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劍鋒
將新聞報道故事化,能夠讓刻板、生硬的新聞以及高深復雜的理論變得趣味生動、通俗易懂。故事化的新聞表達方式是從20世紀90年代出現,此后在各類型的新聞報道中迅速普及。進入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壓力,在這一背景下,講好新聞故事,突出故事的差異性,是提高媒體自身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新聞與故事之間有著密切聯系,新聞故事與傳統的新聞報道存在一些差異,其更加重視細節化和視覺化,使讀者閱讀起來可產生更為強烈的現場感,也能夠更好地喚起人們的認同。用故事的方式報道新聞深受受眾喜愛。從傳播心理學角度來看,受眾閱讀新聞除了滿足自身的認知需求之外,還有娛樂、消遣的需求。
如今,媒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滿足受眾的消遣和娛樂要求,就需要在“求真”的同時做到“全美”。通過文學化的表達方式,將新聞事件用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有效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審美感;通過這種軟化處理方式,在不影響新聞硬度和厚度的基礎上增強了報道的可讀性。這種故事化的創作手法能夠為受眾提供更為完整、豐富的新聞材料。比如,通過對人物言談舉止的刻畫來展現人物性格,使新聞人物變得更加立體;通過再現新聞情景讓受眾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可顯著增強新聞的厚度。
總之,講述新聞故事不僅可以調動起受眾的好奇心,也能夠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在融媒體時代下,要講好新聞故事,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導向性原則。作為主流媒體,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是社會賦予的一項重要任務,導向性原則要求新聞媒體在講述新聞故事時,需要具有引導力,突出故事的價值吸引力,所講的新聞故事應該對整個社會有益,既可以滿足受眾的好奇心,還能夠起到啟迪人、鼓舞人的作用,傳遞正能量。
二是真實性原則。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生命所在,在講述新聞故事時,也需要以真實性作為準則,即便將新聞故事化,也要求每一個事實都與客觀實際相符,其中的六要素都要能經得起驗證。真實性是新聞的靈魂所在,如果講述新聞故事只是為了博人眼球,喪失真實性,那么新聞的價值也就會不復存在。
三是故事性原則。故事性要求在講述新聞故事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平鋪直敘的敘事方式,善于設置懸念,正確處理因果關系,不能過于直接地展現原因,為新聞報道增添更多的故事性,這就是新聞故事與傳統新聞報道最為顯著的一個區別。
四是時效性原則。時效性評估的是新聞報道在特定時間范圍內的傳播效果和價值,進入融媒體時代,各類信息的傳播速度變得更快,新聞報道也應當具有更強的時效性。但是,新聞故事比之一事一報的新聞時效性要略差,作為新聞工作者,需要兼顧到故事化和時效性之間的平衡點,能夠引起受眾的共鳴,以此來彌補時效性方面的不足。
新聞的生命是其真實性,故事與新聞不同,故事與新聞之間的嫁接是順應融媒體時代競爭的結果,但是如果在新聞報道中一味追求新聞的故事化,過于渲染故事氛圍,注重細節的精雕細琢,大玩情景再現,就很容易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在實際的故事化新聞報道中,有的新聞從業者沒有對新聞事件當事人進行全面采訪,為了讓作品出彩,就在其中加入合理想象,使得新聞報道成為文學的再加工,這無疑嚴重影響新聞價值。還有一些新聞媒體為了博得受眾眼球,將重心置于情景再現和講故事方面,這一點與新聞的本質也是背道而馳的。
有的新聞從業者為了吸引受眾注意力,會以一些花邊新聞、娛樂新聞作為素材來融入新聞報道之中,嚴重干擾著受眾的視聽自由。過度濫用故事化會導致新聞朝著娛樂化方向發展,成為娛樂休閑的工具,不再是傳播信息的載體,這種方法是本末倒置的。
故事化的新聞報道需要體現出對普通大眾生活的尊重和關懷,如果報道缺乏人文精神,一味地講述故事,即便情景化再強,也不容易贏得受眾的關注。為了吸引受眾眼球,有的從業者還將報道目光放在隱私上,報道一些隱私事件時對當事人的形象、姓名不加避諱地刊登出來,導致當事人不堪其擾。因此,即便進行故事化的新聞報道,新聞從業者也必須遵循人文關懷原則,充分關注當事人的需求和情感,不能一味依靠扒開當事人的創傷來獲取發行量和收視率,這反而是一種責任的喪失。
要講好新聞故事,必須把握好新聞本位,做到“以真為本”,講述新聞故事時反映的對象應當是客觀存在的,這是新聞報道的基礎,失去了真實性的新聞故事,無論題材怎樣新穎、形式怎樣活潑,都與新聞本質背道而馳。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所在,根據《新聞大詞典》的定義:新聞真實性就是新聞報道反映客觀事實的準確度。這也是針對新聞從業者的一種職業素養和態度要求。
新聞工作者需要將策劃、采訪過程中收獲的信息用故事化的語言表述出來,故事化只是一種表現形式,故事化的報道絕不是捏造新聞,而是在基于客觀事實的前提下讓新聞報道更加精彩,更具可讀性。故事新聞應當先有事件,從事件本身來挖掘其中的情節、細節和故事,故事化過程只是讓這些要素更好地合理搭配,進行組織展現,不能像小說一樣虛構。
另外,在講述新聞故事的過程中還要遵循平衡性原則,在突出一種主要因素的過程中兼顧到其他因素,公正、公平地為受眾展現事件全貌。在報道時,還要適度進行情景再現,通過語言來說話,傳遞各種非言語的信息。要注意的是,在故事化手法的應用中,必須杜絕“合理想象”,看到什么、問到什么才能寫什么。保證新聞真實,是故事化手法必須堅持的原則。
新聞從業者需要主動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在新聞從業者的職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約束作用,其涉及的職業理念、道德標準對于新聞工作者的影響頗為深遠,這在新聞報道中十分重要。對于新聞從業者而言,職業道德不僅為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行為標準,也為其提供了檢驗自身的素養參照。在講述新聞故事的過程中如果把握不當,就可能違反新聞職業道德。新聞工作者需要時刻謹記自身的職業道德,這對于講好新聞故事具有重要意義。
時效性是新聞事件從發生到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社會價值,新聞時效性既要有時間價值,也要求凸顯社會價值,傳播時效性越好,產生的社會價值也就更大。時效性是新聞價值共性的重要內容,要提高新聞故事的時效性,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新聞敏感,有“搶新聞”的意識。
在搶新聞之前,新聞工作者需做好前期準備,對各類新聞線索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根據故事化報道需要的素材來擬定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會直接影響報道質量,提綱思路越清晰,寫出的內容也會更具體全面。在講述故事新聞時,有必要將故事性和時效性結合起來,新聞工作者可以采用案頭采訪的形式,整理、歸納和分析已經報道出的新聞內容,發現其中的思想內涵,提出獨到的觀點,用故事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很多時候,講好新聞故事并不在于報道新近發生的內容,而是要突出新的觀點,將新的發現用于新聞傳播中,增加新聞的趣味性和信息性。
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支持,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素材。新聞工作者要深挖數據內容,在大數據時代下,誰掌握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新聞工作者要通過各種渠道甄選數據,挖掘隱藏在數據背后的加值內容。分析數據時需采用感性、理性相結合方式,促進數據之間的整合,尋找數據之間的隱性關系。在選好數據后,要找準敘事角度,不管是數據分析,還是數據的可視化呈現,都需要以真實性作為依托,在講述新聞故事時,數據能夠增強內容的可信度。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把握好敘事空間和敘事角度,恰當選擇角度來進行故事化敘述,以便對受眾產生吸引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對新聞進行可視化設計,將數據的關系直觀展現出來,大大提高新聞的可讀性,這是一種趣味、生動的故事講述方式,具體可以使用動靜態圖、視頻、照片、信息圖等方式,并借鑒氣泡圖、數據地圖等故事形式來提升受眾的體驗。
新聞報道為受眾提供的信息應當是新聞服務,而不是娛樂消息,如果過于注重新聞的故事化和娛樂性,反而會喧賓奪主。因此,在講述新聞故事時,既要追求娛樂性和故事性,更要關注新聞報道帶來的社會效益。新聞報道的社會效益主要集中在報道信息、傳播知識、引導輿論等方面,其中,報道信息是一項最為主要的社會功能,不容忽視。在選擇新聞素材時,既要關注趣味性,也要重視接近性、重要性和顯著性,利用故事化手法來豐富報道形式,保證新聞具有思想性和深度。所謂深度,就是對事實的深入論述,這要求新聞工作者盡可能從多層次、多側面來展現新聞事實。
另外,講述新聞故事還要把握好“度”,如果過度故事化,會讓新聞報道淪為娛樂內容,讓報道出現媚俗化傾向。盡管娛樂化和故事化的新聞報道都強調人物事件的故事性和情節性,但其本質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娛樂新聞更多的是軟性新聞,將一些非常態事件的花邊信息作為重點,以追求為受眾帶來感官刺激,其目標是為了獲取商業利益。而故事新聞的展現則是為了提高社會影響力,用故事化的表現手法來制作新聞,使受眾更易接受新聞工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并且能夠讓受眾領悟其中的道德價值取向。
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面臨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在制作新聞內容時,模仿他人的故事化創作風格也許是條捷徑,但是很難讓受眾產生忠實度,在融媒體時代下也會喪失自身的競爭優勢。基于此,在講述新聞故事的過程中,需采用多元化敘事手段,通過邏輯順序、時空順序、矛盾更替的交叉來表現新聞事件,用創新性的故事化表達手段來再現新聞事件全貌。
總之,要講好新聞故事,既要注重創新、更新形式,也要避免情節結構上的單一。運用多元化的敘述方式,能夠讓受眾長時間保持新鮮感,這也有助于媒體的長遠化發展。
一是避免走入報告文學道路。報告文學包括紀實文學和傳記文學。報告文學也是文學,是以真人真事為描述對象的一種夸張化文學作品,因為其屬于文學作品,在表達時必然會加入夸張、抽象的文學表現手法,也會有虛構成分。在講述新聞故事的過程中,要避免走入報告文學的道路,新聞有嚴格的規范,不容許任何弄虛作假。故事化的新聞報道往往更加重視人物的刻畫,通過情節的跌宕起伏來展現新聞事件全過程,絕對不能用夸張、虛構的成分來展現。因此,在講述新聞故事時必須把握好尺度。在報道時,可通過再現場景的方式讓報道做到有神有形,增強新聞的說服力和可信度,還可以在其中穿插新聞背景介紹。新聞背景是對新聞事實和新聞主題的充實和擴展,這使得新聞的故事化呈現更加全面。有了場景的鋪墊之后,可讓受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是細節刻畫要有節制。新聞報道貴在“精”,在新聞寫作中,細節描寫是提高新聞影響力的重要技巧,但是如果細節描述過多,就會導致新聞故事變得臃腫,反而會喧賓奪主、淹沒主題。在描寫細節時,需要立體地進行再現,盡可能選擇具體、動感的細節,以調動起讀者感官、激活讀者的思維。在講述新聞故事時,只有選擇能夠突出個性、彰顯主題的細節,才能成為新聞報道的點睛之筆,也使得所講述的新聞故事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故事化的新聞報道形式深受傳統媒介的青睞,新聞故事符合受眾的閱讀習慣,貼近受眾愛聽故事的心理需求。作為新聞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新聞故事的報道本質,堅持真實性、客觀性原則,發揮技術手段的優勢,創新敘事手段,拓展敘事手法,用滿足受眾心理需求的新方式來講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