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尚 婷
游戲緣起
為滿足幼兒勇于挑戰自我潛能的欲望,我們準備進行一場別樣的踢球射門賽。
游戲一:積木軌道賽
經驗生長點:探索不同材質軌道的安全性與操作性。
游戲推進
對話生發:討論哪種材質制成的軌道更加安全。
環境材料:增加長短不同的墊子。
游戲二:墊子軌道賽
經驗生長點:探索設計更有趣的軌道賽;探索更加合理的計分方式。
游戲推進
室內區域活動——美工區:設計軌道;科學區:小球在軌道中的運行。
游戲三:鋸齒軌道賽
經驗生長點:解決墊子倒塌的問題,探索更具挑戰性的軌道賽;進一步完善計分表。
游戲推進
集體教育活動——室內區域活動:10以內的加法;數學區:練習計數分類、統計。
游戲四:巖漿軌道賽
經驗生長點:探索腳的落腳點;設計更為明確的計分表。
游戲推進
對話生發:討論墊子倒塌的原因。
環境材料:添加小旗等材料。
有著十足神秘感和吸引力的戶外野探區,是大班幼兒參與挑戰與探險的“風水寶地”。在這里,幼兒可以體驗到水上高空滑索的驚險與刺激,其臂力、膽量和平衡性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與發展,在感受速度與力量的同時獲得了成就感與滿足感。對高空滑索的探索,幼兒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與節奏不斷推進——從單一的滑逐步發展到有游戲情節和其他材料參與的滑,游戲性和趣味性不斷增強。“別樣的踢球射門賽”就是在“炸碉堡”“下蛋”等游戲的基礎上生發出來的新游戲。

圖1.積木軌道
游戲開始,負責搭建球門的幼兒找來幾塊長短不一的墊子準備開工。嘉瑞當指揮長,其他幼兒配合著把兩個兩折的墊子放在左右兩側,上面再橫放一個長墊子,如此球門便搭好了。球放在了離球門不遠的正前方,子航向對面起點處的夏天揮旗示意,讓他準備踢球射門。就在這時,一陣風把球吹向一邊,球不固定,夏天就無法準確射門。“機靈鬼”睿涵跑去拿來兩塊積木放在球兩側,球就被固定住了。夏天踢球射門,可惜球跑偏沒有射中,津碩和宇航同樣沒有射中。如何精準射門?嘉瑞靈光一現:“我們可以用積木擺一個軌道,讓球在軌道上滾。”孩子們覺得這主意不錯,說干就干,他們從建構區運來積木,輕松地擺出了一條筆直的軌道(見圖1)。接下來挑戰踢球的是嘉瑞,而有了軌道的約束,球乖乖地滾進了球門。射門成功后,孩子們的挑戰熱情異常高漲,他們一次次從高處滑下,一次次踢球射門……
這時,嘉瑞咧著嘴一瘸一拐地走過來對我說:“老師,踢球的時候,兩邊的積木把我的腿碰疼了。”檢查并無大礙后,我向孩子們提議:“積木做軌道的想法很好,可是不夠安全,你們想一想有沒有更安全的材料可以代替?”藝銘脫口而出:“可以用墊子代替。”
“用什么樣的墊子?怎么做軌道?”我連續發出兩個問題。
“拿兩塊長墊子放在球門兩邊。”“還是用兩塊短墊子比較好。”……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

圖2.墊子軌道
藝銘和嘉瑞拿來兩塊三折墊擺放在球門兩側,其他孩子拿球比量著調整好間距,墊子軌道建成(見圖2)。第一個挑戰的是穎昊,負責揮旗的子航大聲喊:“5、4、3、2、1!”只見穎昊一躍而下,踢球、射門,挑戰成功。“穎昊,記1分。”順子興奮地喊道。第二個挑戰的是可樂,球也輕松進門。“可樂,記1分。”這時,藝銘說:“這樣玩太容易了,我們需要增加難度。”說著她開始指揮起來,“你倆去抬兩塊大墊子……”
孩子們用長墊子代替了兩塊短墊子,球和球門的距離加大了。“我先來試試。”藝銘自告奮勇,但球還沒進門就滾不動了。瑞涵說:“你要使勁踢。”藝銘照辦,第二次球終于飛快地滾進了球門,藝銘開心地跳了起來。“這次我得幾分?”藝銘很關心自己的得分。
“2分吧!”順子說。孩子們又把兩塊墊子靠得近了一些,目的是再次增加踢球難度。這次挑戰的是田美,只見她用盡全力,抬腳一踢,球卻只滾到軌道中段。“我來試試。”優優說。只見優優腳一抬踢球射門,成功了。大家一陣歡呼:“太棒了!”“得2分。”“要先用腳把球挑到墊子上,再使勁往前踢。”優優邊講解邊演示(見圖3)。有了優優傳授經驗,田美和子航也射門成功了。
“我想給他們計分,但是人太多,我都忘記了。”順子愁眉苦臉地說。
“是呀!比賽計分很關鍵,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記住得分呢?”我也做出思考的樣子。
順子摸著小腦袋瓜說:“我們可以寫在紙上。”
“對呀!我們可以設計一張計分表,最后看誰得分最多,誰就是勝利者。”我的提議得到孩子們的一致認可。
在游戲反思環節,藝銘提到了一個問題:“墊子軌道賽有些簡單,小朋友有些不想玩了。”鑒于孩子們對軌道樣式的關注,我們在美工區開展了“設計軌道”的活動,孩子們發揮想象設計出各式各樣的軌道,有鋸齒軌道、平行軌道、“S”軌道……此外,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球受力大小與滾動速度之間的關系,我在科學區提供了不同材質的積木和玻璃球,讓孩子們拼擺軌道,并用不同的力度彈球射門(見圖4)。

圖3.優優踢球示范

圖4.嘗試彈球射門

圖5.鋸齒軌道
游戲五:隧道軌道賽
經驗生長點:調整隧道的高度讓球能夠順利通過。
游戲推進
對話生發: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讓其自主選擇軌道賽。
游戲六:花樣軌道賽
經驗生長點:探索多種形式的軌道賽,并設計適合這種形式的計分表。
再次游戲時,孩子們拿著事先設計好的軌道圖,按計劃拼擺起軌道。他們首先拿來兩塊三折墊立在球門兩側,并起名叫“立體軌道”。計分員、指揮員和射門員各就各位,比賽氣氛瞬間緊張起來。第一個射門員是果果,可她的腳剛碰到球,墊子就倒了。
“這個軌道不行,輕輕一碰就倒了。”果果著急地嚷嚷道。
嘉瑞說:“先等等。”他拿來兩個小墊子分別抵住立著的墊子。第二個嘗試的是夏天,他順利進球。“夏天,得1分。”但豎著的墊子又被碰倒。藝銘說:“順子,你去拿幾塊小墊子,我們讓墊子躺下,看看怎么樣?”這次孩子們把小墊子角與角相對,依次擺在球門兩側,擺成了鋸齒狀軌道。“這次就不會倒了。”藝銘得意地說。果果豎起大拇指贊嘆道:“真牛!”負責放球的瑞涵,根據球的大小調整好鋸齒軌道的間距。舒涵一躍而下,雖然球在鋸齒軌道上跌跌撞撞,但最終還是平安地進門了(見圖5)。與以往不同的滾動方式,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爭搶著參與比賽,體驗別具一格的鋸齒軌道賽,玩得不亦樂乎。
游戲分享時,得分越來越高的射門員心潮澎湃。惹得負責拼擺軌道的藝銘和嘉瑞也一臉羨慕:“我不想擺軌道了,我也要參加比賽。”
“那誰來擺軌道呢?”我反問道。
孩子們都沒有吱聲。想到是得分吸引了他們,我便說:“擺軌道的小朋友也可以計分哦!”
“要重新設計計分表。”
“還要想想擺一次軌道得幾分。”孩子們討論著。
“咱們再增加點難度吧!”嘉瑞提議。
“怎么加?”順子問道。嘉瑞拿了一面小旗放在軌道中央(見圖6):“踢球時,腳不能碰到小旗,碰到就失敗了,不能得分。”他又大聲向對面的射門員說:“這個小旗是巖漿,碰到就不能得分了。”
“這個加幾分?”優優問。
“2分。”計分員果果答道。
第一個參加比賽的優優腳碰到了小旗,慘遭失敗。可她不死心,站在軌道前研究了起來,優優邊觀察邊比劃:“腳在旗前面落地還是后面落地呢?”接著,她又進行了一次嘗試,這次成功了,腳沒有碰到小旗。優優還總結出了一個靈驗的方法:“腳要在小旗前面落地,這樣不容易碰到小旗。”她大方地把這一經驗傳授給所有射門員。

圖6.巖漿軌道

圖7.第二次計分表
游戲繼續進行,計分員們也在認真地履行職責,不時做著記錄,只是我發現他們記錄的方式存在問題。我讓果果進行分享,他先從計分規則開始介紹:“擺軌道一次得1分,進球一次得2分。”這次他的確把擺軌道的孩子記錄在表上了——上面是擺軌道的,下面是射門比賽的,中間用一條線隔開(見圖7)。接著我提出問題:“這樣記錄,如果果果不介紹哪個是擺軌道的哪個是射門比賽的,我們是分不出來的,怎樣設計計分表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
“可以把墊子和球標出來。”小米說。
“這是個好辦法,期待著你們設計出新的計分表。”

圖8.隧道軌道賽

圖9.第三次計分表
游戲開始了,負責擺軌道的孩子迅速把鋸齒軌道擺好了,等待比賽開始。嘉瑞和滿意又抬來一個長墊子,放在離球門最近的兩個小墊子上,搭出一個隧道。
“滿意,把球拿過來,我試試球能不能踢過去。”嘉瑞進行踢球測試,可隧道有些矮球鉆不過去。他們又加高了一塊墊子,高度調整好了。比賽開始,第一個踢球射門的孩子是可薇,結果沒有踢進,她非常沮喪,站在一旁看淑瑤踢球射門。淑瑤兩手緊緊抓住把柄,在滑下的一瞬間兩腳抬起用力踢球,球成功進入了隧道(見圖8)。“球進了,淑瑤得3分”。可薇邊看邊學,再次站上賽臺,只見她側身滑下,一只腳騰空,另一只腳踢球射門,球進了,她高興地歡呼:“我得了3分,快給我記上。”隨后,可薇還當起了“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智慧取勝(見圖9)。
在幼兒需求的驅使下,游戲得以不斷生發和推進,先后出現了積木軌道賽、墊子軌道賽、鋸齒軌道賽、巖漿軌道賽、隧道軌道賽、花樣軌道賽等形式多樣的踢球射門賽。這些均得益于教師能夠在每一次游戲時,充分尊重幼兒的真實感受,支持幼兒突破游戲的局限性,并啟發幼兒積極思考與探索,推進游戲持續深入發展。這讓教師更加堅信了幼兒需求和教師支持之間良性互動的作用,這一過程產生的力量是無窮的,生發的空間是無限的。
軌道的設計和計分表的產生,都離不開幼兒感知經驗和生活經驗的支撐。教師能夠抓住幼兒的經驗生長點,充分利用集體教學活動和室內區域活動,投放豐富的操作材料,為幼兒提供材料與經驗支持。對于教師來說,及時掌握幼兒的經驗需求,并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幼兒豐富經驗,引導幼兒進行經驗的合理遷移,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內容。
教師始終關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并利用游戲的分享反思環節及時拋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和討論,讓幼兒在對比分析、總結反思、策略尋找中解決問題。因為每解決一個問題,游戲就往前推進一步。“軌道使用材料的安全性”“計分表如何呈現得更清晰”等問題的生發,得益于教師的時刻關注,這些問題都能讓幼兒踮起腳尖,跳一跳便摘到“最近發展區”的“果子”,游戲中問題的解決不僅促進了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還引領了游戲的深度發展。
游戲中,教師始終扮演著“隱藏在暗處”的觀察者和“從容應對”的引導者,通過觀察和傾聽深入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支持并鼓勵他們打開思路、自主設計、創新玩法,讓每位幼兒都能有充分表達和展示自我的舞臺,有將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的機會,從而發揮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不僅成就了幼兒的發展,還推進了游戲的創新。
游戲到此并沒畫上句號,這是一個后面帶有省略號的游戲故事。只要游戲場景和游戲材料在,只要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所保證,幼兒的游戲定就會不斷生發。教師要相信自主游戲的無窮魅力,更要相信幼兒的游戲能力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