入中華經典文化的元素,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的精神需求,讓節目的品質再上一層樓,同時又能夠起到宣傳中華經典文化的作用,激發人們對中華經典文化的興趣,引導人們閱讀更多的經典名著,讓人們通過主播的現身說法感受中華經典文化學習給自身帶來的積極影響,實現節目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但是,應該注意學習中華經典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任務,這樣才能夠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才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經典文化背后的思想精神,真正將中華經典文化的品格融入到個人的氣質中,使個人魅力得到提升。
中華經典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和代表,其中所包含的語言文化知識正是播音主持工作最為重要的語料資源之一。主播需要通過語言完成主持工作、表達節目內涵、聯系受眾,因此,主播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關系到主播的工作質量。中華經典文化與播音主持工作實現有效結合,不僅能夠讓主播的詞匯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的突破,而且還能夠實現對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拓寬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播渠道,創新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承載體。
中華經典文化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體系和語言庫,尤其是詩詞歌賦充分體現了古人高水平的語言文字應用技能,包含著豐富的語言知識、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5]。在閱讀這些經典的過程中,主播不僅能夠掌握更加豐富的詞匯,而且還能夠熟悉古人表達情感的方式,了解更多的歷史故事和文化發展軌跡。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學習,這些知識能夠融入到主播的個人語言表達中,這樣就能夠更加高效地提升主播的主持功力,讓主播更加從容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個優秀的主播不僅能夠有效地把控節目的走向和節奏,提高節目的品質和內涵,而且還能夠在主持的過程中清晰、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向受眾展示一個睿智的、知識淵博的主播形象,引導受眾樹立起終身學習、熱愛中華經典文化的意識,承擔起傳承和弘揚中華經典文化的歷史使命。
主播不僅承擔著節目主持的工作,同樣也需要參與到節目的創作中。比如,創作新聞稿件、寫節目串詞、提出評論等等。例如,新聞類節目的播音主持風格往往偏向嚴肅莊重,因此要求主播對新聞事件進行客觀評價,所采用的語言應該更加簡潔有力、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并且能夠嚴格遵循漢語語法的基本結構;綜藝類節目相對而言比較輕松,因此主持方式和語言應風格更為活潑,而且需要主持人與其他嘉賓和現場受眾進行更高頻率的交流互動[6]。同時,播音主持是一項具有藝術特性的工作,要求主持人具備一定的審美水平,能夠在參與創作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凸顯出節目的審美取向,以此不斷提高節目的品質。
主播將中華經典文化融入到主持工作中,能夠實現自身審美能力的有效提升,運用中華經典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審美理念對節目進行升華,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化的魅力,促進語言創作水平的不斷提高,能夠讓節目主持過程中的串場詞、評論詞、互動交流更加具有文化底蘊,這對于提高節目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得受眾在經典文化的熏陶中更加認可節目的內涵與思想,使其能夠成為受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綜上所述,將中華經典文化和播音主持進行結合,不僅能夠讓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播渠道進一步拓展,而且也能為播音主持工作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精神內核,促進主播語言表達能力、個人魅力、文化底蘊和審美水平的有效提升,為播音主持工作在新時期的發展開創一條全新的道路,讓中華經典文化在新的時代煥發出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