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一 元倩倩 成艷娟
1.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焦作 454000;2.鄭州市金水區世紀先鋒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同時“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1]。2016 年6 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強調“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2]。2018 年4 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強調“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特別指出“創新師范生培養方案,完善師范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師范生信息素養培育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3]。之后各省也相繼出臺了“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例如《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出“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數字化學習和創新能力、信息社會責任等信息素養”[4]。由此可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培養學生尤其是師范生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尤為重要。
信息素養這一概念,是保羅· 澤考斯基在1974年最早提出的。他認為,信息素養是利用信息資源和工具,獲取相關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多年的發展,信息素養的內涵不斷更新變革,但其本質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網絡上傳播著海量信息,大學生能夠非常便利地獲取到所需信息,但同時,網絡上的虛假信息等也沖擊著大學生的“三觀”,如何搜索、獲取、甄別有效的真實的信息,也成為大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
信息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夠使學生具備準確表達信息需求、甄別虛假信息、獲取有用信息、搜索信息來源、客觀分析信息、合理利用信息以及遵守信息道德的能力[5],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面對新事物時,通過查詢信息、獲取信息從而不斷進行學習和自我提升,這與終身學習所倡導的“自我導向學習”不謀而合[6]。
師范生既是學生,又是未來教師的預備力量,這種雙重身份也意味著其信息素養水平不僅影響自身的發展,也會影響未來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質量和進程。因此,在職前階段對師范生進行系統完備的信息素養培養尤為重要。
近幾年,筆者多次輔導學生參加“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信息素養大賽”,以及河南省舉辦的各類信息素養大賽,在備賽以及輔導學生的過程中,發現專科院校師范生的信息素養總體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信息意識淡薄、信息知識欠缺、信息能力不足以及信息道德缺失等四個方面。
信息意識指的是人們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認識、觀念和需求,是信息素養的前提[7],也就是能夠把遇到的問題轉化為具體的信息需求的一種能力。
筆者在備賽和輔導學生的過程中,發現師范生在遇到一個問題時,往往只能看到問題本身,而無法準確聚焦問題中的關鍵詞。專科院校師范生往往更傾向于在教師的安排下去研讀某篇論文,或者去某個網站查詢一些信息,很少會主動關注本領域的專業期刊、熱點研究主題以及最新研究案例等。
信息知識指的是一切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是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50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6 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其中10 ~19 歲的網民占比13.5%,20 ~29 歲網民占比為17.2%[8]。有學者認為,當前的大學生是伴隨著信息技術成長的一代人,但是通過查閱文獻以及調查問卷發現,雖然當前的大學生停留在網絡上的時間很長,但是他們的信息知識相對比較欠缺,表現為不了解常用的數據庫以及檢索策略等現象。
信息能力包括使用辦公系列軟件、瀏覽器和搜索引擎以及檢索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專業院校師范生信息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1.各類辦公軟件使用不熟練
學生對于辦公軟件的使用,主要基于《信息技術》課程的講解以及日常學習的需要,大部分學生能夠自如地使用Word 文字處理軟件,但是對于Excel 數據處理軟件和PPT 演示文稿制作軟件的使用熟練程度較差。
2.專業檢索工具使用較少
學生在檢索信息時,經常使用百度或者谷歌等綜合類的搜索引擎,對專業領域文獻的檢索能力幾乎沒有,不會使用知網或者萬方等專業學術論文檢索工具;在需要查詢一些實時數據時,學生往往不會使用像國家統計局這樣專門的政府網站。
3.專業檢索能力較差
學生使用知網等專業檢索工具的檢索能力較差,例如不擅長使用高級檢索、不懂使用邏輯關系式進行檢索、對于大量的檢索結果不會進行篩選和分析等。
信息道德指的是尊重知識產權、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和遵守道德規范。專科學校師范生信息道德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淡薄
學生對其自身的信息以及隱私的保護意識比較薄弱。例如,在一些公開場合,學生常常無意識中便泄露了自己的信息,或者不加區分地使用人臉識別設備等。
2.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
無法正確地鑒別網絡上的信息,以至于在無形中傳播了謠言,例如,某位同學未加證實就在班級群里發布“加微信,免費獲取PPT 資源”等類似信息。
3.知識產權意識比較欠缺
很多學生認為網絡上的資源可以隨意引用而不用標明出處。此外,引用他人文章的論據或者案例時也不加引用,存在將他人的視頻或者文字重新整理后用在自己文章中的現象。
基于以上專科院校師范生信息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強化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素養,堅實信息知識,提升信息能力,加強信息道德,不僅有利于師范生自我提升以及長遠發展,也有利于推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
針對專科院校師范生信息素養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政府、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四方面入手,通過以下途徑及措施來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并且配備了相應的基礎設施。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強化和引導。
1.加強宣傳,強化意識
加大信息素養相關的宣傳力度,使民眾了解信息素養并重視信息素養。
2.完善設施,營造環境
加強信息素養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完備,營造信息化環境,不僅要舉辦各類信息素養比賽,也要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予以強化。
3.引導建議,推廣開課
在各類學校推廣開設信息素養類課程,例如,在專科院校開設信息素養與文獻檢索類課程,作為全校學生的公修課。
學校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重要載體之一,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加強學校信息素養教育方面的資源建設,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豐富資源,完善設備
豐富圖書館電子資源,完善校園內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造數字化校園。
2.設置課程,著力培養
在師范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并完善信息素養相關課程。例如開設信息素養與文獻檢索類選修課,在大一學生入學時就開始培養他們信息素養方面的相關能力。
3.宣傳動員,舉辦校賽
積極宣傳以及舉辦校級的信息素養比賽,并對成績優異的學生予以一定的獎勵,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4.開設講座,經驗分享
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課堂或者舉辦相關信息素養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邀請在信息素養比賽中獲獎的學生舉辦經驗分享會等,從參賽者的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比賽相關情況。
教師是學生學習行為的引導者,在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情境課堂,有趣有效
教師著力構建信息化的課堂情境,加強實踐操作的占比,這樣師范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所學信息素養如何運用,也更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信息素養水平。
2.課堂生動,方式多樣
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案例導入、小組討論、問題導向等方式進行信息素養教學。同時,教師靈活有效地將信息素養的培養融入教學中,例如在講授某個案例時,可以逐步指導學生獲取案例相關內容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教師需要強化學生的信息知識,使其了解本專業領域的期刊、主題及案例等。
3.課后練習,強化技能
在課后布置作業時,設置一些信息疑點,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教材、參考書等多種資源去解決問題。同時,教導學生在使用信息時尊重知識產權,端正學術態度,注重保護個人隱私。
4.提升自我,指導學生
教師可以通過在網絡上學習視頻,參加相關培訓或者參加比賽等多種形式切實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教學能力。
5.評價體系,多元動態
增加過程性考核的比例,注重考查學生利用信息素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期末考試時,可以設置實踐性的考題,而非一些理論知識,讓學生完整地呈現從選題、審題、查找信息、分析信息再到利用信息得出結果的整個流程。
6.以賽促改,以賽促教
教師輔導并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全國或者省級信息素養大賽,根據比賽內容及時更新完善教學素材以及教學方法等,達到以賽促改,以賽促教的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可以通過學習信息素養相關課程,在網絡上學習信息素養相關視頻,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各種綜合或者專業的搜索引擎,積極參加信息素養比賽等方式來主動提升個人的信息素養。
在信息時代,學生每天都會接觸海量信息,如何識別與選擇正確有用的信息,已經成為當代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8]。師范生既是現在的學生又是未來的教師,他們需要具備更高的信息素養能力。本文針對目前專科院校師范生普遍存在信息意識薄弱、信息知識欠缺、信息能力不足,及信息道德缺失等問題,從政府、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及措施,以期對專科院校師范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