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雍渤雯
“一帶一路”的高質量發展對航空經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貿易的大趨勢下,對航空經濟是機遇又是挑戰。以鄭州航空港為例,分析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展優勢以及鄭州航空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發展面臨的問題,最后提出鄭州航空港目前需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產業體系的策略才能與“一帶一路”倡議融合發展。鄭州航空港從1950年至今,已有70余年的發展歷史。鄭州航空港從最初位于鄭州市東郊的鄭州燕莊機場,發展到新鄭市薛店鎮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到最后形成鄭州航空港區綜合實驗區。最初機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由新鄭市委、市政府大力開展,接著在2007年轉交到河南省委、省政府統一管理,成立鄭州航空港區。在今天,鄭州航空港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在全球貿易的趨勢下,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勢不可擋。中國于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到現在已有10年的發展史,“一帶一路”得到國際上的高度認可,我國也與眾多沿線國家進行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值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鄭州航空港應當抓住機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綜合全面與沿線國家互利合作,構成“海陸空”對外開放格局的中堅力量。
1.鄭州臨空經濟發展前景良好。鄭州機場的交通方式多樣,使航空運輸的優勢日益顯著,保障了其“航空+高鐵+公路”的物流運輸模式。鄭州航空港擁有豐富的物流公司資源,不僅包括中國郵政、順豐快遞、德邦物流等國內口碑較好的運輸公司,而且還有國際著名物流公司與國內外著名的跨境出口電子商務平臺,為鄭州航空港發展臨空經濟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航空運輸,依托航空運輸的臨空經濟發展前景良好。目前我國民航業的整體發展實力較強,有了鄭州航空港這個重要樞紐,可以連接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線往來,加強與歐亞大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此同時鄭州航空港六大支柱產業,航空物流、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現代服務業都是河南省的重要產業。截止到2021年鄭州航空港就實現了高達1173億元的生產總值,主導產業國內外聯系緊密。河南省的重大產業項目也在航空港區實現規模化運營,例如富士康電子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航空物流園等,不僅擁有健全的基礎設施,齊全的產業種類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具備招大招強的基礎性條件,而且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鄭州的臨空經濟目前呈現著不容小覷的實力,按照十四五發展規劃,2025年,鄭州航空港區的生產總值將突破20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00萬。
2.政策優勢明顯。作為首批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不僅是河南省的重要發展規劃,更上升到國家戰略方針。從鄭州航空港的建立開始,河南省政府就出臺了20多條優惠政策,在中西部地區的政策環境優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離不開鄭州航空港這個重要渠道。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樞紐+開放”戰略的重要部署也推進了鄭州航空港區的發展,鄭州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總投資額超過500億元。該片區的建設既保證了河南省“空鐵陸海”多式聯運體系的能力,又為“一帶一路”發展實現新跨越提供了有力的助力。
3.鄭州與盧森堡致力構建空中“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倡議強調構建“陸海空”融合一體化對外開放的大格局,鄭州航空港與盧森堡之間緊密聯系可以有力推動“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從2014年至今,鄭盧合作有著長達8年的豐富經驗,依托自身航空樞紐的優勢,順利進行航線發展,鄭州機場作為亞太地區樞紐,盧森堡作為歐美地區樞紐,以此為鏈接,共同推動完善中歐航空貨運網絡,著力“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布局、鄭盧合作建設。河南盧森堡中心也應勢而起,共同促進洲際貨運航線的發展,集疏全球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也基本形成。八年來,鄭盧“空中絲綢之路”累計為鄭州貢獻貨運量超過90萬噸,為中歐貿易往來提供了專業可靠的運輸服務。即使在全球疫情的沖擊下,鄭州港區貨物吞吐量仍有增長,中歐貿易穩定,這離不開鄭盧“空中絲綢之路”的堅強生命力。
1.缺乏國際創新型人才。面向“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鄭州航空港區需要加強與國際接軌,發展開放性經濟。河南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與不同國家建立經貿聯系,大量外資引進的同時也加快了河南本土產品走出去的步伐,這也迫切需要大批的國際創新型人才。鄭州航空港經濟主要以航空運輸為依托,大量引進外資企業,對航空、物流、金融、商貿、財會等高質量人才的需求量較大。與其他產業不同,鄭州航空港區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還需要國際視野、創新精神,能處理對外經貿、政治、科技、文化等領域中重大問題。于是,國際創新型人才建設是鄭州航空港區發展的重中之重。鄭州航空港區作為現代化交通樞紐的獨特地理優勢,國內外豐富的物流運輸資源,八大主導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創新型人才的建設,人才缺口大,產品發展也會缺少智力支撐,這為河南省高等人才教育與國際人才引進帶來了新問題。同時河南省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仍以專科與本科機構為主,研究生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仍是空白,高等教育作為河南省人才教育資源供應的主要來源,模式仍需改進。因此,國際創新型人才的缺乏是鄭州航空港與“一帶一路”融合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2.信息化技術落后。數字化經濟時代更要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信息化發展,鄭州航空港區目前的信息化技術比較落后。在物流運輸方面,國際客戶對跨境物流運輸的要求較高,物流運作的基礎設備比較落后,無法實現國內外物流信息的及時更新,導致物流信息的不對稱,路空物流信息也無法及時合并,導致物流信息零散。鄭州航空港區信息化技術的落后導致鄭州航空港區無法提供先進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強大的物流運輸能力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支撐,資源無法共享,不利于跨境業務的交流。鄭州航空港區國內外聯系緊密,跨境電子商務更迫切需要發達的信息化技術對跨境電子商務交流中貿易對接、倉儲管理等緊急事件做出反應。
3.臨空產業不合理。鄭州航空港最初的發展主要依托的是富士康等龍頭企業,雖然目前已有八大主導產業,但還是以電子產業和航空物流為主,產品多數比較初級,產業價值不高,吸引上游供應企業投資的能力較弱,產品的創新力不足,零部件等材料大多需要從其他企業采購,整體的運營成本會增加。同時產業發展也受到富士康等龍頭企業的局限,中小型企業生存困難,融資能力低也會導致研發的積極性降低,產品附加值低,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鄭州航空港區的主導產業創新力不夠,與航空產業息息相關的金融業、制造業等產業的發展規模也會受到影響,資源緊缺無法得到有效支撐和保障。
1.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河南省的人才引進工作應與“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實現人才的“引進來和走出去”。一方面,河南省高校指派老師走出國門進行實踐學習,熟悉目前鄭州航空港區所需要的高端人才所具備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定期對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鄭州航空港區應積極與河南省高校進行合作溝通,通過定向培養等方式制定出與鄭州航空港所需人才模式息息相關的培養方案和專業化課程,調整航空經濟、物流運輸等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培養出一批具備國際視角的創新型人才。河南省奮力建設人才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加快創新驅動戰略,把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根據鄭州航空港臨空經濟的發展特點,加快培養出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航空港人才。另一方面,引進國內外專家在鄭州航空港區進行專業培訓,派遣國內外知名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對鄭州航空港區進行專業指導。政府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定期組織人才引智大會,制定靈活、多樣的人才政策,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引進沿線國家人才,為臨空產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球貿易的大環境下,對國際貿易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鄭州航空港區要充分發揮其交通樞紐的作用,完善物流運輸管理體系,提升物流信息的對稱性,完善物流信息的整合能力,提高物流運輸的效率。同時要提高服務質量,從國際視角轉變運營理念,運用數字化經濟和現代化技術,打造出適合鄭州航空港區的航空物流樞紐。鄭州航空港區的地理位置獨特,航空、高鐵、公路等交通方式健全,可以借鑒國際知名航空港的經驗,學習現代化系統軟件,提高關口進出效率、統一現代化貨物數據標準,利用健全的交通方式提升貨物中轉能力。同時還可以借鑒國際知名航空港的經驗,在稅務、海關、財政、工商等職能業務部門的支持下,打造國際跨境物流信息體系,有效規劃未來鄭州航空港的電子商務與跨境物流。
3.健全產業體系。建立健全的臨空產業體系要將航空經濟與其他產業相融合,鄭州航空港要以臨空經濟為主導擴展相關產業鏈,推動產業轉型。鄭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跡,區位優勢明顯,人口眾多,可以將航空經濟與旅游業相結合,借助鄭州航空港區發達便捷的交通方式,塑造有河南特色的城市文化,吸引國內外游客前往鄭州。同時利用數字化經濟和信息化建設,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在航空港區的金融業,建立更高效的金融結算體系和貿易體系,打造更安全的金融貿易交易平臺。
引用出處
[1]吳思.“一帶一路”背景下航空經濟的發展路徑[J].中國航務周刊.2021(37):43-44.
[2]黃桂林,金威威.探析“一帶一路”倡議下鄭州航空港臨空經濟發展之出路[J].價值工程.2020-39(04):53-54.
[3]姚蘭,劉海琴.臨空經濟區域影響及問題研究——以鄭州航空港為例[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8(06):24-27.
[4]任方旭.一帶一路”背景下內陸城市臨空經濟發展的戰略融入——以鄭州航空港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9(26):28-30.
[5]陳紅海,馬芳青.鄭州航空港航空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特區經濟.2019,(0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