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劉通
此番特斯拉大幅降價無疑吹響了“價格戰”的號角,2023年乃至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將更為激烈。新能源汽車市場消亡與新生的大洗牌時代,已然開啟。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政策大力扶持和車企的不斷探索努力下,迎來快速增長。雖然受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變動等因素影響,新能源汽車產品價格有所起伏,但車企價格調整基本維持“統一步調”。
然而,曾經的“默契”,在近期的價格調整浪潮中戛然而止。
2022年年底,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出政策影響,比亞迪、長安深藍、上汽名爵、一汽大眾、奇瑞等車企紛紛上調部分新能源車型售價。
2023年伊始,特斯拉逆勢而為,官宣國產車型大幅降價,打響新能源汽車在2023年的第一槍,隨后小鵬汽車、問界AITO陸續跟進。
新能源汽車價格,迎來前所未有的割裂!
對于調價,每個車企都有各自的考量。
以2022年新晉銷冠比亞迪為代表的大部分車企選擇價格上調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補貼的退出及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與此同時,車企并未將國家補貼取消導致的成本上升全部轉嫁給消費者,而是選擇用一種“均攤”的方式平衡成本、緩解壓力。
在一眾車企紛紛上調價格時,特斯拉為何反其道而行?
這無外乎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場銷量KPI的考核要求;二是來自資本市場的投資壓力;三是特斯拉具有大幅降價的底氣和實力。
特斯拉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生產和交付報告顯示,四季度交付量為40.53萬輛,不及市場預期的42-43萬輛;四季度總產量為43.97萬輛,略超預期的43.88萬輛,連續第3個月出現產能過剩。
同時,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頻頻傳出“放假、停產”的消息;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于產量超過交付量近56000輛,特斯拉的渠道庫存在一年內翻了兩番;另外,其2022年全年的總交付量為131萬,未達到150萬輛的交付目標;競爭對手推出越來越多更具競爭力的車型,不斷挑戰特斯拉的市場主導地位……
一系列信號引發了市場對于特斯拉“需求疲軟”“賣不動”的擔憂。華爾街機構也發出悲觀預期,并下調了特斯拉的評級與目標價。其中,花旗表示,特斯拉交付數據不及預期,可能會加劇人們對其未來需求的擔憂,對特斯拉的評級為“中性”。
部分新能源品牌價格調整一覽表
悲觀的預期不斷沖擊特斯拉股價,繼2022年“腰斬”之后,特斯拉在2023年第一個交易日股價一度暴跌15%。截至當地時間1月5日收盤,特斯拉股價報110.34美元,相較于2022年年初,累計下跌幅度達72%。
如此看來,特斯拉突然揮起價格屠刀,更像是一場被逼無奈的價格策略。而立竿見影的結果也證明這也是特斯拉扭轉戰局最簡單、最具成效的策略。
官宣調價三天后,2023年1月9日,特斯拉中國官網發布公告稱,特斯拉Model Y車型在中國的等待時間從1-4周延長到2-5周。1月26日馬斯克透露,“1月份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看到了有史以來最強勁的訂單。我們目前看到的訂單幾乎是生產速度的兩倍。”
在訂單接踵而至的同時,特斯拉股票價格也在快速回升。截止到2月1日,較1月低點101.81美元/股,特斯拉股價漲幅近75%。“2022全世界最慘的男人”又行了!
在特斯拉宣布降價之后,小鵬汽車、問界AITO隨后跟進。其中,小鵬汽車降價車型主要為G3i、P5、P7,調整后價格范圍為14.89萬-24.99萬元;問界AITO降價車型為M5 EV、M7,調整后價格范圍為25.98萬-28.98萬元。
從車型及價格上來看,小鵬汽車、問界AITO與特斯拉存在競爭關系。對于深陷虧損泥淖中的小鵬汽車和問界AITO而言,銷量和利潤只取其一,著實是個兩難的抉擇。畢竟,早已賺得盆滿缽滿的特斯拉有大幅降價的底氣與實力。
1月26日,特斯拉正式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特斯拉單車毛利率為25.9%,即便此番部分車型降價,其單車毛利率也在15%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特斯拉保持較高毛利率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銷量攀升帶來的規模效應;二是以一體化壓鑄技術為代表的創新制造工藝實現降本增效;三是超級工廠的高效率;四是供應鏈本土化進一步增強其成本控制能力。
而更為恐怖的是,特斯拉未來還有繼續降價的巨大空間。
近日,特斯拉在社交平臺表示:4680大型圓柱電池的量產,取得了重大突破,接下來可能會迎來批量化生產裝機。根據去年三季度馬斯克的說法,特斯拉汽車使用4680電池后,再結合材料與車輛設計的改進,生產成本最高可降低54%。屆時Model 3/Model Y價格或將分別下探到15萬、20萬以下。此前在2022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曾表示,下一代車型的尺寸將小于目前在售的Model 3/Model Y,而成本將會是現有平臺的一半。10萬級別的特斯拉車型有望推出!
車輛價格的下調,并不意味著特斯拉對利潤的放棄。與國內諸多新能源車企不同的是,在銷量和利潤之間,特斯拉的選擇更從容:魚與熊掌都要兼得。因為,特斯拉不僅僅是一家電動汽車公司。
翻看2022全年財報,特斯拉收入構成主要有四部分構成:汽車銷售收入、汽車租賃收入、能源收入、服務及其他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四部分收入中,與車輛存量息息相關的服務及其他收入增速超過了汽車業務。如2022年四季度,FSD為特斯拉帶來3.24億美元收入,且賬上短期遞延收益還有17億美元。根據特斯拉披露的消息顯示,FSD所實現的遞延收入部分的毛利率高達90%。如此高的毛利率意味著,收費軟件業務也將成為特斯拉未來的核心盈利能力。
正因如此,“降價換量”或成為特斯拉未來幾年的營銷策略。雖然此番特斯拉大幅降價,只有部分車企跟進,但其鲇魚效應已然形成,未來三個月內或將迎來降價風潮。
與此同時,失去政策助力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將在特斯拉的沖擊下,在2023年乃至未來幾年,迎來一輪“即分高下也決生死”的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