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真真,陳慧敏,王丹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 超聲科,河南 鄭州 450018)
肝母細胞瘤(HB)屬于一種胚胎性腫瘤,是兒童階段常見的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給患兒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1]。在臨床上,HB發病較為隱匿,在發病早期無明顯的特異性癥狀表現,大多數患兒確診時瘤體已經發展巨大,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強HB的早期篩查對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兒預后至關重要。超聲檢查是目前臨床診斷HB的首選方式,具有無創、可重復性高、醫療支出低等優點,但對HB的診斷效能一直存在爭議。本研究探討超聲檢查對兒童HB的診斷效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疑似HB患兒,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1個月~7歲10個月,中位年齡4歲6個月,平均年齡 (4.25±1.88)歲;癥狀表現:黃疸32例,腹脹21例,消瘦11例,便秘19例,食欲減退26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2歲;②于我院進行超聲檢查;③臨床信息、檢查資料完整;④患兒法定監護人對檢查方式、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出生缺陷;②機體臟器嚴重損傷;③存在手術禁忌證,無法接受手術病理檢查;④凝血功能障礙或全身性感染。
1.2 超聲檢查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EPIQ 5 IU22超聲診斷儀進行超聲檢查,探頭頻率設置為5~12 MHz。協助患兒取仰臥體位,充分暴露腹部后涂上耦合劑進行探查,對于配合度不佳的患兒可遵醫囑給予水合氯醛口服,確保充分鎮靜后在安靜狀態下檢查。超聲探查范圍包括肝臟切面、肝臟各節段、肝內血管等,若發現存在瘤體,則充分掃查整個瘤體,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查確定瘤體內的血管性質。檢查過程中仔細記錄瘤體的體積、部位、累及范圍、形態、內部回聲、邊界、鈣化、與周圍臟器組織的解剖關系等,同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記錄瘤體內血管走向和血流充盈情況。為確保檢查結果的客觀性,所有患兒的超聲檢查結果均由2名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進行判讀,若判讀結果一致則納入數據庫,若判讀結果不同則加入第3名專業醫師進行討論,得出最終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①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超聲檢查診斷HB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并分析超聲檢查與金標準的一致性。計算公式: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總例數。②觀察HB的超聲表現,并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包括瘤體形態、邊界、包膜、鈣化、囊變、壞死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κ檢驗分析超聲檢查與金標準的一致性;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檢查對HB的診斷效能分析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超聲檢查診斷HB的敏感度為76.7%(23/30),特異度為81.3%(13/16),準確度為78.3%(36/46)。κ檢驗分析結果顯示,超聲檢查結果與金標準的一致性中等 (κ=0.547,P=0.000)。見表1。

表1 超聲檢查對HB的診斷效能分析(例)
2.2 HB超聲特征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比較超聲檢查對HB瘤體形態、邊界、包膜的診斷情況與手術病理檢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超聲檢查對對鈣化 (53.3% vs.80.0%)、囊變(50.0% vs.76.7%)、壞死(80.0% vs.100.0%)的檢出率顯著低于手術病理檢查(P<0.05)。見表2。

表2 HB超聲特征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比較[n(%)]
研究[2]表明,HB發病率占嬰幼兒腹部原發性腫瘤第三位,嚴重危及患兒生命安全。在臨床治療方面,手術切除是治療HB的有效手段,瘤體切除后患兒5年生存率可達到80%以上[3]。而在實際臨床上,部分患兒由于確診時瘤體體積較大,難以實施手術切除治療,只能選擇針對性化療,待瘤體體積縮小后再擇期行手術切除,但存在毒副作用大、病灶轉移等風險。由此可見,加強HB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CT掃描是臨床診斷HB的一線診斷方式,可通過碘對比劑、后期多平面重建清晰地顯示瘤體性質、范圍及其與鄰近組織的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詳細的影像學資料[4]。但CT掃描具有輻射性,且醫療支出費用較高,在HB初步篩查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來,超聲檢查在兒童疾病篩查中的應用發展迅速,得到了醫患的廣泛認可。陳曄等[5]的研究表明,超聲對兒童HB的診斷準確率為92%,且超聲與手術病理檢查的一致性中等(κ=0.671,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檢查診斷HB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76.7%、81.3%、78.3%,與金標準的一致性中等(κ=0.547,P=0.000),提示超聲檢查對兒童HB具有較好的診斷效能。超聲檢查可顯示HB瘤體腫塊不均勻回聲增強,肝臟局部增大,且肝內可見巨塊型回聲增強,但對鈣化灶、囊狀液化的顯示相對局限[6]。雷磊等[7]分析了40例HB患兒的超聲特征和病理,結果顯示超聲在顯示腫瘤形態方面與病理檢查結果一致,但在邊界、鈣化、囊變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超聲檢查對HB瘤體形態、邊界、包膜的診斷情況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但對鈣化、囊變、壞死的檢出率顯著低于手術病理檢查 (P<0.05),表明超聲檢查對HB瘤體浸潤情況的診斷效果一般,對于高度疑似HB患兒應進一步行CT、MRI等檢查。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對兒童HB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作為初步篩查HB的有效手段,為HB患兒的診療方案提供臨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