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經開第一幼兒園 賈 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社交軟件快速進入人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更快速的資訊、更便捷的服務、更暢通無阻的人際交流。同時網絡化也在不斷刷新著幼兒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常見的網絡交流工具有QQ、微信、微博;公眾服務平臺有:微信公眾號、服務號等——這些社交軟件和公眾服務平臺發揮著網絡媒體的優勢,而對身處融媒體時代的幼教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園的家園工作。”幼兒教育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責任,而是要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家長提高認識,鼓勵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中來。如何有效結合網絡媒體和傳統的家園溝通方法,更好地做好家園溝通工作、共同培養身心健康成長的幼兒,是我們不斷探索的方向。
面對網絡交流的實時和便捷,當家長在班級群里提出了問題和看法時,部分教師缺乏網絡溝通的經驗,因此,也就出現了一些家長的信息無法及時回復,或回復不當造成誤會的現象。有些問題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解決,久而久之,家長就會對教師失去信任感,如果利用社交媒體將某個事件繼續擴大,引發其他家長的集體聲討,就會影響到教師的正面形象,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會對幼兒園的聲譽造成不利影響,從而波及到家園之間的良好溝通關系。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幼兒園已經摒棄了園報、網站建設的溝通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幼兒園微信公眾平臺、班級微信群、QQ群等溝通方式。幼兒園會在園所公眾平臺上發布一些園內最新的課程建設、師資培訓、對外交流、引領示范、專業比賽等內容,教師也會將這些內容轉發到班級微信群里,但這些內容均偏重于宣傳,只是讓信息實現了從幼兒園到家庭的單向傳遞,而教育咨詢、家園對話等欄目雙向互動功能仍然缺失。
1.充分利用網絡載體,傳播幼兒教育正能量
幼兒園在本園微信公眾平臺上及時發布有關教師培訓、技能比賽、節日活動、園本教研、引領示范等方面的信息,并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廣大家長傳播幼兒園教育新理念,讓家長感受到幼兒園及教師的專業、敬業、樂業精神,從而傳播幼兒教育正能量。教師可以在班級QQ群、微信群里發布幼兒活動的照片、視頻,而這些照片和視頻一定要經過精心拍攝和挑選,且能關注到班級每一位孩子的——家長通過網絡就可以及時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視頻。這樣,不僅能增進家園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且有助于進一步開展班級工作。這種及時有效的溝通方式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及時宣傳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助力家園良好互動。
2.搭建優質交流平臺,傳播幼兒教育新理念
目前,幼兒家長的學歷以及整體素質明顯提高,他們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在班級群里推送一些優質的幼兒教育文章,或組織家長就當前的某一個熱點育兒話題進行討論、交流,各抒己見,相互學習育兒經驗。教師可以從中梳理出家長感興趣的話題或有困惑的問題,及時地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家長進行互動,用具體的實例來幫助家長理解和掌握正確的育兒理念——只有讓家長滿意了,教育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
1.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活動,進行便捷、個性化交流
目前熱門的社交軟件有:QQ、微信、微博等,它們有著實時、便捷、省時省力的優點,對于工作忙碌的家長來說,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用的溝通工具。教師可以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并在上面發布幼兒的活動的照片、視頻,讓家長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增強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了解和信任,這一舉措有利于班級工作的良好開展;教師也可在微信群里征集家長感興趣的話題,以自己的專業視角,幫助家長篩選網絡上有用的教育信息,共同商討育兒方法;還可以針對班級最近出現的某個問題或家長關注的熱點在班級群里進行討論,梳理思路,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家長真正有所收獲,從而對老師產生敬佩之情。這就對老師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組織家長討論之前多方查找資料,才能給家長個性化、切實可行的教育建議。另外,教師可以定期以“云課堂”的形式為家長科普育兒知識,利用視頻軟件針對家長感興趣的育兒話題,錄制視頻,供家長參考使用。
2.傳統的家園溝通更具有針對性
傳統的家園工作交流模式體現在接園時間、家園聯系冊、家長會、家長半日開放活動之中,這種模式能與家長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教師就能通過家長的表情、言語、動作等行為語言判斷家長想要表達的內容,信息傳達將更加準確。教師也能及時根據家長的反應跟進情況,融入真情實感,有針對性、一對一地開展家長工作,使家園溝通工作更加真實、有效。教師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與家長進行溝通,更能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從而形成良好的家園互動氛圍。
3.家訪活動更體現人文關懷
隨著網絡交流的便捷化發展,傳統的幼兒園家訪活動幾乎被互聯網所取代。倘若教師能走入幼兒家庭,反饋幼兒近期在園的一些表現,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以及家庭的教育觀念、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結構等內容;同時根據幼兒自身的具體情況,就家長感興趣的話題,給予家長個性化的建議,期望家園攜手共育,共同培養身心健康成長的幼兒——這也更能讓幼兒和家長切身感受到教師的專業性以及對幼兒無私的關愛,進一步增強家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效率。


幼兒園可以成立班級、園級家長委員會,通過網絡平臺(如班級群)發帖,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的各項事務,充分發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幼兒園可以改變以往被動的家長會模式,鼓勵家委會自行組建班級家長群,及時把幼兒園以及班主任的教育信息發到群里,征求各位家長的意見,并進行匯總上報。家委會也可以將家長群里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整理,及時上報給班主任或者幼兒園。解決問題之后,教師立即把反饋意見發布到家長群里,這樣的家園溝通方式公開透明、便捷高效。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組織節日活動、主題延伸活動、外出親子活動等,當教師的助教、攝像師、宣傳員等,全程記錄幼兒的活動過程,并及時在班級群和朋友圈里宣傳推廣,讓更多的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幼兒園及教師的用心,進一步打造幼兒園的良好形象與口碑。
幼兒園管理者也可以開展線下“園長接待日”“園長信箱”等形式的家長工作。通過面對面交流,準確把握家長的真實想法,并結合具體實例,給予家長切實可行的建議。家長在感受到被尊重的同時,他們關注和提出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回復,這樣才能構建“立體化家園”工作機制,不斷開創家園共育新局面。
網絡是把“雙刃劍”,它既是一個高效、便捷的宣傳平臺,也存在一些暴露信息的安全隱患。所以,幼兒園及教師要及時提醒家長,保護好隱私,以免被不法分子盜取并利用。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家園溝通給幼兒園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幼兒園及教師迫切需要加強信息化學習、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能;教師要積極探索融媒體時代幼兒園和家庭的溝通策略,結合傳統家園溝通工作的模式與方法,既實現家園之間便捷、高效的溝通,又能滿足家長個性化的需求,家園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