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港城第二實驗幼兒園 宗秋培

秋季,收獲著金燦燦的碩果;秋季,帶來了甜蜜的美味;秋季,繪畫著暖暖的色彩;秋季,見證著我們的成長。港城第二實驗幼兒園在九月的暖陽中悄然開園,微項目課程也在秋收季節(jié)悄然萌發(fā)。我園結合新園建構材料豐富多樣的優(yōu)勢,借助幼兒園小廚房與勞動課程的融合,申報了“建構”與“食育”兩個微項目,項目組長分別由業(yè)務園長和教學主任擔任,引領全園教師一起踏上了探索教研的道路,初步的實踐研究也由此開啟。
在微項目課程啟動之前,我們依托專家給出的建議與方向,站在幼兒園中層管理者的角度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我們觀察的對象是誰?觀察教師的目的是什么?我們?yōu)槭裁匆^察教師?如何觀察并給予教師支持呢?
在上述問題的指引下,我們掌握微項目課程研究的關鍵點,開展了系列教研活動。
1.書籍引領,明確項目目標
建構組選取了《幼兒園創(chuàng)意拼搭》《觀察兒童》等書籍為教師提供指導方向;食育組確定了《“活教育”中的食育》以及正則幼兒園出版的《游戲部落》等書籍作為參考,同時我們要求所有教師對《學前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一書進行精讀探討。
2.共讀分享,深入項目內(nèi)容
建構組通過對小、中、大建構目標的共讀與研討,明確了指導幼兒的方向;教師們手執(zhí)《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口袋書,隨時翻閱要點并對幼兒行為進行解讀。食育組通過共讀了解到:食物是一位優(yōu)秀且具有多重屬性的“老師”,來自大自然的它是最好利用的自然教育工具,豐富的色彩與多變的形狀造就了它具有藝術與科學的屬性;同時,它又與節(jié)日、節(jié)氣、禮儀等文化活動息息相關。
1.深入游戲,發(fā)現(xiàn)幼兒問題
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幼兒科學合理的指導,在微項目課程實施之前,建構組的教師們進行了團體建構,模擬幼兒喜愛的主題分組進行體驗。搭建完成后,教師們從建構意圖、建構設計、建構技巧、游戲情節(jié)推進等方面分析作品,給班級微項目課程的開展提供了經(jīng)驗導向。而食育組則從節(jié)日節(jié)氣出發(fā),為幼兒提供面粉、雞蛋等基礎材料,在指導幼兒操作的同時錄制視頻,活動后分析幼兒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難點,并與幼兒分享討論、及時解決。
幼兒在室內(nèi)和戶外開展的游戲種類不同、內(nèi)容不同,教師觀察的目標也不同,所以教師對于自主觀察到的內(nèi)容不能一概而論。為了讓教師明確觀察要點,我們在業(yè)務學習時提供各班級典型游戲案例,組織教師分組研討,就幼兒游戲過程中的游戲主題、游戲角色、對材料的選擇和運用、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游戲中的語言和交往、游戲的持續(xù)時間與游戲興趣、對游戲規(guī)則的理解和遵守等方面進行分析與評價——這一舉措是教師尋找到觀察幼兒游戲的主要側重點。
體會:通過案例剖析,幫助青年教師找到觀察要點。但觀察的要點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在幼兒游戲推進中不斷完善與豐富。
2.及時教研,討論指導方案
在微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困惑。例如,幼兒嘗試做食物時,做出來的是“黑暗料理”怎么辦?食育課程的開展是隨機的嗎?幼兒建構遇到瓶頸時,教師該如何支持?當建構受到材料或場地的限制時,幼兒園行政組可以怎樣調(diào)整?
因此,我們通過晨會教研、及時教研、觀摩評比等方式,幫助教師們解決微項目推進中的疑問。例如,在周四的業(yè)務園長晨會中,我們利用有效的10分鐘時間為教師們分析講解建構游戲中的支持策略,指導教師從《指南》里尋找幼兒游戲活動的目標;利用幼兒休息時間講述生活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并與教師交流探討,或者再次翻閱書籍尋找答案;幼兒離園后,通過對建構區(qū)、小廚房環(huán)境的評比,促進教師再次提高課程意識。同時,微項目組長及時記錄教研大事記,為課程研究發(fā)展提供了高質(zhì)量的過程鋪墊。
3.觀察反思,提供策略支持
只有學會觀察幼兒,才能從幼兒的日常行為中讀懂幼兒的想法,解讀幼兒的心靈密碼,最終找到支持、幫助、指導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路徑依據(jù)。我園教師普遍較年輕,因此我們將項目組的教師分為:一年內(nèi)的新教師,撰寫每日的游戲記錄與反思;兩年內(nèi)的成長教師,撰寫每周的課程游戲故事;三年以上的成熟教師,撰寫每周的幼兒觀察記錄。在數(shù)周的記錄后,教師們對幼兒游戲中的行為分析與評價更加深入了,對微項目課程中的疑問也逐漸“撥開云霧見月明”。
體會:依托集體的力量共同尋找對策,更能精準找到有效方案;用實際案例解讀理論,幫助教師尋求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而行政引領能幫助教師解決難點,給予教師最及時、最需要的幫助。
1.匯報分享,汲取經(jīng)驗
每周五微項目組會對本周的觀察與記錄做簡單的分享,通過PPT展示與講解,教師們從照片、視頻中獲取其他班級的項目核心經(jīng)驗,互相取長補短。同時,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給教師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與感悟,對于新教師們來說這更是一種促進與提升。
2.視頻推廣,拓寬視野
我們還通過視頻號每周推送項目組研究主題案例,并及時分享其他姐妹園的游戲視頻案例,這樣教師們在自我學習與他人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撞擊靈感,為課程的發(fā)展提供更寬的視野。
體會:教師們在對話中找到了有效的講述思路與方法。這一方法能給予教師最需要的指導方式,這也是案例分析的關鍵。
課程已然結束,但腳步從未停下。在數(shù)周的觀察與推進后,教師在成長、在收獲:我們開展了“我們的城市”“我的家”“溫暖的小木屋”“冬日燒烤”“I LOVE 柚”“薯你最甜”“與桂相遇”等多個主題活動。
在主題活動“冬日燒烤”中,教師以時間軸為導線,記錄了幼兒每一天的發(fā)現(xiàn)與驚喜,從第一次搭建鍋爐到最后品嘗美味的食物,教師一步步分析幼兒的行為特征,從材料支持到課程深入,“冬日燒烤”見證著幼兒的喜悅與成長;在主題活動“與桂相遇”中,幼兒在桂花的香味中尋到了每位的食物,在摘桂的過程中搬運梯子、跳床,體驗了分工合作的力量,在品桂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桂花米糕發(fā)酵的秘密……正是有了教師的觀察,我們的主題課程才得以生發(fā)并深入發(fā)展。
可以說,對幼兒游戲的觀察體現(xiàn)了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和尊重,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專業(yè)理念與核心素養(yǎng)。我們對幼兒園課程研究中的觀察與跟進方式有以下三點思考:
教師知道看什么是觀察的第一要素。在案例解剖的過程中,我們幫助新手教師提取核心要點。例如,材料投放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數(shù)量是否滿足幼兒的需要,幼兒是合作游戲還是平行游戲……在不斷的經(jīng)驗累積中形成條目式的整理方案,以此幫助新手教師在日常觀察中快速找到觀察要點。
現(xiàn)場指導使教師們學會了及時有效地跟進幼兒的游戲。而有效的現(xiàn)場指導,讓教師們少走“彎路”,也避免了一些為觀察而觀察的現(xiàn)象。只有讓教師真正走進幼兒的游戲,深入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體驗游戲中幼兒的狀態(tài),才能更加了解幼兒的成長軌跡,發(fā)揮觀察的真正價值。
案例講述讓教師們在反思中不斷成長。觀察不僅僅停留在紙上、手機里,在教研活動中,教師們互相分享交流,通過查閱相關理論資料撰寫游戲觀察記錄,不斷提高理論素養(yǎng);同時,教師們在分享案例時及時捕捉他人的有用信息,相互學習,進一步提高分析與解讀的能力。
我們永遠不會停下教研的步伐,帶著問題真教研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只有真心觀察、陪伴兒童,真正把兒童當做兒童,充分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我們的觀察才有意義,教育之花才得以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