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莉
事業單位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 肩負著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 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更顯重要。 它涉及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影響其運營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其公眾形象的塑造。 然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實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因此,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是事業單位提高服務質量,推動其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
對事業單位而言, 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其能夠極大地提高經濟效益。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合理有效的財務管理能夠讓事業單位盡可能地發揮每一份資源的價值,保證公共服務的供給,使得整個社會能夠獲得最大的福利。 因此,經濟效益的提高是評價事業單位運行效率的重要標準。 同時,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也直接關系到單位的生存和發展。 事業單位需要依賴有效的財務管理,保證其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 還能夠保持健康的經營狀況,避免出現財務危機,保障其長期穩定發展。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保障單位的運營安全。 良好的財務管理可以幫助事業單位實現穩定的運營,防止由于財務問題引發的運營風險。 首先,事業單位需要通過建立健全的財務制度,規范財務活動,確保財務活動的合規性。 例如,制定嚴格的財務審批流程,規定明確的財務職責和權限,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防止財務欺詐和浪費。其次,事業單位需要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預警和控制財務風險。 這包括識別潛在的財務風險,如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如風險轉移和風險規避以及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如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控。 最后,事業單位需要實施定期的財務審計,評估財務狀況,發現并糾正財務問題。通過財務審計,事業單位可以了解財務活動的真實情況,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從而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事業單位的公信力對于其正常運行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財務管理在此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為它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的公信力。第一,公信力是事業單位獲取資源的基礎。事業單位的運營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撥款、捐贈和其他非營利性收入。 公眾、政府和捐贈者對事業單位的信任程度直接影響到其資金來源。 良好的財務管理可以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有效避免財務風險,從而增強各方對事業單位的信任。 第二,公信力關系到事業單位能否順利開展各項業務活動。 對于服務對象和合作伙伴來說,他們會優先選擇那些公信力較高的事業單位進行合作或接受服務。財務管理的公開透明、 合規性強是獲得他們信任的關鍵,可以有效幫助事業單位建立良好的商業關系,順利開展業務活動。 第三,公信力對于事業單位的公共形象和社會聲譽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個擁有良好公信力的事業單位,會贏得公眾的尊重和贊揚,對公眾產生積極的影響,增強其社會影響力。 而良好的財務管理,可以通過防止財務丑聞的發生,維護和提升事業單位的公共形象和社會聲譽。
首先,預算編制環節存在問題。 預算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而在一些事業單位中,預算編制的過程往往存在隨意性,缺乏科學性和精確性。 預算編制的基礎數據選取不夠嚴謹,編制方法不夠科學,預算的控制力度不足,導致預算編制的結果往往與實際發生的財務狀況有較大的出入。 其次,資金使用環節的管理不規范。 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資金的申請、審批、使用等環節的流程不夠嚴謹,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 使得資金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難以控制的情況,如資金使用的目的、途徑等方面的信息不透明。 最后,財務報告和審計環節的問題。 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報告的編制和審計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財務報告的編制過程中,信息的披露不夠全面、透明,財務數據的解釋不夠深入;審計環節的過程中,審計的規則、方法不夠科學,審計的結果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
在現代財務管理中, 財務信息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信息系統存在明顯落后的問題。一是財務信息系統的功能不全面。財務信息系統是事業單位進行財務活動的重要工具,然而,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信息系統的功能并不完善,不能滿足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需求。 二是財務信息系統的操作復雜,不利于財務人員的使用。 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信息系統的界面設計不夠人性化,操作過程復雜,對財務人員的操作技能要求過高, 使得財務人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一些困難。 三是財務信息系統的更新速度慢,難以適應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 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信息系統的更新迭代速度較慢,難以適應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使得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 四是財務信息系統存在安全性問題。 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措施不足,易受到各種網絡攻擊,使得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實施和執行, 財務人員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人員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成為制約財務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財務知識掌握不足。 財務人員需要對財務管理、會計、審計等專業知識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一些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對于這些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 難以滿足日常財務管理的需要。 其次,缺乏必要的職業素養。 財務工作需要一定的職業素養,如嚴謹細致、審慎決策、高度責任心等。 但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人員的這些職業素養顯然不足。 最后,持續學習能力弱。 財務管理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領域,需要財務人員具備良好的持續學習能力。然而,一些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不重視持續學習,難以跟上財務管理領域的發展。
財務審計和監控是財務管理中重要的環節, 但在一些事業單位中, 財務審計和監控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十分突出。 一是審計機制不健全。 理想的審計機制需要全面、細致地覆蓋所有的財務活動,保證財務活動的合規性。 然而,在一些事業單位中,審計機制往往存在盲點和疏漏,無法有效地防范和發現財務違規行為。 二是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 內部控制機制是事業單位預防財務風險,保證財務活動合規性的重要工具。 但在一些事業單位中,內部控制機制的設計和實施存在問題, 無法有效地防止和發現財務風險。三是財務監控力度不足。對于財務活動的監控,需要有足夠的力度,才能夠對財務活動產生有效的約束。 然而,在一些事業單位中,財務監控往往力度不夠,難以形成對財務活動的有效約束。
事業單位若要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需要從根本上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套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以明確指導財務人員的工作,提高財務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首先,事業單位需要制定一套詳細、具體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 這些制度應涵蓋財務工作的所有方面,包括財務報告編制、資金收付、資產管理、費用控制、內部審計等。 同時,制度應與最新的財務管理理念和國家法規相符,既要滿足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又要保證合規性。其次,建立清晰明確的財務管理流程。將財務活動按照順序、時間和責任進行劃分,規定每個環節的工作內容、工作標準和工作程序。 這可以使財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避免混亂和遺漏。 最后,定期對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進行審查和調整。 隨著事業單位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可能不再適用。 因此,需要定期進行審查,根據新的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
引入現代化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 能夠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第一,選擇適合自身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 這需要對多種系統進行評價比較,根據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功能齊全、操作簡單、易于維護的系統。 第二,進行系統的定制和設置。 按照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對系統進行定制和設置,使其能夠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第三,定期對財務信息系統進行維護和升級。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事業單位的需求變化,需要不斷對系統進行維護和升級,以保證其運行的穩定性和功能的先進性。 通過引入現代化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不僅可以提升財務工作的效率,減少錯誤,還能為財務決策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支持。
提升財務人員素質是事業單位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的關鍵, 而培訓是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為此,要制訂培訓計劃。 需要根據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和財務人員的素質狀況, 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這包括確定培訓的內容、形式、時間、地點等。同時,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這主要包括財務報表分析、成本管理、預算編制、內部審計等方面的培訓,使財務人員熟練掌握各種財務管理技能。 開展職業素養培訓,這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團隊協作、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 定期進行考核和評價,了解財務人員的學習效果,對于培訓效果不佳的人員進行重點輔導,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財務審計和監控機制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事業單位的財務安全,確保財務活動的合規性和準確性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明確財務審計的目標和范圍。 審計的目標應包括保證財務報告的準確性,檢查財務活動的合規性,查找和糾正財務管理的問題等。 審計的范圍則應覆蓋所有的財務活動。 其次,制定詳細的審計程序和方法。 這包括審計的步驟、審計的方法、審計的時間、審計的頻率等。 制定的程序和方法應以實現審計目標為導向。 再次,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 內部審計部門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受財務部門的影響,才能公正、公平地進行審計工作。 最后,及時報告審計結果,對于發現的問題進行改正。 對于嚴重的問題,應上報給高層管理人員。
在面對復雜多變的財務環境時, 事業單位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努力提升財務管理的質量與效率。 這不僅關系到事業單位的生存發展,也是其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公眾的重要保障。 此外,財務管理的透明和公正,也將增強事業單位的公信力,從而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 未來,事業單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以適應新的挑戰,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