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明果,高聰聰,朱天成,黃濤,倪漸鳳,王聰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1消化內科二病區,2消化內鏡診療中心,3腫瘤過繼免疫療法重點實驗室,4藥學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胃癌前病變指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變化,主要由幽門螺桿菌(Hp)引起,患者主要表現出上腹飽脹、噯氣、胃納減退、胃出血等癥狀[1]。藥物聯合治療抗Hp是治療胃癌前病變的主要手段,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可短期內消除病理狀態,但目前對抗Hp治療能否消除癌前病變仍存在較大爭議[2]。研究[3]認為,抗Hp聯合胃復春、葉酸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腸激素水平,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抗Hp聯合胃復春、葉酸在胃癌前病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前病變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方式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2~63歲,平均(45.44±4.73)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0~64歲,平均(44.97±4.92)歲。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實施四聯藥物抗Hp、保護胃黏膜治療,藥物使用奧美拉唑+阿莫西林+膠體果膠鉍膠囊+克拉霉素片。其中奧美拉唑(中山生命科技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926,規格:10 mg)每次劑量2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國藥準字H44021351,規格:0.5 g/粒)每次劑量1.0 g,每天2次;膠體果膠鉍膠囊(上海全宇生物科技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265,規格:50 mg/粒)每次劑量200 mg,每 天2次;克拉霉素片 (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25,規格:0.5 g/片)每次1片,每天2次。觀察組給予抗Hp聯合胃復春、葉酸治療,抗Hp治療同對照組。另取胃復春(杭州胡慶余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03,規 格:0.36 g/片)4片/次,3次/d;葉 酸 (揚 州 制 藥 有 限 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58,規格:5 mg)5~10 mg,3次/d。兩組均治療3個月,其中抗Hp治療2周。治療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體征變化,出現異常時及早處理。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標,包括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殺傷(NK)細胞,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具體操作方法參考儀器說明書相關標準執行。②比較兩組的胃黏膜萎縮改善效果,使用內鏡取患者病理組織予以活檢,組織學病變萎縮嚴重程度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計0~3分;治療后患者病變嚴重程度降低≥1分為改善,分值無改變為不變,分值降低為加重[4]。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胃腸激素與胃蛋白酶原水平,包括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與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取患者肘靜脈血液3 mL,分離血清,相關檢測操作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規定步驟執行。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免疫功能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及NK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比較(±s)
時間 組別n CD3+(%)CD4+(%)CD8+(%)CD4+/CD8+NK(%)治療前 觀察組30 56.50±6.33 31.97±3.11 30.74±2.49 1.19±0.09 13.45±1.44對照組30 56.47±6.28 32.04±3.05 30.85±2.73 1.20±0.10 13.68±1.41 t 0.018 0.088 0.930 0.163 0.407 0.625 P 0.985 0.871 0.685 0.534治療后 觀察組30 63.26±5.40 36.42±2.01 26.33±2.41 1.41±0.11 19.33±1.62對照組30 60.08±5.42 34.29±2.08 28.17±2.43 1.32±0.14 16.20±1.71 t 2.277 4.033 2.945 2.769 7.278 P 0.027 0.000 0.005 0.008 0.000
2.2 胃黏膜萎縮改善情況觀察組的胃黏膜萎縮改善率為73.33%,高于對照組的40.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胃黏膜萎縮改善率比較[n(%)]
2.3 胃腸激素與胃蛋白酶原水平治療后,觀察組的G-17、PGⅠ、PGⅡ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胃腸激素與胃蛋白酶原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的胃腸激素與胃蛋白酶原水平比較(±s)
組別n G-17(pg/mL) PGⅠ(μGIm) PGⅡ(μGI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30 6.67±0.70 11.25±1.12 78.36±8.24 122.45±13.26 10.03±0.47 11.25±0.50對照組30 6.73±0.71 8.79±0.94 79.02±8.11 104.33±11.48 10.09±0.52 10.23±0.48 t 0.330 9.215 0.313 5.659 0.469 8.061 P 0.743 0.000 0.756 0.000 0.641 0.000
胃癌前病變患者自身風險性極高,疾病癌變可能較大,抗Hp治療雖然對癌前病變這一病理過程有延緩作用,但通常認為其并不能逆轉癌前病變。研究[5]表明,抗Hp治療對胃黏膜萎縮的改善具有積極意義,但單純抗Hp治療不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復,患者病情治療不徹底,復發可能性較高。相關研究[6]表明,抗Hp聯合胃復春、葉酸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縮短患者免疫功能恢復時間,改善其胃腸激素水平,延緩并逆轉其胃黏膜萎縮行為。胃復春是一種中成藥制劑,主要成分中的紅參、香茶菜均有活血行氣之功效,對胃黏膜病變部位血液微循環的調整具有重要的作用;枳殼能夠消積除痞,加強胃黏膜腺體自我修復作用,最終實現胃黏膜萎縮病變的逆轉,降低患者的癌變風險。葉酸是染色體主要構成物質,同時還是維持DNA甲基化穩定性的必要物質。通過對胃癌前病變患者補充葉酸治療能夠加強胃黏膜基因調節,降低胃腸病變組織損傷,抑制病變細胞增殖,對胃癌前病變進展具有顯著的阻斷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CD3+、CD4+、CD4+/CD8+及NK細胞水平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抗Hp聯合葉酸、胃復春可促進胃癌前病變患者免疫功能修復,為其后續病情恢復提供有利條件。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的胃黏膜萎縮改善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抗Hp聯合葉酸、胃復春對患者胃黏膜病變進展有更加顯著的阻礙作用。石永強等[7]曾在研究中對100例胃癌前病變患者分組予以抗Hp、胃復春與葉酸治療,治療后綜合治療組胃黏膜萎縮改善率高于抗Hp治療組(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亦顯示,觀察組胃腸激素與胃蛋白酶原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抗Hp聯合葉酸、胃復春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腸道內環境,加強損傷組織修復,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抗Hp聯合胃復春、葉酸治療胃癌前病變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胃腸激素與胃蛋白酶原水平,并阻礙胃黏膜萎縮進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責任編輯: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