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杰
(古縣融媒體中心,山西 臨汾 042400)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是廣大新聞媒體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他們通過發現傳統媒體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利用新媒體發展的優勢,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點相結合,從而形成一種新型媒體形式,不僅能夠避免傳統媒體的缺點,而且還能更加符合現代化媒體發展的主流趨勢,為社會輿論引導、便民服務等提供強有力的幫助,讓媒體的優勢和價值能夠發揮到最大化。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新聞編輯工作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也促使新聞編輯工作的素材來源更加廣泛,素材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化,對素材加工編輯的方式也更加簡便,但是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新聞編輯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新聞編輯長期運用的傳統編輯方式,難以適應新的工作形式,為了使新聞編輯能夠更好地突破困境,應該對融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特征進行分析。
傳播技術指的是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技術、工具、方案等。新聞傳播學指出,傳播技術在一般情況下具有多層次的交叉性,從而構建出一個復雜的傳播表現形式。傳播技術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傳統的新聞傳播技術具有單一性,其難以滿足時代發展對傳播技術的要求,在融媒體出現后給傳播技術的革新帶來新的方向,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使各類媒體不斷深入融合,這也導致新聞編輯工作者的新聞傳播素養需要與時俱進地得到提高,只有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融媒體的發展[1]。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內容相對單一,并且新聞信息采用傳統的單向傳遞方式,用戶為了觀看新聞節目需要定時定點守在固定設備前,導致接收新聞信息的難度較大。但是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逐漸形成了三網合一,新聞信息的內容更加豐富,并且傳播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新聞信息傳播逐漸打破空間限制,不僅給人們提供信息,而且還能實現與受眾的互動,增強受眾的參與感。用戶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便可知曉天下事,還可以參與相關評論,實現信息發布者與接收者間的雙向互動。
內容創新和融媒體編輯工作的核心,也是與傳統新聞媒體區別最大的地方,內容多樣化指的是新聞編輯工作者將新聞的素材進行收集整理后,將其以不同的形式和表達方式呈現給受眾,掌握不同呈現方式的特征,能夠更好地指導編輯工作[2]。內容的創新是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進行的,將新聞素材以多樣化方式呈現,根據不同受眾群體的特征展開針對性的創新,充分考慮新聞的娛樂性和趣味性,以多樣化的方式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行解讀,有助于用戶打破對傳統新聞的刻板印象,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獲取新聞。值得注意的是,內容的創新和多樣性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嘩眾取寵,而是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和解讀方式,使不同受眾群體都能有愉快的新聞獲取體驗。
大數據時代,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信息,信息的內容千變萬化、信息的數量龐大無窮、信息的傳輸便捷高效,這些都給新聞編輯帶來了較大的挑戰。作為新聞稿件的組織者,新聞編輯首先應該具備對新聞的敏銳性,只有具備高度的敏感性才能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3]。其次應具備對信息的篩選分析能力,在對信息進行收集后,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總結、提煉,并且對標題的擬定也要有足夠的洞察力,用引人注目且符合新聞內容的題目吸引受眾眼球,使新聞傳播的范圍更廣。最后,應該具備對新聞稿件的整合能力,掌握正確的編輯思路和策劃理念,對新聞進行科學編排、統籌考量,將新聞主旨和價值充分展現出來。
很多熱點事件發生后都會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反響,吸引社會的關注,并且經過傳播很快就會形成社會輿論。這些輿論有正向的,也有負面的,正向的輿論能夠促進社會安定、人民和諧,但是負面的輿論將會影響人民的團結和社會的安定,所以新聞編輯要承擔起輿論引導者的責任[4]。融媒體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新聞傳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增加了假新聞出現的概率,對受眾產生誤導,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作為一名新聞編輯,應該具有政治敏銳度,注重對輿論的正確引導,提高辨別能力,對輿論加強把關。例如,在進行新聞審核的過程中嚴格把控信息篩選關,確保信息的真實性,提高新聞編輯質量。
受眾在對事件進行了解的過程中,不單單是想了解事情的實時信息,更想知道事件的歷史信息,便于更清晰、客觀地分析新聞事件,這就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要始終保持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最大程度地為受眾提供真實可靠的歷史信息,不能捏造事實、篡改歷史。同時,這也要求新聞編輯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信息儲備,要不斷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學習更多元化的信息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向受眾傳播高質量的新聞內容[5]。
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能夠借助各種新媒體平臺對新聞進行宣傳,并且能夠實現對新聞的實時播報,同時受眾能夠參與新聞交流互動,這種新型傳播形式不但能夠打破受眾對新聞信息的質疑,而且還能提高受眾的參與度,讓受眾直接參與到新聞中并了解事件的全貌。傳統媒體也能完成對新聞的播報,但是播報的形式和途徑有較強的制約性,融媒體能夠實現在線與受眾互動,這對新聞編輯也提出了挑戰。新聞編輯在播報新聞的同時,也要做時事評論者,只有不斷提高對新聞的洞察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對新聞進行客觀評價,強化新聞播報的影響力。
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新聞編輯應該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傳統的思維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新聞編輯應該在充分了解受眾喜好、閱讀習慣的基礎上,轉變新聞播報的方式,促使新聞傳播的形式能夠與受眾的習慣保持一致。現階段,大部分人都通過移動終端了解時事,鑒于此,新聞編輯應該勇敢打破傳統新聞傳播的束縛,積極開拓進取,采用融合共進的方式為新聞媒體謀得更長遠的發展。首先要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其次是樹立“內容至上”的理念,為受眾提供優質的新聞。最后,促進新聞形式多樣化。傳統的新聞傳播中聲音、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相互獨立,但是在融媒體的發展下,人們的閱讀要求在提高,新聞編輯應立足于受眾的需求,將聲音、畫面、文字、視頻等進行充分融合,使新聞播報更加立體化,并且符合受眾的審美需要[6]。
在融媒體發展下,新聞編輯工作的流程和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媒體的編輯工作流程較為復雜,一條新聞的發布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流程的復雜性也導致新聞的時效性不強。傳統新聞編輯工作需要首先對新聞素材進行初步的篩選,將圖片、信息進行加工,確定新聞的類型和架構,最后進行印刷發布。但是在融媒體的發展下,新聞編輯工作的流程逐漸得到簡化,同時提高了新聞質量。融媒體中心的新聞編輯工作者不需要按照傳統媒體的新聞發布順序按部就班工作,其新聞制作的整個過程主要是借助互聯網等技術的優勢將圖片和文字進行二次加工。同時,為受眾提供互動方式,促使受眾能夠實際參與到新聞創作中,并通過收集受眾的反饋,后期對編輯工作進行優化,同時通過受眾的反饋尋找新聞線索,不但能夠提高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也可以促進新聞編輯工作的變革[7]。
在新時代背景下,融媒體極具新時代發展的特色,想要讓新聞在大量的信息中脫穎而出,并且受到更多的關注,就要勇于創新,在新聞中融入新元素。例如,可以將受眾的看法和意見作為新聞播報的切入點,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吸引受眾的眼球。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種方式的創新都要堅守一定的底線,不能以個人觀點、意志為主,要代表單位和上級的意見,所有的言論都應該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做出違背社會道德、突破底線的行為[8]。除此之外,新聞編輯還要將創新的重點放在新聞傳播方式上,由于大部分年輕人受新媒體發展的影響,已經習慣用移動設備閱讀新聞信息,所以新聞編輯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傳播,對受眾的年齡、性別、愛好等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推送內容,從而讓新聞傳播效果逐漸得到強化。
在融媒體發展下,新聞編輯工作內容、工作形式等均受到嚴重影響,新聞編輯不僅要注重工作時間和工作結構上的靈活性,還要學會融會貫通,具體事件具體分析,不能因循守舊。例如,同一個新聞,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媒體的播出效果是不同的,新聞編輯要對各大平臺的特性和受眾群體進行分析,靈活安排新聞結構,使播出的新聞受眾范圍更大。除此之外,新聞編輯要對當天的新聞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從內容結構上多體會、理解,以插入電視節目,引入綜藝活動、廣告等方式緩解受眾的審美疲勞[9]。采用這種方式還能給編輯預留足夠的時間,使其能夠為后期的新聞播報做足準備。新聞編輯可以在不同時間段對后續新聞內容的播報時間進行預告,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安排觀看時間,全面展現融媒體的靈活性。
新聞編輯工作者應該具備技術加業務的思維,技術+業務不單是在業務操作方面的含義,也是一種工作創新的思維,作為新時代的新聞編輯工作者首先應該培養這種思維模式。在現階段的傳統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常常會忽視思維模式的培養,往往認為主要是操作方面入手進行轉型升級即可,但是只有思維模式的轉型才能促使行為實踐的轉型更加徹底有效。對于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而言,思維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對其設立專項培訓計劃,對新聞編輯工作者定期進行培訓,促使其將技術加業務的思維模式能夠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新聞編輯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需要充分激發,應該加強對其的職業道德教育,堅持從自身出發,不斷更新編輯理念,創新編輯模式,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促使其能夠充分符合融媒體中心的發展需求[10]。
目前在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下,新聞媒體迅速發展,但是互聯網在帶給新聞媒體機遇的同時,也對新聞媒體的發展提出了更大的考驗。我國長期以來受傳統新聞媒體運轉模式的影響,應該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步伐,利用好互聯網這把利刃,打破傳統運轉模式的束縛,提升信息共享效率,使新聞行業能夠永葆活力。在融媒體發展下,新聞媒體的發展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逐漸加大與企業方面的合作力度,不但能夠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還能達到對信息資源傳播的作用[11]。鑒于此,新聞編輯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規律,做好角色定位,將目光放在如何提升新聞影響力、提高編輯能力、對新聞的挖掘能力上,促進新聞模式和內容的創新。想要實現這個目標,應該加大對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力度,明確不同群體的閱讀愛好,對受眾的意見建議進行收集,積極正面解答受眾的問題,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對新聞內容進行優化,給受眾提供更多的優質內容,使新聞報道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科學技術的進步讓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雖然新聞環境在不斷變化,但是新聞編輯的核心依然是為人民服務、做黨和政府的喉舌,所以不論何時都要守住新聞編輯的底線,牢記新聞編輯的崗位責任。面對全新的融媒體環境,信息傳播方式與傳播途徑呈現出碎片化、多元化的特征,為了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新聞編輯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及時做好角色轉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適應新身份,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