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汀年
(甘肅順達路橋建設有限公司,蘭州 730050)
防水工程是各類工程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公路隧道施工中,若施工過程中的防水設計及施工不到位,地表水、地下水則會破壞工程結構,引起滲水、結構腐蝕、裂縫等質量問題。因此,本文就公路隧道工程中的防水層、盲溝、排水管等重要防排水設施的應用展開討論,旨在進一步規范公路隧道施工中的防水工藝,保障其防水效果。
某高速公路項目,路線內共包含7個標段,全線總長43 km,含隧道、橋梁、路基等工程內容,隧道占比大。由于該公路項目所處的區域地下水豐富、降水量大,為保證項目的實體質量,確保后期運營安全,需在施工中結合現場實際靈活應用防水設施,增強隧道的防排水能力。
防水設施是公路隧道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體施工體系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規范及驗評標準的要求可知,該類項目的防水設計尤為重要,需要實現邊墻不滲透、路面不積水、拱部不滲水、襯砌背面不積水等目標。因此,只有合理應用防水設施,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才能在公路隧道工程建設中,保證隧道工程的防水性能,使其更安全地投入使用。
1)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長期滲漏會造成隧道支護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導致二襯、仰拱開裂,而防水設施的合理應用可有效避免或減少上述問題的發生。不僅如此,長時間的滲漏會加快隧道結構腐蝕,破壞結構穩定性,誘發嚴重的安全風險。
2)防水設施的布設可保障公路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延長其使用壽命,改善公路隧道施工、后期運營環境,為我國公路交通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助力。
盡管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多數施工單位已經認識到防水設計的重要性,但實際應用防水設施時仍面臨著較多的現實問題。
1)防水施工工藝落后,無法滿足工程防滲、防水的基本要求。比如,公路隧道施工中,上導坑開挖速度過快、仰拱封閉不及時導致初期支護結構受力不均勻、圍巖持續變形,局部支護產生裂縫,從而出現滲水或漏水問題。
2)應用盲溝、防水層等防水設施時,選用的材料及管材不合理,同樣會導致公路隧道的防水施工效果不佳。比如,使用混凝土材料時,若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滿足設計要求,易因結構破壞而導致滲水、漏水問題。
3)在襯砌結構施工縫位置施工時,因混凝土表層清潔不到位、鑿毛處理效果不佳而使混凝土填塞不規范,進而導致止水帶變形,難以發揮其防水功能[1]。
防水材料是有效應用防水設施的重要基礎,在公路隧道施工建設中,施工人員還應科學合理地選擇防水材料。具體來說,公路隧道二次襯砌時,可選擇EVA防水板作為防水層的主要材料,防水板的厚度應不低于1.2 mm。然后,相關人員應根據排水量選擇恰當規格的環向排水管,該類水管可直接將巖體內裂隙水引導至縱向排水管,再經橫向排水管由中心水溝排出隧道。對于公路隧道工程中的縱向排水管,可選用波紋管作為排水管的主要材料,波紋管規格應為100PE的可打孔管材。與此同時,施工人員可在布設止水帶時,使用規格為6 mm×200 mm的橡膠材料作為止水帶的主材料,更有效地處理施工縫,保障其防水效果。
除此之外,防水卷材是公路隧道防水工程中的常用材料之一。在新時期公路隧道施工作業中,防水卷材本身的質量及其應用質量均會改變公路隧道的防水效果。因此,相關人員還需在應用防水設施的過程中,嚴格控制防水卷材的質量,使其厚度、規格大小符合預期要求,鋪設防水卷材時,施工人員還應注意觀察有無隆起情況[2],并結合公路隧道的整體設計確定防水卷材的鋪設方向,通常情況下,在隧道工程中鋪設防水卷材時,需要結合施工作業時所搭建的臺架,在隧道拱頂部位的中心區域鋪設卷材。鋪設過程中,可采用環向鋪設模式,且相鄰區域的防水卷材應相互錯開。鋪設完畢后檢驗其平整度。為使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最大化,施工人員可配置隱形釘,固定土工布,借此增強防水層內防水卷材鋪設的密實度,強化其防水功能。
防水層是公路隧道橋梁工程中的重要防水設施之一,鋪設防水層時,施工人員應提前測量初支混凝土斷面,然后切除外露錨桿頭,并采用分層噴射混凝土的方式對坑洼處進行找平,最后鋪設混凝土防水層。應檢查排水管數量、排水設施的通暢性。施工區域溫度較低的情況下,還應定期檢查防水層,保障其在公路隧道運營中抵御低溫、順利排水的作用。
防水板的鋪設是公路隧道防水層設施的核心內容,其施工質量影響著公路隧道工程防水層的基本性能。相關人員應結合公路隧道施工特點及其防水技術要求,持續完善、規范防水板鋪設流程。
1)應用無釘鋪設的方式,自上而下地鋪設防水板,使防水板與隧道、其他區域的圍巖充分連接。之后,施工人員可在隧道側面區域開始鋪掛防水板、土工布,具體的施工流程是用射釘槍將土工布固定在隧道初支面,然后用約3 mm的鋼絲將其擰緊,固定在螺栓上,固定后將土工布、防水板貼裝在巖層表面,懸掛在鋼絲繩上,并將其粘貼在對應的區域。
2)施工人員可用焊接設備將防水板進行焊接,焊接寬度不小于12 cm,焊接接頭應小于1.5 cm。焊接過程中,還應靈活控制防水板焊接時的溫度。
3)防水板鋪設結束后,全方位地檢查公路隧道防水層設施的施工質量,重點檢查防水層各區域焊縫的焊接質量。檢查方法是托起防水板,人工檢驗防水板與混凝土的黏合程度、防水板的焊接效果以及防水層表面是否存有褶皺情況。
盲溝同樣是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防水設施。在公路隧道中,盲溝具有較強的透水性和彈性,可以沿著隧道內進行鋪設,要求其承受壓力不低于0.5 MPa時,扁平率<5%。為有效應用盲溝,確保防水效果,施工人員需進一步規范盲溝施工工藝流程,明確盲溝施工要點[3]。
1)襯砌施工時,施工人員應嚴格按設計方案施工,合理控制盲管布設間距。對于隧道內地下水較多的地段,環向盲管間距約為6 m,盲管規格為50 mm,縱向盲管的間距為12 m,盲管規格為80 mm。盲管出口端應設計為排水坡,水溝位置通常在襯砌邊墻下方28 cm處。需要注意的是,若隧道內水質較為特殊,為堿性水質,盲管長期排水后可能會出現白色結晶堵塞管道,所以,在正式施工前,要分析盲管規格、管道端口的實際位置,必要時可定期疏通盲管,及時將結晶物去除。
2)襯砌施工中的盲管還要應用可打孔的波紋管套接,并采用玻璃膠密封接頭,同時使用土工布將其包裹住,包裹后用綁扎固定。將隧道內的水引入邊溝的盲管一般應選用導向管,導向管型號規格為100PVC,該類盲管可有效控制排水管口之間的距離,確保排水坡度符合隧道排水、防水要求。在此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確保排水管襯砌弧度順暢,管口斜度約為45°,且混凝土澆筑時不會對盲管主體結構產生破壞。
3)盲溝施工中,為使盲管排水坡度值保持在2%,定位導向管時,施工人員可借助鋼筋骨架定位100PVC導向管,并提前測量公路隧道內矮邊墻的標高,以及管口位置,然后鉆孔,孔深約為10 cm。鉆孔結束后插入鋼筋骨架作為支撐結構,并將其焊接為穩固鋼筋支架,焊接過程中可按照標高、管口距離等數據布設盲管,比如,在上述工程項目的盲溝施工中,設計人員結合其防水要求,設計軟式透水盲溝。具體的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某公路隧道工程盲溝施工流程圖
施工縫是新時期公路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員建設防水工程的主要管理主體,因此,在應用防水設施時,需要加強施工縫的防水處理。
1)非必要不設置施工縫。若因特殊情況必須設置施工縫時,還應在處理施工縫時保障新舊混凝土的黏結程度;振搗施工縫周圍的混凝土時,重視其密實度。對于處于防水工程核心段的施工縫,可應用膨脹型止水帶加固施工縫。此外,公路隧道防水設施中,變形縫、穿墻管、施工縫是誘發滲漏風險的關鍵區域,其應用管理尤為重要。所以,在公路隧道內設置變形縫時,還應將不小于60 cm的防水層布設在混凝土結構內,并使用密封膠密封變形縫。
2)混凝土澆筑作業連續性不強時,公路隧道工程則會伴有變形縫或沉降縫,進行防水作業時,施工人員應根據各類施工縫的分布情況,使用水鋼板進行防水處理。通過焊接水鋼板的方式預防滲水、漏水風險。焊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在施工縫表面清潔后,對其進行鑿毛處理,然后實施焊接作業,密封處理施工縫時。可使用海綿條避免振搗環節出現離析問題。
3)防水處理施工縫時,施工人員應在公路隧道二次襯砌結束后的12 h內沖洗縫隙內的混凝土,露出混凝土面的石子后,正式灌注混凝土,灌注流程是先涂刷一層水泥漿,然后鋪設厚度為1 cm的水泥漿,30 min后再灌注混凝土漿液[4]。
為延長公路隧道的使用壽命,確保其防水性能,還應及時完善防水支護設施的應用方案。防水支護設施的應用可避免圍巖變形,有利于增強隧道內部結構的穩定性,保證行車安全[5]。通常情況下,隧道支護的主要工藝為錨噴技術,施工中應合理選擇錨桿規格,重視錨桿質量管理,且錨桿施工、支護設計應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正式支護前,施工人員應加強防水處理,細致地清理砂漿上的浮渣,同時打磨、處理支護結構表面,使其能夠與防水層相互作用,不會出現破壞防水層的情況。在此過程中,為使支護表面結構、隧道防水層緊密結合,應在支護期間將隧道內的地下水引流至排水溝,經盲溝等防水設施排出隧道外,以避免地下水聚集到襯砌結構底部,從而預防隧道內的地下水堵塞,同時還應將部分水源由圍巖盲溝流入泄水孔內,防止地下水積聚[6]。
綜上所述,為在城市交通系統中增強公路隧道運營的安全性,應重視各類防水設施的應用,科學、合理地選用防水材料,優化防水結構的整體設計。在此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公路隧道工程的防水技術要求,運用防水基礎設施,規范防水設施布設中的施工操作,并采用更多新穎的防水材料、防水工藝,以確保公路隧道工程的防水性能,滿足城市交通安全運營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