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瑩
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模式是當前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實現我國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策略。 這一模式不僅強調港口、 產業和城市三者緊密結合, 提升整體競爭力, 也要求尋求新的方法和工具來應對航運運價的巨大波動和全球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港產城融合發展帶來的挑戰。航運指數及其金融衍生品被視為有效的工具。深度研究與利用航運指數及其金融衍生品, 能夠幫助天津港及天津區域全產業鏈更好地規避風險、配置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并促進產業鏈企業的健康發展, 同時可以拉動港口與金融機構、實體企業、貿易運輸等主體深度融合,打造港產城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球運輸市場中,航運指數體系是評估工具的關鍵,它透析市場行情的變化, 為行業與市場主體提供了關鍵決策信息, 使市場更為透明和公平, 它涵蓋了干散貨市場、油輪市場以及集裝箱運輸市場這三大主導領域。 BDI(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是干散貨市場最主要的指標。 BDI所涉及的干散貨貨物種類廣泛, 其波動變化與全球經濟景氣度及原料價格水平密切相關; 油輪市場的重要指標是由12 條波羅的海國際油輪航線整合而成的波羅的海原油運價指數(BDTI)。 中國進口原油運價指數(CTFI)和中國沿海成品油運價指數(CCTFI)是上海航運交易所為分析原油運輸市場走勢和我國沿海成品油運輸價格而專門制定的;航運市場集裝箱運輸地位顯著,中國一般采用SCFI(上海出口貨柜指數)、CCFI(中國出口貨柜指數)兩種指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從2010 年起發布了天津航運指數(TSI)。天津航運指數包括三大指數和一個遠期播報, 即北方國際集裝箱運價指數(TCI)、北方國際干散貨運價指數(TBI)、沿海集裝箱運價指數(TDI)及北方國際糧食運價遠期播報(TDI)。 天津航運指數運價采集及發布的頻率為每個工作日, 而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數據采集及發布頻率為每周, 天津航運指數能夠前置反映市場的運價波動,時效性更強。
航運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包括航運運價指數期貨(BIFFEX)、遠期運價協議(FFA)和航運運價期權三種類型,是基于航運運價的金融工具。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航運大國,但我國航運金融服務能力相對較弱,占全球航運金融市場份額較小,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存在較大差距。 2011 年,上海航運交易所為促進交易規范化,先后推出了兩類運價指數衍生品——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和中國沿海煤炭運價,并創建了電子交易平臺。 隨后,進一步向市場提供了人民幣FFA中央交易對手清算業務。2023年8月,我國首個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的航運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是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最具創新意義的期貨品種之一, 其掛牌交易將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和運輸服務領域的影響力。
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模式是港口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進階模式,旨在實現港口、產業和城市三者之間緊密結合、優勢互補,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 天津港建設及轉型力度不斷增強。 2023 年1月~7 月完成吞吐量1351.5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 截至2023 年上半年,天津港擁有集裝箱航線144 條,已與世界上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 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近年來, 天津港開辟了新的歐洲直達航線; 不斷調整布局,把對環境有影響的雜貨、煤炭、鐵礦石等部分散貨進行外移;實施科技推廣,提升到智慧港口和綠色港口。
其次,港航相關要素不斷聚集,帶動城市優勢行業發展。2023 年3 月,航運大廈揭牌,政府推動設立“國際航運集聚區綜合服務中心”,為航運企業、航運專業社團組織及其上下游上千家合作伙伴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及政務服務,進一步實現了航運要素聚集。 在產業鏈上下游,已經建立了海洋工程裝備集群,同時聚集了平行車進口行業、新能源車出口行業。 制造業方面,聚集了具有本土優勢的高端鋼鐵制造、汽車配件、玻璃、自行車、地毯、人造花等行業。 通過打造示范園區聚集電商企業,并利用跨境電商幫助傳統外貿企業和制造企業開拓市場。 所有外貿型產業聚集依托于港口的集裝箱運輸及滾裝船運輸, 占航運運輸金額的主要份額。
2023年9月,《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綜合實力在全球航運中心城市中,中國6個港口城市總體排名前20位,而天津在2023年沒有進入。 此前前20名的位置,在2022年、2023年被墨爾本及奧斯陸超越并取代。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是目前唯一能夠對航運中心城市的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包括三個一級維度:港口建設、航運服務、總體環境。 其對國際上各個航運中心城市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動力進行了客觀評估。 由此可見,天津港產城融合發展質量距其他國際航運中心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港產城高質量融合過程中, 天津港的核心效能還需增強。 天津港集裝箱國際航線覆蓋面還比較小,航班密度有待加強。 同時,以天津港航線為基礎的天津航運指數體系仍需進一步搭建。 航運指數對于港口的資源配置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和體現, 港口全面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是天津整體集疏運體系尚未完善, 海鐵聯運規模相對較小,運營質量和功能拓展亟需提高。 直達我國西部的大型鐵路通道和通往港口的專用公路存在缺失, 對城市產業結構和消費需求升級服務的輻射和引領能力相對較弱。
三是航運公司、 貨運代理公司和港口上下游產業半徑上的企業對航運指數的了解及關注程度不深, 尤其是產業鏈中的最終需求者生產貿易企業關注和運用航運指數的占比較小,企業對于航運運價的議價能力比較低,缺乏有效管理航運成本的工具。 銀行、保險、租賃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對航運產業鏈的金融服務力度還有待增強, 天津整體尚未形成金融供應鏈與航運產業鏈的雙鏈聯結,航運指數在金融服務中起到的引導作用尚未發揮。
四是近年來由于國內外多種因素疊加影響, 航運價格波動劇烈, 對天津地區航運業和生產貿易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企業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來管理運價風險。航運企業及生產企業缺乏用金融衍生品進行科學管理風險的意識,潛在影響了整體產業平穩發展。
建立多層次的指數體系。2023 年5 月,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 《天津市促進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鼓勵開通國際集裝箱航線、國際滾裝航線及強化集裝箱環渤海內支線等政策。 隨著多樣化航線的開通,勢必會加快天津與全球主要港口的貿易往來,提升國際物流樞紐的地位。 這就需要在原有天津航運指數的基礎上,豐富指數品種,建立多層次的航運指數體系,例如增加航線級指數、市場級指數及貨物級指數等,保證各個指數之間有較好的互補性。 提升天津航運指數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用戶調研反饋機制,不斷加以完善。 通過航運指標體系,為政府運行、港口收費、航運價格監管、貿易便利化決策提供參考,為貿易企業提供國際、國內海運價格及物流成本信息。
聚合政府相關部門、指數研究發布部門、航運公司、物流公司以及貿易組織共同推廣航運指數, 進一步提升其影響力。 擴大航運指數的受眾面,通過多種方式,向航運行業、 生產貿易企業和公眾傳授對航運指數的理解和應用。 通過多樣化媒體渠道,提供實時的航運指數數據服務,使之更易于理解和使用,吸引更多人使用并依賴這些信息。 提升航運指數在政府相關部門規劃和監管中的重要性,在相關政策中引入航運指數,通過指數打通港口、行業鏈之間的連接關系。
一是提高港口運行效率。 鼓勵港口通過分析運用指數提升船舶調度的效率,減少船舶在港口平均停泊時間。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制定與指數相關的激勵措施及政策,促使港口更好地利用指數提高運行效率和吞吐效率。 二是利用航運數據賦能港口進行科學決策。 將航運指數作為港口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依據, 指導港口利用航運指數洞察貨物流量、 船舶調度等情況, 以確保碼頭配套設施、人力資源、倉儲空間等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得資源配置的決策更具前瞻性和科學性。 三是引導港口合理規劃布局。 借鑒天津航運指數中的航線規劃信息,引導港口進行科學的功能區域布局和配套設施升級, 以更好地滿足未來的航運市場需求。
指導企業通過指數研判當前集裝箱運輸市場均價水平,科學安排運輸,以降低成本,提升其與物流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在短期內,通過指數偏離度向運輸代理企業進行議價,以實現收益最大化;在長期,充分發掘衍生品的價格發現功能,對運價水平的趨勢進行分析,做出科學合理決策。
聚合航運公司、金融機構、技術提供商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共同研究和開發創新場內及場外航運指數衍生品。 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等技術改進衍生品的設計和交易方式, 提高效率及可靠性。 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同港口、航運企業以及生產貿易企業的深度合作, 引導企業利用集運指數期貨和遠期運價協議等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從而有效管理風險。積極引進和培育航運金融復合型人才,建立市級人才庫,為衍生品的研發和應用儲備人力資源。 建立健全促進航運衍生品市場健康發展的相關監管制度, 金融監管機構明確對金融機構推動衍生品服務產業鏈實體的獎勵標準明細,提供必要的指導意見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