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 梁 娟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首位,兒童青少年已經成為中國視力損傷的主要群體。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且呈低齡化趨勢——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占14.5%。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全面啟動春季學期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活動。眾所周知,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預防近視則為時已晚,應該從更低齡的幼兒園階段開始重視幼兒視力保護。
那應該從哪些方面保護幼兒的眼健康、打好視力保衛戰呢?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健康領域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是開展幼兒園健康領域工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認知基礎。3~6歲幼兒是幼兒園的“主力軍”,在正常入園的情況下,幼兒在園時間長達9~10小時,幼兒園開展各項愛眼、護眼活動有一定的必要性,幼兒也更易于接受。
《指南》在健康領域提出教育建議:“保證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在戶外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能力、靈敏性、力量和耐力等身體機能發展能力,如開展走獨木橋、手腳并用攀爬、助跑跨跳、追逐躲閃跑、拍球、踢球、轉呼啦圈、跳繩等體育活動,以及貼餅子、搶椅子、切西瓜、“城門城門幾丈高”等民間游戲,還有各個戶外區域互相打通后幼兒的自主游戲,都能促進幼兒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促使幼兒擁有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
戶外運動可增強幼兒的眼肌功能、減低眼壓,使其眼睛不易近視。足夠時間的戶外活動可以增加幼兒曬太陽的幾率,而曬太陽可以促進人體分泌更多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增加人體對鈣的吸收,鈣則會使眼球壁的彈性和表面張力增強;多曬太陽可以使幼兒瞳孔收縮,加強眼睛的聚焦力,看到的事物更清晰,從而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指南》健康領域“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的目標1“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中提出:“幼兒喜歡并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知道保護眼睛、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看電視時間根據不同年齡段也有不同的時間要求。”因此培養幼兒用眼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站姿和坐姿是否正確、玩桌面游戲時身姿是否端正均和幼兒的視力密切相關。歪著身子、弓著身子坐會引起幼兒彎腰駝背等問題,長時間低頭、近距離玩桌面玩具或畫畫會引起眼睛疲勞或近視。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在站的時候、坐的時候、進行桌面游戲時保持正確姿勢;普及不用臟手揉眼睛等愛眼知識;使用大屏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按照幼兒年齡段盡量控制在要求時間內;每天定時和幼兒一起做眼保健操;保證充足的午休時間;定期做健康檢查等——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保護視力的最好方式。
《指南》在健康領域“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中提出了要促使幼兒“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目標。幼兒好奇心強、喜歡探索,但又缺乏對危險事物或行為的認識和判斷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也較弱,在幼兒園里除了接受教師的保護和照顧,還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在愛眼、護眼方面,教師除了進行相應的安全知識教育活動,還可通過繪本閱讀來科普愛眼、護眼知識,如,《我會保護眼睛》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繪本,旨在讓幼兒了解人眼結構,知道什么是近視、什么是遠視,該繪本也對幼兒家長做了警示——幼兒的身高剛好在成人的腰部,成人背著帶有金屬掛件的包或腰部有金屬裝飾物都有可能誤傷幼兒的眼睛;《眼睛只是用來看東西的嗎?》是一本科普認知繪本,該書不僅給幼兒科普了人眼的構造,還引導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眼睛;《蒙眼睛》講的是一個貼近幼兒生活的小故事,它讓幼兒知道了什么是“弱視”、如何用正確的坐姿看書和看電視、如何控制用電腦的時間——以此來幫助幼兒強化保護視力的良好意識。
家長作為協同育人的方面之一,在幼兒生長發育及教育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三周歲入園前的生活習慣已在家庭中養成,那家長還應該注意培養幼兒哪些習慣?
據統計,兒童肥胖癥的比例有逐年增長的趨勢,這與家長不正確的健康觀和飲食觀以及由此導致的幼兒熱量攝入過多、運動不足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幼兒合理的飲食習慣——偏食易造成營養攝入不均衡,可能會加快近視的發生,常喝牛奶或多食魚類、豆類等高鈣、高鐵食品,有益眼睛健康;多吃蔬菜瓜果,補充維生素;多吃粗糧食物,補充纖維素。營養搭配好才能使幼兒的身體正常發育。如,繪本《肚子里有個火車站》的小主人公茱莉婭因為吃的食物太雜亂、不健康,而引起肚子里小精靈們罷工抗議,因此茱莉婭的肚子疼了起來……繪本以一種有趣的方式使幼兒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統,幫助幼兒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在家時,家長要引導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睡眠習慣,讓眼睛充分休息也是保護視力的一種方式。有些幼兒晚上玩起來不想睡覺,家長要和幼兒制定睡眠計劃,比如幼兒晚上九點睡覺,那就要八點開始洗漱,八點半上床聽睡前故事,為睡覺做好準備;睡覺時要把照明燈關掉,可以開一盞燈光微弱的小臺燈,這樣幼兒就不會因為燈光太亮而興奮得睡不著,也不會因為什么都看不到而害怕,有助于幼兒快速入眠。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視力健康的前提,家長在周末或假期可和幼兒一起制定鍛煉計劃,多帶幼兒到戶外進行活動,既增強了幼兒的體質,也可以預防幼兒近視或遠視。可選擇親子小游戲,也可選擇對抗型運動,家長和幼兒一起運動更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頻繁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電子產品對幼兒的眼睛傷害極大,家長要控制幼兒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間,同時做好榜樣,多陪伴幼兒。家長可選擇一些益智類玩具陪幼兒一起探索,可陪幼兒畫畫、聽音樂,也可跟幼兒一起探索游戲新玩法,這樣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會更投入——用游戲的時間替代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間,養成用眼好習慣。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當的用眼習慣會導致眼部疾病,危害身體健康。社會方面應該多進行愛眼、護眼等方面的宣傳,組織各種愛眼、護眼的活動,讓人們明白眼睛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培養下一代用眼好習慣。我們邀請當地婦幼保健院醫生定期來幼兒園宣傳相關知識,醫護人員走進課堂開展互動式科普課程,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動畫讓幼兒了解保護眼睛的六個方法——玩好(兩小時以上戶外活動);用好(堅持良好的讀寫坐姿);寫好(遵守“3010”護眼法則);看好(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視覺環境);睡好(早睡早起);吃好(飲食營養均衡)。還可以和幼兒開展有趣的游戲,幼兒戴上眼罩摸索著走路,感受眼睛被蒙起來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從而讓幼兒更加愛護自己的眼睛。有趣的互動課程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了解了更多的愛眼、護眼知識。除此之外,婦幼保健院的醫生每學期定期來幼兒園給所有幼兒進行視力檢查,做好近視預防和早發現的工作。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各種“愛眼、護眼”的教育活動義不容辭。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通過各種方式做好幼兒視力保健工作,增強幼兒愛眼、護眼的意識,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打好幼兒期的視力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