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甄文媛
新年伊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一齊發力,部署各項促消費穩增長政策舉措,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汽車業更是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重要領域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20多個省市紛至沓來的各項措施中,多數直接買車給補貼、發放消費券,補貼區間以2000-10000元居多,有時效或名額限制。也有發文操辦消費節等活動的,更有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的。
近三年,多地政府推出了大量促進汽車消費的刺激政策,對推動近幾年汽車市場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許多地方政府的收入也受疫情等各種影響出現大幅下滑,此時再次拿出“真金白銀”,難能可貴。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今年1月份甚至第一季度車市都面臨巨大壓力,此時從中央到各地出臺促進消費的政策,不僅對市場有刺激作用,更重要是向各方釋放積極利好的信號,增強信心,促使消費者加速決策,帶動各方力量共同促進汽車消費。有針對性地補貼、發放特定種類的消費券是最直接有效也是有良好引導和示范效應的辦法。
提振消費是今年促進經濟穩步回升的重點任務之一。春節過后的首個工作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亮出多重舉措,其中特別提到“加力擴消費”,推動幫扶生活服務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政策全面落地等。
開年以來,主管汽車行業的相關部委也明確提出要將促進汽車消費作為新年的工作重點之一。例如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指出要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提出要穩住汽車等大宗消費,實施消費品“三品”行動,深化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建設等。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近期則透露,下一步,商務部將加大汽車消費政策文件落實督導力度,及時推廣地方好經驗好做法,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并會同有關方面研究擴大二手車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等政策措施。還包括抓環境優化和抓制度健全等一系列工作。
此次通過表決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中,并沒有對一審稿中的5000元起征點進行調整,在8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表示,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是統籌考慮了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后綜合確定的。
近期,各地推出不少特別針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鼓勵措施。
春節假期剛過,上海市政府“買1輛純電動汽車補貼1萬元”的吆喝傳遍全國。一份包括了10項行動、32條措施在內的《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對消費者而言最直接的實惠是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政策繼續有效,即2023年6月30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0000元的財政補貼。
1月29日,浙江省發改委印發《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中特別強調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發放新能源汽車消費券,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并鼓勵各市對燃油車置換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并在優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上給予一系列指導意見。
1月30日,蘇州市也發文加大汽車消費促進力度,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無錫市則在春節期間啟動了發放新能源汽車消費券1200萬元,主要針對在指定日期及地區訂購成交價10萬元(含)以上的家用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消費者,標準為純電動汽車3000元/輛,其他新能源汽車為1500元/輛。
四川、廣東等省份也對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性指引。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指出,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主要矛盾將由過去選擇買什么車的矛盾,轉變成車輛是否好用的矛盾,“體驗”會成為整個市場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而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目前占市場主要份額的純電動汽車,是否好用的關鍵評價要素是充電是否方便、快捷等。
共同營造新能源汽車使用的良好環境也是各地政府促進消費的發力點之一。例如云南省的《2023年推動經濟穩進提質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同時也提出了要加大充電樁、充電站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1月28日,山西省商務廳等17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不僅提到要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全面落實新能源公交車購置補貼、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等,還特別提出了停車費減免、通行便利、路權保障等支持政策,并要求加快推進居住社區、停車場、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客貨運樞紐等充電設施建設;鼓勵充電運營企業提供充電設施建設、運營與維護等有償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對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建設與改造項目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加強高速服務區和國省道沿線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高速公路快充網絡有效覆蓋;鼓勵各地創新扶持方式,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改造及運營服務等支持力度,引導充電樁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
2023年,在國內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政策正式全面退出。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這將對2023年特別是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新能源車企的盈利壓力也將增大,能否消化還有待觀察。各地開年以來的促消費政策釋放的積極信號無疑有助于市場及企業相對平穩地過渡。
燃油車在各地也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這一波政策紅利。
例如天津市政府在春節前夕就安排了市級財政資金1.15億元用于發放第二期“津樂購”消費券。其中汽車消費補貼安排資金6000萬元,占同期消費券總額的比重超一半,補貼根據購車金額分為四檔,每輛車補貼2000-6000元不等。
元旦后,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大力提振市場信心促進經濟穩定向好政策措施》提出,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惠民政策,將購車補貼政策延續至2023年3月底,對在省內新購汽車按購車價格的5%給予消費者補貼,最高不超過10000元/輛,省、市級財政各補貼一半。
鄭州市很快響應這一要求,當地的“兔年迎春”5000萬元汽車消費券于1月5日發放。其中燃油車消費券7720份,價值3000萬元;新能源汽車消費券4200份,價值2000萬元。新能源汽車消費券檔位設置與燃油車相同,但每檔比燃油車再增加1000元補貼額度。
山東省也根據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制定不同的消費券發放標準。據報道,山東省上半年將繼續發放2億元汽車消費券,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燃油乘用車、報廢舊車購買新車,最高分別給予6000元、5000元、7000元消費券。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目前燃油車市場增長乏力,尤其是主流A級乘用車目前表現相對較差,這導致消費沒有得到全面有效的啟動。燃油車目前仍對百姓生產生活有重要的影響。
因此包括他在內的一些汽車流通領域專家建議,各地應讓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享受同樣的消費政策環境。“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市場化發展新階段,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燃油車仍然是汽車市場的基盤,且傳統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研發投入,也主要來自燃油車市場的利潤,因此如果基盤不穩固,企業生存受到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將成為無源之水。”
隨著汽車的快速普及,換購成為國內汽車市場第一大需求,二手車市場的重要性愈發突出。近期出臺的各地促消費政策中,也有大量措施針對換購進行補貼。特別值得一提是山西省推出的《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專門提出了活躍二手車市場的若干舉措,包括要求相關部門對從事新車銷售和二手車銷售的企業,經營范圍統一登記為“汽車銷售”,按有關規定做好備案。同時完善二手車發票管理,促進二手車商品化流通,便利二手車轉讓登記。
鼓勵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營造良好的汽車消費環境是重要基礎。汽車金融在其中發揮著助推器作用。《通知》也特別提到,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汽車消費信貸支持力度;鼓勵保險機構積極承保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鼓勵融資租賃企業加強與汽車生產企業、汽車銷售企業合作,大力發展租賃業務,減費讓利,為汽車消費者提供更多金融服務。
商務部2023年關于提振汽車消費的工作重點中也包括提高汽車消費金融服務水平,持續優化汽車消費環境,還有加快修訂《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促進汽車消費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等一系列內容。
束玨婷認為,今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這為穩定增加汽車消費提供了有力支撐。預計2023年汽車消費市場有望總體保持增長勢頭。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3年國內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76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乘用車銷售2380萬輛,同比增長1.3%;商用車銷售380萬輛,同比增長15%;新能源汽車則有望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35%。