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琰
前郭縣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吉林前郭 138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肉質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養殖產業提高肉質品質,保障肉類食品安全。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肉牛養殖業能夠積極轉變養殖觀念,推廣生態養殖模式,應用飼養管理技術,提高肉牛肉質品質,從而提高養殖戶經濟收益。因此,本文針對生態養殖綜合飼養管理技術展開分析,以期推廣生態養殖模式。
生態養殖是按照生物互補的原則進行養殖,通過對技術的改良,加強科學管理,保持養殖模式的生態平衡,能夠保護生態環境,同時也能提升經濟利益。如今農業養殖業在農民經濟收入中占據著較高比例,生態養殖為農民提升收入創造了較高收益,更能降低養殖虧損風險[1]。養殖最終目的在于提高經濟效益,生態養殖是通過對養殖管理進行優化和改革,提高肉牛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提供更加優質的牛肉。傳統肉牛養殖采取的放養模式,不僅對牧草、植被造成大量破壞,還增加了環境負擔,無法保證肉牛營養攝入均衡,影響到牛肉品質以及人們的身體健康。生態養殖更符合當前養殖理念,保證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保護牛肉食品安全,更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具有一舉三得的優勢,可在養殖行業中積極推廣。
生態養殖強調零排放,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設計建設生態牛舍。生態牛舍應選擇遠離工廠以及住宅區的位置進行建設,選在交通條件便利的位置,方便于環境管理和清潔。牛舍應選擇在地勢高、地下水位較低地點,背風向陽建設。牛舍應建設在中心位置,合理規劃內部通道,在附近建設飼料加工區域,方便于后續飼養管理。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儲水池、肥料池等設施。采取頭對頭欄位建設,牛舍頂棚使用半擋雨或者全擋雨的方案,頂棚采取全鋼管結構設計,中間通道以及相鄰兩側均使用隔熱鐵皮進行覆蓋,中間通道頂棚使用透光板進行覆蓋,一方面可以保證日曬充足,另一方面可以遮陰避雨,保證牛舍內干燥清潔。地面上鋪設10 cm 干木屑取代墊料,并鋪灑發酵菌種作為墊料。由于部分墊料堆積糞便過厚時,應當及時使用鏟車清潔,重新鋪撒木屑粉,保證畜舍舒適干燥。根據干木屑干濕程度,每年都需要清潔3 ~4 次,保證清糞次數合理,避免增加人工成本。通過鋪灑微生物菌種能夠起到抑制蚊蠅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排泄物氣味,改善牛舍內部的空氣質量。通過發酵墊料的鋪灑,也能保證墊料維持在半干狀態下,更有利于牛群睡眠,可以作為牛群床墊使用,有利于提高牛群生長速度。半干狀態墊料可以起到防滑效果,避免牛跌倒。在牛欄處增加機械投料裝置等設施,在兩側喂料槽寬度為2 m,方便于自動設施投料。外側安裝自動飲水設施,牛能夠隨時飲用干凈水源,減少人工操作。通過自動設施的安裝,可以保證牛舍環境干凈整潔,最大程度上減少人工成本投入。
肉牛品種決定著牛肉的種類和養殖收益,很多養殖戶未經過科學指導選擇肉牛品種不合理,造成經濟回報低,養殖效率低,影響養殖戶經濟成本的回收。選擇肉牛品種時需要盡量選擇大體型、成長快速的品種。由于牛肉用途不同,若需要肉質品質更高的肉牛,應首選非雜交品種。一般情況下選擇公牛進行養殖,選擇母牛配種時,也需要選擇大體格品種。注意選擇不同品種的肉牛,讓品種盡量豐富,可以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在養殖過程中為了保證養殖效率務必保證肉牛飼料供應,確定飼喂比例,保證飼料比科學合理,才能促進肉牛的生長。除飼料喂養外,務必要保證飼料以及飲水的衛生條件,由于很多養殖戶沒有遵守衛生條件和規范,造成飼料變質發霉,導致肉牛發病。尤其是飲用水衛生問題,極容易受到養殖戶忽略,飲用水以及水槽極容易滋生細菌,引發肉牛疾病[2]。因此需要借助于自動飲用水設施和自動飼喂設施進行飼養管理,可以規避細菌等威脅肉牛健康。需要定期進行牛舍清潔工作,保證牛舍環境干凈。定時對牛舍進行通風,保證牛舍空氣清新,也能促進肉牛生長。尤其注意對護欄進行清掃,使用清潔劑進行消毒,及時將排泄物清理干凈。
對于犢牛(出生6 個月以內)應視情況采取自然哺乳和人工哺乳結合方式,將犢牛和母牛一同飼養,方便于哺乳。若母乳不足應采取人工哺乳,初乳時間在出生后2 h 內喂食,哺乳量應達到犢牛重量的1/8。1 月齡犢牛應將乳汁溫度控制在38 ~40 ℃,15 日齡以內的犢牛在哺乳后可給予適量溫開水。從2 周齡開始,在哺乳同時可以逐漸增加混合精料、干草等。
對于育成期肉牛,在干草基礎上應增加混合精料。入冬季節應當增加飼料數量,每日補飼2 kg以上精料。肉牛成年后,需要每天補飼5 kg 精料。應高度重視母牛營養,額外補充青貯料。在非育肥階段,嚴格控制精飼料以及粗飼料比例,一般情況下采取3:7 或者4:6。根據養殖周期以及生長情況對飼料進行合理調整,保證營養攝入以及消化功能。
需要對牛舍定期進行消殺管理,保證牛舍環境干凈清潔,積極接種免疫疫苗。肉牛主要存在營養代謝疾病以及肉牛寄生蟲病兩種。防治營養代謝疾病主要通過加強飼料管理,對飼料合理搭配,保證營養結構合理,能夠保證肉牛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定期對肉牛進行抽樣調查,了解肉牛體內營養物質的代謝情況,正確評估肉牛營養需要,及早發現患病肉牛,進行干預治療。若肉牛中患有營養代謝疾病數量較多,多考慮存在地區性元素不足,需要對土壤進行施肥,改良土壤,并進行飼料調整,以保證營養結構合理。防治寄生蟲病主要根據自然條件、環境等因素不同展開防治。需要每年進行兩次驅蟲工作,針對常見的肝片吸蟲以及消化道線蟲進行驅蟲處理,最大程度上防治寄生蟲,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應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對內驅蟲,并使用硫雙二氯粉拌和飼料一同喂食,能夠對體內寄生蟲進行驅除。同時使用敵百蟲進行稀釋驅除體外寄生蟲。
可以利用黃豆稈、甘蔗葉、玉米秸稈等農業資源,經過發酵處理后制作為生物飼料,一方面能夠降低飼料成本,解決農業廢棄資源,另一方面生物飼料具有轉化率高的優勢,更有利于牛只生長發育。將農作收獲后廢棄的玉米秸稈、甘蔗葉、花生秧等資源進行切碎處理,鋪灑菌種進行填壓,經過一段時間封蓋發酵后,制作為轉化率高、易消化的生物飼料[3]。此外可以制作優質飼料進行飼喂,精料:青貯飼料:玉米秸稈按照1:4:5 的比例配比飼料,進行分階段飼料。通過配比制作飼料可以將飼養成本控制在10 元/頭以下,并達到良好的增重效果。
為了實現生態循環,可以將肉牛生態養殖和農業種植相結合,養殖牛清理得到的牛糞墊料可以進一步制作為有機肥料,應用于農業種植中,形成了農業經濟的循環,實現了生態環境和養殖行業的雙贏局面。牛舍排泄物以及養殖污水均可用于農業種植澆灌用水,可以實現農業和養殖相結合,實現農業生態循環。
一般情況下,建設一個長60 m,寬10 m,高10 m,過道1.5 m,雙面中槽,槽寬60 cm 的生態牛舍需要成本100 萬左右,可以養殖肉牛350 頭左右。肉牛的飼料主要為青貯料、秸稈以及牧草等,每頭成年母牛每日飼料成本約為7.2 元。350 頭肉牛的養殖人員約3 人,按照日均100 元/人計算,每日成本300 元。牛舍使用的配套設施維護費用、電費等約0.8 元/d。使用發酵墊料約150 元/t,每3 個月更換一次,每日成本約0.6 元。綜合計算每日成本為309.1 元/d。
粗略估算,牛肉市場價格為38 元/kg,若采取自產自銷模式,每頭肉牛約為600 kg,凈肉率45%左右,即每頭牛價格為10 260 萬元,總利潤達到3 591 000 元。去除成本費用約剩余330 萬元。若按照5 000 ~8 000 元/只售賣,利潤空間極大降低,因此自產自銷模式盈利水平更高。
綜上所述,肉牛生態養殖能夠加強環境保護,提高肉牛品質以及養殖戶的效益。生態養殖中應全面應用綜合飼養管理技術,選擇合適位置建設生態牛舍,選擇合適的品種,科學飼養管理,加強疾病預防,應用生物秸稈飼料,并結合農業種植,從而提高肉牛養殖品質,提高養殖戶經濟收益。因此,需要積極推廣生態養殖以及飼養管理技術,以推動養殖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