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孫蘭鎮

【摘要】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化技術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向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數字化賦能高校學生黨建模式轉型的意義在于海量數據資源依據、精準描繪學生畫像、全程追蹤成長發展等方面,有助于高校黨建朝著全面化和客觀化、科學化和集成化、動態化和系統化等方向發展。然而,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依然在思維轉型、技術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本文試分析當前高校學生黨建模式數字化的特點,形成具有共性的數字化賦能高校黨建模式,在高校學生黨員這一重要育人領域進行積極探索。
【關鍵詞】數字化∣大數據∣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
隨著數字化時代到來,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發展突飛猛進,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也迎來了新樣態發展階段。憑借智慧黨建平臺,黨員管理模式已逐步由傳統管理模式轉變為數字化管理模式。大數據時代,數字技術的融合驅動為高校學生黨建管理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帶來全方位的數字化轉變[1]。如何認識數字化賦能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所帶來的天然優勢,思考數字化模式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面臨的困境并尋找突破路徑,是本文擬探討的內容。
一、數字化教育管理服務高校學生黨員的必要性
高校學生黨員作為學生中的優秀代表,能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教育管理服務好高校學生黨員,能夠幫助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引入數字化手段對高校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服務,能夠進一步提升效率、提高效果、獲得效益,達到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的“三效”提高。
(一)提升管理效率
數字化技術是減少黨員管理過程中人力資源投入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提高黨員管理便捷度最方便的方法。傳統管理模式下,黨員入黨全過程都需要人工、紙質材料的不斷投入。以數字化手段代替人工操作,以電子記錄方式代替紙質材料寫存,能夠大大減少人工在全過程管理中的投入,提升辦事效率,還能夠降低紙質材料損壞、遺失的風險,增強黨員信息保存、資料傳遞、關系轉移的靈活性和便捷度。
數字化技術還能夠有效加強高校對學生黨員的組織建設和管理。數字化模式下高校黨委對于基層黨支部學生黨員的管理,可以以網絡為媒介,打通由上至下的管理脈絡,打開管理網上不暢通的“死結”,強化上級黨委與基層學生黨支部之間的聯系。
(二)提高教育效果
數字化技術集合大數據資源,整合人工智能、5G網絡等方式途徑,能夠顯著提高高校對學生黨員的教育效果。通過對學生黨員在網絡平臺上的“數據痕跡”進行精準捕捉,結合黨建平臺上的信息資源和學生“實踐行為成績單”的數據記錄,能夠生成全面、準確、生動的學生黨員“數據畫像”。依托“數據畫像”的方向指引和潛在的風險預判分析,結合高校黨委對學生黨員培養發展的規劃,能夠精準得出適合學生黨員群體的教育方向、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
在微觀上通過數字化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每個學生黨員的個性、特點、學習習慣等,為其提供更加個性化、針對性、有特色的黨建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在宏觀上可以根據高校學生黨員群體的學習情況,為其提供更加適合的教育資源,提升高校學生黨員教育質量。另外,數字化帶來的是宣傳手段的信息化、智能化,在某種程度上還有助于主流精神思想走入基層學生黨員[3]。
(三)獲得服務效益
有了精準“數據畫像”的幫助及方向指引,數字化技術能夠進一步協助高校黨委有效地了解學生黨員的需求和資源利用情況,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能夠讓高校黨委對基層黨組織運行狀況及黨建發展的引領成效作出全面系統的評價;能夠從全局視域呈現高校黨建工作整體建設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提升對學生黨員群體的服務效益,為學生黨員提供更加科學、系統的發展規劃和指導,促進其全面發展和成長。
另外,數字化手段能夠為上級黨組織對基層黨組織的評價與指導提供更為直觀的數據樣表,以數字化、信息化等方式開展群眾考評工作。能夠簡化人工程序、擴大數據樣本而減少主觀性的影響,能夠讓監督程序“有據可循”,以更為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提升高校對學生黨員群體服務的效益。
二、數字化教育管理服務高校學生黨員的困境
目前,高校基本已實現了智慧黨建平臺的全面使用,對學生黨員的數字化教育管理服務重視度進一步提高。數字化技術對推動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過程實現精準捕捉、智能交互、科學評價等方面有很大前景。然而,現實情況下,將大數據有效應用于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實踐,在思維轉型、技術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還面臨諸多挑戰。
(一)缺乏辯證思維面對數字化轉型
傳統模式下的黨務工作者更注重“人”的作用,而忽視了合理使用數字化手段對高校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服務。對于學生黨員的數據收集、行為觀察更傾向于傳統的調研方式。這就導致收集了解到的學生信息存在滯后性,且數據分析起來缺乏精準性。
另一面,數字化教育管理服務高校學生黨員的思維轉變過程中,又可能存在走向形式主義的“唯數字論”風險。在實際的數字化管理過程中,由于操作者對數字化的管理思維并沒有真正領悟,可能會導致本應該被簡化的辦事程序復雜化,甚至出現線上操作和線下流程同時存在,要反復“走流程”的情況。還有可能出現把“參考數據”考核變成了“數據中心主義”,對于考評監督過程僅簡單攀比數字。
(二)缺少技術支持助力數字化轉型
建立數字化黨建模式意味著技術設備、軟硬件設施的投入,這就涉及到了數字化過程的經濟屬性。前期投入的成本直接影響了后期實際的效果,這就對經濟投入、相關技術的依賴性增強,會導致在數字化轉變過程中除政治因素影響以外還會引入其他非政治力量。另外,對于數字技術的新模式運行,還需要對傳統模式的黨務工作者進行專業培訓或者配備具有專業技術的工作人員。
數字化平臺實際運行過程中,高校學生黨員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所形成的“數字痕跡”遍布于各類網站和社交軟件當中,高校黨組織難以從零散、巨量的“數字痕跡”中有效獲取可用的相關數據。學生黨員日常實踐行為是現實表現,難以可觀、及時、準確地轉換為可供數字化平臺記錄的標準化信息。此外,學生思想、行為的表現是綜合多維度的體現,涉及到高校各部門各系統中的數據,各系統暫時還無法實現數據互通或數據共享,使大量系統數據形成了“數據孤島”。
(三)亟需安全保障維護數字化轉型
在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數字化模式轉變的過程中,黨建數據容易面臨“數據投毒”、數據泄露、數據破壞等問題,進而對高校黨建數字化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數字化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更要注重數字安全保障,防范各類潛在風險。
實際上,在高校進行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由于數字化系統需要涉及到學生思想行為大數據來源及分析、綜合處理等步驟,要應用到數據技術、智能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項技術,基層黨組織往往缺乏相應的系統技術自主研發能力,需要尋求外部商業化公司建設數據系統,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外泄的風險。
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人員操作不當導致數據丟失、數據破壞的情況,如果沒有傳統紙質材料的備份和追溯,會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過程造成很大麻煩。
三、數字化教育管理服務高校學生黨員的突破路徑
基于現實可能存在的困境問題,可以從思維理念、模式建立、安全維護等方面尋求突破路徑。
(一)樹立辯證思維下的數字化運行模式
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的數字化運行模式和傳統黨建之間存在張力和隔閡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純技術、算法的手段,后者則代表了一種人的精神、思想和政治實踐。數據的優勢并不能成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中的決定性依據,不能代表何為正確。要注意扭轉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去人化”的傾向,明確人的作用永遠是黨的建設之路上最根本最深遠的影響。
另外,還需要注意用辯證的視角來看待數字化轉型。不論數字化技術發展如何成熟,都不能忘記“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能因為數字化技術帶來的便捷喪失了黨務工作者下基層的能力,不能拋棄傳統模式中摸排到人、談心談話,民意調查等工作方式。數字化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和手段,應當作為黨建管理中的技術服務手段,要以技術服務人際,不能以“人機關系”取代“人際關系”。
(二)建立數字化賦能的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
為建立與數字化技術相適應的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模式,從機制建設到平臺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數據收集:通過學生工作系統、教務管理系統、行為學分系統等各類系統,收集學生黨員的個人信息、思想政治表現、參與組織活動情況等相關數據。
數據分析: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了解學生黨員的綜合情況,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提供數據支持。
個性化教育: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黨員教育計劃,提供個性化的教育資源。
數據監測與評估: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的效果進行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優化教育方案,提高管理服務質量。
數據共享:將學生黨員的相關數據共享給高校各級黨組織及輔導員、黨務工作教師等相關人員,提高黨員工作服務的精準性和效率。
為避免海量“數據痕跡”無法有效獲取收集、各部門系統之間存在的“數據孤島”等問題,高校在頂層設計時就需要全盤考慮,打破數據相互調用的壁壘,將數據標準化、清單化。另外,采用數字化手段收集到的數據可能會出現“信息繭房”問題,影響數據分析的方向和準確性。基層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必須要站在黨的高度和人的視角審視判斷分析得到的數據結果,確保科學性和政治導向性。
此外,還可以建立立體網格化管理機制模式。在縱向條線上,借助數字化黨建平臺暢通雙向信息渠道,實現自上而下的信息發布,以及自下而上的情況反饋;在橫向條線上,利用數字化手段優勢,積極探索校內校外和線上線下黨建資源,服務高校學生黨員發展。
(三)構建數字化手段的安全維護體系
維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體系安全可以從機制建設、平臺建設和干部建設等方面著手。可以建立高校黨建質量考評和監督渠道上的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機制,明確黨建數據安全管理的權責關系,筑牢“機制防護墻”。在平臺建設過程中,可以建設數據安全監督管理模塊,強化技防手段;通過技術手段規范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實現數據安全分級分類多人管理。在干部建設方面,要強化相關黨務工作者的保密意識,增強相關工作能力,對專門從事高校學生數字化教育管理服務的人員進行專題培訓,全面提升意識形態工作意識,增強數字勝任力。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高校黨政工作者和輔導員的工作離不開數字技術,以數字化改革賦能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進而構建整體智治、協同高效的智慧黨建模式,能促進高校黨建工作更加規范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由于數字化黨建帶來的與傳統黨建教育管理服務模式有所出入的新型數據指標,高校黨委和基層黨組織更需要思考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如何從傳統到數字化的模式轉變,在強調便捷優勢的同時不忘作為黨務工作的責任感,在數字化賦能“輕裝上陣”的同時,不忘來自初心與使命的負重前行。
參考文獻
[1]田蘇宏,王麗娜.高校黨建質量評價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進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3(08):80-86.
[2]朱琳,卞海勇.新時代高校學生黨課教育創新路徑探究[J].時代報告,2023(05):31-33.
[3]劉寧,王高賀.基層黨建數字化:價值、困境與突破[J].學習論壇,2023(04):44-50.
【基金項目:蘇州城市學院 2023 年度黨建研究校級科研項目“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創新研究”(蘇城院委組〔2023〕11 號);2023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數字賦能構建高校輔導員能力提升新樣態研究”(2023SJSZ0823)。】
(作者單位:蘇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