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艷華
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逐步普及,以及雙碳政策的提出,我國對于低碳環保理念的推行變得越來越重視,并且低碳環保的措施也在各行各業中發展與運行。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運輸中所包含的運輸理念就與低碳經濟息息相關,其相應的主要風險控制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因此,物流企業在其冷鏈物流領域的發展方向需要積極的結合低碳環保的理念來進行開發和設計,通過與新技術的結合來綜合提升自身實力,更快更好地實現國家的雙碳目標做好冷鏈運輸服務。
1.建設投資大,系統龐大復雜。物流企業想要建設高效的供應鏈系統來為農產品冷鏈運輸服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建設物流系統,通過高效的物流供應鏈系統來保障生鮮農產品的新鮮性。不僅如此,由于食品冷鏈是以保證易腐食品品質為目的,以保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系統,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因此在進行生鮮農產品的建設過程中也需要有相應的保溫系統建設來維持有效的建設與發展,為果蔬生鮮提供相應的保障。而建設這樣要求的冷鏈物流系統所需要的投資也是巨大的,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2.時效性要求較高。由于農產品果樹生鮮的保存期限較短,且在進行銷售的時候需要保障產品具有較好的新鮮程度,如果在運輸過程中產生嚴重的運輸嚴重事故,那么其所造成的損失是十分嚴重的,因此從這一點出發,建設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運輸系統對于運輸的時效性要求是很高的。從具體的層面上來說,時效性的要求主要針對的就是物流運輸的各個環節之間的組織協調性是否足夠的順暢,通過更加流暢的組織協調性來提升物流運輸的時效性。不僅如此,冷鏈運輸當中的運輸時效性實際上是與運輸中所損耗的成本相關的,有效控制運作成本與食品冷鏈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物流企業在建設冷鏈物流系統的時候需要著重考慮到物流系統運輸的時效性特征。
3.高成本性特征顯著。從具體的冷鏈物流系統建設角度來說,冷鏈物流系統的建設需要兼顧到不同的農產品所要求的適宜溫度,并為其提供相應的低溫條件。那么為了實現低溫的運輸條件,就需要安裝相應的控溫設備,使用冷藏車或低溫倉庫,采用先進的信息系統等,這些溫度控制設備就為建設冷鏈物流運輸系統提出了更高的投入要求。除此之外,想要實現農產品的高質量運輸,還需要對農產品的包裝以及運輸路線進行合理的規劃,保障果蔬農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有足夠的空間和安全性。正是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導致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統成本更加偏高。
1.過度使用制冷設備提高了碳排放量風險。由于冷鏈運輸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導致物流企業在進行冷鏈運輸來進行農產品果蔬運輸的時候會使用相應的制冷設備來保障果蔬農產品的品質不受到影響,但是在實際的果蔬農產品運輸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企業操作人員在進行農產品運輸過程中,忽視了農產品在消耗的過程中,其所要求的適宜溫度變化,從而導致了運輸農產品的車輛當中的溫度低于農產品的實際需求溫度的問題。而溫度過低除了會影響農產品的運輸質量之外,還會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導致碳排放指標的過度使用,不利于低碳理念的推行。
2.冷鏈運輸人員對果蔬農產品的特性失察風險。作為冷鏈運輸的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對于果蔬農產品的特性進行一定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實際上在進行物流冷鏈運輸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物流企業的冷鏈運輸管理人員對于果蔬農產品的特性了解較為匱乏,對一些果蔬生鮮所需要的貯藏條件以及運輸時間把握不夠準確,使冷鏈物流的運輸優勢沒有得到最大化發揮,反而在這樣的運輸過程中,使企業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資源上的浪費將會容易導致物流企業運輸成本的提升,從而不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冷鏈物流的運輸管理人員在缺乏對果蔬農產品了解的情況下,還容易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進而影響低碳理念的踐行與推廣。
3.冷鏈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運輸風險。果蔬農產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是困擾許多冷鏈物流運輸企業的難題,其原因是由于一些村莊以及較為偏遠的地區難以對其進行針對性的配送,因而造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難以得到妥善的解決。據開源證券調查顯示,由于生鮮產品不易保存,在長距離的多級運輸過程中損耗嚴重,目前行業平均損耗率在30%左右。農產品冷鏈物流除了最后一公里送達消費者手中很重要,最前一公里,農產品采摘后商品化處理環節更是需要引起重視。農產品采后處理主要包括:采收—分級—包裝—預冷—清洗—干燥—打蠟—化學藥物處理—愈傷—冷鏈運輸。由此可見,不僅是最后一公里,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是農產品冷鏈的關鍵所在。但是目前對于最后一公里問題的解決方式,還是會存在一定的效率低下和農產品質量受到影響的問題。
1.提升果蔬運輸過程的溫度控制系統精確度。果蔬農產品的運輸過程所要求的冷鏈運輸需要有精確化的設備來進行輔助的,如果不能使果蔬農產品的運輸溫度達到其所需要的準確溫度范圍之內,那么就容易造成果蔬農產品的運輸保存不當,并且浪費了碳排放資源,不符合低碳環保的理念。水果、蔬菜一般設置-18℃~-5℃之間,但是針對不同的果蔬生鮮種類會有不同的溫度差異。因此,從具體的風險控制層面上來說,現代物流企業要充分發揮出現有資源的作用,當前先進的物流企業已經開始使用太陽能碳循環溫度控制系統來作為溫度控制的有效手段,該技術通過利用太陽能作為冷藏車制冷的輔助能源,這樣既可以降低車外溫度,減少制冷能源消耗,又可以把太陽能轉變成制冷的能源,實現循環經濟,實現節能降耗。除此之外,保障冷鏈運輸流程中溫度控制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不僅要對溫度進行精準的控制,還需要保障運輸過程的科學性,因此冷鏈物流企業要積極引入先進的物流技術,減少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各節點的消耗。例如,引進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可以對整個冷鏈物流運輸過程進行跟蹤處理,實現農產品運輸的高度自動化,減少生鮮農產品在常溫下的暴露時間,降低冷鏈物流風險。
2.加強對果蔬農產品冷鏈運輸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冷鏈運輸果蔬農產品需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術性人員來進行操作,這不僅是由于一些農產品冷鏈物流從業者對農產品物流特點不熟悉,沒有考慮到農產品的生物特性,還包括一些冷鏈運輸從業者缺乏專業性較強的農產品儲存知識,難以對果蔬農產品進行具有針對性保護。因此,冷鏈物流企業要加強果蔬農產品運輸負責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將更加專業的知識投入企業內部的技術操作當中。不僅要注重冷鏈溫控,例如在建設冷庫倉儲等設施時,考慮制冷效果與溫度控制;還要考慮農產品的生物特點,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儲存的農產品出現產品腐敗變質損壞的問題風險。
3.提升冷鏈運輸最后一公里的運輸效率與質量。農產品冷鏈物流除了最后一公里送達消費者手中很重要,最前一公里,農產品采摘后商品化處理環節更應需要引起重視。因此,對于最后一公里和最前一公里的相關運輸和包裝問題,物流企業都應當研究出相應的對策,例如現在有一些物流運輸企業所進行的“代收超市”等試驗方案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通過將最后一公里運輸的果樹生鮮農產品進行集中性的投放,并且利用超市的保鮮制冷條件來實現對果蔬生鮮的保存,這樣既提升了效率又保障了果蔬生鮮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運輸問題,也為后續繼續完善最后一公里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僅如此,對于現代物流企業來說,還可以通過建設現代化物流配送系統來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除此之外,物流企業還可以利用無人機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來對最后一公里的生鮮產品進行配送,最大限度保障配送質量。
綜上所述,作為低碳經濟系統下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節能、環保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體現,農產品冷鏈物流進入高速增長期,我國勢必更加重視節能、低耗、綠色、健康的經濟運行模式,通過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提升冷鏈運輸的溫度控制精確度、加強運輸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等手段,來提升冷鏈運輸果蔬生鮮的效率和質量,并從理念層次逐步上升到實踐層次,推動低碳經濟理念的不斷發展與實施。
引用出處
[1]謝泗薪,薛琳琳.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風險分析與戰略控制研究[J].價格月刊,2018(03):50-56.
[2]劉蒙,倪劍波,王岳等.生鮮電商冷鏈物流的風險控制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17):49-50.
[3]林敏暉.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J].南方農業,2021(27):100-101.
[4]苗潔瑩.低碳經濟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9(01):56-58.
[5]宋曉明.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風險控制研究[J].中國食品,2022(2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