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靜 肖濤 謝威 廖明生 劉璐
酒精屬于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調查顯示,因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越來越多,患者可出現人格改變,表現出攻擊性言行,對自身和他人健康安全均造成嚴重威脅[1-2]。因此對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需給予相關治療,以控制和減輕其攻擊性。丙戊酸鎂為廣譜抗癲癇藥物,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癲癇及躁狂癥,其所含的鎂離子具有鎮靜、抗焦慮作用,可以緩解患者躁狂情緒[3]。筆者查閱眾多文獻,發現目前國內外未見丙戊酸鎂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礙上的應用研究,丙戊酸鎂是否可以有效控制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攻擊性行為還未可知。碳酸鋰為情緒穩定劑,其主要是通過鋰離子發揮作用,不僅可以降低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同時還能夠促使5-羥色胺合成與釋放,繼而使患者情緒穩定[4-5]?;谝陨纤?,筆者開展相關研究,以碳酸鋰為對照,探討丙戊酸鎂治療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效果及用藥安全性,為患者癥狀緩解及社會功能恢復提供參考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收治的20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6]中相關診斷標準,存在使用酒精所致精神障礙;(2)有明確酒精依賴史;(3)修訂版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評分≥4分。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嚴重功能不全;(2)有精神分裂癥;(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有吸毒史;(5)入組前2周進行過相關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丙戊酸鎂組(n=100)和碳酸鋰組(n=100)。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丙戊酸鎂組給予丙戊酸鎂治療,丙戊酸鎂片(生產廠家: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890013,規格:0.2 g/片)治療,初始劑量為400 mg/d,1周后根據患者血藥濃度和臨床癥狀調整用藥劑量,最高不超過1 200 mg/d,患者每日的丙戊酸鎂均分早晚2次飯后服用,連續用藥8周。碳酸鋰組給予碳酸鋰治療,口服碳酸鋰片(生產廠家: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3020372,規格:0.25 g/片)治療,初始劑量為250 mg/d,1周后根據患者狀況增加劑量,最高不超過1 250 mg/d,分早晚2次飯后服用,避免刺激胃,連續用藥8周。治療過程對患者予以定期血鋰水平檢測,查看血鋰水平,以調整碳酸鋰用量。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均進行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PANSS)、社會功能缺陷篩查量表(SDSS)評估,PANSS總量表包含30個條目,采用7級評分法評估,總量表評分范圍為30~210分,評分越高表示精神癥狀越嚴重;SDSS總量表共10個條目,采用3級評分法評估,總分為0~20分,評分越高表示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采用MOAS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類危險行為,包括言語攻擊、自身攻擊、對財產的攻擊及體力攻擊,各類危險行為評估等級按照嚴重程度分為0~4級,總分為各類危險行為加權分之和,總分越高表示患者總體攻擊性越強。(2)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營養因子水平,包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神經生長因子(NGF)。(3)采用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評價治療效果,該量表包括嚴重程度(SI)、療效指數(EI)和療效總評(GI),本次采用SI、GI對患者進行評估,均以8級計分法計分,分數從低至高分別表示患者病情逐漸加重、療效逐漸降低。(4)使用藥物不良反應量表(TESS)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副作用,包括嗜睡、惡心、嘔吐、木僵、一過性肝功能異常(患者肝臟受外界因素引起的暫時性肝細胞損害)、便秘、雙手細震顫等,內容包括6個條目,評估采用0~4級評分法,各條目評分≥2分判為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者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有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或連續性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ˉ±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PANSS、SDSS、MO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PANSS、SDSS、MO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ANSS、SDSS、MO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丙戊酸鎂組均低于碳酸鋰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PANSS、SDSS、MOAS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PANSS、SDSS、MOAS評分比較[分,()]
表2 (續)
2.3 兩組血清營養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BDNF、NGF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DNF、NG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丙戊酸鎂組均高于碳酸鋰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營養因子水平比較[ng/mL,()]
表3 兩組血清營養因子水平比較[ng/mL,()]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兩組S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I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丙戊酸鎂組SI、GI均低于碳酸鋰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分,()]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分,()]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兩組嗜睡、惡心、嘔吐、木僵、一過性肝功能異常、便秘、雙手細震顫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酒精可以使血腦屏障通透性增高,刺激精神活性,長期無節制飲酒的患者容易發生酒精所致精神障礙,如妄想、感情淡漠、幻覺等,出現攻擊性言行,甚至發生不可逆的神經系統損傷[7-8]。目前臨床上治療酒精所致精神障礙以苯二氮類藥物替代治療、低劑量精神科藥物改善精神癥狀及抗焦慮藥物為主。
丙戊酸鹽可以提高中樞5-羥色胺,增強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活性,提升腦內γ-氨基丁酸濃度[9]。且有研究表明,丙戊酸鹽可以通過激活多種信號轉導途徑(如Wnt途徑、ERK/MAPK途徑等)發揮神經營養作用,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延長神經細胞壽命[10]。一項Meta分析顯示,丙戊酸鹽可作為心境穩定劑用于癡呆精神行為癥狀治療[11]。丙戊酸鎂屬于丙戊酸鹽,在治療雙相情感障礙伴精神性癥狀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12]。碳酸鋰是常用情緒穩定劑,其抗躁狂的作用機制為抑制神經末梢Ca2+依賴性的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釋放,使得神經細胞可以再攝取突觸間隙中的去甲腎上腺素,繼而增加其轉化與滅活,下調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并且還對5-羥色胺的合成與釋放產生積極作用,而中樞5-羥色胺功能低下是導致個體出現攻擊性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其水平與患者攻擊性行為關系密切[13-14]。本研究對比丙戊酸鎂與碳酸鋰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PANSS、SDSS、MOAS評分及CGI量表中的SI評分均下降,且丙戊酸鎂組PANSS、SDSS、MOAS、SI、GI評分均低于碳酸鋰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丙戊酸鎂與碳酸鋰均能夠減輕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精神障礙癥狀及攻擊性,且丙戊酸鎂效果更顯著??紤]這與丙戊酸鎂中的丙戊酸和鎂離子同時發揮作用,可以起到協同效果有關。研究顯示,人體鎂缺乏容易導致個體出現暴躁、沖動、痙攣等,因此可通過補充鎂元素來減輕上述癥狀[15]。丙戊酸鎂中的鎂離子可以協同丙戊酸提高腦內γ-氨基丁酸傳遞功能,以增強γ-氨基丁酸耦合的氯離子通道,增加腦內γ-氨基丁酸分泌,從而發揮抗焦慮作用[16]。
BDNF、NGF均為神經營養因子,其對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系統神經元生長、發育、成熟均具有重要作用。BDNF可以增強細胞內抗氧化酶活性和細胞間修復能力,有效調節神經元內基因表達,以減少神經元死亡[17]。NGF可以營養神經,抑制其效應神經元損傷,促進神經再生長[18]。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因酒精對腦部造成損害,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系統發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其神經營養因子水平也會低于正常人[19]。治療后,兩組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丙戊酸鎂組BDNF、NGF水平均高于碳酸鋰組(P<0.05),提示丙戊酸鎂更能夠改善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BDNF、NGF水平,促進其神經功能恢復。盡管丙戊酸鎂、碳酸鋰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是其應用過程中也可能引發消化道、神經功能紊亂等不良反應。本次對比兩組用藥不良反應,顯示丙戊酸鎂組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碳酸鋰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不良反應程度均不嚴重,提示本研究中兩種藥物治療安全性尚可。
綜上所述,丙戊酸鎂可以有效改善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減輕其攻擊性,且與碳酸鋰相比,丙戊酸鎂臨床效果更顯著。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未對患者治療后的遠期效果進行隨訪研究,這還需在后續研究中進行跟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